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云南社會科學》
關注()期刊簡介:
《云南社會科學》于1981年5月創刊。其較強的學術性、理論性以及可讀性一貫為學界所目。明確堅持以馬列主義為指導、為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繁榮社會科學事業服務的。本刊的鮮明特點是:發表社會科學各學科的學術論文、調研報告、學術綜述等新成果。
《云南社會科學》特別突出少數民族的政治、經濟、哲學、社會、歷史、宗教、文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立足云南,面向全國,注重現實。努力對當代社會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給予馬克思主義的實事求是的回答,把社會科學的優秀成果奉獻給讀者。倡導嚴謹的學風和樸實的文風。選用具有真知灼見、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論證周密、講究章辭、符合語法的學術文章。
期刊欄目:
民族學與人類學、政治學、哲學、歷史學、宗教學、經濟學、社會學、文學與文化學。
期刊收錄: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維普網、萬方數據庫、知網數據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收錄
1、中文核心期刊:連續3屆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
2、南大核心期刊:南大核心(2014-2015)
3、數據:MARC數據、DC數據
4、圖書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上海圖書館館藏
5、影響因子:
截止2014年萬方:影響因子:0.514;總被引頻次:783
截止2014年知網:復合影響因子:0.738;綜合影響因子:0.411
6、雜志榮譽:
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優秀期刊;
社科雙效期刊Caj-cd規范獲獎期刊;
榮獲優秀成果編輯獎;
榮獲優秀欄目編輯獎;
榮獲優秀理論文章編輯獎;
榮獲優秀文章編輯一、二、三等獎;
榮獲文化精品工程優秀作品編輯獎等獎項;
1992年編發文章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1993年編發文章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1994年編發文章榮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
1992年以來連續入選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1996“金譽杯”中榮獲云南省優秀社科期刊和云南省一級社科期刊的光榮稱號
云南社會科學最新期刊目錄
中國陸地邊境貿易成就、問題及對策研究————作者:徐黎麗;王政杰;
摘要:中國相鄰的陸地邊境鄰國有14個,邊境口岸101個,邊貿在波動中不斷發展。截至目前,邊貿取得的成績有:邊貿歷史悠久,為現代邊境設立口岸及其邊貿發展奠定了歷史、地理及人文基礎;中方邊貿產品以加工產品為主,對應國邊貿產品以原材料或農牧產品為主,具有互補性;除俄羅斯、蒙古、老撾外,中國陸地邊貿均為順差;陸地邊境貿易在整體外貿中的占比在波動中增長;人民幣的邊貿結算作用不斷提升。目前陸地邊境貿易存在問題有:中...
“宋代近世說(唐宋變革論)”與宋型國家概念的提出————作者:李華瑞;
摘要:唐宋之際中國歷史確實出現了巨大的變化,但是“宋代近世說(唐宋變革論)”并不是從中國歷史的整體觀察這個變化,且對許多歷史現象的總結不盡符合實際。既然如此,在現今反思的基礎上,走出唐宋變革論,對唐宋歷史從范式角度作新的探索就實屬必要。而將宋代置于中國古代史長河中與其他斷代相比便會發現其所具有的獨特性,首先,宋是唯一不與“夷狄”(游牧漁獵民族政權)一爭雄長,且轄境最小的帝制國家;其次,宋是唯一在國家財政...
包容性視域下的生育支持制度體系:法理基礎、合法性邊界及實現進路————作者:李清林;
摘要:生育支持政策在實踐層面面臨排斥性困境,倒逼制度設計向包容性治理范式轉型。從福柯以來的生命政治、生育正義等生育理論因其無法有效規避“實質性歧視”,無以支撐起包容性的生育支持制度體系。相較而言,包容性法治理念能夠消減個人與社會在生育問題上的沖突并增強生育主體的社會責任感,可成為生育支持制度創制、適用的法理基礎。實踐中,這一理念依托“以社會角色因素為重點的機會分配”和“以社會利益為基點的廣義產權構建”,...
中國式現代化語境下的鄉村新變實景——21世紀鄉土文學與影視的現實指向————作者:古世倉;周倩;
摘要:在中國式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之下,21世紀以來的鄉土文學與影視呈現出一種回歸、貼近、反哺現實的強烈導向。這一現實指向中包含著三重意蘊,其一是宏觀性與實踐性,在鄉土中國向城鄉中國的轉型進程中,創作者將個人的自覺追求匯入書寫時代文學命題的主流,對鄉土文明的現代化衍變進行在場性觀照,樹立國際視野中的中國鄉村形象。其二是真實性與建設性,經由現實書寫的邊界拓展,實現敘事模式與策略的突破,發揮具有還原性與超前性的...
“科學”如何落地:現代鄉土小說中的科學話語建構與禮俗社會轉型————作者:姜溪海;趙普光;
摘要:鄉土祈神禮俗的現代改造過程往往被表述為“科學”與“迷信”的對撞,其在具體年代、地域、個人層面的演進方式與曲折歷程常被遮蔽。中國現代鄉土小說中的祈神禮俗書寫及其變遷則生動地呈現出這一歷史進程中的復雜現實語境。在魯迅、王魯彥、葉紫等代表作家的早期敘述中,知識分子與民眾間的經驗時差、國家現代性訴求與國家能力間的現實鴻溝注定了“理念先行”式“科學”啟蒙與祈神禮俗改革的受挫。20世紀30年代鄉土小說展現出國...
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雙向建構————作者:孔澤鳴;
摘要: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的關鍵一環,中國式現代化本質要求為其與自主知識體系建構具有的內在關聯性,展現出“文明基因—制度實踐—學科創新”三位一體的結構關系。首先,解構西方現代性話語霸權,凸顯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在現代化進程中的理論突破與實踐價值。這一點從本體論和認識論兩個層面展開:一方面通過文明基因轉化與制度實踐創新實現本體論突破;另一方面從資源自主、規則自主、結構自主和成果自主...
宋人邊疆認知中的動物及其文化功能————作者:孫方圓;
摘要:在歷代王朝經略邊疆的過程中,動物實乃不可忽視的自然資源。除了現實的軍事或經濟功能之外,動物常常還會因其獨特的外形或習性而被賦予相應的文化價值。宋朝與周邊多個政權比肩而立,其所面臨的邊疆形勢尤為復雜。在宋人了解邊疆地區自然與人文環境、鞏固邊疆地區社會與文化秩序的過程中,動物在文化觀念層面發揮了特殊的作用
文學社會學視角下“鄉”的倫理書寫與美學嬗變————作者:孫立武;
摘要:“鄉”是中國文學敘事中飽含著復雜情感內涵的意象之一,同時還是一個切中了中國現代化進程的社會學意義上的關鍵詞。從“進城”到“返鄉”,鄉民和市民身份的切換構建起了流動中國的總體風貌;從“城鄉結合部”到“城鄉共同體”,混雜的城鄉空間正在褪去其異質性元素。無論是城鄉沖突還是雙向救贖,20世紀90年代以來關于“鄉”的書寫和城市化的現實之間都存在著一種互動關系,同時也浸潤著中國人的精神內核。文學社會學視角下的...
鄉村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簡約治理:意蘊辨析、張力呈現及調適路徑————作者:崔曉芳;顧愛華;
摘要:新時代國家權力深度嵌入鄉村社會,在重塑鄉村正式秩序的同時,產生了科層運作所衍生的形式主義等治理失效問題。實現中國鄉村治理現代化,需從傳統鄉土社會的“簡約治理”中汲取資源并進行轉化創新。鄉村治理現代化視閾下的簡約治理不等于簡單治理,也并非與科層治理對立,而是實現國家正式權力運行與鄉村內生秩序的動態平衡。當前鄉村場域中,顯性且強勢的正式治理與隱性而弱勢的非正式治理之間存在張力,并相互交織,共同交互,勾...
“兩個結合”理論成果對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深遠意義————作者:曹清波;劉春榮;
摘要:全球化進程持續深化,不同文明之間的交流與碰撞呈現多元化與相互交融的態勢。習近平文化思想作為“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的理論典范與實踐結晶,對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的意義深遠。該思想不僅通過構建平等互鑒、包容共生、共同發展的新型文明交往范式,為世界文明交流提供了系統的理論支撐與創新性解決方案,更從三重維度系統回應了全球文明治理的核心議題:其一,通過倡導全人類共同價值重塑文明對話的價值共識;其二,依托...
從科學發現看信息時代科學知識生產方式的新特征————作者:王娜;張芮寧;
摘要:隨著互聯網和數字化技術的迅猛發展,科學發現呈現出數據驅動型和互聯網大規模在線協作方式的新趨勢。在科學發現的認知方法與技術手段方面,呈現出相關性的解釋機制,數據+建模的認知方法,更多依賴模型、軟件和人工智能的特征;科學知識的生產力呈現出多元主體性、研究對象非實體性、生產資料的聯結性等特征,科學知識的生產關系呈現出生產資料共享化、知識生產主體認可標準變化、在知識分配、消費等各環節中的新變化等特征。由此...
大眾性育兒勞動的“去情感化”和不穩定性勞動的社會生產————作者:溫欣;張文華;
摘要:育兒嫂作為家政勞動中被細分出來的一種照料勞動類型,為回應“工作-家庭”平衡問題、支持女性返回職場和促進生育提供了市場化路徑。但是,在照料勞動與消費中間群體擴大的過程中,照料勞動市場化和照料消費的商品化使照料面臨一種“去情感化”的困境。育兒嫂勞動過程中存在三維主體的“去情感化”過程。消費者、勞動者和家政公司通過不穩定性的制造,消解了關懷勞動的自然情感紐帶。關懷勞動的“去情感化”并未增強勞動者的自主性...
美國“藍色太平洋青年倡議”:沿革、成因及應對————作者:梁甲瑞;
摘要:作為美國歷史上首個針對太平洋島國青年領導人在氣候變化領域的戰略,“藍色太平洋青年倡議”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有著深刻的歷史沿革。該倡議的核心內容在于動員太平洋島國青年領導人擔任其海洋大陸和家園的守護者與倡導者。美國國際開發署與和平隊作為主要執行機構,將充分發揮各自的專業優勢。“藍色太平洋青年倡議”最大特點是充分對接太平洋島國的新地區主義。該倡議的出現,并不是美國的偶然之舉,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
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面臨的問題、機遇及前景————作者:凱琳;魏力蘇;
摘要:在中蒙俄三方合作共識的推動下,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俄烏沖突的爆發不僅給沖突雙方經濟社會發展造成了嚴重創傷,而且對中蒙俄次區域合作產生了深刻影響,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面臨安全環境惡化、政治互信存疑和經濟合作困難三個方面的影響。但同時,俄烏沖突也為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提供了新的契機,表現為特定領域的觀念、政策與經貿合作的迅速升溫。在此基礎上,應以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提升中蒙、中俄雙邊關系...
從拜登到特朗普2.0:美日菲小三邊機制的戰略動向與前景————作者:曹筱陽;
摘要:近年來,美日菲三邊合作加速向“準同盟化”演進,成為美國“印太”戰略布局的重要支點。盡管美日和美菲為正式同盟,日菲尚未建立同盟關系,但三邊合作的機制化及其進一步發展體現了三方戰略利益的日益趨同。該機制聚焦海上安全合作,重點針對南海和臺海問題,展現了美國亞太聯盟體系的精細化調整。同時,它與美日印澳、美日韓、美日澳等小多邊機制相互交織,不僅加大了中國的戰略壓力,也擾亂了地區合作進程,并增加了亞太地區陣營...
紀檢監察體系融入公司治理框架的法理展開————作者:連光陽;張宸毓;
摘要:紀檢監察體系與公司治理體系在目標上具有耦合性,即通過內部控制機制加強對關鍵人員的監督,提升組織透明度和責任落實。紀檢監察體系融入公司治理,有助于優化營商環境、提升企業社會形象、強化市場競爭力以及推動公司治理法律制度的完善。紀檢監察體系融入公司治理的前提條件包括特定的企業性質、規模和組織形式。具體融入方式包括靜態要素和動態要素,靜態要素應當強調獨立紀檢監察體系的重要性,包括權力配置、人員素質和工作績...
跨越虛實:數字邊疆與傳統邊疆的時空耦合與戰略協同————作者:陸海發;
摘要:數字邊疆的崛起重新定義了邊疆的內涵與外延。數字邊疆空間的無形性與傳統邊疆地理空間的有形性相互補充,形成了“虛實共生”的新型邊疆形態,由此催生了數字時代國家邊疆治理的核心議題,即數字邊疆與傳統邊疆在時空維度的耦合及戰略協同。兩種邊疆形態在時間維度上,發展歷程相互呼應,動態變化相互影響;在空間維度上,地理空間緊密關聯,虛擬與現實空間深度交織。從戰略協同來看,基于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需求,兩種邊...
人類學視野下的邊疆內涵變遷及對我國邊疆治理研究的啟示————作者:何修良;
摘要:全球化流動催生了人類學邊疆敘事的出現,拓展了邊疆研究深面向與內容。人類學視野下邊疆內涵發生了很大轉變,重塑了與眾不同的邊疆觀,集中體現在“地”“人”與“地與人”三個方面的內容轉向,具體包括從傳統地方性邊疆觀認知走向了空間性邊疆觀認識,從注重政治邊疆觀走向了文化與社會邊疆觀的認識,從民族國家視角分析走向了治理國家視角的邊疆觀認知。相應地,人類學視野的邊疆治理無論是理念還是方式都發生了很大改變,邊疆治...
主持人話語:民族團結進步法治建設————作者:沈壽文;
摘要:<正>主持人話語:《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序言”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維護國家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增進各族公民的中華民族認同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核心任務,也是中國學者的重要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的主線。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背景之下,研究如何以法治的思維、法治的方式處理民族事務、促...
《云南社會科學》2025年重點選題
摘要:<正>《云南社會科學》是云南省社會科學院、中國(昆明)南亞東南亞研究院主管主辦的綜合性社會科學雙月刊,持續入選三大核心期刊名錄,設有政治、南亞東南亞區域國別研究、哲學、法學、經濟、邊疆治理現代化、社會、歷史、傳播、文學等欄目,2025年重點選題如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文化思想全過程人民民主及其制度體系的鞏固與發展超大特大城市治理新體系的形成與發展國家治理現代化中國周邊命運共同體...
相關文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