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心理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4-09 15:30 熱度:
【摘要】:近年來,中專學校的學生在學校過程中出現厭學的情況日益增加,如何進行有效的教學來改善這種狀況,是我們應該探討的教學目標。那么如何成為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改善學生的厭學情況,需要的不僅僅是專業的知識,更需要我們去進一步的了解學生的心理。
【關鍵詞】:中專生,教學改革,學生心理
近幾年來,隨著中專教育出現的諸多變化:招生、就業形勢的轉變、高等教育的相對容易與大眾化,社會對人才需求狀況的變化等因素,中專學校已經失去了往日的“輝煌”。中專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許多研究與實踐表明,中專學生存在一定的學習障礙與心理問題,其中包括有:學習能力低、對就業的擔憂與焦慮,感到學習壓力與不適應以及部分同學強烈的厭學情緒等等,正是基于以上的原因,造成我們很多從事職業教育的老師覺得上課難,和學生的交流更難,于是老師也患上了厭惡上課的情緒,長期以往,必將形成惡性循環,教與學仿佛是兩個平行的軌道,沒有交流。這樣教也無法提高、學也無法提高。
如何改變目前的這種教學狀況,很多職業學校都進行了深入地探討,也提出過相對解決的方案就是教學改革,將原來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改變為以提高學生興趣的教學思路,課堂不在以老師為主,而因該以學生為主。這樣的教學改革固然是比較好的,但是很多老師也產生迷茫,學生的興趣是什么?有些有經驗的老教師說:是動手實踐阿。如果我們每一個課程都能讓學生動手實踐就好了,偏偏有些基礎課程不能,比如說力學、語文、數學等,同時專業課的基礎知識也不能單單以動手為主。那么如何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呢。首先我們先來了解我們的學生。
他們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年齡普偏偏小,求知欲強,思想活躍,容易接受新事物,感情豐富,精力旺盛,獨立自主意識強,正處于青春期,辨別是非能力差,容易受到環境以及不良事務的影響,不愿受人約束,思想方法簡單,處事原則與態度易受外界影響。個性有一定的可塑性與可變性。學習目標不明確,普遍存在厭學情緒。
同時,我們也可以將我們的學生的學習能力與心理狀況分為以下幾大類:優等生,每個班級都有少部分這樣的同學,他們的家境可能不是那么優越,有著良好的學習基礎,思想相對成熟,對知識有很大的渴望性,但是對前途及未來比較悲觀與迷茫。班級當中大部分同學處于中等成績的位置,這部分同學學習基礎相對可以,但是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習方法以及思想還處于中學生階段,需要老師時刻提醒及督促,另外還有少部分同學是比較調皮搗蛋的同學,學習基礎相對較差,厭學,貪玩,搗蛋,是讓老師比較頭疼的學生。
針對以上的這些學生的情況,我們老師該如何開展教學,已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呢?首先我們應該探討我們的教學目標。我們的最大理想當然是每個學生都能成才,但是成才的方式與成才的目標每個學生不可能一樣,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說過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孩子也是一樣,所以我們教育的基本目標應該是對優秀的學生注重保護好他們熱愛學習和探討的積極性,提供廣闊的學習平臺,幫助樹立好學習的目標及對專業的熱愛、對未來的信心。對中間層次的大部分學生要求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具備基本的專業素質,對學習有一定的目標。最后,是少部分比較調皮的學生,則盡量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幫助他們掌握基本的學習方法。總的來說,教學不應該是單純的“教”或單純的“學”。應該是相互交流,互相促進的,一個好的老師,不是僅僅教育出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是能從行為和思想上深深影響和引導學生往好的方向發展的人。
那么我們想成為一個好的教育工作者,需要的不僅僅只是專業知識,同時也需要我們去了解我們學生的心理。那么學生心理與我們的教學效果相互之間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我來淺談下我近幾年教育工作過程中的經驗總結。
一、任何一門課程最好把握好珍貴的第一課,因為學生其實對專業課程并沒有特殊的喜好,他們喜歡某一個課程,很大一部分原因基于他們在心理上對這名老師的喜愛,所以第一次可是讓學生從心理接受我們的一次最好的機會,在這節課里,我們可以先不要上新課,而是從各個方面介紹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東西,比如課程的主要內容,實際工作中對課程的運用,以及相關的專業介紹等,同時也可以提起學生對所學專業的信心與興趣,我曾試驗過上相同課程的不同兩個班級,A班著重課程的第一堂課,B班沒有做任何介紹,直接上課。實驗結果是A班同學對課程學習很有熱情,并對老師也感到親近。而B班同學對學習感到很被動,同時對老師也比較冷漠。實踐證明上好第一次課是很有必要的。
二、我覺得老師應對所教授的專業課程結合實際做詳略講解,因為我們的專業課程不是應試課程,不需要完全按照書本逐一介紹,同時如果完全按課本上,學生對那么多的內容也沒有辦法記住,反而上課沒有效果,最好的方法就是先給課本減肥,把工作中常用的重點反復講解、練習,工作中可能接觸的,只作相關介紹,有些老師也做得非常好,就是講解練習,互相穿插。因為學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集中時間很長,對所上內容馬上練習,加深記憶和理解,這樣的效果也很好。
三、課程教學中,也可以進行分層教育。可以將所教授的內容分為難點與知識點。難點可以留給學生思考,讓一些基礎較好的同學有地方發揮,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知識點是每個同學都必須掌握的。比如我所上的建筑材料中的一個內容,就是配合比計算,知識點就是初步配合比的計算方法,難點就是配合比的調整。
四、應與學生及時交流,學生在上課過程中會有很多的疑問,同時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不太一樣,那么課后,他會希望及時能得到解答,假如過了這個時間段,他們就會將這些疑問遺忘了,久而久之,累集起來就會變成對課程內容的不理解,于是聽不懂課,不想學了。因而交流是很重要的,很多上課上得好的老師,都是注重聆聽學生的反饋信息的。在這個過程中,還可以拉進與學生的感情。
五、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對學生的要求。注意“寬”與“嚴”的尺度。我們的學生是剛從初中升上來的,他們從一個學習相對緊張,老師要求嚴格的環境,一下就到學習比較寬松的環境,可能很難適應。于是很多同學就容易放縱自己,反正學不學老師都不管。這樣,愛學習的也會變得貪玩了。因而針對學生這樣的心理,課程教學時,老師都應設立對學生的教學要求,只有你要求嚴格了,學生才會所學課程加以重視。
六、注意鼓舞學生的士氣。我們知道課程教學這個過程很漫長很枯燥,在學習過程當中,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或有一定的失落感,因而,老師就要及時鼓勵同學,并可以對他們對前途的擔憂提出指導的建議與意見,重新點燃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七、素質教育與學生德育應結合專業課程。我們常常說要提高中專生素質,加強德育,但是僅僅靠那么一兩節德育課,效果并不大,因而我們每個老師都是德育老師,及時對學生不良行為加以糾正,并加強思想教育。在這個批評過程中,老師要注意方法,針對做錯的事,不能針對人,特別不能人身攻擊,并及時安撫學生情緒。
論文總結:總的來說,隨著時代的進步,學校對于教師工作隊伍的要求不再僅僅局限于他所具備的知識。更多的是教師的綜合素質,包括心理學,教育學,口頭表達能力以及管理能力等,一名好的教師,他給與學生不應該僅僅是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時代需要這樣的老師,我們也期待成為這樣的教師。
文章標題:淺談職業中專學生心理與課程教學之心理學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xinli/1165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