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交通運輸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26 15:31 熱度:
摘要:近年來,某地區交通設施的承載能力明顯不足,交通擁堵、停車不足等一系列矛盾顯露出來。該公路(以下簡稱公路)是該區域通往某山景區的必經之路,也是區域交通出行的主要道路,它起到分流五環路,匯集區域交通的作用,同時兼有旅游景觀路的作用,因此公路的改擴建對改善公路周邊環境的是非常必要的、緊迫的。該文介紹的設計思路可供類似工程參考。
關鍵詞:公路擴建;道路設計;景觀協調
1概述
公路南起黃石路以南現況路,北至東川路,道路施工長度為4.863km。公路東側為西環路,道路西側為西山山脈,是通往公園、植物園的南北方向道路,道路等級為城市次干路。
2道路現狀及周邊用地
公路現況道路寬度約為8m,機非混行,沒有人行步道,沿線沒有公交港灣設置。
公路西側為丘陵山地,沿著公路兩側,分布有部分機關大院、植物園、居民住宅、國家保護文物建筑等;國家保護文物西建筑圍墻已進入道路規劃紅線內13.1m。
現況道路兩側樹木已經成型,道路紅線范圍內共有樹木1500余棵,其中古樹2棵。
3規劃狀況
公路規劃為城市次干路,是旅游景觀路兼起集散周邊建筑交通出行的道路,它是某山景區周邊主要的南北向道路,對景區與市區的交通聯系至關重要,同時對改善進出景區的交通環境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道路規劃橫斷面為機動車兩上兩下行駛,道路兩側設置自行車道、人行道、城市綠化及道路沿線交通設施。規劃斷面形式見圖1。
圖1規劃斷面形式(單位:m)
4方案設計
公路定位為旅游景觀路兼起集散周邊建筑交通出行的道路,現況道路兩側分布有文物古跡、古樹、軍隊、山體、路樹等地物、地貌,經過三年多的專家論證,確定該公路采取現況改造與新建相結合的設計原則,在避讓古建、古樹及軍事用地的情況下,盡量保留現況路樹和道路,依據用地條件,盡量壓縮斷面寬度,保證二上二下的機動車道形式,局部路段適當降低標準,壓縮非機動車道和步道的寬度。
4.1線位設計
道路設計起點為射擊場南路以北路段,該段道路平行于西環路,道路中線與現況路中線重合,設計終點為與現況香泉路相交路口,道路全長為4.863km。
道路中線在紅線范圍內進行了多處調整:避讓軍隊、山體、植物園等為主要控制點,由于控制點間的距離較近,道路兩側用地受到限制,道路等級降低,線形標準按20km/h的標準設計。
4.2平面及橫斷面
ZK0+000~ZK0+250(黃石口路長約250m),現況已存在9m寬的道路,本次設計對現況舊路進行加鋪。
ZK0+250~ZK3+300,在紅線范圍內現況道路西側多為軍隊、民房用地,而東側多為綠化用地,因此新建道路向東側展寬,保留現況路樹隔離帶為3.5m,新建道路寬度為9m(含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滿足2個車道的使用功能,步道寬度為3m(見圖2);舊路一側保留路樹隔離帶寬3.5m,另展寬非機動車道與步道總寬度共5m,其中ZK1+850,ZK3+300處為掛牌古樹,在該范圍內新建道路線位調整,局部路段突出紅線以保護古樹道(見圖3)。
圖2ZKO+•%)~ZK3+300段標準橫斷面圖(單位:m)
圖3古樹段斷面調整(單位:m)
ZK3+350至ZK3+927段東側由于國家保護文物西建筑圍墻,新建道路向西展寬9m,原道路范圍不變,保留現況國家保護文物西建筑圍墻及圍墻以外的步道、路樹,并保證西側不出紅線,道路西側步道最窄處僅有0.7m(見圖4)。
圖4ZK3+350至ZK3+927段標準橫斷面圖(單位:m)
ZK3+927至ZK4+400段,道路西側為現況山體,用地屬市園林部門,經多次上會討論,無法對山體進行開挖或利用,因此,道路在此段降低道路線形標準,緩和曲線長度最小值為12.4m;樁號ZK3+930~ZK4+550段道路為了避讓山體、南植物園,軍隊院墻,取消隔離帶,道路全斷面路面寬度為14m,機非混行,步道最窄處寬度為2m。由于全路段采取雙向4車道斷面形式,而該路段為雙向2車道,在交通流量較大時段存在瓶頸的可能,但由于拆遷和用地的原因,近期無法按照規劃實施,建議在交通流量較大時段依據“景區交通流量高峰期間交通疏導方案”采取交通疏導和分流措施,緩解該段道路交通壓力(見圖5)。
圖5ZK3+927至ZK4+400段標準橫斷面圖(單位:m)
ZK4+400至終點,道路東側為植物園用地,為保留現況植物園的圖書館和研究生宿舍,新建道路向西展寬9m;東側增設步道及非機動車道寬度為3m(見圖7)
圖7ZK4+400至終點段標準橫斷面圖(單位:m)
4.3縱斷面
公路的豎向設計,道路縱斷盡量與現況地面想重合,減少填挖方工作量,減少對現況道路根系的傷害。公路最大縱坡為3%,坡長為183.56m,滿足非機動車車行道縱坡限制坡長;凸形豎曲線最小半徑為1000m,凹形豎曲線最小半徑為1000m,滿足規范要求,在縱斷設計考慮了路下排洪溝的設計。
4.4綠化景觀
由于公路不僅僅起到分流環路,匯集區域交通的作用,同時兼有旅游景觀路的作用,因此在對景觀設計時,也采取了不同的設計思路,在人行步道外側設置景觀小品,是公路與周邊景觀環境融為一體,形成一條美麗的景觀帶。圖7為項目建成后效果圖。
圖7項目建成后效果圖
5結束語
該公路的建設改善了現況地區臟、亂、差的特點,改善了地區的路網結構,緩解了周邊道路的壓力,尤其為解決地區旅游高峰期交通擁堵起到了很大的緩解作用,同時公路的建設為地區旅游經濟的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文章標題:某公路改擴建道路設計實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jiaotongyunshu/2145.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