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珠算與珠心算》
關注()【雜志簡介】
本刊傳播珠算與珠心算開智科學,推進珠算與珠心算事業向縱深發展,以實現開發人腦功能、造福子孫后代、提高民族素質的最終目的。宣傳珠算、珠心算科學研究和成果開發運用情況;宣傳珠算、珠心算對少兒智能開發的辦法途徑;宣傳珠算、珠心算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宣傳、參與國內外珠算心算理論學術交流活動。
【辦刊宗旨】
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中國知網
維普中文期刊全文收錄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開篇語、會計·電算·珠算、珠算教學、珠心算教學、專家論壇、珠心算與開智、計算計巧、經驗交流、研究與發明、珠心算教練師、文苑、海外專欄、紀念王文索。
本站已成功發表的論文:
1 珠算文化放光彩 珠心算教育譜新篇 中國珠算心算協會會長 丁先覺 3
2 中國珠算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證書 6
3 在珠算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座談會上的講話摘要 中國財政部原副部長、中國珠算心算協會特別顧問 遲海濱 7-9
4 在珠算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座談會上的講話摘要 中國教育部原副部長、中國珠算心算協會特別顧問 柳 斌 8-9
5 在珠算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座談會上的講話 中國珠算心算協會會長 丁先覺 10-11
6 來自于中科院的第一封賀信 14
7 賀中國珠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5
8 賀珠算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6
9 珠算是遺產 更是充滿活力的數學傳統華 東師范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所長 張奠宙 17
10 中國珠算的申遺之路 中國珠算心算協會副會長 蘇金秀 18-21
11 中華文化瑰寶珠算的申遺之路和復興之路 內蒙古師范大學科技史研究院教授 羅見今 20-24
12 千年一回新起點 本刊雜志副總編、珠算專家 朱永遠 25-34
13 高職珠算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任曉華 31-33
14 活用教學方法優化珠心算教學 李 燕 34-35
15 珠心算與小學數學教學融合 陳高木 36-39
16 關于“回文數”和“黑洞數”的初探 梅大海 40-43
17 巧用“比較”策略 提高珠算乘法正確率 馮文育 44-45
18 賞識教育在珠心算教學中的應用 羅忠強 46-47
《珠算與珠心算》雜志編輯部投稿須知:
1.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2.文體。以議論文、應用文為主,其它記敘文如傳記及短小活潑的小說、雜談、詩歌、散文等形式亦可。
3.投稿方式。本刊以自由投稿與約稿相結合。
4.標題層次一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二級標題用“(一)、(二)、……”來標識,三級標題用“1.2.”來標識,四級標題用“(1)、(2)”來標識。一般不宜超過4層。標題行和每段正文首行均空二格。各級標題末尾均不加標點。
5.文稿篇幅(含圖表)一般不超過5000字,一個版面2500字內。文中量和單位的使用請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最新標準。外文字符必須分清大、小寫,正、斜體,黑、白體,上下角標應區別明顯。
6.來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個工作日內審稿,電子郵件回復作者。重點稿件將送同行專家審閱。如果10日內沒有收到擬用稿通知(特別需要者可寄送紙質錄用通知),則請與本部聯系確認。
7.論文一經發表,贈送當期樣刊1-2冊,需快遞的聯系本部。
8.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大學英語教師論文范文:論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
【摘要】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對于中國進軍國際市場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它在進入21世紀之后,一直處于大學教學中極為突出的教育地位中。語言學習與其他自然科學學習存在本質上的差異,但依舊需要學生擁有獨立、完整的思辨能力,方才可能游刃有余的運用語言,將其轉化為學習、交流的工具。基于此,本文將結合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的構建問題,深度解析大學英語未來教學模式的具體走向。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學,思辨能力,培養模式,構建
思辨能力是現代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標,在哲學角度上,以思辨能力為創造點的教學課題都是擁有很高價值的,無論是思想,還是文化,能力的提升都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點培養目標。以現在大學教學模式為研究藍本可發現,傳統英語教學模式根深蒂固,引入“思辨能力”這一新的概念,在實際教學中并不占有實踐優勢。
一、思辨能力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
珠算與珠心算最新期刊目錄
保護珠算古籍 賡續歷史文脈————作者:歐文漢;
摘要:<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在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中賡續中華文脈。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主體性,把歷經滄桑留下的中華文明瑰寶呵護好、弘揚好、發展好。《算學寶鑒》是我國第一部珠算著作,內容豐富、闡述全面,體現了中國算學獨具的機械化、程序化思想,其中很多算法是中國乃至世界首創,在珠算及中國傳統數學的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歷史價值
第八屆“籌算杯”大學生珠算大賽圓滿落幕
摘要:<正>2024年11月13日,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會計學院成功舉辦第八屆“籌算杯”大學生珠算能力競賽的決賽。上海市珠算心算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楊金云,理事兼副秘書長吳錫浩,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會計學院團委學生會指導老師王玉意及石林蘭蒞臨現場觀賽
珠心算跨學科實踐作業的思考————作者:康紅燕;
摘要:<正>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跨學科教學逐漸成為教育界的熱點話題。跨學科教學是指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在同一時間段內相互融合,讓學生從多個角度去認知和理解某一個問題或現象,達到知識的綜合運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指出“原則上,每門課程要有不低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新頒布的《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標準》)提出:“設立跨學科主題學習活動,加強...
珠心算校本課程實踐探索——以陜西省永壽縣城關小學為例————作者:孫愛梅;
摘要:<正>珠心算教學工作者通過長期的教學研究發現,珠心算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還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對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深遠意義。我校作為國家級珠心算教學實驗點,把珠心算作為我校的校本課程列入常規教學,辛勤耕耘,努力探索,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如何將小學數學教學與珠心算有效整合————作者:鄧盼;
摘要:<正>珠算是中國數學史上極為重要的計算方式,對推動我國數學領域發展起到極其重要作用。隨著教育行業不斷改革,由珠算演變而來的珠心算的優勢逐步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數學教師也致力于將珠心算與數學教育相融合,以求能夠利用珠心算來提升學生的計算效率,并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為學生未來對數學的深度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理清計算算理 構建乘法模型——“兩位數乘一位數(4)”教學設計————作者:顧正華;
摘要:<正>【教學內容】蘇教版《珠心算》第五冊第二單元“兩位數乘一位數(4)”(第26~29頁)。【教材分析】本課主要教學兩位數乘一位數(單積不滿兩位)的珠算算理和撥珠方法。這部分內容是《珠心算》第五冊第二單元“兩位數乘一位數”的最后一節新授課教學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和掌握了“表內乘法”“兩位數乘一位數”單積錯位遞加沒有進位和有進位的珠算方法
珠心算“連續退位減”教學設計————作者:施佳麗;
摘要:<正>【教學內容】蘇教版《珠心算》第三冊第一單元“連續退位減”(第8~11頁)。【教材分析】學生在一年級已經學習了直減和退位減的撥珠方法,本節課在此基礎上學習連續退位減的撥珠方法,后續還將靈活運用減法的撥珠技能學習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實撥計算,并進行心算學習
珠心算——數學課堂的秘密武器————作者:王晨;
摘要:<正>隨著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珠算這一古老而獨特的數學計算方法,逐漸演變成珠心算并在現代小學數學教學中嶄露頭角。珠心算借助算盤為輔助工具,通過一系列的珠算練習,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計算能力。它不僅是一種計算方法,更是一種訓練學生注意力和記憶力的有效手段。在珠心算的實踐教學中,學生們必須全神貫注,精確記憶每一個數字和運算步驟。這種獨特的訓練方式,無疑為學生們的數學學習和日常生活帶來了諸多益處
國民教育賦能文化傳承 珠算非遺創新保護發展——江蘇省珠算珠心算傳承發展調研報告————作者:歐文漢;程北平 ;黃仲陽 ;趙相翼 ;閆曉茗;蔣志峰 ;時寶榮;
摘要:<正>2024年3月25-27日,中國珠算心算協會(以下簡稱中珠協)會長歐文漢帶隊實地調研江蘇省珠算珠心算工作開展情況,先后考察如東縣豐利小學、南通中國珠算博物館,并召開座談會。近年來,江蘇省珠算保護發展工作始終堅持“保護第一、挖掘價值、創新發展”的工作方針,“珠算”與“珠心算”兩手抓,在全國率先走出了一條將珠算文化傳承與國民教育融合發展的新路徑,豐富了珠算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實踐,珠算珠...
珠算文化的內涵、特點與啟示————作者:牛騰;
摘要:<正>一、引言“珠算”一詞首次出現在東漢末年徐岳所著《數術記遺》中,經過1800多年的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文化體系。2008年,珠算(珠算文化)項目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對珠算有如下介紹:“珠算文化涵蓋了與珠算相關的數學科學、數學教育、應用技術及智能開發等內容,在文學、歷史、音樂、美術等相關文化領域也有一定的作用
珠算倍根開平方補根退根的科學方法——倍根歸除開平方的補根和退根別法————作者:鄭禮光;
摘要:為更好地研究開平方調根的理論和算法體系,提出所求根初根倍根后發現需要調根的運算方法。從算法推出算理符合根據平方和公式展開求珠算開平方根的算理和理論。由此,推導出多單位數的調根法,總結其運算規律并提煉為新的理論觀點,形成獨特的算法。此算法是一種科學的、數理有依據的、算法機械性程序性強的、高效的調根算法,具有易學易行、實用性、普適性的特點,也具有一定的歷史和現實的學術意義
淺談珠心算正遷移作用對兒童成長的長期影響————作者:劉俊萍;
摘要:珠算是中國古代偉大發明之一,在珠算的基礎上演變創新而成的珠心算,其教學訓練所產生的正遷移作用對兒童成長的長期影響較為明顯。本文從專注力、記憶力、細致力和思維力四個方面,以筆者珠心算教學的親身經歷及所教兒童后期成長的個體典型案例加以闡述,進一步驗證了“珠心算教育具有開發兒童智力潛能的顯著作用,能有效促進兒童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和思維能力等提高”的結論,為兒童后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推廣普及珠心算...
日本珠算珠心算的發展歷程、現狀及啟示(下)————作者:高暢;
摘要:<正>(接上期)三、日本珠算珠心算事業發展的多層次支持體系為推動日本珠算珠心算事業快速發展,經過多年的夯基壘臺、立柱架梁,日本珠算珠心算事業發展已完成了架構建設,初步建成了多層次支持體系。(一)全社會高度認同的“珠算瑰寶”思想共識日本全社會已在對珠算珠心算的認識問題上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各方力量去共同開拓珠算珠心算事業
珠算非遺文化教育實踐優化路徑————作者:包麗丹;吳艷玲;張姬玉;
摘要:<正>作為一門古老的計算技術,珠算不僅是一種實用的工具,更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數字化浪潮的沖擊下,如何讓這一傳統技藝在現代教育中煥發新生,成為了我們面臨的重要課題。本文旨在探討珠算非遺文化教育實踐的優化路徑,通過對現有教育模式的深入分析,提出一系列創新性的策略和措施
關于做好2025年度《珠算與珠心算》雜志訂閱工作的通知
摘要:<正>各有關單位:《珠算與珠心算》雜志始終秉承“弘揚民族文化,傳承人類文明”的辦刊方針,堅持“推廣珠心算教育,繁榮珠算學術研究”的辦刊理念,是全國唯一的珠算界重要理論和技術交流陣地,在珠心算人才培養、成果發表、知識轉化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珠算與珠心算事業創新性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進一步提高辦刊質量,有效發揮雜志宣傳主渠道、主陣地作用,計劃...
《珠算與珠心算》2025年征稿啟事
摘要:<正>《珠算與珠心算》期刊是中國珠算心算協會會刊,屬于國家級學術性期刊,由黑龍江省財政科學研究所、中國珠算心算協會及黑龍江省珠算協會主辦,致力于珠算文化傳承發展和珠心算教育教學推廣。為進一步豐富期刊內容,提升期刊質量,現面向社會廣泛征集優質稿件
“中國珠算”非遺項目入選2024年度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可持續發展”案例
摘要:<正>日前,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CRIHA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研究中心(IRCI)、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信息與網絡中心(ICHCAP)聯合主辦的2024年度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促進可持續發展”案例征集和評選工作已完成。由中國珠算心算協會申報的“江蘇省珠算珠心算教育創新高質量發展”案例入選
王文素《算學寶鑒》成書500周年紀念活動在太原成功舉辦——專家學者齊聚太原,共襄珠算文化傳承與發展盛舉
摘要:<正>2024年11月7日,由中國珠算心算協會指導、山西省珠算心算協會主辦的王文素《算學寶鑒》成書500周年紀念活動在太原迎澤賓館成功舉辦,中國珠算心算協會會長歐文漢,山西省財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陳新民出席活動并致辭,業界專家學者作主旨發言,來自全國數學、珠算、歷史、教育、社科、文學界的120余位領導、專家學者及相關人士參加
山西省珠算心算協會舉行山西省首批“珠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授牌儀式
摘要:<正>2024年10月14日,山西省珠算心算協會在太原市舉行了山西省第一批“珠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授牌儀式。儀式由山西省珠算心算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周慧主持,山西省珠算心算協會會長周巧紅,副會長劉貴川、段全虎,會計學會副會長辛茂荀出席了本次授牌儀式
南通中國珠算博物館接待泰州代表團
摘要:<正>2024年10月25日,姜堰區珠心算教育代表團一行20多人來到南通考察交流。南通中國珠算博物館館長、南通市珠算協會副會長王海明帶領相關人員與姜堰區珠心算教育代表團在中國珠算博物館、海門經濟技術開發區小學開展了以“弘揚民族文化,共話珠心算教育”為主題的考察交流活動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