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
關注()【雜志簡介】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是由河南省教育廳主管、商丘師范學院主辦,《商丘師范學院學報》編輯部編輯,以反映本校教學科研成果為主的綜合性學術研究期刊,月刊;1985年創刊,1989年更名為《黃淮學刊》,1999年國內外公開發行,2000年更名為《商丘師范學院學報》。是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2007-2009)。1992年被評為河南省A級學報,1994年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學報一等獎,1995年被評為全國高校優秀學報一等獎,C類全國第一名,1999年被評為河南省優秀學報一等獎,1999年被中國社會科學院評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2000年被評為《CAJ---CD》執行規范優秀獎,2001年、2005年、2008年被評為河南省一級期刊,2001年、2006年連續被評為全國優秀社會科學學報,2004年被評為“河南省十佳優秀期刊”,2007年7月被國家新聞出版總署評為A類合格期刊,2007年12月被評為全國地方高校優秀學報一等獎;是國內外28種權威二次文獻固定引用期刊;國際連續出版號:ISSN1672-3600;全國統一刊號:CN41-1303/Z;社會科學方面主要發表哲學、文學、歷史、經濟、政治、法學、國際問題、教育學等方面的理論研究文章;自然科學方面主要發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體育、地理等方面的理論研究文章;全年12期,每期136頁。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該刊被以下數據庫收錄:
CA 化學文摘(美)(2009)
期刊榮譽: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學術研究、教育與教學研究。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性樸論:《荀子》與《莊子》之比較 周熾成
莊子“吾喪我”的向度與境界 王傳林
正言若反•捐跡返本•章句歧解--郭象解莊方法補苴 李智福
《莊子•逍遙游》中“猶有所待”之“待”“依賴”義商榷 高深
竹林玄學與山濤 劉世明
峨眉山作為道教名山的早期歷史芻論 韓坤
古代圣人:老莊與希臘哲人 羅尼•李特約翰[美],王玉彬(譯)
蕭萐父先生中國哲學的詩意書寫 高華平
霍布斯與荀子關于“自然狀態”之比較研究 陳之斌
從實踐到后實踐:論人與自然關系之哲學向度 宋麗艷
當代社會認識論研究路徑尋賾 姜文華
習仲勛精神研究 梁曉宇
“畫”釋甲骨文“”字中的燧人族系與文化 顧乃武
春秋戰國時期涌動在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四次思想浪潮 王瑞平
從黑水城出土文書看元代亦集乃路的司法機構 侯愛梅
試論亨利八世在英國宗教改革中的作用--兼論都鐸君主在近代英國國家建構中的地位 蔡蕾
古文即平文說發覆 李山嶺,陳忻
魏晉南北朝士人“蓬草心態”之考述 牟彪,左宏閣
素質教育論文:家庭因素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分析
[摘要]大學生已成為社會重點關注的群體,近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是高校工作的重點,而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因素是現階段研究的熱點,本文探討家庭因素對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并針對現狀制定更為翔實的對策。
[關鍵詞]家庭因素,心理健康,影響,對策
一、心理健康的闡述
一個人心理上的健康是能夠確保自身各方面機能與周圍環境不發生沖突的前提下,個人心境發展到最佳的狀態。主要包括了如下幾點基本條件:(1)智力符合實際年齡。智力是衡量人能否具有正常心理活動的前提條件,能夠確保人們在生活學習中保持較強的求知欲,并日常工作中能夠運用自己的智力積累生活工作經驗,不斷地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2)對自我意識有較為客觀的意識,一般來說,心理上的健康是對自身進行客觀評價的基本保證,如果一個人心理上出現了問題,通常會出現自卑、自我否定以及心理上的相對失衡等問題。(3)能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穩定的情緒,心理健康的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基本的不卑不亢,通常情況下都能夠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滿足自身需求,對于一些突發性狀況和能力之外的問題也能以較為平穩的心態面對,基本能夠保證積極樂觀。
商丘師范學院學報最新期刊目錄
河南省數字營商環境測度評價及優化對策研究————作者:侯冰清;張維潔;徐超然;
摘要: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對營商環境的優化建設提出新要求。基于數字營商環境的內涵外延,構建多維度評價指標體系,測度河南省18個地級市數字營商環境水平,結果顯示,河南省數字營商環境整體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其中數字創新環境最優,數字政務與治理環境表現較差;數字營商環境存在明顯區域差異性,豫中地區數字營商環境最好,豫東地區數字營商環境建設相對落后;鄭州、洛陽數字營商環境綜合水平位于全省前列,周口、濟源等城市仍需加...
師范教育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邏輯遵循、角色定位與實踐路徑————作者:陶威;王亞菊;
摘要:基礎教育階段的教師是推動教育發展的關鍵力量,是驅動科技創新的間接動力,是進行人才培養的基本依靠,師范教育作為培養師資的專業教育,理應在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師范教育在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中應遵循理論、歷史與實踐的三重邏輯;應充當好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的先導力量、交匯樞紐、持久動力三種不同的角色;應通過更新人才培養理念、提升人才培養層次、構建協同發展生態、...
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內在邏輯與實踐向度————作者:陳金龍;楊爽爽;
摘要:正確厘清黨的自我革命與社會革命之間的辯證關系,是深刻探討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方法論、實踐論的前提。自我革命是社會革命的核心與關鍵,社會革命是自我革命的方向與動力。以黨的自我革命引領偉大社會革命的偉大歷程蘊含三重邏輯,即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理論邏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長期奮斗歷程高度凝結的歷史邏輯和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的現實邏輯。立足新的趕考之路,我們必須始終保持...
王安石變法與張居正改革農業政策比較研究————作者:任思博;
摘要:北宋與明進入統治中期后,國家財政空虛、農民負擔加重等問題都使得國家與地方、地主與農民之間的矛盾越積越深。如何使“民不加賦而國用饒”成為十分現實的問題,王安石變法與張居正改革都試圖通過農業經濟制度改革扭轉局面。然而,這兩次改革卻產生了不同的成效,對比兩次改革過程,可得出三點結論:首先,對官僚階層的整頓成效直接影響改革的效率與成效;其次,改革者足夠的實際權力與威信是決定改革成敗的關鍵;最后,清丈土地是...
20世紀30年代初長沙娛樂捐征收風潮述論————作者:鹿津浙;
摘要:20世紀20年代末,湖南省教育廳令長沙市政籌備處接管原長沙縣管城區小學教育。市政籌備處為籌集經費,擴充學額,遂提請省政府,向戲院、電影院、游藝場等娛樂場所征收娛樂捐,以資挹助,獲得準許。由于各娛樂場先前所繳納捐稅已重,要求降低稅率。雙方公文來往交涉多次,互不退讓,市政籌備處遂派警察封閉了市區內所有娛樂場。市政籌備處的激進做法,引起娛樂場商的強烈抗議。長沙市戲劇業同業公會遂集合全體會員千余人,向黨政...
視覺轉向下莊子“照”義思想探析——以《齊物論》為中心————作者:劉科迪;
摘要:“照”與視覺相關,莊子主要從三個方面對“視覺轉向”進行了分析,以達成對于“道—照”哲學的思考。其一,從“照”的方向來看,莊子主張“照之于外”到“照之于內”。結合“道—言”關系相關論述,莊子認為經驗性的、必然為真的判斷態度會遮蔽事物的多重“可能性”。基于此,莊子提出了區別于“本質直觀”的新的直觀方式。其二,從“照”的程度來說,莊子結合“十日并照”的論述,主張“照之以虛”,莊子認為“虛”的狀態的達至需...
《莊子》“心”觀念及其政治隱喻————作者:鄭博思;
摘要:“心”是《莊子》文本中較為復雜的哲學觀念之一。在不同語境中,《莊子》的“心”觀念交織了道家哲學乃至中國哲學中復雜的“性”“情”“志”“智”諸范疇,涵蓋并超越了感性與知性觀念,形成其獨特的兩層“心”模式。“心”既可受到外部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同時亦具有自我修養的功能。因此,《莊子》的“心”觀念不僅是一種境界論或修養功夫,更是一種政治思想的表達。《莊子》通過批評仁、義、禮、樂等價值體系,將矛頭直指背后...
中國共產黨領導意識形態建設的百年歷程、基本經驗與文明指向————作者:袁野;
摘要:堅持黨的領導是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鮮明特色與顯著優勢。在百余年的奮斗征程中,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以黨性與人民性相統一為建設原則、以以立為本與立破并舉相統一為建設方略、以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統一為建設思路。在這些豐富經驗的指導下,逐漸建構起一套致力于解決中國現實問題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體系。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進我國意識形態建設,要著眼于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堅持“兩個結合”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實現當...
數智化時代高師院校的思維型教學:內涵解讀、現實審視與實踐路徑————作者:邱芳婷;柳小林;
摘要:思維型教學是教師心智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映射,是數智化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思維型教學的目標指向學生核心素養,具有整體性和關聯性的教學內容、情境性和自主性的教學過程、全面性和一體化的教學評價。當前,高師院校存在教學目標重知識輕素養、內容片面割裂、教學情境與自主性弱化、評價單一且與教學分離等突出問題。數智化時代的高師院校應該順應數智化時代要求,確立指向學生核心素養的思維型教學目標;善用數智化技術,重...
清代史傳文學批評中的對偶敘事論——兼與小說批評的比較————作者:李三衛;
摘要:自從浦安迪提出“對偶美學”說,學界不乏以此分析明清古典小說者,而對《左傳》《史記》等史傳文學的相關批評缺乏關注。事實上,清代的史傳批評,存在不少從“對偶”視角分析其敘事結構的論述,我們稱之為“對偶敘事論”。這方面的論述,涉及人物、事件、文辭和敘法,并對敘事功能和與“奇零”式敘事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對比小說評點中的“對偶敘事論”,史傳批評在某些方面頗多更顯深入之處,究其原因,與文體間語言體式的差異...
宋國對殷商的繼承表現及其歷史影響————作者:張家明;
摘要:宋國是周代重要的諸侯國,司馬遷評價宋地時說“其俗猶有先王遺風,重厚多君子”,這顯示了宋國文化對淮河流域的深遠影響。宋國能具有這種影響力,其根源還是他們繼承了其祖先殷商的文化。宋國對殷商的繼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殷商后代成為宋人的族群意識;其次是在強烈殷商意識推動下宋襄公的“復商”運動;最后是殷商文化中的典型特征如重鬼神、親親、仁愛、守舊等思想。對殷商的繼承,也促使宋國出現了兩個頗為不同的文化...
主持人按語————作者:鄧聯合;
摘要:<正>本期刊發了四篇莊學研究文章:鄭博思、劉科迪、郭高軍三位博士分別討論了《莊子》關于“心”“照”、動靜的思想,郭美華教授闡發了《莊子·大宗師》題解及開篇的生存論意蘊。三位博士的文章可大致歸為一類,他們關注的都是《莊子》中重要概念或語詞涉及的問題。眾所周知,語境化是中國哲學概念的一個顯著特征,即:中國哲學家雖多次甚至頻繁使用某一概念,但他們卻從未給出此一概念的確切涵義,其涵義往往從屬并呈顯于他們所...
動靜之間:古人論物的三個階段——以莊子、僧肇和朱熹為中心————作者:郭高軍;
摘要:物是古人言說的一個重要對象。先秦時期,莊子認為萬物的本質是氣,氣之流變聚散即為物之生死毀壞,萬物像氣一樣處在變動之中。僧肇為了反對莊子關于萬物變化無常的消極思想而提出了“物不遷”的觀點。所謂“物不遷”是指人們只有在一個固定的時空中才能認識事物,事物一旦被人們的感官捕獲,它就會從活動中的自在存在轉變為靜止的對象化存在。人們對事物認識的確定性便成為物之不遷的必然性。宋代的理學家朱熹反對僧肇把事物看成絕...
生存與認知的辯證——《莊子·大宗師》題解及開篇的生存論意蘊————作者:郭美華;
摘要:如果將“師”理解為生存論意義上的生存根據,那么,“大”就是區別于囿于形體局限的無形者。那意味著,一方面人作為有限性的生存者領悟自身生存于無限性之域,另一方面消解了有形在場者作為人之存在根據的可能。從而,大宗師之為大宗師,昭示出每一個體一無所根據而自由自在地走向自身之在的可能。因此,必須消除單純認知從自身出發為生存劃定界域,給出普遍性原則或絕對性實體作為活生生之存在的根據。只有將認知回置于生存的整體...
論違約方解除權的法律適用與完善————作者:李云濱;秦雪梅;
摘要:違約方解除權作為突破傳統合同法嚴守原則的創新制度,自《民法典》第580條確立以來,在破解合同僵局、優化資源配置方面展現出獨特價值,但其法律適用仍存爭議與困境。理論層面,不同于“否定說”,“有限肯定說”基于效率與公平價值的平衡,強調在合同履行基礎喪失、守約方濫用權利等特殊情形下賦予違約方解除權,既契合合同解除的“脫離約束”功能,又能彌補抗辯權制度的被動性缺陷。實踐層面,針對《民法典》第580條雖為司...
罪量對我國社會治理的影響初探————作者:胡同春;
摘要:我國刑法在犯罪成立條件中規定罪量,縮小犯罪圈,減小了因處罰犯罪行為而形成的社會對立面,并能夠使司法機關集中力量打擊嚴重危害社會的犯罪行為。但這種立法方式,太過注重行為對社會造成客觀損害的結果,使刑事法網粗疏,犯罪黑數較高,一些一般違法行為得不到處理,影響了我國社會治理的效果。此外,我國刑法中的罪量規定一般具有模糊性,使得我國刑法規定距離罪刑法定原則所要求的明確性標準差距較大。我國應該去除故意犯罪成...
專業認證視角下小學全科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培養研究————作者:蒯秀麗;
摘要:小學全科教師培養是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的著力點。新時代小學全科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面臨著新挑戰和新要求。從師范類專業認證中所發現的小學全科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培養的問題入手,針對學生學習動機減退、積極性不高、主動性不強等問題,從小學全科師范生職業生涯規劃中職業認同與職業道德、自我認知、專業認知、職業理想與教育實習等方面發力,可提升小學全科師范生對職業的認同度,更加有效地服務于農村基層教育
“近代地方公款公產的轉變與縣域治理能力研究”簡介
摘要:<正>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博士歲有生主持的2021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近代地方公款公產的轉變與縣域治理能力研究”(21BZS088),全面展示近代公款公產演進的歷史脈絡,翔實再現清末民國歷屆政府對公款公產清理、整頓的歷史場景,探索公款公產在歷史長河中演進的內在動力及其固有規律;嘗試運用量化分析方法、抽樣分析法等方法,考察公款公產在各縣所占比重及其貢獻度,深挖其對于縣財政發育與完善的助推作用;觀照...
《四時得節,萬物生長之三》————作者:程安營;
摘要:<正>~
侯方域、任元祥的詩學論爭及其詩史意義————作者:扈耕田;
摘要:侯方域與任元祥在順治九年(1652)于江蘇宜興進行了一場激烈的文學辯論。這場辯論發生在因國變而南北長期隔絕不通之后,不僅反映了兩人在詩學觀點上的異同,而且反映了當時南北詩壇的互動和詩風的變遷。二人雖均尊明代前后七子,但就取法而言,侯方域的詩學思想經歷了從崇尚晉宋風流到獨崇杜甫的轉變,而任元祥則堅持廣泛取法,對詩歌的理解更為通達。侯方域的詩學思想在此次論爭后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開始變得通脫和開放。不僅...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