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關注()本刊是全國創辦最早的水土保持專業期刊。立足山西,面向全國,積極宣傳有關水土保持方針政策,及時報道最新水土保持科技成果,大力普及水土保持實用技術,廣泛開展水土保持學術討論,交流介紹各地小流域治理的新鮮經驗,集學術性、資源性、實用性為一體。本刊以宣傳國家的水土保持法規政策,開展水土保持學術討論,普及水土保持技術與知識,交流小流域治理經驗,介紹國內外水保動態,立足山西,面向全國,為水保生態建設服務為宗旨。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欄目設置主要欄目:綜合論述、技術創新、試驗研究、學術天地、生態建設、監督管理、實用技術、信息窗口。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收錄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影響力:ASPT來源刊、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征稿要求(一)基本要求來稿要求題材新穎、內容真實、論點明確、層次清楚、數據可靠、文句通順。文章一般不超過5000字。投稿請寄1份打印稿,同時推薦大家通過電子郵件形式投稿。
(二)文題文題要準確簡明地反映文章內容,一般不宜超過20個字,作者姓名排在文題下。
(三)作者與單位文稿作者署名人數一般不超過5人,作者單位不超過3個。第一作者須附簡介,包括工作單位、地址、郵編、年齡、性別、民族、學歷、職稱、職務;其它作者附作者單位、地址和郵編。
閱讀推薦:中國水土保持科學
《中國水土保持科學》是國內公開發行的水土保持綜合性刊物。其宗旨是為水土保持界的科研、教學、生產及管理人員等提供科學技術交流的園地,傳播新成果、新技術信息,為促進水土保持科學技術的發展服務。秉承以人為本、民主辦刊、開放辦刊的理念,實行以學術價值為唯一標準的合乎國際學術期刊慣例的雙向匿名審稿制度。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最新期刊目錄
海河流域極端暴雨特性分析——以“2023.7.30”暴雨為例————作者:王豆豆;
摘要:文章基于“2023.7.30”暴雨觀測數據,分析海河流域極端暴雨特性。本次暴雨是在反向偏移的太平洋高壓以及副熱帶高壓持續增強的雙重影響下發生的,主要集中在2023年7月29日—30日,降水歷時平均值在46 h左右,廣泛分布在大清河、子牙河和漳衛河部分水系,暴雨中心共有4個,其中最大1 h降雨量的重現期均值為6.5年、最大6 h降雨量的重現期均值為37年、最大24 h降雨量的重現期均值為326年、最...
節水視角下廣靈縣水資源優化配置————作者:張宇;
摘要:基于廣靈縣2018—2022年產業用水量與社會經濟指標等基礎數據,分析了該區在工業、農業及生活用水等方面的節水潛力,并提出了水資源優化配置策略:(1)充分利用外調水;(2)持續推進深度節水行動;(3)加強應急保障。研究結果可為科學、合理地開采和利用廣靈縣水資源,助力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山西黃土高原淤地壩除險加固工程主要技術難點和處理方法————作者:馬占東;
摘要:總結黃土高原淤地壩除險加固相關經驗,可為病險淤地壩除險加固提供技術支撐。文章系統分析了筆者20多年來淤地壩一線設計、審查及施工實踐經驗,提出了黃土高原區淤地壩除險加固工作主要技術難點與處理辦法。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壩體結構老化與損壞,涉及壩體裂縫、滲漏、壩坡滑坡等問題,需對損壞部位精準探測后,采取相應的填補、灌漿等修復措施;(2)放水建筑物老化或功能失效,臥管、涵洞破損,需進行針對性改造修復來...
一閘三線工程平潭段水土流失監測分析————作者:徐義保;
摘要:文章以“一閘三線工程平潭段”為例,采用無人機和地面觀測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水土保持監測。發現本項目各分段開工時間不一致,導致全線總工期較長。管線主要沿城市主干道敷設,施工完畢后立即采取了綠化措施,各分段的建設期較原方案預測時段更短。此外,建材礦山禁采政策極大地提高了項目土石方的綜合利用效率,使得項目取土、棄渣場未啟用。建議方案編制階段應適當減少施工期的水土流失預測時段,可按分段施工時間進行水土流失量的...
高速公路棄渣場選址及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作者:郝智如;
摘要:高速公路在項目設計階段如何選擇合適的棄渣場,布設有效的防護措施是高速公路項目水土保持工作的重點。以“從江-融安-荔浦公路(融安經永福至陽朔段)”為例,分析主體設計棄渣場選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優化方案,同時根據各棄渣場特點布設相應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旨在為同類高速公路工程棄渣場的選址及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借鑒
省水利廳召開2025年全省水土保持重點項目推進會————作者:本刊;
摘要:<正>1月6日,省水利廳召開2025年全省水土保持重點項目推進會,聽取各市工作匯報,就實施好水土保持重點項目進行研究部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成接安出席會議并講話。會議指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全省水土保持重點項目投資大、任務重、時間緊,各市縣要圍繞省委、省政府和水利部工作安排,高度重視項目謀劃,做實做細前期工作,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壓實工作責任、強化要素保障、加強部門協同,壓茬推...
陜北黃土高原不同地貌水土保持植被建設模式————作者:袁小琴;溫璐;
摘要:為了加強水土流失治理,提高水土保持植被的適宜性和存活率,文章針對黃土高原特殊地貌的惡劣氣候環境,以陜西省府谷縣為例,在分析區域地形地貌和立地類型、水土流失特點的基礎上,對梁峁坡耕地、沙蓋黃土丘陵區和河谷階地川臺等3種地貌的林草建設模式進行了探討,提出:(1)在梁峁坡耕地采用經果林建設模式;(2)在沙蓋黃土丘陵區采用麻黃人工栽培建設模式;(3)在河谷階地川臺地采用生態經濟林建設模式。研究結果可為黃土...
退耕背景下黃土高原土壤侵蝕過程變化特征————作者:趙萬廣;
摘要:文章旨在評估退耕還林還草政策對黃土高原坡面流侵蝕動力機制的影響,采用元數據分析法,分析了近20年黃土高原植被恢復及其對土壤侵蝕影響特征的相關研究成果,取得以下結論:(1)退耕還林顯著提高了植被覆蓋率,改變了坡面流水動力學特性,有效減少了水土流失;(2)隨著退耕年限的增加,土壤侵蝕強度逐年減小;(3)植被恢復通過增加地表粗糙度和改良土壤結構,顯著降低坡面徑流的剪切力和功率,從而減弱土壤的分離和泥沙輸...
近20年來汾河流域降水侵蝕力時空變化特征————作者:蔣潔;
摘要:探究降水侵蝕力時空分布變化特征,可為汾河流域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提供理論依據。文章基于汾河流域及周邊29個站點2000—2023年的逐日降雨數據,采用估算降水侵蝕力簡易算法模型、Kriging空間插值等方法進行綜合分析。研究結果如下:(1)在空間特征上,呈現為由流域西北向東南、東北遞增趨勢;(2)時間特征上,呈現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的規律;(3)年內分配比例呈現明顯的單峰型,主要集中在夏季與秋季,7...
遼西地區水土流失生態風險評價————作者:孟博文;郝可心;任城帥;陳云逸;
摘要:水土流失生態風險評價能夠為水土保持評價、水土流失治理等提供理論依據,降低生態風險。使用GIS等技術將風險評價、生態服務價值與水土流失有機結合,形成區域水土流失生態風險評價模型。利用水土流失危害力指數結合潛在生態損失指數形成的水土流失生態風險評價模型能夠良好體現水土流失生態風險時空分布;2013—2023年遼西地區水土流失微度風險占比達到61.47%,近10年該區水土流失生態風險逐漸降低;朝陽市為遼...
再生水滴灌系統生物堵塞研究進展————作者:郭圣浩;
摘要:再生水滴灌正在成為一種行之有效應對水資源不足的解決方案,然而,滴頭堵塞限制了這種方法的使用和發展。許多研究發現,滴灌系統中微生物的再生繁殖誘發啟動了滴管堵塞,滴灌系統再生水中的微生物、有機物、懸浮顆粒物等可以形成一個微生態系統,這個微生態系統的改變與灌水器堵塞緊密相關。文章總結了國內外有關滴灌系統中的微生態系統變化與滴頭堵塞相關性的研究,分析了微生態系統的形成、發展和變化,并對其變化機理進行了討論...
近30年水源涵養研究態勢分析————作者:習玉森;楊軍;
摘要:基于CNKI數據庫,采用文獻計量學和CiteSpace文獻圖譜分析法,對近30年國內水源涵養研究進行系統分析。研究發現:(1)論文數量總體呈增長趨勢,尤其在2008年、2012年和2020年達到高峰;(2)學科分布以林學為主,環境和生態學科也占較大比例;(3)核心研究機構包括中國科學院大學等;(4)關鍵詞分析揭示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評價為研究熱點,遙感地理信息技術方法探究水源涵養時空變化規律成為未來...
黃土高原淤地壩——梯田聯合雨洪調控分析方法與問題————作者:吉星宇;李冰;高文君;
摘要:梯田和淤地壩是黃土高原坡溝治理的重要工程措施,兩者在雨洪調控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國內外對梯壩聯合調控領域的研究還較少。文章論述了梯壩聯合調控的相關原理和研究分析方法,總結提出了研究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注意事項:(1)模型參數的獲取和校正可能受到數據不足或不準確的限制,水文模型結果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2)黃土高原地形復雜,土壤類型和植被分布異質性高,可能導致相同的管理措施在不同區域效果差...
煤炭開采對洪山泉域地下水的影響————作者:寇瑞榮;
摘要:探究泉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因,可為泉域保護提供科學依據。文章基于山西省洪山泉域地下水水位及泉域內煤炭開采相關數據,分析煤炭開采對該泉域地下水的影響,并提出了相關保護措施及建議。研究成果可為泉水復流提供理論支撐
基于碳足跡的水-能-糧紐帶系統研究————作者:丁麗瑞;苗志強;張瑜芝;武鈺斯;
摘要:針對水資源、能源和糧食之間敏感性和脆弱性的關系,構建了不確定性條件下基于碳足跡的水-能-糧紐帶系統優化配置模型。該模型以灌區經濟效益最大為目標函數,設置了水資源總量約束、蒸散發約束、地表水約束、優先使用地表水約束、能源約束、糧食安全約束和非負約束7個約束條件。以冶河灌區為例,求解得到灌區中井陘縣、平山縣、鹿泉區和元氏縣冬小麥與夏玉米各個生育階段配水結果、優化前后的用水量、農作物產量和經濟效益。結果...
2008—2020年永和縣旱平地面積變動特征分析————作者:周晗;王小云;張文麗;
摘要:為探究永和縣旱平地各種土地利用類型面積多年來的變化特征,文章以2008年、2012年、2016年、2020年四期的旱平地土地利用數據為基礎,對比分析了研究區旱平地各種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特征及其土地利用動態度。結果表明:(1)2008—2020年研究區旱平地以水平梯田為主,占比48.90%~72.93%;壩地、旱坪垣地次之,占比分別為17.62%~28.86%、7.66%~20.17%;灘地最少,占...
北方地區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概述————作者:張曉靜;王曉斌;劉興梅;陳媛媛;
摘要:雨水集蓄利用可有效緩解干旱地區的水資源緊缺形勢。文章總結了雨水集蓄利用的發展歷程,對雨水集蓄利用工程系統進行了概述,并從適用條件、建筑材料、施工工藝等方面客觀分析了北方地區常見的各類集雨貯存設施。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其獨特優勢,有待在農業灌溉和海綿城市建設方面加強實施力度
汾河干流(清徐段)堤外水保景觀綜合治理————作者:馮小東;
摘要:新建汾河干流(清徐段)堤外綜合治理項目,為汾河中游百公里示范區鄉村段,任務是防洪安全、改善河道生境,形成百公里水利長廊、景觀長廊、休憩長廊、文化長廊,最終實現汾河“風光美起來”。文章結合汾河干流和主要交通,將汾河清徐段由南向北依次分為三段,優先選擇鄉土植物品種,因地制宜進行植物栽種,營造經濟節約性、生產性景觀,以提升河流生態功能為核心,構建汾河生態景觀廊道
松塔水文站雷達水位測量技術的精度與誤差分析————作者:石強;
摘要:雷達水位測量技術的應用,可以有效避免因觀測者視力差異、天氣原因以及波浪壅水等因素造成的人工觀測水位誤差。研究基于松塔水文站2021年10月1日—11月1日的水位數據,驗證雷達水位計在水位監測中的精度。結果表明,松塔水文站雷達水位計比測結果顯示系統不確定度、隨機不確定度和綜合不確定度分別為-0.22 cm、2.67 cm和2.68 cm,系統誤差0.94 cm。這些數據表明,雷達水位計的測量精度與人...
汾河中游枯水期抗生素分布特征研究————作者:劉志平;楊蒲晨;解文艷;周懷平;楊振興;賀麗燕;花錦;
摘要:研究采用LC/MS/MS法對汾河中游45個位點,枯水期水體中常見的五大類(四環素類、磺胺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氯霉素類)共35種抗生素含量進行了檢測。其中,四環素類抗生素未檢出,其余四大類中共檢測到16種抗生素,含量由高到低分別為磺胺類、氯霉素類、喹諾酮類和大環內酯類,濃度范圍0.26~54.40 ng/mL,檢出率范圍2.2%~84.4%�?股睾吭诳臻g上整體表現為汾河東支流>西支流>干流...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