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黄色毛片-国产黄色毛片视频-国产黄色片91-国产黄色片一级-一级坐爱片-一级免费

海南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探討

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7-09 09:27 熱度:

  摘要:海南省農村公路經“十五”、“十一五”期間“通達工程”、“通暢工程”的大規模建設,取得了歷史性發展。目前,隨著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的全面鋪開,海南農村公路必將迎來又一個發展的春天。隨著農村公路里程的不斷增加,服務保障要求的不斷提高,農村公路的管理養護工作越來越重要,如何進一步明確農村公路養護主體,落實責任;拓寬養護資金來源渠道,保障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投入;探討適合海南實際的農村公路養護模式,激活農村公路養護機制,從而使海南省農村公路走上健康的可持續發展軌道,已成為海南省公路管理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就如何加強海南省農村公路管理與養護嘗試做些有益的研討。
  一、海南省農村公路的基本概況
  (一)海南省農村公路的規模
  截至2009年底,海南省農村公路里程達到16723.59公里(含農墾),占全省公路總里程的83.4%。其中,縣道2832.623公里,鄉道5475.764公里,村道8390.401公里,專用公路24.798公里。在現有農村公路中,按技術等級分,一級公路14.143公里、二級公路203.279公里、三級公路595.421公里、四級公路10468.21公里、等外公路5442.535公里,四級以下公路占了全省農村公路的95%以上。目前,全省鄉鎮、行政村通公路率均達100%,92%的鄉鎮通了瀝青(水泥)路,81.6%的行政村通了瀝青(水泥)路。農村公路成了海南省以“一環三縱四橫”為主骨架公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海南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了重要保障。
 �。ǘ┊斍稗r村公路管理與養護現狀
  2006年3月,海南省人民政府根據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國辦發〔2005〕49號)、交通部印發的《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號)和《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暫行辦法》(交公路發[2008]43號)有關規定,出臺了《海南省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與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瓊府辦[2006]11號),明確了市、縣政府是本地區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與養護的責任主體,各市、縣交通主管部門進一步加強了各自的公路管理機構——地方公路管理站,強化了管理職能,并由地方公路管理站具體承擔農村公路的建設、日常管理和養護工作,各市縣農村公路、特別是縣道的管理與養護得到了切實加強。
  由于歷史原因,海南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除主要的縣道173條2497.8公里繼續由省公路管理局直屬的各市縣公路局(分局)管理養護外,其余334.823公里縣道已全部納入市縣交通公路部門管養范圍,設置道班實行專業養護,縣道列養率100%;而農村公路中的鄉道和村道的管理養護,目前,列養的鄉道有4450.33公里、村道有7376.99公里,分別占現有鄉道的81.27%和村道的87.92%,《公路法》規定,公路實行分級管理,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原則,但由于《海南省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與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對鄉鎮政府的具體職責沒有明確規定,因此,鄉、村道的日常的養護主要由市、縣地方公路管理站實行季節性養護,或委托鄉鎮、農場、林場代養。同時,有相當一部分市縣農村公路中的鄉道和村道既沒有納入市縣交通部門的管理范圍,鄉鎮政府也沒有真正承擔起鄉道和村道的養護管理責任,離“有路必養”的目標尚有相當大的差距。
 �。ㄈ┊斍稗r村公路管理與養護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主體不明確,責任不落實�!豆贩ā穼h道、鄉道公路的養護管理主體作了規定,但對村道養護管理由誰具體負責沒有明確規定,而2006年3月出臺的《海南省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與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雖然明確了市、縣政府是本地區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與養護的責任主體,由市、縣交通主管部門具體承擔農村公路的建設、日常管理和養護工作,市、縣公路養護管理機構的職能得到了進一步的加強,但對鄉鎮政府在農村公路建設、養護、保護以及資金籌措等方面的具體職責卻沒有明確規定。由于鄉鎮政府沒有明確自己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中應承擔的職責,致使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在鄉、鎮以下沒有得到真正的重視,在全省,縣、鄉、村三級養管體系沒有真正建立,農村公路分級管理沒有真正落實。據統計,目前全省18個市、縣近200個鄉鎮中,僅有134個鄉鎮設立了公路養護機構,還有將近三分之一的鄉鎮既沒有設立專門的農村公路管養機構,也沒有配有專(兼)職養護人員,因此,造成部分鄉道和所有村道管理主體不明確,養護管理嚴重“缺位”。目前,全省農村公路除了由各公路分局和各縣地道站直接管理養護的334.823公里縣道外,絕大多數鄉、村道基本上處于失管、失養狀態,即使是已經由省級投資列養的11827.32公里鄉、村道,管理養護也不完全不到位。
  2、農村公路養護資金投入嚴重不足�!逗D鲜∞r村公路建設管理與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規定,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由省級財政補助和市、縣財政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組成,用于保證農村公路達到規定的養護質量標準和正常養護。目前,海南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投資主要來自省級專項補助資金和各市、縣財政預算安排的專項資金兩條渠道。2009年,省級補助按照縣道每年每公里80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全省列養的農村公路6166.66公里(不包括省養的2497.88公里),投資1498.2萬元,加上按照1995年省交通廳確定的人員編制撥付的人員經費共計3713.9萬元,這兩部分資金已全部落實到位;但在市、縣投入專項資金方面,全省18個市、縣,除了三亞、五指山、保亭縣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列入同級財政預算,還有瓊海、萬寧、瓊中、昌江4市、縣給予一定的財政資金安排外,絕大多數市、縣一般都是通過冬修公路等以獎代補的形式給予非常有限的補助,2009年,全省各市、縣累計投入用于農村公路養護的資金僅為385萬元,以上的省級和市、縣兩項投資合計為4098.9萬元,如果按照維持正常的管理養護而制訂的定額計算,僅2009年全省農村公路養護經費缺口就達1125(線路853+增資272)萬元之巨,嚴重影響了全省農村公路的養護管理。
  3、農村公路養護方式比較落后,養護質量難以保證。目前,海南省農村公路養護,除了省公路管理局下屬的公路分局養護的部分重要縣道外,無論是市、縣公路管理站設置專門道班進行專業養護的縣道,還是實行農民合同承包養護、或是委托鄉鎮、農場、林場代養的鄉、村道,在養護中基本上人力操作,機械化程度很低,管理非常粗放,仍是一種低級的、分散的養護管理模式,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都無法承擔農村公路管養任務,養護質量難以保證。
  4、各市、縣農村公路管理人員的人員編制、人事與人員經費管理分離。
  各市、縣地方公路管理站系當地交通主管部門下屬的一個事業單位,單位的人員編制、人事任免流動、工資調整審批都是由所在市縣人民政府主管部門管理。但由于歷史原因,人員經費則是根據國家計委、國家經委、交通部、財政部《公路養路費使用管理規定》(87)交公路字64號文件規定,由省交通廳以1995年確定的各市、縣地方公路管理站人員編制數,按照管理人員1.6萬元/年、工勤人員1.4萬元/年編制部門預算報省財政廳審批后,從燃油稅轉移支付經費中統籌下撥到各市縣交通局,再由交通局撥給公路管理站自行發放,與市縣財政無關,造成了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人員的人員編制、人事與人員經費管理分離:一是省交通廳確定的人員編制與市縣人事部門確定的人員編制不一致,而省交通廳所給的人員編制是按1995年海南省地方公路管理站實行改革時由省交通廳確定的,顯然已不適應當前農村公路飛速發展的需要;二是地方公路管理站人事調動和勞動工資審批均由市縣人事部門負責,省交通廳無法控制,造成地方調入人員過多,人員經費擠占養護經費的現象嚴重;三是從2006年以來一直按照管理人員1.6萬元/年、工勤人員1.4萬元/年編制部門預算下撥經費,沒有考慮人員增資、勞保福利改善、管理費用增加等因素,造成經費缺口逐年加大,不但影響了一線農村公路管理隊伍的積極性,也使得許多必要的農村公路工作難以開展。
  二、 先進省份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借鑒
  2010年5月,筆者參加海南省公路管理局組織考察組,赴全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先進省份山東和江蘇考察,無論是在山東,還是在江蘇,經過詳細的實地考察和認真的思考,課題組對如何加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感觸最深的有兩點:第一是有人管事,第二是有錢辦事,,二者解決好了,其他難題迎刃而解。
  一是健全管理機構,落實“有人管事”。為加強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山東、江蘇兩省大部分地區已經建立了市、縣交通部門和鄉鎮、村四級農村公路管理機構,由于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由行業行為真正轉變為政府行為,使以縣為主體的農村公路養護職責得以落實。
  在山東省,濟南市和濟寧市下屬各區縣分別成立副科級別的農村公路管理機構,隸屬市交通局管轄,具體承擔本轄區內的縣道養護以及縣道、鄉道的路政管理工作,負責對鄉道、村道管理養護進行技術指導和監督檢查。擬定縣道養護建議計劃并按照批準的計劃組織實施,組織縣道養護工程的招投標和發包工作。鄉鎮成立農村公路養護站,負責區域內的鄉道、村道的養護管理工作。江蘇省無錫市、蘇州市在市、縣二級成立農村公路管理機構(地市為公路管理處、縣為公路管理段),隸屬市交通局管轄,內部新增設了具體職能部門(縣鄉公路管理科、農村公路管理科),以專門負責本轄區內農村公路管理工作,全面負責縣鄉公路建設設計及施工單位的資質管理、公路建設市場管理和工程管理,辦理公路建設隊伍資質準入手續等。其人員編制、人事和勞動工資都由本級編委、人事和財政部門負責;鄉鎮成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站或鎮交管所),人員由鄉鎮工作人員中進行調劑,負責鄉村公路的日常養護管理工作。
  山東省棗莊市為解決“有人管事”的問題,配齊配強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人員。市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負責人,由市交通局現有人員調任;區(市)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負責人,由區(市)交通主管部門推薦,本級政府選任;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機構負責人,在征求區(市)交通主管部門意見的基礎上,由鄉鎮科級干部兼任。同時,實行道路養護工程師和橋梁養護工程師制度,各區(市)農村公路管理處設置專職道路養護工程師和橋梁養護工程師各1人,鄉(鎮)農村公路管理站明確道路和橋梁養護技術人員,并保持人員相對固定,上述人員工資待遇,由原渠道或同級財政負擔,不擠占農村公路養護專項資金。
  二是多方籌集養護資金,保證有錢辦事。山東省從燃油稅轉移支付中補助給農村公路作為大中修工程的費用,按照縣道7000元/公里•年、鄉道3500元/公里•年、村道1000元/公里•年根據確定里程下撥到地市,再由地市下撥到市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機構;濟南市補助給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按縣道每年每公里18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12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900元。要求下屬各區縣按省級補助標準進行1:1配套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并列入地方財政。
  江蘇省蘇州市交通主管部門每年對被認定管養的農村公路補助管理和養護資金,具體為:縣道每年每公里10000元,鄉道每年每公里4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要求縣級市(區)人民政府將縣道養護資金納入財政預算,縣道的養護資金應滿足公路技術狀況完好的需要,大中修工程里程原則上不低于評定里程的8%�?h級市(區)人民政府應當按照有路必養的原則,對轄區內的公路按不低于鄉道每年每公里4000元、村道每年每公里1000元的標準補助鎮人民政府用于鄉道、村道的養護。鎮人民政府應當將鄉道、村道養護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并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滿足鄉道、村道技術狀況完好的需要。鄉道、村道的大中修工程里程原則上不低于評定里程的6%。
  山東省和江蘇省地、縣二級農村公路養護機構管理人員經費均由省級財政部門切塊逐級下撥到各級地方財政部門,不足部分由地方財政補足。
  另外,江蘇省對農村公路危橋改造實行補助:每平方米補助800元加200元的獎勵,每年預留3000萬元作為檢查評比、水毀等應急備用資金。
  三、建立海南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長效機制的途徑及措施
 �。ㄒ唬┟鞔_責任主體,建立健全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
  首先,轉變觀念,使市、縣政府由虛擬主體轉變為實實在在的主體�!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印發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05]49號)明確規定,縣級人民政府是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的責任主體,其交通主管部門具體負責管理養護工作,但在實際工作中,有個別地方往往把政府的交通主管部門等同于地方政府,致使交通主管部門在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中擔負著不能承載之重,養護管理工作運轉不靈。要轉變這一狀況,市、縣以下各級人民政府必須將農村公路的管理納入管理工作的范疇,以建設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的農村公路管理體系為目標,著力實現由交通部門為管理主體向縣、鄉政府為管理主體轉變,由行業行為向社會行為轉變,由部門行為向政府行為轉變,切實履行起上級政府制定的農村公路管理、養護、保護以及養護資金籌措等方面的具體職責。
  其次,建立法規制度,著手解決農村公路建養管“有法可依”的問題。為規范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秩序,盡快出臺《海南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辦法》,并完善農村公路養護、工程管理、評價辦法和檢查制度,建立起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的目標責任制和檢查、考核、獎罰機制,使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提高管理和決策水平,使農村公路更好地為農村交通運輸服務,為農村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基礎條件。同時,各市、縣人民政府制訂相應的實施細則,做到農村公路管理有法可依、養護有章可循,并根據《海南省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與養護體制改革實施意見》第七條要求,明確鄉鎮政府有關農村公路建設、養護、保護以及資金籌措等方面的具體職責,把鄉鎮政府推向前臺,擔當起農村公路鄉、村道管養的主角。
  第三,建立健全縣、鄉、村三級管養體系,落實管養責任。進一步強化各市、縣交通主管部門設置的公路管理機構——地方公路管理站的管理養護職能,切實擔負起市、縣農村公路養管工作的指導、檢查、監督和協調的職責;在鄉鎮一級設立農村公路管理站,考慮到編制問題,負責人由鄉鎮領導成員兼任,配備必要的專職管理人員,負責本轄區鄉道、村道的日常管理養護工作;鄉鎮可根據實際情況將村轄區范圍的鄉道、村道的具體養護工作落實到村委會,由村委會落實1-2名協管人員負責鄉村道路養護工作的組織實施,真正形成縣、鄉、村三級養管體系,使“統一領導,分級負責,以縣為主,鄉村配合”的原則得到貫徹落實。
 �。ǘ┙⒎定、長效的農村公路養護與管理資金渠道
  明確農村公路管養的責任主體、管理到位后,管養資金的投入是解決好農村公路養護問題的重中之重。
  目前,海南省農村公路養護經費投資渠道較為單一,主要依靠省級專項補助,作為農村公路管養主體的市、縣基本沒有將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經費納入地方財政支出范圍。2009年,按縣道每公里8000元,鄉道每公里3500元,村道每公里1000元計算,省級投資列養的農村公路(省養縣道除外)小修養護經費約1498萬元,如果按《2010年地養公路小修保養年公里成本(費用)定額表》計算,目前的投入和實際需要兩者相差較大,如果考慮到農村公路的大中修和橋梁養護,則資金缺口更大。因此,當務之急除了盡快建立穩定、長效的投資渠道外,有必要開辟新的籌資渠道,確保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實現正�;⒁幏痘�。
  1、突出市、縣政府在農村公路管養資金籌措方面的主體作用,明確市、縣財政預算安排作為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主渠道。通過法規程序,出臺《海南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條例(辦法)》,進一步明確規定市、縣政府負責籌集本轄區農村公路管理與養護資金,明確規定將農村公路管理與養護費用列入本級財政預算安排。
  為了盡快爭取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列入市、縣財政預算安排,省公路管理部門要盡快制訂《海南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定額》,作為市、縣交通主管部門編制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經費預算的依據,編制完成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經費預算報當地政府批準。
  2、完善省交通主管部門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經費補貼渠道,充實市、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經費。省交通主管部門對市、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補助資金補貼應改變撥付方法,要在市、縣財政落實本市、縣列養農村公路資金的前提下,根據市、縣交通主管部門上報的線路里程、等級等實行不同的補貼標準,作為市、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經費的補充,由市、縣交通主管部門統籌用于農村公路的管理養護。
  3、轉變觀念,善于開辟新的籌資渠道。面向社會,通過宣傳發動,鼓勵公路沿線受益企業、單位和個人捐助資金;通過農村公路冠名權、路域資源開發權、綠化權等市場化運作方式籌集的資金;采取“一事一議”政策籌集的資金;鼓勵村民投工投勞等。通過一系列的社會、商業化運作,不斷豐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的資金來源,最大限度地緩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資金缺口的矛盾。
  4、設立農村公路大、中修及水毀工程養護基金作為農村公路養護經費財政預算的補充。由于農村公路的大、中修及水毀工程的實施不像小修保養一樣需要每年都進行,有一定的周期性,但各級財政每年對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的投入是按所有的養護工程進行配置的。這樣,市縣交通主管部門或公路管理機構便可將暫時閑置的大、中修養護經費用于建立農村公路大、中修及水毀工程養護基金,以彌補農村公路大、中修時可能出現的資金缺口,同時亦可將地方各級財政轉移性支付及自籌資金納入農村公路養護基金籌措范圍。
  (三)采取多種養護模式,逐步實現養護市場化
  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是今后農村公路養護的發展方向,對此,國辦發〔2005〕49號明確提出了實行管養分離,培育養護工程市場,招標選擇養護單位的改革要求。由于海南省農村公路建設起步遲,基礎差,專業養護水平不高,管理養護明顯滯后,我省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尚處于培育和發展的起步階段,對農村公路的小修保養市場化進程宜分類、逐步推進。
  1、縣道農村公路的養護。目前,海南省有縣道農村公路2832.623公里,其中2497.8公里由省養,其余334.823公里的管養由各市縣交通公路部門負責。各市縣交通公路部門對縣道的小修保養,在全省已形成共識,即參照目前省養縣道的形式設置道班進行日常養護,有固定的班址,有固定的養護人員,并配有一定的養護機械,基礎較好,日常養護作業基本可以正常運轉。將來,在各市、縣安排的養護資金落實后,這些縣道農村公路可以參照省公路管理局正在推行的小修保養內部招投標模式,即將一條或兩、三條相對較短的縣道作為一個標段(最好一個標段在10公里左右),在內部進行小修保養招投標,由中標人在內部組織養護,而交通主管部門的公路管理機構,則抽出身來通過合同管理、計量支付、檢查考核等手段加強監管,經過不斷的培育,等到積累了一定的經驗、養護資金完全保證時,范圍逐步擴大到包括主要鄉道在內的農村公路。
  2、鄉、村道農村公路的養護。目前,我省列養的鄉道4450.33公里、村道7376.99公里分布在全省18個市縣近200個鄉鎮,由于前面提到的管理體制不順等原因,養護大多不到位,有一部分勉強養護的,都是或委托,或代養,大都為季節性、臨時性養護,沒有固定的養護人員,要套用縣道的養護模式根本不可能。而全省各地區由于經濟發展不平衡、地理環境差異較大、交通量大小不同等原因,要在全省統一推行一個固定的養護模式,顯然不現實,也不科學。為此,省公路管理局于2007年8月,在三亞、屯昌、五指山、瓊海、東方等5個市(縣)組織開展農村公路養護試點工作。經過一年多的實踐,我們總結出了以下五種模式并加以分析:
  一是五指山市“承包養護”模式。主要由鄉鎮政府、各村委會在調查摸底的基礎上,充分發動受益村莊有養護機具(挖土機、拖拉機等)、勞力充足且責任心強的農民群眾簽訂合同承包管理養護農村公路。其特點是:地道站養護組、鄉鎮養護站、村委會養護隊三方共同簽訂公路養護承包責任書,由鄉鎮政府、村委會選定“承包人”,“承包人”有養護機械和工具,勞力充足、壯實且責任心強,對養好農村公路有較大的優勢,但是,“承包人”選擇難度較大。
  二是瓊海市“簽訂養護合同”模式。主要由市交通局與各鄉鎮簽訂養護合同,明確規定養護線路及里程、養護內容及標準、養護補助資金的撥付和檢查考核辦法,每月定期對養護線路進行檢查考核,并依據評定結果及時支付補助資金。其特點是:交通局與各鄉鎮簽訂養護合同,各鄉鎮根據養護季節和養護線路的路況變化,調整和選擇恰當的養護方式,經濟發達的鄉鎮還可投入適當的資金加強養護。但是,此模式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鄉鎮政府的財力、責任感和積極性。
  三是屯昌縣“農民代養”模式。主要由地方公路管理站確定試點線路,定養護投資標準,各鄉鎮選定“代養”人員,與“代養”人員簽訂代養協議書,并上報地方公路管理站批準實施。地方公路管理站工程技術人員分片管理,對“代養”人員提供技術指導、養護質量監督與定期考評,確保路況穩定。其特點是:縣交通局、鄉鎮、地方公路管理站“三位一體”聯動互動,由各鄉鎮選定“代養”人員,并簽訂代養協議書,由于“代養人”是當地人,對維護路產路權,處理公路亂堆亂放行為較有發言權。但是,此模式養護資金有缺口的時候,需要地方政府或受益農民或受益企業出資,確保養護工作到位。
  四是三亞市“養護中心”模式。主要在市交通局的直接領導下,由鎮政府解決養護中心用地,地方公路管理站負責養護隊伍的組建,在全市設立了六個“農村公路養護中心”,每個養護中心根據線路里程及路面狀況定編養護協議工具體負責線路的日常養護,采用現有道班管理方式,養護過程實行責任到人,即定員、定線路、定里程、定好路率等。其特點是:采用現有道班管理方式,由地道站技術人員進行指導養護工作,利于規范操作、統一管理。但是,此模式完全由地方公路站負責管理,啟動時要求有一定的養護資金投入,還要配有一定的機械配備,投入較大。
  五是東方市“村民養護”模式。由公路沿線村委會成立村民養護班組,采取“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渠道,將鄉道、村道按歷史形成的范圍一并劃歸各養護班組實行養護。在地方公路管理站農村公路養護組的指導下,制訂愛路、養路、護路的倡議書,確保農村公路均有人養護,實現全民共管。
  其特點是:地方公路管理站成立農村公路養護組作為鄉道養護責任主體,組織村民對鄉道進行養護,村委會為村道養護的責任主體,在公路沿線村委會成立村民養護班組對村道進行養護,充分利用“一事一議”規則籌資籌勞。但是,此模式沒有鄉(鎮)一級參與養護管理,并且要求當地村委會和群眾對農村公路要有較高的主人翁意識。
  通過對以上五種模式的分析,我們認為在當前的形勢和特定環境下,既有各自的適用性,又有其局限性,如三亞模式,要在經濟欠發達的地區實行,顯然不切實際,又如東方模式,無論是在交通量較大的發達地區,還是經常性水毀的山區都難以滿足要求。因此,我們認為,上述五種公路養護模式可以在全省范圍內并存,各市、縣可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其中的一種或幾種加于整合推廣實施。
  應該強調的是,現在鄉、村道農村公路無論選擇何種養護模式,都要遵循這幾個原則:一是落實農村公路分級管理制,突出鄉、鎮政府在鄉、村農村公路養護中的主體作用;二是充分發揮地方公路管理站的監督指導作用;三是保證必要的養護資金投入。
  3、農村公路養護的發展方向。農村公路養護市場化是今后農村公路養護的發展方向。我省農村公路養護模式,無論是在縣道,還是在鄉、村道,在經過一段時間的推廣、引導和不斷完善優化后,在人員方面,要形成一支過的硬專業化養護隊伍,并有一定的群眾基礎,在管理方面,要累積充足的現代管理知識和管理經驗,這時,全省農村公路逐步實現管養分離和養護市場化條件趨于成熟,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應著手向養護專業化、市場化轉變:一是成立養護公司。在我省農村公路責任主體明晰,機制理順后,可以在對各市縣地方公路管理站管理人員科學核定編制的基礎上,逐步剝離下屬的公路養護單位,成立公路養護公司,實行企業化管理。鄉鎮一級可以對應建立鄉鎮公路管理辦公室(或其他形式農村公路管理機構),有條件的可以成立專業養護單位并組建公路養護公司,負責轄區內農村公路的養護工作,實現專業、科學養護。二是實行養護工程招投標。隨著公路養護公司的成立,為降低養護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必須引入競爭機制,將大中修、水毀等工程向社會開放,實行養護工程招投標制度,擇優選擇養護作業單位。三是繼續允許多種養護方式存在,對難以通過市場化運作進行養護作業、或簡單的養護工程,可繼續由鄉鎮組織沿線農戶或村民進行承包等方式養護。
 �。ㄋ模┘訌娹r村公路養護管理軟、硬件建設,打造現代化養護管理組織
  1、切實解決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人員編制、人事與人員經費管理分離問題,激發公路管養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參照山東、江蘇等先進省份的做法,將地方公路管理站單位性質改為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地方公路管理站人員編制、人事流動、工資調整發放權全部移交市縣政府管理,省財政廳直接將人員經費下撥給市縣財政,人員工資由市縣財政統籌統發,確保人員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控制人員調入,便于人員調出、提拔任用,便于地方公路管理站內部人事管理。
  2、針對農村公路管理站人員整體素質偏低問題,建立健全各種管理制度,加大培訓學習力度,逐步提高養護管理人員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時,著手組建農村公路路政管理隊伍,把農村公路路政管理工作納入管理范疇,依法維護好路產路權。
  3、重視道班房建設,合理配置養護機械。長期以來,農村公路養護資金缺口大,固定投資少,導致道班房建設和機械設備配置嚴重滯后。一些市縣部分常年養護線路無道班房,缺乏必需的養護機械和機具,原有的一些機械設備也已陳舊、老化,甚至超期使用,不利于專業化養護,養護作業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各市、縣應在安排公路養護管理經費時,把建設、改造道班房和配置、更新養護機具資金納入計劃進行專項投資,逐步改善農村公路道班房和機械設備,給養護工人提供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安全生產環境,讓養護工人安心做好本職工作。
  結語
  農村公路養護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到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組織形式,作業方式等級方方面面,本文聯系海南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嘗試從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養護資金籌集渠道和公路養護模式等方面展開有益的探討,希望對海南省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開展有所啟發。

文章標題:海南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nongye/gongcheng/12558.html

相關問題解答

SCI服務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成人免费高清视频 | 国产精品无圣光一区二区 | 亚洲久草视频 | 成人毛片一区二区三区 | 草草视频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 国产综合成人久久大片91 | 欧美特黄高清免费观看的 | 在线观看一区 | 一级片免费视频 | 特黄a三级三级三级 | 欧美69xx | 99爱视频在线| 特黄特色一级特色大片中文 | 免费视频网站一级人爱视频 | 日本乱人伦片中文三区 | 国产三级在线免费观看 | 国产欧美久久久另类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二区 | 国产男女爽爽爽爽爽免费视频 |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va |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系列 |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日 | 怡红院在线观看在线视频 |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精品免费 | 五月天婷婷伊人 | 正在播放亚洲一区 | 免费观看的毛片手机视频 | 欧美特黄三级成人 | 色午夜在线| 国产蜜汁tv福利在线 | 曰韩毛片 | a网在线| 日韩专区亚洲综合久久 | 久久狠狠色狠狠色综合 | 97se狠狠狠狠狠亚洲综合网 | 99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区一 | 日韩欧美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aaa在线观看高清免费 | 国产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