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計算機教育》
關注()雜志簡介
《計算機教育》雜志由教育部主管,清華大學主辦,權威的、中高端計算機教育類的學術雜志。其辦刊宗旨是 “為我國計算機教育事業和信息技術產業服務;為培養培訓各層次優秀的IT專業和應用人才服務”。雜志力求把脈教育走勢,權威報道計算機教學成果、深度挖掘創新思想,見證教育發展。 讀者包括有教育影響力的專家,如院士、高校校長、院長、協會秘書長、信息產業領導、企業老總、知名的專家學者、以及高校師生、科研人員。
收錄情況
該刊為“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GJFD)”全文收錄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統計源期刊、“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CPCD)”收錄期刊、“龍源網期刊網”上網期刊。被中國計算機用戶協會評為“中國信息產業行業用戶影響力顯著媒體”和“中國信息產業報道最及時媒體”。
欄目設置
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專題報道、思維碰撞、名師講堂、為師心語、教材園地登。本刊為半月刊,每月上半刊介紹國內外計算機教育界的先進教學手段,國內計算機教育屆的最新動態;下半刊展示教師的教學方法、經驗總結以及學術成果等。
讀者群體:
各級各類學校師生、管理者、科研人員等從事計算機教育相關人士和計算機愛好者。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以計算機問題求解為核心 積極推進人才創新能力培養 陶先平;奚春雁;彭遠紅; 1
2 重組計算機專業基礎課程,促進學生能力培養 陳道蓄;陶先平;錢柱中;趙建華;吳小兵;程龔; 2-5
3 計算機問題求解課程的內容建設 陳道蓄;陶先平;錢柱中;趙建華;吳小兵;程龔; 6-9+12
4 計算機問題求解課程討論課的組織和實施 吳小兵;陶先平;錢柱中;陳道蓄; 10-12
5 問題求解課程教學過程的監督 程龔;陶先平;陳道蓄; 13-16+21
6 “引導式自學”教學模式探索 錢柱中;吳小兵;程龔;陶先平;陳道蓄; 17-21
7 計算機學科研究生科研基礎的建立模式 呂帥;劉磊;張睿;郭德貴; 22-24
8 計算機專業博士研究生培養質量保障體系 賀蓮;龔奕利;黃傳河; 25-28
9 非計算機專業工科研究生的計算機專業知識結構分析 田衛東;虞勇勇;周紅鵑;蔣哲遠;李宏芒;郭太鋒; 29-34
10 提高教師素質 培養創新型人才 王志英;鄭莉;殷建平;艾明晶;米新江;王昭;劉曉靜; 35-42
11 大學生學習積極性綜合評價及影響因素分析 魏娟; 43-48
12 IT類招聘信息統計結果研究 許強永; 49-53
13 基于開源技術的學生實踐與創新能力培養 楊靜;程文娟;安寧;王浩; 54-57
14 物聯網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黃瑜岳;常晉義;許秀蘭; 58-62
15 詮釋數字媒體技術導論中的“導” 丁向民; 63-66
16 Linux操作系統課程教學內容設置 項順伯;柯文德;陳曉龍; 67-70
雜志編輯部投稿須知: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嚴謹的學風和樸實的文風,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討論。凡采用他人學說,必須加注說明。
二、不要超過10000字為宜,精粹的短篇,尤為歡迎。
三、請作者將稿件(用WORD格式)發送到下面給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來稿請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為規范排版,請作者在上傳修改稿時嚴格按以下要求:
1.論文要求有題名、摘要、關鍵詞、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單位(名稱,省市郵編)等內容一份。
2.基金項目和作者簡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項目:項目名稱(編號)
作者簡介: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漢族可省略),籍貫,職稱,學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法,一般用兩級。插圖下方應注明圖序和圖名。表格應采用三線表,表格上方應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參考文獻列出的一般應限于作者直接閱讀過的、最主要的、發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獻。其他相關注釋可用腳注在當頁標注。參考文獻的著錄應執行國家標準GB7714-87的規定,采用順序編碼制。
東方教育雜志投稿:對當前計算機教學改革的探究
摘要:隨著信息全球化和科技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當前各高校的計算機教學也步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為了培養出適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綜合性計算機人才,對高校計算機教學進行改革成為必然發展趨勢。本文主要分析了進行計算機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研究,提出了改革 相應的教學改革措施,希望以此來提高各高校的計算機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出優秀的計算機新型人才作出貢獻。
關鍵詞:計算機教學改革,必要性,可行性,措施
一、 前言
隨著信息全球化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在各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并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因此,在當今社會,計算機技術已經成為人們適應社會的一項基本技能,無論是在人們的日常生活還是工作和學習中,計算機的使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各個國有企業或者事業單位的招聘中,對計算機人才的需求甚多。我國教育部在前幾年就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并在2007年發布了相關的文件,提出要全面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綜合實力。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高校應該進行深化教學體制改革,尤其是在計算機教學方面,堅持知識和實踐能力全面發展,使當代大學生真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棟梁。
計算機教育最新期刊目錄
大模型與系統能力培養————作者:陳文光;
摘要:<正>計算機系統包括計算機原理與體系結構、操作系統、程序設計語言與編譯器、分布式系統等,是計算機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在AI大模型出現的背景下,計算機系統的教學需要發生哪些變化?首先,AI軟件棧是非常復雜的,比傳統軟件棧的層次可能還要多一些,包括:(1) AI處理芯片及其指令集(ISA);(2)通用異構編程模型(如CUDA);(3)基礎算子庫(包括AI算法里面常用的矩陣乘法、卷積、激活函數等);(4...
新時代計算機本科教育之實踐類課程——以南科大計算機創新實驗課為例————作者:王琦;
摘要:<正>當前,計算機學科發展迅速,相關技術快速發展和迭代,計算機教育面臨著巨大挑戰[1]。本科生在有限的4年時間中,需要學習公共基礎課、思想政治課、人文素養、專業課等各類課程知識。計算機人才培養的挑戰,知識是基礎,但能力、素質的培養更是關鍵[2]。本文以南方科技大學(簡稱“南科大”)計算機系本科創新實驗課為例,介紹面向新時代,通過開設實踐類課程,培養提高學...
新時代以數據為中心的新型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作者:杜小勇;
摘要:<正>1新時代的新使命社會進入了數字時代,計算機技術應用無處不在,這使得計算機學科的外延不斷擴展,體現在學科專業上,就是不斷出現新的計算機相關學科。一級學科就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智能科學與技術、網絡空間安全等。計算機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下的本科專業數量不斷攀升,新的相關專業還在快速增加。一方面表明計算機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另一方面也意味著計算機專業需要明確什么是自己的核心知識體系、能力要求和...
CS2023:計算機科學本科專業的國際視野————作者:高聰明;徐秋麗;向喬;陳珊;
摘要:聚焦CS2023計算機科學本科專業,從強化社會倫理與職業道德、精準調整學時、融合勝任力模型、確立雙軌策略等方面,深入剖析CS2023對CS2013的多維度修訂,闡述知識模型迭代更新、課程體系優化及個性化教育策略,探討知識與勝任力模型的構建整合。針對CS2023中國化,分析其必要性并提出結合國內產業、引入企業評價機制的策略,結合思政教育,展望其推動計算機本科教育革新,提升國際競爭力,助力中國計算機教...
AI賦能的高中數字化編程課堂探索————作者:林卓睿;
摘要:分析AI賦能編程學習的基礎,探討如何依托數字化平臺實現AI賦能編程學習課堂,介紹AI賦能編程學習課堂的教學實踐,最后通過AI賦能編程學習課堂的評估說明效果
思政引領·目標導向·多元融合——面向新工科專業的嵌入式系統系列課程教學探索————作者:呂為工;張策;李劍雄;
摘要:針對新工科專業的嵌入式系統系列課程教學,提出適應“物聯網+人工智能”時代社會發展并符合新時期特點的面向新工科專業的嵌入式系統教學模式,闡述該教學模式的整體思想,從教學內容設計、混合式教學模式、思政教學和多元融合貫通式教學4個方面介紹實施過程,最后結合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的教學實際指出該教學模式的特色,目的是培養學生的工程素質,使學生成為社會需要的合格的嵌入式系統應用人才
產學合作背景下低代碼賦能數字化人才培養探索————作者:陳龍;黃鑫;應歡歡;于欣鑫;
摘要:為了適應當前數字經濟時代下數字化人才的培養需求,從新工科建設與賦能教育的需求入手,分析當前計算機課程面臨的挑戰,以產學合作為契機,以為學生賦能為目標,以大學計算機課程為載體,提出基于低代碼開發技術的大學計算機數字化人才培養改革方案,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實踐作業、行業認證和學科競賽5個方面具體介紹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的實踐過程,為大學計算機課程的進一步改革和“新工科”人才培養提供借鑒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代碼安全意識和能力培養————作者:尹良澤;徐建軍;李姍姍;劉萬偉;周會平;
摘要:針對軟件安全問題日益凸顯的現狀,分析代碼安全意識培養對安全軟件開發的重要性,以C語言程序設計為研究對象,結合通用缺陷列表(CWE)深入剖析程序設計課程中涉及的代碼安全知識點,闡述如何在程序設計課程中培養學生的代碼安全意識和安全代碼開發能力,強調構建代碼安全知識點圖譜的重要性
計算機類課程實踐與思政實踐融合的策略與方法————作者:曾劍平;
摘要:為了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課程思政成效,分析計算機類課程技術性強、實踐要求多等與其他專業課程的不同特征,結合信息內容安全課程教學,提出基于興趣驅動的課程實踐與思政實踐相融合的策略,闡述如何構建與課程匹配的思政要素體系,設計強化課程思政的實踐方法,最后說明這些策略有效提升了學生課程思政的主動性
新工科背景下的數據結構課程進階式教學實踐————作者:阮瑞;王海濤;葉鴻;魏圓圓;程志友;
摘要:針對當前數據結構課程在理論知識、思政元素、實踐案例和思維啟迪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新工科背景下的“知識—思政—實踐—創新”四維融合的進階式教學改革,以學生能力發展為中心,介紹教學創新的總體思路、教學的具體實施策略以及綜合教學成效評價機制,為當前人工智能時代新工科專業課程建設提供參考
基于知識圖譜的精細化成果導向編譯原理課程————作者:許智宏;董永峰;王利琴;王旭;
摘要:針對以學生為中心的成果導向教學質量提升需求,提出對計算機專業核心課程編譯原理設計知識點級的精細化教學目標,構建知識圖譜,建設知識點的多模態教學資源,闡述如何面向教師、學生進行精細化的學習成果達成分析,從而完成精細化成果導向教學,最后說明取得的教學效果
工程教育核心能力全面提升的路徑與實踐——以數據結構編程實踐為例————作者:周艷明;
摘要:針對傳統實訓不能全面提升每個學生的工程教育核心能力的現狀,提出“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教學改革方案以及基于工程教育核心能力全面提升的階梯式實訓項目體系構建思路,具體闡述如何實施“問題情景+任務分配”的項目式實踐教學,并說明成效
計算機類學科研究生數學教育模式探索————作者:杜治娟;
摘要:針對計算機類學科的研究生數學素養教育與創新能力培養脫節問題,提出研究生數學課程的“(N→1)⊙M”模式教學思路,從課程模式、課程體系建設、學生培養模式和教學模式等方面闡述改革過程并說明實施成效,目的是提升研究生的數學理論與應用探究能力,增強研究生的學術發展“后勁”與工程實踐“啟發力”
基于賽點制的算法分析與設計實驗教學探索————作者:謝文波;黃誠;
摘要:針對算法分析與設計課程在傳統實驗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學生學習積極性與考核制度關系,結合程序設計類實驗輔助教學平臺(PTA)利用計算機代碼批閱的優勢,對該課程的混合式教學進行探討,提出基于挑戰性項目的賽點制考核法,介紹具體實驗設計方法,最后通過學生成績對比說明教學效果
行業驅動、能力導向的人工智能領域實踐教學模式創新探索————作者:張淑軍;孫振;孫媛媛;劉文鋒;李永慶;杜軍威;
摘要:針對人工智能學科“厚算法、強交叉、促應用”的特點,提出一種行業驅動、能力導向的產教融合實踐教學模式,探討如何通過將實踐能力指標分解為基礎應用、專項訓練、平臺應用和集成創新4個層次,構建聚焦能力指標的多層次實踐課程體系
面向四維導向的數據可視化方向課程體系構建————作者:王松;張慶明;彭莉娟;陳永輝;張曉蓉;
摘要:針對目前數據可視化方向人才培養面臨的諸多問題,分析課程資源中知識能力和素質有機融合不足、育人作用不強等難點問題,聚焦教學中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核心地位不突出、創新能力訓練不到位的需求痛點,提出以需求、能力、問題、產出四維導向的數據可視化方向課程體系設計思路,從課程群重構、課程資源重建、實踐教學重塑和考核評價模式改革4個方面闡述課程體系構建實踐,最后說明課程建設效果并給出改進方向
產學研相融合的集成電路EDA課程軟硬協同教學改革————作者:趙康;翟建旺;
摘要:針對目前國內EDA課程軟硬失衡、與產業界脫鉤、實踐訓練不充分等問題,分析集成電路EDA課程的工程性、交叉性等特點,提出產學研相融合的軟硬協同教學改革方案,以具體教學案例為例,從教學內容、教學重點和教學手段方面介紹教學改革實踐,最后說明教學改革效果
以“聚理融工強素質”為核心的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作者:于迎霞;周宇;
摘要:面向工程教育認證分析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于OBE理念反向設計,提出挖掘課程支撐矩陣信息,以“聚理 融工 強素質”為核心思路的課程改革方法,從制訂課程目標、重組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策略、調整考核方式幾方面進行具體闡述,通過3年的教學實踐結果說明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性
賦能教育導向的數據結構課程思政內容挖掘與融入————作者:薛艷明;
摘要:針對電子信息類專業學生在數據結構課程中須提升軟件編程知識和技能的問題,提出一種面向賦能教育的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數據結構教學的模式,具體闡述如何通過講授科學家的奮斗經歷、解決實際社會問題、進行專題設計等方式激發學生的科學家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領導力、溝通與協調能力,培養學生的誠信和工程倫理意識,并說明實施效果
提升數據庫教學與實踐質量的校企合作路徑探索————作者:劉斌;彭煜瑋;
摘要:針對數據庫課堂教學與實踐環節內容落后于數據庫技術發展的現狀,提出將企業的案例簡化并應用于教學與實踐環節的校企合作思路,從教學知識點內容更新、大型DBMS部署、數據庫實踐、數據庫實驗倉庫創建等幾方面闡述如何通過校企合作提升數據庫教學與實踐的質量,最后說明校企合作教學效果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