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7-10-31 11:21 熱度:
隨著人們對自己周圍環境要求的不斷提高, 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的趨勢和方向不斷發展變化, 本文主要研究城市公園規劃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城市規劃學刊》是中國城市規劃學科最具影響力和權威性的學術期刊之一。由教育部主管,同濟大學主辦,是國家建筑類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美國國際CODEN中心授予國際刊名代碼。
城市公園的規劃設計不斷完善和發展,越來越多的設計作品符合公眾的需求,然而城市公園設計中也存在很多問題,那么公眾參與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的幾種常用方法都有什么呢?
我國城市公園規劃設計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缺少公眾參與。提出設計應由領導者、設計者、公眾共同來完成,從而使設計更加完美。根據我國國情,公眾參與城市公園規劃設計應采取大眾傳媒發布信息,召開公眾座談會、專家咨詢和審查會,邀請公眾代表參與規劃設計,公示設計圖紙和模型等方法。
以設計師和領導的決策為主導的設計過程已經在削弱,趨向于注重使用者的需求,因為場所或景觀不僅是讓人參觀的,而是供人使用、讓人成為其中的一部分。所以,設計者就應圍繞這個主題進行設計,這樣設計出來的作品才會迎合公眾的需求。 而我國作為人口大國,推行“公眾參與”性設計就顯得更為重要,也具有絕對廣泛的應用前景。
1、城市公園規劃設計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的城市公園規劃設計,充斥著簡單化的功能空間,一些雖經刻意處理,但不免陷入圖案式的平面安排與雕塑式的體量表現中,新的外貌掩蓋了地方風格,過于追求建筑形式的“美”,而忘卻了使用者的實際需要,較少有使用者的行為和生活介入,因此得不到使用者的認同,當然也就達不到設計的最終目標。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1 意圖不被公眾理解
設計者做城市公園規劃設計時往往只是考慮使用者的需求而并沒有讓使用者參與到設計中來,這兩者是不可真正替換的。 但是,使用者往往不夠了解或根本不理解設計師對外部環境如景點、小品等建筑的設計意圖,難免產生與設計意圖相悖的使用行為,即誤用環境。 最典型、也最為大家所熟悉的例子是美國學者阿爾伯特.J.拉特利奇在《大眾行為與公園設計》一書中所舉的例子'在某公園的入口處,設計者設計了一組照明燈具。其外型與垃圾箱相似,而導致大多數使用者僅憑第一印象。 就將廢棄物往其半圓形開口里扔。 這是設計師有意給使用者一個錯誤的功能印象所產生的結果。
上例是有意設計的,但現實的生活中不少設計是無意識的,卻帶來了與設計相悖的效應。 如不少的城市住區外部環境設計中沒有充分考慮人們休息、休閑、對話的空間設置或合理的位置,而使得人們不得不在外部環境中的小品、景點或踏步上坐下休息或對話。
1.2 城市公園規劃設計過程中沒有公眾的身影
大多數設計者即使在設計時注重了公眾的參與,但也僅是采用問卷的形式,并沒有真正意義的公眾參與。 如深圳市中心公園設計,在調查公園的使用情況時發現,在設計過程中沒有公眾的參與,公眾使用起來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座凳的材質、朝向等小問題,以及功能分區劃分不準等大問題- ,這些問題如果在設計中有公眾的參與,就可以避免了。設計師在做設計時想當然地認為使用者喜歡什么,而不是親自詢問他們。 因為缺少了公眾參與的環節,既使考慮到了人們的一些需求,但有時還會脫節,對應不上,因為使用者和設計者之間不存在可替換的真實體驗。 這時就需要征求公眾的意見,即公眾參與到設計中,以避免使用時出現問題,也使設計更加合理、完善。
2、公眾參與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的必要性
我國城市公園規劃設計過程基本上是封閉的,不對外的,這種運作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建立一種開放、透明度高的模式來取代它,使城市公園規劃設計工作從封閉走向開放,使其更加成熟。從某種意義上講,設計過程是一個教育過程,使用者和設計者之間不存在可替換的真實體驗。 正如佛里德曼所說,“設計過程有一部分是教育過程,設計者(規劃者)從群眾學習社會的文脈和價值觀,而群眾則從設計者身上學習技術和管理,雙方的交往讓兩類知識融合,共同發展。 &所以,公眾能有效地對設計師和領導者兩個主體進行制約,形成合理的公眾參與城市公園規劃設計決策模式。 政府、設計者、公眾在城市公園規劃設計中的不同角色定位,三者優勢互補,從而建立起了和諧有機的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系統。
3、公眾參與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的幾種常用方法
3.1 大眾傳媒發布信息
由項目實施單位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傳播媒介發布信息,向有關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各界知名人士、專家技術人員及廣大群眾介紹項目背景資料,讓他們發表看法和質疑,清楚項目建設的目的和目標要求,以便得到公眾的理解與支持,同時能及時根據公眾的意見調整方案,以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3.2 公眾座談會
由政府規劃部門和項目實施單位召開公眾座談會。 參加人員有項目所在地區的社會團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人士、公眾代表等。請與會代表對項目的規劃設計方案提出自己的觀點及建議等,建設單位認真聽取這些意見,并在方案中做出合理的調整。
3.3 專家咨詢和審查會
對項目的方案進行咨詢和審查。 幾乎每一設計項目必須經過專家的討論看方案是否可行,才會進行下一步的實施。 這一過程公眾可參與進來,暢談他們所憧憬的風景,并提出合理化建議,這對方案的改進大有裨益。
3.4 公眾代表參與到規劃設計中
在城市公園規劃設計過程中,可以讓公眾選出來的代表直接參與到設計中來, 公眾可以把自己喜愛的且具有創意的作品提供給設計者,特別是具體的設施,如什么風格的景觀建筑、什么形式的座椅、健身器材等的設計,相互交流,使設計者真正了解公眾所需,及時調整方案,加快設計進度,減少不必要的時間浪費。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服務于老百姓,也就必須有公眾參加。
3.5 公示設計圖紙和模型
這種方法是較為簡便,也最容易進行,所以在我國應用較為普遍。 如在2008年綠色奧運規劃、奧林匹克公園規劃及比賽場館設計過程中,多次舉行展覽、聽取公眾對方案的意見,收到很好的效果。 但有一些公示是在走形式,所以對于這個方法,有關單位在組織展示時一定要講究方法,不能走過場,要受到應有的效果。
3.6 其他方法
接受公眾來訪,來電,來信,訴訟等、設立專人專線接待群眾、群眾可通過這些形式發表自己的意見、項目實施單位再予以協調解決。對這些問題應加以重視、以作為設計參考。隨著信息產業的發展、公眾參與的形式更加廣泛。 如通過計算機網絡、在網上進行民意調查等方式征求公眾對項目的看法和建議。 這種方法見效快、在一些地區應用較為普遍。
4、結語
公眾參與設計提供了一種在尊重與平等中進行交流的機會。 城市公園這種為大多數市民使用的開放性的交流空間的設計、適合這種方式。 設計師只有在全面地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后、才能更好的促進項目向成功的方向邁進。 城市公園的建設是為廣大人民服務的、所以在進行設計時就必須與公眾(尤其是居住在該城市的居民)取得一致。這就要求在城市公園的設計過程中有公眾的參與、要調查他們的意愿、切不可主觀臆斷。
參考文獻
[1]安昌奎.外部空間設計[M].沈陽:遼寧科技出版社,1995.
[2]王求是,高峰.大眾行為與公園設計[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0:45-50.
[3]康志華.城市住區外部環境與人的心理適應性[J].四川建筑,1997,17(3):21-22.
[4]郭美鋒.一種有效推動我國風景園林規劃設計的方法-公眾參與[J].中國園林,2004(1):76-78.
文章標題:城市公園規劃設計與公眾參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3687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