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教育期刊 熱度: 時間:
《外語學刊》
關注()【基礎信息】
《外語學刊》,16開本,112頁,國內外公開發行,其服務對象是高等院校教師、外語院系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高年級學生、科研院所語言、文字工作者以及其他語言學愛好者。《外語學刊》主要刊發的文稿涵蓋普通語言學、俄語語言學、英語語言學、日語語言學、比較語言學、符號學、詞典學、翻譯學、文學、文化、教學法和書評。
【欄目設置】
本刊開設的主要欄目有:語音研究、語法研究、語義研究、話語分析、語用學與語言的主體性空間、功能主義語言學研究、雙語擬形研究、符號學視野中的詞匯研究、X語言與語言發生學、計算語言學研究、心理語言學探尋、社會語言學探尋、翻譯與文化、文化語言學視角中的語言、俄語專業教學的回眸與思索。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實用主義語言哲學思想探析———皮爾士的意義理論 杜世洪1-7
格賴斯的意義理論與無窮倒退難題 何 楊8-12
語言習得的 3 種哲學解釋及其分析 范連義13-18
視覺符號意義的生產及其影響因素 鄭 偉19-22
俄羅斯互文性研究論略 劉士瀅23-27
配位類型研究 關月月28-33
英語語法表達中的主觀化問題 李 珍34-38
時枝誠記語法思想的理論源頭———以江戶時代語法研究為視點 陳雨賢39-43
系統功能語言學的認知觀 胡壯麟44-50
語碼混用現象的社會語用學解讀 楊永和 陳英紅51-54
話語互動的目的協商論 謝 群55-60
鄭重申明 60
論語法化與主觀化的關系 肖志紅61-64
百科知識語義觀視域中的實詞義研究 譚福民65-69
網絡文化超文本新詞認知分析 李德志70-72
相關論文范文:德育教育是遠程開放教育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鋼性需求
摘要:在“改革人才培養模式,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試點項目中,中央廣播電視大學被確定為“探索開放大學建設模式”試點單位。遠程開放教育作為這一建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首當其沖地站在這個陣地的最前沿。如何培養一批開放大學的學生楷模、祖國各行各業的優秀建設者,就成為電大德育教育的一門永久課題。
關鍵詞:德育教育,遠程開放教育,鋼性要求
一、 電大遠程教育學生的德育教育現狀
1、近幾年來,現代遠程教育在不斷的探索和改進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但對于現代遠程教育學習者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著明顯的滯后性。
外語學刊最新期刊目錄
人工智能翻譯與國際傳播:現狀、問題與展望————作者:劉松;
摘要: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正在深刻影響翻譯行業和國際傳播格局。人工智能翻譯作為人工智能技術最前沿、應用最廣泛的場景之一,在提升翻譯效率、助推全球信息流動、促進人類文明互鑒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同時也面臨著譯文質量參差不齊、數據壟斷問題凸顯、倫理風險加劇、譯者職業轉型陣痛等諸多挑戰。本文在梳理人工智能翻譯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指出未來人工智能翻譯發展應加強跨學科理論建設、完善翻譯標準規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拓...
大語言模型生成譯文的語言特征探索:基于平均依存距離及其與翻譯質量間關系的考察————作者:武光軍;丁澤;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翻譯時代的來臨,大語言模型生成譯文的語言特征就成為當下翻譯研究中的重要課題。基于平均依存距離這一語言參數,本研究對大語言模型生成譯文的語言特征進行了探索。研究發現:大語言模型生成譯文的語言特征符合“折中假設”,大語言模型生成譯文的平均依存距離位于源語和目標語原創文本之間,但總體還是更偏向于目標語原創文本;在漢譯英方向上,大語言模型生成譯文的總體平均依存距離和翻譯評分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關...
翻譯研究的數字人文面相——以ChatGPT為中心的考察————作者:王治國;王珊;
摘要:近年來,AI的賦能促進了數字人文研究的快速發展,并推動了數字技術與翻譯研究的深度融合。翻譯研究呈現出豐富多樣的數字人文面貌,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然而,利用量化數據探索語言與文化關系仍面臨挑戰。作為一種先進的語言模型,ChatGPT通過大規模數據訓練,在機器翻譯、譯后編輯和跨學科翻譯等方面展現出巨大潛力。然而,ChatGPT在特定領域的理解深度以及倫理問題仍是其應用中的關鍵挑戰。本文通過分析Chat...
高校區域國別學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構建探究————作者:張芯瑜;
摘要:一套完整的教育評價體系不僅能發現高校區域國別學人才培養的經驗與不足,還能對該學科人才培養機制發展產生引領、參考、激勵和調控作用。本文基于CIPP模型,構建了區域國別學人才培養評價體系。CIPP模型具有的全程性、過程性、反饋性特征,能夠與區域國別學人才培養的評價準則實現良好銜接。立足于科學有效、簡明實操、治理導向、符合中國國情和學科發展實際的指導思想,高校區域國別學人才培養評價體系由背景評價、輸入評...
中國學習者英語系詞be過度生成句的準歷時分析————作者:房印杰;
摘要:be過度生成句是二語學習中出現的一種典型現象。學界對其進行了持續研究,提出4種理論假設分別是be標記時態/一致性假設、非賓格動詞過度被動化假設、be過度生成假設、謂語動詞動態性連續統假設,但并未達成一致觀點。本文采用構式語法路徑,基于大規模準歷時語料庫(EFCAMDAT2.0),對4個英語水平(A1/A2/B1/B2)中,該結構的主語與謂語動詞分別開展共現詞分析。結果顯示:(1)be過度生成句應當...
外語同伴互動言語行為、投入度及其關系研究——任務復雜度與語用能力組合類型影響————作者:董行;王立賓;
摘要:本文以36名中國英語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考察任務復雜度和語用能力組合類型對外語同伴互動言語行為、投入度及二者關系的影響。研究發現,任務復雜度對互動言語行為具有顯著影響。具體而言,簡單任務中的簡短反饋和協作貢獻數量更多,且互動言語行為數量整體較多,而復雜任務中的會話核實和維護面子數量更多。其次,語用能力組合類型對互動言語行為和投入度具有顯著影響。具體而言,高高組的維護面子、話語補救、合作共建、協作貢...
中國特色“東亞文化外交”體系建構的內核要素與外部機制————作者:葛繼勇;張辰龍;
摘要:東亞區域擁有共通的文化要素、豐富的歷史記憶基礎,是開展文化外交的優勢區域。中國特色“東亞文化外交”體系包含中華傳統文化、東亞歷史記憶與東亞國際關系三大內核要素。中華傳統文化是該體系的思想源泉;東亞歷史記憶是該體系的認知基礎;東亞國際關系是該體系的“風向標”。三大內核要素間相互作用,不斷對中國特色“東亞文化外交”體系進行動態調整。同時,中國特色“東亞文化外交”體系的不斷完善又會作用于三大內核要素,拓...
學術話語體系當代構建的術語基因圖譜繪制*——評《人文社科漢英術語知識庫構建探索:理念與方法》————作者:葉其松;
摘要:<正>學術話語體系的當代構建是十分復雜的學術課題,其復雜性首先體現在“學術話語體系”這一概念的思辨性和不確定性。從哲學方法論角度看,學術話語體系構建是學術自主意識的覺醒、生發與實現,而非語言形式的簡單替換與選擇(吳曉明2011:5)。從中西學術對話的角度看,學術話語的本質是話語權,學術話語體系構建是扭轉學術話語權“西強東弱”局面、提升我國國家軟實力的必然要求(文秋芳2022:34)
國際俄語句子加工研究進展與熱點分析————作者:周耘竹;趙秋野;
摘要:在人類中心論思潮影響與多學科交融發展的背景下,俄語句子加工研究對全面揭示人類語言認知機制特點十分重要。本文依托國外俄語句子加工研究成果,描寫1987-2024年間總體發文情況,重點剖析近十年文獻內容,分析領域前沿問題并指出現有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發現,國外俄語句子加工研究聚焦“俄語句子閱讀模式研究”“影響俄語句子加工的因素研究”“俄語詞匯一致性與吸引效應研究”與“俄語句子加工的神經機制研究”這4個熱...
語言學在外語教育學中的融合運用:現狀與展望————作者:徐錦芬;馮曉麗;
摘要:語言學在外語教育學中的融合運用對語言學理論創新和外語教育實踐具有深遠影響。本文首先概述了語言學與外語教育學在理論及實踐層面的緊密聯系,揭示二者融合的重要意義。然后介紹了傳統語言學、歷史比較語言學、結構主義語言學、系統功能語言學和轉換生成語言學與外語教育研究的融合現狀。最后,本文指出當前研究的不足,并提出通過提升外語教師語言學素養,深化基于語言學的教師研究,以及構建“外國語言學研究—外語教學實踐”雙...
阿來小說的隱喻性思維風格及其英譯研究:以《塵埃落定》為例————作者:邵璐;周以;
摘要:在認知文體學視域下,隱喻表達是投射文學人物思維風格的重要手段。因此,隱喻性思維風格能否在不同的文化和語言中實現轉換以及如何轉換的問題,是文學翻譯研究的重要內容。本文結合思維風格的認知文體學研究范式和隱喻翻譯的認知視角,探索阿來小說《塵埃落定》中“傻子”二少爺隱喻性思維風格及其在英譯本中的重現情況。研究發現,“人是動物”“情愛是水”“強烈的情緒是危險物”3種主要概念隱喻系統塑造了二少爺的思維風格,在...
目標語詞塊的頻率和搭配強度影響寫作成績的結構方程模型研究————作者:李元科;黃靈敏;
摘要:本研究運用自然語言處理工具CollGram,分析我國高中英語學習者在600篇議論文和600篇請求信作文中使用哪些目標語(nativelike)二詞詞塊和三詞詞塊并測量它們在當代美國英語語料庫(COCA)中的頻率均值和搭配強度MI均值,借助結構方程建模法研究它們通過怎樣的因果關系路徑影響寫作成績,探究它們預測成績的效應是否受到體裁和詞塊長度的調節作用。結果顯示:目標語詞塊的頻率均值直接影響兩種作文成...
“綠色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翻譯傳播研究:理念、挑戰與策略————作者:顧憶青;
摘要:“綠色中國”對外話語體系是圍繞生態文明建設形成的特定話語結構,向世界陳述中國在綠色發展領域的理論構想、政策主張與應用實踐,彰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為提升國家對外形象、引領全球生態治理、推動綠色合作國際共識提供重要支撐。本文厘清“綠色中國”對外話語體系的歷史生成和內涵價值,指出其翻譯傳播過程中面臨的多重挑戰,并提出相應策略。研究認為,宜采用闡釋性翻譯方法,形成可通約的譯寫方案,建設數智賦...
中國三語初學者寫作詞塊發展特征研究————作者:張會平;李雪蘭;
摘要:本研究基于動態使用視角,采用Verspoor et al.(2012)和Hou et al.(2018)的詞塊分類框架,通過比較3個階段三語初學者寫作語料中詞塊使用的共性和差異性,探索其詞塊使用現狀及發展特征。研究發現,3個階段各詞塊使用數量并不均衡,其中“詞匯詞塊”使用數量高于“語法詞塊”。此外,各階段詞塊使用偏誤率均較高,其中“詞匯詞塊”誤用率高于“語法詞塊”。詞塊使用能力逐步提高,具體表現在...
國外語言態度研究熱點及演進趨勢(1992—2022)——基于SSCI文獻的知識圖譜分析————作者:曹傳鋒;侯俊霞;
摘要:語言態度研究始于20世紀30年代,在社會語言學中的地位和價值日益凸顯。本文運用CiteSpace,以“語言態度”為主題,對近30年發表的751篇SSCI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研究發現:(1)國外語言態度研究總體呈現波浪式上升趨勢;(2)研究熱點聚焦雙語教育、口音、語言政策、語言意識、語言使用、內隱關聯測試、態度和內部群體;(3)評價客體由“宏觀”趨向“微觀”,研究目的從“單一”走向“多元”,研究重點...
大語言模型的提示詞模板架構及語言參數設定研究——以生成式新聞話語可讀性為例————作者:胡元江;李嚴合;
摘要:本文依托LangChain自主設計功能定制的提示詞模板架構,以新聞話語可讀性為例,探討語言參數設定對大語言模型生成式話語的影響。基于LangChain組件設計的提示詞模板架構能通過網址直接定位網頁文本,自動輸出滿足限制條件的提示詞集族。LangChain可以靈活調整大語言模型的語言參數,以生成定制版本的新聞話語。就可讀性而言,參數設定值越大,生成式新聞話語的難度越大,可讀性越低。當語言參數設定值相...
暫時歧義結構韻律邊界的感知及其聲學編碼機制研究————作者:紀宇婕;蔣曉鳴;
摘要:口語交流中,言者可以使用句法、韻律與語義線索改變聽者對暫時歧義結構句結束程度的感知(如,漢語中由V+PP+NP組成的暫時歧義結構句:“遞給我那瓶水”)。本文探究4個問題:(1)不同線索如何改變歧義結構句的結束程度感知;(2)以NP為核心的不同層級韻律線索在歧義結構不同理解間的聲學表征差異;(3)不同層級韻律線索是否影響短語結構結束感評估;(4)不同層級韻律信息如何影響歧義結構不同理解之間的分類。通...
國際外語學科數字人文研究新進展及發展趨勢————作者:劉輝;鄭伊梅;
摘要:數智化時代的蓬勃發展推動數字人文研究成為學界關注的熱點,同時,數字人文方法為人文學科領域的相關研究賦予新視角和新范式。本文以Web of Science收錄的外語學科領域數字人文研究SSCI和A&HCI文獻為數據來源,使用文獻計量分析工具對2008-2024年國際外語學科數字人文研究進行可視化分析。研究發現:(1)近十五年來該領域研究熱點跟隨信息技術的革新呈階段性變化,經歷3個階段發展:學科建設與...
學科英語教師數字化能力的提升路徑研究————作者:姜澄;
摘要:本研究聚焦學科英語教師數字化能力提升的必要性和實踐路徑。在教育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傳統英語教學模式已難以滿足新時代需求。研究提出提升教師數字化能力的路徑,包括教育部門與學校的支持、構建融洽的教師共同體、提供技術支持及強化教師的數字化信念。進一步探討了如何充分利用數字資源來豐富英語教學內容,以及通過積極有效的教學自我反思,促進師生數字素養的相互提升,從而推動中學英語課堂的革新與發展。旨在構建高效、開放...
國內高考英語研究可視化分析:熱點、趨勢與啟示(1992-2022)————作者:辜向東;崔騰江;
摘要:本研究采用文獻計量學研究方法,對CNKI數據庫1992-2022年收錄的高考英語高水平文獻進行分析,從發文量、發文期刊、研究熱點、關鍵詞突現、研究前沿等角度探討我國高考英語研究的發展脈絡和熱點變化。研究發現:高考英語研究發文量總體呈上升趨勢,階段性特征和發文期刊群已經形成;研究熱點覆蓋內容效度、反撥效應、高中英語教學、高考英語改革等方面,而關鍵詞突現集中在核心素養、思維品質、高考命題與讀后續寫等話...
相關教育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