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檔案學研究》
關注()【雜志簡介】
《檔案學研究》該刊是創辦于1988年的季刊,是中國檔案學會會刊,它的任務是促進檔案學研究,提高檔案科學技術水平,組織和協調群眾性檔案學術研究活動,培養和提高廣大會員和檔案工作者的研究能力和學術水平,進行國際檔案學術交流。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ASPT來源刊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2004年度核心期刊
【欄目設置】
學術論文、檔案科學技術實驗報告、檔案管理現代化實踐與探索、開發檔案信息資源研究、檔案學術研究工作論壇、外國檔案學術研究、檔案學術和檔案學會工作動態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檔案鑒定工作幾個問題的重新思考 劉曉春;王雁28-32
用鑒定思想引領檔案基礎業務工作——兼談零散文件材料的整理方法 段振波;郭曦;吳殿君33-35
大數據視野下檔案管理思維方式的轉變 宋淑琴36-39
基于晶體模型的場景式知識管理模式的檔案管理系統構建研究 郭敏;張黎40-43
檔案資源開發
檔案公共服務的理念創新與功能拓展 何振;易臣何;楊文44-50
基于APP的公共檔案館可提供的手機移動服務構想 李夢飛;桑毓域51-54
東北近現代工業遺產檔案的價值開發與利用研究 王毅;薛微55-60
企業檔案編研工作的實踐與探索 黃朝暉61-63
建立博物館陳列展覽檔案的幾點認識 徐微明64-66
高校檔案規章制度制定狀況的調查研究 黃貞俍67-69
檔案文獻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之比較 楊霞70-73
項目檔案在項目風險管理中的價值和作用 肖曉平74-76
評職稱發表論文:關于素質教育思想的哲學思考
摘 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對中國教育的科學總結,也是指導今后教育實踐的保證。要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首先必須深入研究、深刻理解、全面貫徹,要在實踐中把握好素質教育的客觀性,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把握好素質教育的整體性,它是一項巨大的系統工程,把握好素質教育的實踐性,在科學世界觀指導下,敢于探索、勇于實踐。
關鍵詞:哲學思考,思想,素質教育,客觀性,評職稱發表論文
素質教育是通過科學的、抽象的理論形式來反映我國教育實際的,從形式上看他是主觀的,從內容看是客觀的,是客觀內容與主觀形式的統一。素質教育是一個非常龐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它由許多子系統組成,包括社會各界的普遍理論與大力支持。不了解其中各子系統的聯系和關系,就不能把握其整體,不能從整體上把握事物,就不能認識其本質和規律性。
檔案學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創造與吸納:中國現代檔案學理論的初步構建(1920—1940年代)————作者:梁繼紅;
摘要: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中國現代檔案學在尋求科學方法以解決檔案實踐問題中開始理論構建。以文華圖書館學專科學校、故宮博物院文獻館與國史館為主要傳播場域,西方檔案學被有組織地引入中國,為中國現代檔案學早期的理論構建提供了作為他者的參照與重要的理論資源。至1949年前,中國現代檔案學取得涉及本體論、方法論與認識論的理論成果,包括檔案的概念化及其功用論,文書檔案連鎖原則、真相原則,以及史存檔消的中國檔案歷...
大文化觀視域下檔案館建筑設計方案優化策略————作者:聶云霞;
摘要:大文化觀視域下,檔案館建筑成為承載檔案文化、彰顯檔案館魅力的重要媒介。本文針對當前檔案館建筑設計文化性相對欠缺、公共文化空間規劃不足、整體建筑風格缺少內涵等問題,提出未來應遵從地域特色、實用多元、以人為本等原則要求,通過加強建筑外觀設計的文化性、滿足內部功能需求的多樣性、堅持檔案本色與地域特色的并重性等措施,優化檔案館建筑設計方案,助力檔案館文化功能最大限度實現
論數字時代檔案治理的基本邏輯————作者:楊文;姚靜;
摘要:檔案治理概念從2014年提出至今已有十年,數字時代的到來促使檔案工作的新理念、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檔案治理樣態,研究數字時代檔案治理邏輯對提升檔案治理效能具有促進作用。檔案治理邏輯是一種具有明確指向性、規律性、普遍性的檔案治理的認識框架與運行方式,數字時代我國檔案治理聚焦制度建設、技術應用、服務優化,并呈現出并行特點。以制度、技術、服務為觀察視角,發現數字時代檔案治理的制度邏...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檔案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需求分析——基于教師、學生和檔案工作者三維視角的調研————作者:曲春梅;王寧;許曉彤;閆靜;
摘要: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培養適應數智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是檔案學專業人才培養的核心任務。基于教師、學生、檔案工作者三維視角的問卷調查,識別檔案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在知識、能力、素質方面的需求關鍵點分別為信息技術與數字檔案管理類知識需求,檔案信息組織、分析與資源開發能力需求,身心素質提升與人文素養培育需求,基于特征的優秀檔案學專業人才“畫像”關鍵詞為“創新”與“專業”。調研發現,我國檔案學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在...
數據敘事視角下紅色檔案資源語義組織研究————作者:熊回香;陳子薇;肖兵;
摘要:為應對目前紅色檔案資源組織在語義描述、語義關聯、知識表達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本文嘗試在數據敘事視角下構建紅色檔案資源語義組織理論框架。首先,從紅色檔案的敘事目的出發,構建紅色檔案資源的知識描述體系,并采用本體技術對紅色檔案資源知識進行規范化描述。其次,分別選擇BERT-BiGRU-CRF、RoBERTa、ERNIE模型抽取紅色檔案資源中的知識單元、單元間的關系以及事件。基于此,分別以人物、地點、時間...
建構與解構:生命周期視角下的檔案數據質量控制探析————作者:林凱;周林興;
摘要:大數據時代,檔案數據迅速增長、難以管控,數據質量問題嚴重限制了檔案數據價值的發揮,開展檔案數據質量控制研究具有重要意義。通過系統梳理有關文獻,闡述檔案數據質量控制的出場邏輯,借鑒生命周期理論,將檔案數據生命周期過程劃分為數據生成、數據收集、數據組織與分析、數據歸檔與保存、數據發布與利用五個環節,并立足于檔案數據生命周期,將檔案數據質量控制過程建構為前端、中端、后端三個階段,再對每一階段的質量控制過...
基于扎根理論的國外檔案出境立法考察及啟示————作者:王興廣;
摘要:國外檔案出境相關立法對于我國完善檔案出境法律規制具有重要借鑒意義,有助于我國健全檔案法律法規體系,促進檔案出境合法治理實現內外銜接。采用程序化扎根理論的三級編碼分析方法,對收集到的32部國外檔案出境相關法律法規進行文本分析,歸納國外檔案出境立法的主范疇,并提取其核心要素的內在關系。基于國外檔案出境立法內容分析,總結其對我國的啟示:確立重要檔案不可渡讓的行為準則、厘清檔案出境許可對象的范圍邊界、消解...
知往與鑒今:“歷史檔案學”的認識與思考————作者:王越超;楊潔;
摘要: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古文獻的重大發現和后續的整理研究促進了我國學術領域的繁榮,甲骨學、敦煌學、簡牘學由此應運而生。經過百余年的發展,這三門學科早已取得了學術界公認的顯學地位。相比之下,“歷史檔案學”的概念卻較少為學界提及和關注,對其認識也相對模糊。那么,這門學問目前是否已成為一門學科?它處于何種狀態?由此,本文以問題為導向,對既有的“歷史檔案學”觀點提出質疑并闡述理由,從歷史的維度梳理了“歷史...
大模型驅動檔案開放智能審核方法研究:動因、框架與實踐————作者:劉力超;陳曉瓏;牛力;
摘要:檔案開放智能審核是加快檔案開放進程,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檔案利用需求,實現檔案工作“四個好”“兩個服務”的重要途徑。本文首先梳理開放審核的智能技術應用需求,分析大模型工作應用的技術適應性。其次,提出大模型驅動檔案開放智能審核方法框架,包含數據匯聚、模型訓練、審核推理、流程嵌入四個逐步遞進的層次。最后,聯合“省-市-區”三級共計16家國家檔案館開展方法實踐,驗證方法可行性與有效性。本文研究為檔案開...
紅色檔案展覽強化國家認同:價值維度、作用機理與設計策略————作者:唐長樂;常夢婷;
摘要: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和多元文化思潮交織碰撞下,強化國家認同成為增強民族凝聚力和維護國家主權的迫切需要。紅色檔案展覽是利用紅色史料進行話語傳播和價值宣傳的重要場域,可從歷史、文化、政治三個價值維度強化國家認同,其作用機理是通過展覽內容傳遞知識并引發情感反應以喚起集體記憶,通過展覽環境調動情感體驗以強化身份認知,通過展覽互動提升情感能量以深化情感信任,在記憶喚醒、身份認知、信任強化三者合力下達到強...
檔案數據要素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理”與“路”————作者:楊鵬;金波;
摘要:檔案數據以其真實可靠、權威可信成為驅動新質生產力創新發展的戰略信息要素、基礎管理要素、必備知識要素、核心歷史要素、可持續復用要素。本文立足數智時代背景,探索檔案數據要素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內在關聯、動力邏輯和關鍵問題,揭示檔案數據要素價值功能與新質屬性,拓展檔案數據理論知識體系;聚焦新質生產力建設要求,從新理念、新對象、新科技、新產業、新場景等維度,系統探究檔案數據要素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實現路徑...
明萬歷福建土地執照文書范式及制度成因————作者:吳舒嵐;
摘要:宋代以降,官府在土地清丈后向民戶頒發土地執照。萬歷六年(1578年),福建成為張居正改革的試點地區,開始推行土地清丈。汀州府的丈量行動歷時一年有余,最終以官給由帖,付業主收執告終。萬歷十年(1582年)起,明廷針對前次丈量中草率上報的現象,舉行了局部復丈,汀州府連城縣、清流縣也相繼出現了一批清丈歸戶單。兩相對比可以發現,“帖文式”歸戶由帖的官文書形制更為規整,既有承載政策政令的文本載體,又有收執準...
修法時代導向下檔案法規“包裹立法”的技術引進及其制度建構————作者:付成斌;
摘要:檔案法治由“立法時代”向“修法時代”轉換的背景下,將包裹立法一攬打包的修法技術科學注入檔案法規建設之中,對及時回應檔案修法技術訴求、整體提升檔案立法綜合質效、推動檔案法治現代化發展大有助益。對于檔案領域包裹立法的模式啟用,理論的本土化闡釋是其前提。這要求準確界定相關技術規范及其操作原則,以此完成檔案法規包裹立法的原理揭示。就未來制度建構而言,檔案立法機關應進一步明確包裹立法的功能定位,規范包裹法案...
我國口述檔案建設的現狀、困境與路徑————作者:朱彤;盧思佳;裴佳杰;
摘要:口述檔案是國家檔案資源體系的重要組成,是對傳統檔案記憶屬性的豐富與延伸。加強口述檔案建設,有助于全面記錄中國社會發展進程、生動呈現中華文明賡續歷史。本文以2018年《口述史料采集與管理規范》(DA/T 59—2017)實施為時間節點,綜合運用網絡調查、政策文本分析、結構化訪談、文獻調研等方法,從學術研究、制度建設、實踐推進三方面系統考察我國2018—2023年口述檔案建設的基本情況。調研發現,我國...
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驅動下的智慧檔案建設研究:應用場景、風險挑戰與解決路徑————作者:戴旸;唐亮亮;李佳軒;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的飛速發展為智慧檔案建設提供了發展契機。本文通過對智慧檔案進行理論溯源,分析智能技術背景下的智慧檔案運作框架;結合人工智能生成內容的技術優勢,探討其在智慧檔案建設中的應用場域,即通過智能技術強化檔案信息識別,提升信息集成轉化水平,拓寬知識示能場景及賦能虛實交互。但智能技術的接入也可能導致檔案數據失真、數據審核和組織管理困難、內容生成和信息服務引發爭議及社會輿情危機等問題出現。建議...
助推理論視域下檔案資源敘事性開發框架構建————作者:彭思源;王平;李沐妍;夏尤清;
摘要:檔案資源敘事性開發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提升檔案敘事用戶的敘事體驗,本文從用戶認知視角出發,在助推理論的指導下,解構用戶認知與檔案資源敘事性開發之間的映射關系,構建全方位的檔案資源敘事性開發框架。同時,將焦裕祿蘭考治理“三害”敘事開發作為應用案例,驗證了所提框架具有聚焦深層認知、增強可操作性、合乎倫理道德的優勢。本文幫助檔案敘事開發者確定用戶認知規律與檔案資源敘事...
基于“IPFS+區塊鏈”的企業電子文件可信管理研究————作者:陳昱其;張旭;
摘要:IPFS和區塊鏈為企業電子文件的可信管理提供了可操性的技術選擇。本文以企業業務生成電子文件為對象,以文件全程管理思想為指導,以實現電子文件可信共享利用為目的,搭建起基于“IPFS+區塊鏈”技術的企業電子文件可信管理模型,并針對鏈型集群、標準規范、節點認證等方面形成具體的保障措施,實現了企業電子文件全生命周期信任管理、節點間共享利用驗證、可信方案建設構想預期效果,為企業電子文件的可信管理提供參考方案...
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檔案與業務雙向賦能的框架與路徑研究—以建設項目電子文件歸檔和電子檔案管理為例————作者:劉越男;王紅敏;賀譚濤;
摘要:實現檔案與業務的雙向賦能是推動文件與檔案管理領域數字化轉型深入發展的現實需求。本文綜合運用文獻研究法和多案例研究法,從目標、主體、客體、系統、規則五方面構建數字化轉型進程中檔案與業務雙向賦能的基本框架。以此為基礎,歸納、總結實踐案例中檔案與業務雙向賦能的實踐路徑,即在目標疊加的基礎上,以主體協同、客體融合、系統銜接、規則統一為實踐思路。研究顯示,檔案與業務的雙向賦能是推動檔案事業與業務深度結合的內...
論《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條例》的核心理念與治理特色————作者:趙彥昌;劉家佑;
摘要:《檔案法實施條例》是全面推進檔案事業法治化的重要載體,在建設現代化檔案治理體系的進程中發揮著里程碑式的作用。本文在明確《檔案法實施條例》歷史定位的基礎上,分析其所蘊含的核心理念與治檔特色,以期廓清其對發展我國檔案治理體系的獨特作用,彰顯其促進我國檔案法治化的獨特價值
檔案犯罪漏洞初探—以對《刑法》第329條的教義學分析為切入————作者:何騰姣;
摘要:檔案犯罪中是否存在漏洞并非一個不言自明的命題。通過對檔案犯罪相關條文的教義學闡釋,以及與前置法中的檔案違法行為進行行刑銜接的考察,可完成對檔案犯罪漏洞的初步探析。目前我國對檔案犯罪在保護法益與行為類型兩個層面存在規制空白。前者體現為罪名體系的安排不當,以及對檔案載體本身的保護不足;后者體現為《刑法》未能有效規制單純以檔案為手段的行為、擅自買入的行為、挪用國家檔案館館舍的行為等。對檔案犯罪漏洞的初步...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