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師道》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并非《師道》的官網或雜志社,為客戶提供期刊征稿、論文發表等中介服務,在客戶與期刊雜志社之間搭建了一座省時、省力的便捷橋梁。本站與《師道》等上百家同類正規期刊保持著多年的密切合作關系,切實提高客戶期刊發表的質量與效率。通過本站發表論文,客戶將獲得更大的選擇空間、更高的通過率、更快的發表速度、更滿意的服務質量。
【雜志簡介】
《師道》是一本教育刊物。宗旨以助學為己任,宣傳黨和國家以及教育部門關于成人教育的方針、政策、規定,公布成人教育招生、自學、復習、考試有關計劃、大綱,熱誠為自學考試者和各類成人學校服務。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中國知網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開卷視點:飽含真情至理的教育散文、隨筆。
改寫人生:教育改寫人生、知識改變命運的動人故事。
走近名師:名師的平凡人生,小故事、教學經驗與啟迪。
資教通鑒:與教育密切相關的發人深省的事件、案件。
民間聲音:社會、家長對教育的評與議、彈或贊。
新論視窗:有份量有力度的立足于教育文化批判的真知灼見。
別樣課堂:得意教學片段,難忘課堂故事的實錄。
學子點擊:學子對教育、教師的希望與期待。短稿為佳。
創新方舟:高揚創新思維、技法、精神的風帆。
邊教邊悟:富獨特性的對教育的心得體會故事。
今日充電:自學進修者的讀書學習感悟與經驗。
智慧縱橫:以智取勝的智慧人生與教育智慧。
苦樂杏壇:普通教師的從教經歷與故事,感人動人益人。
2014年04期目錄參考:
1 教育的公平與平等 魯 一 1
2 “小女賊” 錢海燕的細軟? 劉我風 4-8
3 “三味” 女教師 魯麗香 6-7
4 一個女教師的酸甜苦辣 薛 青 7-8
5 審視當前高考語文試題命題存在的問題 周小蓬 馬富利 張 斌 李 婕 9-14
6 從 “當下年輕人缺少質疑” 說起 周漢云 11
7 教育的節氣 高玉紅 12
8 就近入學能解決 “擇校熱” 嗎 (等 3 則) 孫曙巒 等 13
9 教育應是有溫度的 梁 偉 14
10 你沒有權利 “宣判” 學生的人生 史 峰 15-16
11 我們的教育離 “生本” 有多遠———美國基礎教育浸入式學習有感 徐永紅 17-19
12 “照顧” ———基于兒童立場的課程傳授 管小冬 20-22
13 讓思品教學在情境中回歸兒童立場 李銘萱 23-24
14 先做后學: 巧設數學前置性作業 陳曉璋 27-28
15 為幼兒學古詩搭建 “橋梁” 師 道 29-30
16 讓幼兒輕松自然地走進經典 林淑媛 31
17 在賽道終點, 我把 “最差的他” 抱進懷里 陳玉冰 32
【摘要】當前我國社會正處于全方位的急劇轉型時期,傳統價值觀念逐漸崩潰,面對日益復雜的多元價值選擇環境,部分青少年由于思想上的困惑、觀念上的沖突和心理上的失衡而產生了偏差行為。針對日益增加的青少年偏差行為各單位或部門雖然采取了多種措施進行矯治,但收效卻不是很大,且社會工作介入明顯不足。本文從社會工作的角度談論青少年行為偏差,并認為社會工作的介入,將會對青少年行為偏差的預防與治療起到很好的作用。
【關鍵詞】中國教育學刊,社會工作,青少年,行為偏差
一、青少年偏差行為
(一)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界定及類型
偏差行為,也可以說是偏離行為或越軌行為。社會學家沙蓮香認為:“偏差行為是人們在遵守社會規范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社會現象,是指背離、違反社會規范的行為。”雖然不同的學者對青少年偏差行為的界定不盡相同,但我們一般意義上認為偏差行為的概念是社會學的概念,是相對于社會規范行為而言的。簡言之,我們可以將偏差行為界定為背離或違反社會規范的行為。
師道最新期刊目錄
刊林擷思————作者:趙思琪;
摘要:<正>近年來,以ChatGPT、Sora、Gemini等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突破,迅速成為全球關注和討論的焦點,但同時也加劇了人們的科技焦慮。以“讓計算機完成人類心智(mind)能做的各種事情”為目標的人工智能究竟會成為人類的新伙伴還是新對手?在未來是否會取代人類?一方面,歷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初期——無論是機械化、電氣化還是信息化——都曾遭遇過焦慮和抵抗
激進或保守:AI進場教育的抉擇及審視————作者:蔣新成;
摘要:<正>在數智時代的浪潮下,AI正以一種前所未有的態勢闖入教育領域,如同巨石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層層漣漪。從智能教學輔助系統到個性化學習推薦引擎,從智能作業批改到虛擬學習環境的構建,教育的各個環節都在被AI所滲透。這一現象引發了廣泛的討論與爭議,推崇者認為AI以迅猛之勢進入教育領域,使得以往許多停留于理念層面的教育(如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具有了實現的條件,而相對保守的觀點則強調教育的人文性與情感性,擔心...
數智時代的教師職業承載與教育訴求————作者:劉祥;
摘要:<正>二十年前,我們便一邊無限憧憬、一邊滿懷憂患地念叨著“未來已來”。一方面,我們期望這“已來”的未來能從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帶來顛覆性的變革,讓我們無須經過自身的奮斗,便輕松地終結各種工作重壓;另一方面,我們又畏懼高度信息文明語境下的“未來”會徹底摧毀既有的認知經驗,讓我們在數智時代無所適從,進而喪失了職業存在價值。好在基礎教育領域的科技變革相對滯后,社會發展至2024年末之時,盡管ChatGPT...
于塵煙處見“她”力量————作者:陳冬梅;
摘要:<正>秋園萬里悲秋身是客,百年故園空回首——《秋園》,這本在廚房里用八斤草稿紙寫出來的紀實作品,小小薄薄一本,卻重重壓在我心里。秋園生于1914,卒于2003,終年89歲。從她一生,可鉤沉中國近百年變遷史,摭隱鮮為人知的角落,觸摸到被高度濃縮的群體符號之外個體脈搏的跳動
愛的上弦月————作者:任云峰;
摘要:<正>冬月周末的夜是靜謐的。西邊的天空中不知何時飛上了一彎新月,溫潤如玉,像嬰兒的睡床,優哉游哉地蕩著。“這是上弦月……”我驚呼。“上弦月好啊,她是逐漸變得飽滿的。”妻子應聲道。真的嗎?我低頭琢磨一番,方意識到確實如此。看著在一旁酣然入眠的女兒,細細品味著妻子的這句話,我突然發覺:這兩天女兒對家人愛的表達,何嘗不是如此呢?她表達的愛意,就像上弦月一樣,也是逐漸變得飽滿的
每月書影————作者:野水;
摘要:<正>劉亮程新著《大地上的家鄉》是其散文經典《一個人的村莊》時隔經年的“回歸之作”,雖然他未曾真正離開鄉土。當他在作品中續上對完全沉浸其中的鄉村生活的述說時,那種深沉、滄桑又不失天真的眼光再次穿過生活的迷霧,與過去的熱愛交融,只不過這一次,書和人都更老了。這部作品對老的“認領”比《一個人的村莊》更加“主動”,雖然“我在那時已經把老寫盡了”,但新書更是一次完全的對“與萬物終老一處的大地上的家鄉”的言...
流行語·說“小姨”————作者:古北;
摘要:<正>“小姨”成為“晚輩們”追捧的對象后,在諸如“大女主”、時髦穿搭等“賽道”都變得很吃香,而情景短劇的“不婚主義小姨春節發紅包”更是讓她大火了一把。“小姨”為何能在七大姑八大姨的人緣比拼中大獲全勝?這要從電視劇對“小姨”的友好人設說起,電視劇里的“小姨”從《小姨多鶴》等苦情小姨的劇本走出來后,漸漸變成“封建”家庭鏈條中溫情之一環,承擔起安撫、引導家族下一代的重任
心理學名人小輯
摘要:<正>萊塔·斯泰特爾·霍林沃斯(Leta Stetter Hollingworth 1886-1939年)出生于美國一個貧窮的農民家庭,母親早逝,直到她和兩個妹妹由祖父母撫養長大后,父親與繼母才再度出現,然而帶來的卻只有繼母的虐待,萊塔終生都沒有原諒她的父親。盡管有著灰暗的童年,但難掩其天才光芒,1906年萊塔畢業時獲得美國大學優等生的榮譽(Phi Beta Kappa honors)。1916年...
小品拾錄
摘要:<正>圣俞志高而行潔,氣秀而色和,嶄然獨出于眾人中。初為河南主簿,以親嫌移佐河陽,常喜與洛之士游,故因吏事而至于此。余嘗與之徜徉于嵩洛之下,每得絕崖倒壑、深林古宇,則必相與吟哦其間。始而歡然以相得,終則暢然覺乎薰蒸浸漬之為益也,故久而不厭。既而以吏事訖,言歸。余且惜其去,又悲夫潛乎下邑,混于庸庸。然所謂能先群物而貴于世者,特其異而已,則光氣之輝然者,豈能掩之哉
詩話選登
摘要:<正>詩在與人商論,深求其疵而去之,等閑一字放過則不可,殆近法家,難以言恕矣。故謂之詩律。東坡云:“敢將詩律斗深嚴。”予亦云:“詩律傷嚴近寡恩。”大凡立意之初,必有難易二涂。學者不能強所劣,往往舍難而趨易,文章罕工,每坐此也。作詩自有穩當字,第思之不到耳。——[北宋]強行父《唐子西文錄
云團包麥芒————作者:莫永豪;
摘要:<正>帶孩子累的是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睡,難的是引領她們成長成材。對我來說,最具挑戰的是應對孩子天生的暴脾氣。我有兩個女兒,一個8歲,一個5歲。大女兒情緒好的時候是棉花糖、小棉襖。炎熱的天氣,我帶著兩個女兒到西樵山風景區游玩。登山之前,我們在山腳下買甘蔗汁。大女兒把我安排在她身后,轉身又對妹妹說:“第一杯先給爸爸,第二杯給妹妹,第三杯是我的。
閉關與游學————作者:張心科;
摘要:<正>《文選序》稱:“事出于沉思,義歸乎翰藻。”大致的意思是說寫作行為的發生要靠沉思來鋪墊,思想情感的表達要以文辭為憑借。如果沒有沉思(養氣)這個步驟,就很難一鼓作氣地完成一個專題,一氣呵成寫成一部專著,寫出的東西往往是擠牙膏式的拼湊之作,讓人讀起來往往是上氣不接下氣
新詩創作與鑒賞教學的可能及可為————作者:王召強;
摘要:<正>新詩的創作與鑒賞本是相得益彰的兩件事,但很多語文教師往往懾于“新詩創作不可教”的成見而望而卻步,只教新詩鑒賞,而不教新詩創作。其實,新詩創作也是創意寫作的重要內容之一。從文體來看,詩歌創作原本就屬于文學創作的重要內容,非常有益于激發學生在文學創作上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且因其篇幅短小,反而更有利于教師在教學上的組織和設計
啟而不發的課堂尷尬————作者:張家海;
摘要:<正>那是一個陽光明媚的冬日午后,我站在八年級的講臺上,心中滿懷期待。那天,我將講授《細菌》這一節內容,并決定一改往日只重視知識傳授的枯燥方式,轉而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同學們,你們知道細菌是怎么被發現的嗎?”我滿懷信心地拋出了這個問題,期待著學生們能開動腦筋,積極思考。然而,回答卻讓我大跌眼鏡:“細菌是列文虎克發現的。”這個回答顯然偷換了概念,答非所問。我心中不禁泛起一絲失望,但更多的是疑...
師道暉光·人文春色————作者:金相堯;
摘要:<正>每次收到《師道》(人文)的樣刊,欣喜之余,凝視封頁,總會讓我想起百年前那群開創我們春暉的先賢。他們值得凝望的、我們當下所稀缺的,不正是這“師道”的精神與“人文”的氣質嗎?一、師道暉光管領湖山輔眾綠,欣欣益壯樹風聲。——經亨頤《松》經亨頤校長曾說:“本校教職員是同志集合的。”是啊,為了共同的教育信仰與追求,他們從天南地北來到了初創的春暉。夏丏尊說,“我們所行的教育是人的教育”
成為一名專業的閱讀推廣者————作者:孫貞鍇;
摘要:<正>參加工作的頭幾年時間,我的頭腦里基本沒有閱讀、成長這些概念,只滿足于形式上完成崗位任務。即使中間偶有閱讀行為,也并非出于自覺:有一段時間,領導找我幫著整理一些材料,我都爽快答應。為整理好材料,我開始留意《中國教育報》等報刊的一些信息,還整理了幾大本剪報、摘錄。當時想法很單純,就是幫領導整理好材料、讓領導說個好。縱然算是閱讀,也是被動的。現在想來,未免有些可笑
和自己和解,也和學生和解————作者:戴柏蔥;
摘要:<正>某天,在超市購物時,遇到了一位我以前的學生,她看起來竟是那么滄桑。然而我已經叫不出她的名字來了,有些尷尬,于是只好避開一些。這幾年,我常常遇到一些年輕時候教過的學生,有些還記得姓名,有些已經記不得了。師生相逢本是樂事,但是,這幾年所遇到學生的樣子,常常讓我感傷不已。他們似乎有些不合年紀的滄桑,許多不如意的歲月痕跡在他們臉上肆無忌憚地張揚著。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他們遠比我這個老師還要滄桑
野性與柔情————作者:夏秀菊;
摘要:<正>出于各種原因,今年我接下了九年級體育班的語文課,原先的老師為什么突然棄他們而去,不得而知。跟學校領導進行了簡單的交流:“你來上課吧,可是別生氣哈,他們就是一伙子野人。”他們是老師眼中的野人。初識“野人”的野性懷著種種猜測和忐忑,我去給他們上了第一節課
那些年,那些事————作者:王金發;
摘要:<正>勞動,是全身心的教育泥洋,是一個曾經讓廈門知青“愛恨兩難”的地方。據說,上山下鄉的年代,有不少廈門知青分配到我們公社。在往各村分派知青的時候,有不少人搶著去“泥洋”。因為泥洋與太平洋都有一個“洋”,他們估摸著應該不錯。到了泥洋,他們才發現,這里是“泥土堆積成山的海洋”,到處是山,是山的海洋,樹的天堂。泥洋小學當然也就坐落在群山環抱之中了,學校旁邊有條小溪,流水潺潺,一直流向山的遠方,在遠處撕...
大榕樹:鄉村學校的教育詩篇————作者:包麗星;張娟金;
摘要:<正>我們學校大操場旁的篤學園里,有一棵繁茂的大榕樹。它的樹干粗壯,需幾個人合抱才能圍住,樹皮斑駁,仿佛記錄著歲月的滄桑。大榕樹的枝葉向四周伸展,如同一把巨大的綠色傘蓋,遮天蔽日,為校園增添了一抹生機勃勃的綠意。記得這棵榕樹是建新校區時,從其他地方移栽過來的。當時擔心它成活不了,工人用麻繩保護它的樹干,盡可能剪掉它的枝葉,小心翼翼地呵護著它的根系。經過數月的精心照料,榕樹竟奇跡般地煥發出新的生機,...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