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農業工程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1-09-24 08:36 熱度:
摘要:隨著城鎮一體化進程的加速,圍繞在城市周圍的農村規劃已成為規劃人員所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本文旨在通過對新農村規劃面臨的問題,提出幾點推進新農村規劃建設的措施和建議。
關鍵詞:新農村,規劃,建設
對于新農村建設,中央提出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科學合理的新農村建設規劃是保證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健康、有序發展的首要任務。而新農村規劃不是一鄉、一鎮、一村孤立進行的,它們是市、縣域城鎮體系中的有機組成部分。要做好新農村規劃,必須深入了解村莊現狀,了解村民的實際需求,才能提出適合農村發展的具體措施,制定出適宜農村發展的特色規劃。
1新農村規劃面臨的問題
由于我國東、中、西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不同區域資源、文化和地理特點差別明顯,各地新農村建設的模式也存在較大差異。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一些鄉鎮有些已經完成產業結構和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變,率先步入小康社會。但是,內地特別是中西部廣大農村,與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及工業化基礎薄弱,缺乏規模企業支撐,財政困難。農村教育、衛生、科技等社會事業發展滯后,農村公共服務體系不健全,農村建設凌亂無序,臟亂差現象嚴重,整體村容村貌落后,農民素質參差不齊,觀念落后,農村舊習俗還普遍存在等等。農業和農村發展遠遠滯后于工業和城市,農民生產條件和生活水平大大落后于城市居民。
如果沒有科學的規劃與管理措施,往往導致路徑跟隨、盲目投資建設現象,造成無謂的浪費和建設的混亂無序。所以,新農村建設規劃及管理措施的制定迫在眉睫,科學合理的規劃是新農村建設健康有序發展的最基本保障和依據。
2推進新農村規劃建設的措施和建議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內容是“六新”,即新農民、新產業、新村莊、新組織、新環境和新服務。中國的新農村建設不是讓農村直接變成城市,或是在面貌上接近城市,而是要建設成更適合人居住的田園小鎮。
2.1明確思想,科學指導
根據鄉鎮和村莊經濟的形式的發展要求,要從鄉鎮和村莊建設的全局出發,綜合進行鄉鎮和村莊規劃,統籌安排鄉鎮和村莊建設,逐步改善廣大鄉鎮和村莊的生產和生活條件。要重點規劃和建設好集鎮,為現代農業化建設和新農村經濟全面發展提供前進的基地,為農業剩余的勞動力尋找就業的機會,避免農民大量的流入城市,為逐步縮小工農差別、城鄉差別和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的差別積極創造條件。在這個思想的指導下,依靠當地群眾,征求群眾意見,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經濟條件,發展程度,因地制宜,發展當地特色,有步驟有計劃的把新農村規劃好建設好。
2.2以人為本,合理配置
新農村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建設全面小康社會,使農民過上和城里人一樣的生活,享受與城里人相同的待遇,體現社會的公平公正,構建社會主義和諧農村。那么,在編制新農村建設規劃中一是要充分體現科學性,二要尊重普通農民的權利和利益,聽取農民的意見和建議建立農民群眾參與規劃的制度,明確農民需要什么,農村需要什么,不能搞大包大攬,為了迎合長官意志、業主主意而犧牲農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新農村規劃就是使新農村的建設發展科學、有序,使我國的城市化沿著完善、健康的道路向前推進。
2.3城鄉統籌,科學發展
新農村建設的關鍵是要融入統籌城鄉科學發展的新觀念,要通過對規劃制定和實施的指導和管理,確保新農村建設的連續性和方向性。要跳出“就三農抓三農”的傳統思維定勢,打破城鄉分割的體制性障礙,把農業發展放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大格局中,把農村進步放到整個社會的進步中,把農民增收放到國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中,進而統籌規劃政策、公共資源、基礎設施及產業布局。按照城鄉統籌的理念,編制鄉鎮總體規劃、片區規劃和村莊布點規劃,統籌配置中心城區、建制鎮和農村的各類資源通過實行體制改革和制度創新,全面延伸下移城市公共服務和統一規劃配置社區管理,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輻射帶動作用,建立城
鄉統一的行政管理體制、覆蓋城鄉的基礎設施及其管理體制、城鄉均衡化的公共服務。
2.4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新農村規劃一定要從農村實際出發,考慮農民的生活習慣,遵循農業的特有規律來進行規劃、布局,做到因地制宜、因村施策。農村規劃必須考慮農村自然開放空間、農村自然尺度、農村地理形態及其聯系,土地和空間的非農業化對生態循環的影響,農村生活與生產在土地與空間使用上的混合,空間布局與分配比例的特殊規律等等。
此外,在充分考慮當地的自然資源、自然環境、產業特色、生活習慣以及風土人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基礎上,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和差異,既要使農村特有的地容地貌和自然風景得以保存,又要是農村的居住環境和生活水平得以改善,還要使整個地區的人文精神、文化氣息得以延續。具體操作上,要根據各地經濟情況的不同,資源狀況的不同,地理位置的不同,對農村建設發展分步規劃、逐步推進,根據地理位置、產業狀況、經濟情況背景等因素,制定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建設方案。
我國現階段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有八種可資借鑒的起步模式。分別是:現代農業主導帶動型、休閑農業主導帶動型、畜牧養殖主導帶動型、休閑漁業主導帶動型、工業企業主導帶動型、商貿流通主導帶動型、民族特色主導帶動型、歷史資源主導帶動型。新農村建設中應該充分參考、借鑒各地涌現的多種多樣的建設模式,但注意不能走向模式化。
2.5節約資源,保護環境
要強化可持續發展意識,妥善處理好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和環境的關系,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首先要節約土地資源,綜合考慮基本農田的保護和村莊建設用地的開發。從區域層面上劃定禁止建設區,并在嚴格保護基本農田、限制農田用地向非農用地轉化的同時,對農村將來發展用地的數量與類型做出科學的預測,及時整理閑置、廢棄建設用地,以便合理滿足建設用地的需求,實現建設用地的空間結構調整,注重提高農村土地的利用效率。在進行村莊建設用地規劃時要從功能分區、空間結構、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綠地系統規劃、景觀設計、建筑設計等方面來綜合考慮,充分尊重農民的意愿,合理布局農民的土地。同時,高效集約利用資源,大力發展太陽能、風能等適合新農村特點的新能源,引導農民應用新技術、新材料建設新型住宅,切實做到節能、節水、節材,實現資源、能源高效利用。
其次,在對新農村進行規劃,開發利用各種資源的同時,開發生態農業產業鏈,大力發展綠色經濟。而提高農業效益,同時有效地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林草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和環境污染,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2.6改善基礎設施,提高公共服務
新農村規劃要從環境與區域空間的整體性出發,綜合考慮道路、給水、排水、供熱、燃氣、環衛、綠化、電力、電訊等基礎設施的建設。建立村域內安全、便捷的交通體系,實現道路路面硬化,并進行道路斷面綜合設計;建立符合國家水質要求的自來水供水系統,保障水質,供水到戶;建立完整合理的排水系統,逐步實現“雨污分流”;結合周邊城鎮市政設施進行集中供暖,或利用太陽能、沼氣等進行分戶供暖和作為燃氣;建立一套有序、完全的垃圾收集、運輸、填埋處理體系;在主要道路兩側及村民房前屋后進行綠化,結合村莊出入口和村民集中活動場所布置集中綠地廣場;進行電力供應的變配電設施、輸電線纜架設或埋設,電話線纜、衛視天線等通訊線纜及設備的配置等。
根據村莊發展需求和周邊公共設施配套情況,充分利用現有設施,堅持分散和共享相結合的布局原則,以服務全覆蓋為目標,配置教育、醫療、商業、行政、文化等公共服務設施,發展和完善農村社會事業。
3小結
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是我國實現全面小康經濟社會的重要途徑,也是適應中國快速城市化發展的必由之路。科學合理的新農村規劃是新農村建設健康穩步發展的前提,應從可持續發展的層面上去認識其戰略意義,又要充分分析解我國農村發展的具體情況,因地制宜才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新農村規劃方案。
參考文獻
[1]趙建彬,張紅梅新農村規劃要義的幾點思考山西建筑[J]2007(33);
[2]洪音新農村規劃建設要突出農村特色城鄉建設[J]2008(5);
[3]房志勇,程琛新農村規劃設計中存在的問題施工技術[J]2009(38);
文章標題:淺談新農村建設規劃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nongye/gongcheng/1027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