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百年潮》
關注()【雜志簡介】
《百年潮》雜志是由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主管、中國中共黨史學會主辦的大型時政、文史月刊。
《百年潮》以“信史、實學、新知、美文”為宗旨,以親歷過重大歷史事件的黨和國家領導人、老一輩革命家以及中國近現代史和中共黨史學界的專家、學者為主要作者隊伍,是反映20世紀中國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等領域中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最具權威性的雜志之一。刊物的主要欄目有:本刊特稿、臺前幕后、往事回首、史海鉤沉、史實本末、人物春秋、文壇風雨、今日視點、文史漫筆、紅色家書、讀書時空、收藏天地等。數十個主題內容,滾動刊出。
在新的一年里,《百年潮》在保持原有特色欄目的基礎上,將加大新中國成立以來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選題的力度,增加口述歷史的分量,擴大信息量,以滿足讀者的閱讀需求。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龍源網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本刊特稿、臺前幕后、往事回首、史海鉤沉、史實本末、人物春秋、文壇風雨、今日視點。
期刊優秀目錄參考:
“四個全面”是全局和重點的有機統一 曲青山
一個革命家庭的世紀追求 紀亞光
兒英烈女英雄的母親葛健豪 趙瑞泰
中國革命的“普羅米修斯”蔡和森 賈凱
中共第一任婦女部長向警予 劉昂
我國經濟工作的杰出領導人李富春 曹應旺
功高德厚的女革命家蔡暢 蘇平
兩次聆聽陳毅軍長講話 成善一
抗美援朝中的蘇聯空軍 徐秉君
毛澤東的非洲情懷 陸苗耕
面向敵占區的《中國人》周刊 王美芝
回憶毛主席首次來杭州時的警衛工作 曲琪玉,龔喜躍
新四軍武南留守處堅持斗爭紀實 潘祝平
李公樸贈書徐盈、 彭子岡 徐東
毛澤東與京戲 謝靜宜
《我們的友誼遍天下》 靳尚誼
湖南師范大學雜志社投稿:清末貴州社會轉型世風世相
清末的貴州社會,保守與進步并存。漫步貴陽大街小巷,映入眼簾的是,在傳統中國民居中夾雜著教堂與洋房;店鋪林立的商業區,不時出現電報局、郵政所、照相館、眼鏡店與西式診所的身影;街上來往的行人中,除了身穿長袍大褂的漢人,土布苗仲服裝的少數民族,還有身著西裝洋服的外國人與傳教士;新軍的制服更為搶眼,與長衫大褂的民眾形成鮮明的對照。他們制帽后拖著的長長發辮,令人看后忍禁不俊……
青年涉獵西學,尤愛體育、音樂;婦女追隨時尚,熱議 “天足”、留洋;茶館里聽客滿座,說書人大談劍仙俠客;老百姓飽嘗生活艱辛,企盼圣主明君;商賈們慘淡經營,夢想時來運轉;士紳們奢談政治,爭議立憲、共和;當官的坐困頹局,心憂著革命潮起……
百年潮最新期刊目錄
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作者:戚義明;
摘要:<正>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抓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突破口和標志性舉措。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必須深刻領會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一、歷史邏輯: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的突破口和重要標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打鐵必須自身硬,將全面從嚴治黨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作為新時代黨的建設的鮮明主題,開啟了百年大黨...
萬隆會議期間護衛周恩來總理二三事————作者:尹家民;
摘要:<正>萬隆會議,即1955年4月在印尼萬隆召開的第一次亞非會議。對于當時尚未恢復聯合國應有席位且被許多國家孤立的新中國來說,這是一個重要的參與國際事務的時機。這也引起海外敵對勢力的注意,他們阻撓中國出席會議,甚至對出席會議的中國領導人搞暗殺,企圖嚇退中國與會者,損害中國形象,力圖使會議流產。國內高層對此極為重視,派出精兵強將為中國代表團護航。中央領導對提前一個月去萬隆打前站的姚力等人說:“你們的責...
1975年鄧小平主持整頓的歷程————作者:孫翠萍;
摘要:<正>1975年,由于周恩來病重,鄧小平在毛澤東的支持下主持中央工作,以毛澤東“三項指示為綱”大刀闊斧領導整頓。在毛澤東的支持下,鄧小平主持整頓挫敗了“四人幫”的陰謀行徑,國家形勢有了明顯好轉。筆者根據最新出版的文獻資料系統考察鄧小平主持整頓的歷程,回顧鄧小平的歷史貢獻,重思1975年整頓的歷史意義。鄧小平接替周恩來主持國務院工作(一)毛澤東對“四人幫”的批評毛澤東在憂慮國家局勢和未來的同時,也對...
西里龍夫回憶錄中的左翼文化運動————作者:楊田;
摘要:<正>1977年7月,日本日中出版株式會社出版了西里龍夫的回憶錄《在革命的上海—一名日籍中共黨員的記錄》。西里龍夫,1907年出生于日本熊本縣,1934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中共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外籍黨員之一,也是潘漢年情報系統的重要成員。抗戰時期,西里龍夫以記者身份為掩護,協同中西功、尾崎莊太郎等日籍反戰人士,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從事情報工作,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戰爭作出重要貢獻。西里龍夫在回憶錄...
毛澤東以數為據的領導方法————作者:曹應旺;
摘要:<正>毛澤東向來重視把方法搞對頭,尤其重視解決領導干部的方法問題。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毛澤東指出:領導者、組織者“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只是瞎說一頓”。毛澤東所說的方法,一個重要方面是重視數據、掌握數據、運用數據的方法。重視數據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是實事求是,其根本特點是把馬克...
回憶父親傅文忱————作者:傅明堅;
摘要:<正>我父親傅文忱(宋志遠)(滿族,1904年12月3日—1972年1月31日)是我黨秘密交通戰線的一員、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員、西安八路軍辦事處機要交通科科長、密山縣人民政府首任縣長。父親只讀過三年私塾,但在那個時候已經很難得了,他在勞動間隙,讀了大量反抗舊惡統治勢力的名著,崇拜其中的民族英雄。九一八事變后,東北三省淪陷了。他懷著不當亡國奴的志氣參加了李杜領導的抗日義勇軍。1933年1...
隨文工團赴朝慰問的難忘記憶————作者:路奇 ;李曼容;張珊珊;
摘要:<正>走上了革命道路我今年99歲,我的革命之路始于1947年。那年我21歲,是輔仁大學西語系學生,1947年5月20日,我參加了“反饑餓、反內戰、反迫害”愛國學生運動大游行,當天晚上得知已被特務盯上,第二天在傅作義女兒、中共地下黨員傅冬菊幫助下甩掉特務跟蹤。后在黨組織的安排下,輾轉一個多月,到達河北省邯鄲市武安縣,來到晉冀魯豫人民文工團所在地河東村。我自小愛好音樂,表明了希望做與音樂相關的工作后,...
抗戰時期的西北聯合大學————作者:劉俊鳳;
摘要:<正>在全民族抗戰爆發后內遷的高校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西南聯合大學和西北聯合大學。這兩校皆由數所名校合組,在戰火紛飛中長途跋涉,克服種種困難,最終落腳西南昆明和西北城固。它們于戰火離亂中踐行“戰時應作平時看”的教育精神,保存民族精華、保護高等教育,亦在艱苦清貧中宣揚民族精神、傳承大學教育之精神。落地即生根開花1937年11月1日,在古都西安,擁有百余位教授和千余名學子的“西安臨時大學”正式開學了。...
《決戰前夕》————作者:高虹;
摘要:<正>~
我給劉少奇當秘書————作者:姚力文 ;錢江;
摘要:<正>我在山東金鄉度過的童年我原名姚一鶴,生于1926年。長大以后我知道自己的原籍在山東巨野縣,父輩遷居到金鄉縣城。父親在濟南一家銀行當職員。追溯家世,曾祖父是李鴻章的高級幕僚,后來家境日漸敗落。我幼年的時候,家里還生活著一個伺候過曾祖父的義仆,70多歲了,我一個小娃娃居然叫他“大哥”
在周總理身邊的非常歲月————作者:紀東;張軍鋒;唐蕊;季靜云;
摘要:<正>總理三次給我道歉問:我看您的回憶錄,您是1968年8月到西花廳總理辦公室工作的,那個時候總理辦公室有幾位秘書?是不是很多秘書都已經調走了?答:1968年8月13日的下午,楊德中同志,即中央警衛局的副局長、中央警衛團的政委、西花廳黨支部的支部書記,分管總理的警衛工作,他讓人通知我到他家里談話,聊了幾句后,楊政委問我,總理想從解放軍里找一位年輕干部到他身邊做秘書工作,問我愿意不愿意去。作為一個軍...
張太雷與共青團三大————作者:劉金新;
摘要:<正>張太雷短暫的革命生涯,與團組織有不解之緣。早在1920年8月,張太雷便參與了中國第一個團組織—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活動。1920年11月,更是在李大釗的指導下,與諶小岑、胡維憲、吳南如等七人在天津創建了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并擔任書記。據張太雷在共產國際遠東書記處工作時的同事鮑里斯·舒米亞茨基所講:張太雷所領導的天津社會主義青年團是“比較徹底的中國青年組織的楷模”。這無疑是很高的評價。之后...
“東方紅一號”研制歷程回顧————作者:陳輝;
摘要:<正>1970年4月24日,中國自主研制的“東方紅一號”人造衛星在甘肅酒泉東風靶場發射成功,開創了中國航天史的新紀元。中國成為繼蘇、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個獨立研制并發射人造地球衛星的國家。“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時,我在軍營中與戰友們參加了慶祝活動。后來,我作為新華社解放軍分社軍事記者,在“中國大三線巡禮”中采訪了研制“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研究院所和廠家,親眼看到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原型樣機,...
軍事家左權————作者:關泠;
摘要:<正>左權是中國工農紅軍和八路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他身經百戰,指揮和參與指揮了許多重要戰役戰斗,在抗日戰爭中,他一直在前線,以忘我的精神和敵寇斗爭,直至犧牲生命。他既有軍事理論修養,又有戰爭實踐經驗,朱德稱贊他“有極其豐富與輝煌的建樹,是中國軍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和中華民族的解放立下了不朽功勛
《鄧小平年譜(1975—1997)》編寫工作回憶————作者:熊華源;
摘要:<正>最近整理編輯研究工作資料,清理出我在從事《鄧小平年譜(1975—1997)》編輯過程中的一些資料。翻閱這些資料,編輯往事不斷浮想在眼前,內心感慨不已。這部冷溶、汪作玲主編的《鄧小平年譜(1975—1997)》(以下簡稱《年譜》)已出版20余年,發行數量逾11萬套,獲得各方面的好評。現將這些資料結合我的編寫感受整理成文,也算是對編輯出版這部書稿的紀念
1965年的一次農村經濟調查————作者:王夢奎;
摘要:<正>1964年10月,根據中央關于在農村開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精神,北京市集中派遣大批干部,組成工作隊,到通縣的城鎮、33個公社和毗鄰通縣的朝陽區和順義縣12個公社,搞“四清”(清政治、清經濟、清組織、清思想)運動。中央20多個部委也組織工作隊,以北京市委工作隊名義參與其中。我參加《紅旗》雜志機關組織的工作隊,到通縣宋莊公社翟里大隊。北京市委和中央部委共派出工作隊員2萬人,當時稱為“集中力量打殲...
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左翼作家聯盟————作者:艾超;
摘要:<正>20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隨著世界范圍內無產階級力量的壯大,無產階級革命文藝運動也在各國廣泛開展。蘇聯、日本、德國、法國、匈牙利、波蘭、捷克斯洛伐克、美國等國不但先后建立了左翼文藝組織,還產生了第一批無產階級革命文學作品,并且在共產國際和聯共(布)中央的領導下,建立了國家組織(先叫“無產階級文學國際局”,后改名“國際革命作家聯盟”),各國有它的支部
在周恩來鄧穎超身邊三十七年————作者:趙煒 ;張軍鋒;翟佳琪;
摘要:由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出品的八集微紀錄片《講述·周恩來的故事》于1月8日上線后,很快在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各大視頻網站大流量傳播,取得較大社會反響。該片創作過程中,攝制組采訪了三位周恩來和鄧穎超身邊工作人員趙煒、高振普、紀東和周恩來的侄女周秉德,四位耄耋老人傾心講述了他們與總理在一起的感人瞬間和溫暖記憶,講述內容真實、生動、感人。受節目篇幅限制,大量采訪內容未能在紀錄片中使用,為此,創作團隊把...
我親歷的科研助力農業決策的幾件往事————作者:陳廷偉;熊衛民;張爍;
摘要:<正>我1954年到(中國)農科院工作,在這做了50多年的農業微生物研究。生物肥料是我的主要方向,我研究過固氮菌、藍細菌、鉀細菌和其他微生物菌種的分離培養。此外,我還研究過昆蟲病毒。1975—1978年,我們研究利用昆蟲病毒防治松毛蟲,在沂蒙山區組織用飛機噴灑昆蟲病毒。這是中國第一次利用飛機來噴灑殺蟲劑,也可能是亞洲首次,效果很好,在防治松毛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昆蟲病毒只會毒死松毛蟲,對人體是完...
《春節組曲》創作經歷回顧————作者:李煥之 ;丁旭東;
摘要:<正>1953年的春節,戴愛蓮(著名舞蹈藝術家)約我和她合作一個舞蹈,名叫《春節》。她很想到陜北去學習當地的秧歌舞,并用它來編一個舞蹈,描寫陜北人民歡度春節的生活。這個題材正是我多年來念念不忘的創作意圖,于是我開始了《春節》的創作。可惜的是我們合作的舞蹈最后沒有完成,我就把這些素材用來寫一部為交響樂隊用的組曲。生活體驗與藝術積累算起來,從陜甘寧邊區的春節活動到我創作《春節》的時間,整整有十個年頭。...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