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9-12 11:21 熱度:
中國好歌曲是現如今很火爆的一個綜藝節目,收視率一直在上升,那么其風靡的原因有哪些呢?很多社會學家也針對此進行了一些研究。本文主要從音樂社會學角度分析了《中國好歌曲》風靡的一些原因,文章是一篇核心論文正規論文范文。
摘要:本文從音樂社會學角度淺析了《中國好歌曲》風靡的原因。首先原創音樂被如此重視是在中國音樂史上或者是電視節目中都首次,雖然以前的一些音樂節目中也有原創的分組,但并沒有放在首要位置上。第二,音樂原創節目的產生,使得非常多的音樂創作者看到了新的希望,也使中國音樂版權保護的未來看到希望。第三,音樂節目滿足了人們的需求,所以受到人們的熱烈追捧。第四是源自于社會環境的改變導致受眾心理的改變。第五,優質的傳播媒介也是節目火爆的重要動力。
關鍵詞:中國好歌曲,原創音樂,版權,需要,媒介,原因
啟示 2014年1月3日到3月21日,央視三套(綜藝頻道)與燦星制作團隊聯合推出了大型原創音樂電視真人秀節目《中國好歌曲》。此節目是由《中國好聲音》的原班人馬自主研發的新型真人秀節目。在我看來,不論是舞臺設置,賽制設置,舞臺表演形式都跟之前廣受好評的《中國好聲音》的相似,所謂的新可能主要在原創音樂上,但可能由于相似性的原因,《中國好歌曲》在一開始便被大家關注,人們懷著好奇的心態等著燦星制作團隊的“親生寶寶”降臨,迫不及待的想看看其“面容”。
《中國好歌曲》播出第一期后,榮登收視榜首寶座。第二期播出后,收視上升1.95%。在與其檔期相同的《最強大腦》(上升0.85%)《我是歌手》(下降1.34%)的節目收視率比賽中,占據上升幅度冠軍的寶座原創音樂得到重視 音樂版權看到希望毋庸置疑,這是原創歌曲再一次被重視的活動。不論是在中國音樂史上或者是電視節目中都可以成為里程碑。我們可以根據收視上升推測其發生的理由――除了《中國好聲音》的粉絲群體外,有很多原創音樂人在關注本檔節目。所以音樂原創節目的產生,使得非常多的音樂創作者看到了新的希望。《中國好歌曲》參賽選手中有為自己音樂夢想不顧一切成為北漂的逐夢者,希望能通過這個舞臺為自己的夢想添磚加瓦。如來自《再見吧 喵小姐》的作者王曉天,北漂十一年的上海女孩劉金等等。也有已經有名的音樂人士,他們不愁自己的生計,但仍然有一股希望大家認可自己原創歌曲的力量支持他們走上舞臺。如在第一期中出現的北京著名的貝斯手張嶺,他帶著自己的原創歌曲《喝酒Blues》走上舞臺;或是已經有些我們耳熟能詳的音樂的背后創作者,如來自大涼山的莫西子詩創作的彝族方言歌曲《不要怕》,《愛呀》的作者金玟岐等等。不一樣的身份背景,不一樣的年齡,同樣的音樂夢想,同樣華語原創音樂能在國際舞臺上發光發熱的希望使他們都走上了《中國好歌曲》的舞臺。
從音樂社會學的角度分析,創造性是所有產業發展的不竭動力,當然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需要更好的原創動力,通過電視節目的來展示中國音樂的原創力,這樣的形式毋庸置疑能夠十分直接的對大眾產生影響,且這個影響持續的時間長,波及范圍廣,影響力大。但是對于持久、長遠的發展流行音樂,推廣中國的音樂原創力不能僅僅通過電視節目來產生或者是選手故事來延續關注度,而是需要在社會中形成一種創新的風潮,構建音樂與社會的雙向聯系,從而更好地、更持久地推動中國音樂的長遠發展。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大眾群體中兩級分化的現象也日益明顯。富人越來越富,住著豪宅,開著名車,出入于各種高級會所;窮人越來越窮,住著潮濕的地下室,食著支持基本生理活動的食物,為自己的夢想不斷打拼。這樣的的社會現實,在奔走在全面小康道路上的今天的中國社會中,不論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或是其他二三線的小城市都屢見不鮮。每個人都需要一種屬于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著自己的情緒,詮釋自己的夢想,這時候音樂就成為很多人選擇的工具。而我們在《中國好歌曲》聽到的音樂僅僅是這群人中很小的一部分。它們或是表達自己對愛情的執著追求;或者表達對夢想的厚積薄發;或是表達對親人的深深思念;或者表達對現實的無奈嘆息,都是一種源自內心深處的表達。所以我們可以得知,需要的第二種類型是情感共鳴的需要,由于這種需要我們喜愛創作者的音樂。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并且十分喜歡的是在《中國好歌曲》第一季第二期中出場的36歲上海歌者―劉金。她在小片中說到自己的現狀,如果足夠幸運的時候,能賣出去一兩首歌,勉強還能繳上房租,否則還得變賣“家產”來湊房租的錢。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她獨自堅守了十一年,只為最終的厚積薄發。她的嗓音有著獨特的沉著的力量卻在其中也充滿著朝氣,音符和歌詞仿佛夾帶著一種力量推動她勇往直前。從她的音樂中,我能夠感受到她似乎是一個和我一樣倔強的人。把逐夢路上所有的荊棘都當做用來戰勝困難的匕首,把遇到的所有阻礙都看作成長的階梯,把所有的經歷都當做是上天賜予的歷練,只為儲蓄能量,等待著總有一天能夠實現的厚積薄發。
社會環境改變受眾心理
曾遂今先生在音樂社會學中說道:“音樂流行的本質是社會中人們音樂行為的連鎖性感染和模仿,是個體迫于外界群體的壓力而產生的一種自我心理強制,即“從眾”行為。”有很長一段時間大眾的心理是趨同的,是由于受社會的限制。比如在上世紀50、60年代,樣板戲成為革命時期的唯一選擇。在但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程、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了解到的信息數量越來越多,可供選擇的音樂種類也越來越多,革命樣板戲的地位逐漸被各種不同種類的音樂取代。而隨著商品時代的到來,流行音樂被市場和社會選擇。人們把他們當做一種時尚,爭相追隨,導致了一股又一股流行音樂潮的產生。潮流中的人們爭先恐后的往選秀平臺上擠,掀起一波一波的選秀狂潮。
媒介對音樂在社會中傳播作用
“音樂源自于社會和社會中的人和情感,音樂又作用于社會”這是曾遂今老師在談及音樂與社會關系時所說過的一句話。足以見得在音樂社會學中,媒介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它是聯通音樂與社會之間大門的鑰匙。央視卓越的傳播平臺優勢,在《中國好歌曲》的傳播過程中也形成了推波助瀾的作用。試想,如果《中國好歌曲》節目在一些小型的地方電視臺播出會有這么大的社會反響嗎?在形式上,節目中選手小片對選手的介紹也是電視媒介的一種傳播優勢。它將每一首音樂背后的故事描繪的栩栩如生,在展示選手們真實個性的同時,通過情感慰藉延長社會受眾的注意力,讓他們對節目產生長久的興趣,與當下中國社會訴求的核心點達成完美的契合――一個普通人勇敢追求音樂夢想的故事,并從中映射出中國社會的時代變遷。他們的故事與當下年輕人的夢想出奇一致,讓觀眾通過藝術心理的移植效果,使觀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這些觀眾在網絡上瘋狂地傳播,社交網絡的推波助瀾使得更多的人關注《中國好歌曲》,這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啟示
從前面對《中國好歌曲》以社會學角度的簡單分析中我們不難證實,音樂創造的動力來自于社會和社會中的人的情感,與此同時,節目中的優秀原創音樂作品也反作用于社會,使得社會中產生一股風靡的音樂創作之風或是使得社會中有相同經歷的人收到鼓舞。音樂與社會相互聯系,也提示我們應該更加注重音樂承擔的社會責任和推動社會正向發展的義務。選秀節目對于中國流行音樂的發展的推動作用也是不容忽視的,創新絕對是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必由之路。從社會層面鼓勵創新之風,使得創新的風氣不僅僅作用于音樂,而是作用于各個文化領域,必然會推動中國文化的發展,那么中國文化強國目標的實現就之日可待了。
[參考文獻]
[1]《音樂社會學的基本觀點與學科認識》 作者:曾遂今 《音樂藝術》2002年第3期.
[2]《音樂社會學》 作者:曾遂今.
[3]《<中國好歌曲>的價值與意義》 作者:關玲 《創新空間》2014年第5期.
[4]《<中國好聲音>的音樂社會學解讀》 作者:鄔治國 《音樂前沿》.
社科類核心期刊推薦湖南師范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研究》創刊于1985年,距今已有二十多年歷史。它由湖南師范大學主辦,是全國中文核心期刊,2006年入選CSSCI來源期刊,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在國內外影響較大。本刊是研究中國文學方面的學術刊物,主要由學術爭鳴、文藝理論天地、古代文學研究、現當代文學研究、比較文學研究、研究生論壇、新書評介七大版塊的內容構成,適合專業研究人士和一般文學愛好者閱讀。
文章標題:核心論文正規論文從音樂社會學角度看《中國好歌曲》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shehui/2802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