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干旱區研究》
關注()搜論文知識網為客戶提供省級以上期刊發表的相關信息以及相關渠道的中介服務。本站并非《干旱區研究》雜志的 官方網站,與《干旱區研究》等同類優秀期刊雜志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負責合作期刊的推薦、征稿、信息整理收錄等工作。網站本著用心為客戶服務的原則, 根據客戶的不同需要及稿 件特點,可以在數千家期刊中,推薦最適合您的論文發表的正規期刊,幫助客戶節約時間和成本,提高論文發表的成功率。
期刊簡介:《干旱區研究》(雙月刊)創刊于1984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土壤學會聯合主辦的全國性學術期刊。
期刊內容:《干旱區研究》(雙月刊)主要刊登干旱區水、土、生物、氣候和環境等方面具有創新性的研究論文、專論綜述和評論、研究方法和新技術應用、學術討論與爭鳴、國內外學術動態、論壇以及干旱區新書介紹等。
搜論文知識網是一個專業致力于期刊征稿、論文發表、寫作指導、文獻參考等服務項目的綜合服務網站,為客戶提供了權威、專業的服務。用心服務是我們的 運行宗 旨,客戶滿意是我們的工作目標。經過多年的發展,本站與國內上幾百種權威期刊保持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已擁有大批的固定客戶群,覆蓋全國大部分省市。
干旱區研究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水供給服務供需關系的伊犁河谷生態管理分區————作者:胡繼然;姚娟;熊長江;
摘要:水供給服務維系著人類社會的生存與發展,是推進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和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以新疆伊犁河谷為研究區,基于統計年鑒數據和遙感數據,利用水供給服務供需模型、水資源安全指數(FSI)、供需匹配等方法,分析研究區2005—2020年水供給服務供需的平衡特征及其匹配狀況。結果表明:(1)伊犁河谷水資源安全指數呈“升-降”波動,供需平衡呈現“一般赤字-一般盈余-赤字持續”三階段演變。空間分異顯著:伊寧...
長期氮添加對天山草原植物群落結構和功能的遺留效應————作者:陶欣然;李海寧;公延明;柳妍妍;劉學軍;李凱輝;
摘要:在全球大氣氮沉降逐漸降低的背景下,長期氮添加對高寒草原生態系統的遺留效應尚不明確。因此,本文通過在天山中部的巴音布魯克高寒草原開展長達16 a的控制實驗,探討了長期氮添加對草原植物群落的遺留效應。結果表明:(1)優勢物種功能性狀方面,停止施肥4 a后,高氮處理(N15,15 g N·m-2·a-1)對天山賴草(Leymus tianschanicus)的...
1981—2024年雅魯藏布江流域降水集中度與特征量季節性變化特征————作者:杜軍;高佳佳;陳濤;次旺;巴果卓瑪;
摘要:降水集中指數(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Index, PCI)能很好地表征降水年內的集中度,在相關研究中被廣泛應用。本文基于1981—2024年雅魯藏布江(以下簡稱雅江)流域15個氣象站逐月降水和平均氣溫觀測資料,采用線性方程、Pearson系數及Mann-Kendall、Cramer等5種突變檢驗方法,分析近44 a雅江流域PCI、季節降水量、降水頻率和降水強度的時...
干旱區地下水埋深對土壤水鹽運移影響的模擬與調控——以阿克蘇河下游河岸帶典型田塊為例————作者:魯力;郭建華;王友年;
摘要:干旱區流域下游灌區鹽漬化的問題加劇了土壤退化、作物減產及河水咸化,制約著農業生產與生態環境穩定。其形成受地下水埋深及灌排管理不當的影響,科學制定土壤水鹽調控措施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關鍵。本文在阿克蘇河下游河岸帶典型田塊開展試驗,基于動態觀測和野外調查數據,采用HYDRUS-1D軟件建立非飽和模型,模擬棉花生育期內土壤水鹽運移規律,確定合理調控方案并探討地下水穩定蒸發深度與河岸帶土壤結構的關系。結果表明...
基于GIS的陜甘寧地區紅色旅游氣候舒適度評價————作者:金爽;任佳慧;馮芳;黃巧華;何平;
摘要:陜甘寧地區氣候舒適度評價對區域紅色旅游資源開發、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利用陜甘寧地區1953—2020年逐日平均氣溫、風速、相對濕度等氣象要素數據,基于氣候舒適度綜合評價模型,通過GIS空間插值、綜合區劃法對其氣候舒適度時空分布特征進行了系統評價。結果表明:時間分布上,5—9月陜甘寧地區氣候總體較舒適,12月—翌年2月氣候總體不舒適。空間分布上,陜北地區氣候較為舒適,而西南部西海固地區較不...
且末縣綠洲區地表水與地下水中硼的分布特征及其影響因素————作者:劉亮;董江偉;周金龍;李江;
摘要:新疆且末縣綠洲區存在高硼地表水和地下水,嚴重影響居民身體健康。為初步探明且末縣綠洲區域水化學特征及硼的主要來源,2023 年共采集了24組水樣(4組地表水、20組地下水),運用Piper三線圖、Gibbs圖,相關性分析、氫氧同位素、APCS-MLR(絕對主成分-多元線性回歸)模型等方法對且末縣綠洲區地表水與地下水的水化學特征及其硼的來源進行初步分析,定量評估了不同因子對水中硼和其他水化學組分的貢獻...
氣象因子對高寒草地紫花針茅內生真菌共生體凋落物分解的影響————作者:郭強;王玉琴;宋梅玲;
摘要:凋落物分解在陸地生態系統碳循環和養分循環中起著重要作用,而氣候條件是決定凋落物分解的主要因素。目前,對于高寒草原生態系統凋落物分解的研究不足,為探究氣候變化背景下氣象因子對紫花針茅(Stipa purpurea)凋落物分解及養分釋放過程的影響,本文以高寒草地紫花針茅內生真菌共生體植株為研究對象,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分析帶內生真菌(E+)與不帶內生真菌(E-)紫花針茅凋落物分解特征以及凋落物組分的變...
氣候變化對柴達木盆地植被綠度的影響及趨勢預估————作者:嚴應存;孫樹嬌;余迪;高貴生;
摘要:探究柴達木盆地植被綠度變化氣候影響定量預評估,有助于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氣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本文基于MODIS NDVI數據、氣象數據、氣候變化預估數據集,監測了2000—2023年柴達木盆地NDVI≤0.3的植被綠度變化,分析了不同綠度植被氣候驅動因素,預估了未來不同綠度植被變化趨勢。結果表明:近24 a來,柴達木盆地Ⅰ、Ⅱ和Ⅲ植被分別占低綠度植被的49.33%、19.81%、30.86%...
水資源承載力評價耦合模型:研究進展與干旱區應用————作者:王藝璇;鄧曉紅;范慧文青;韓江哲;李宗省;
摘要:隨著全球水資源短缺問題的日益加劇,準確評估水資源承載力已成為實現區域可持續水資源管理和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關鍵。鑒于水資源-生態-社會系統的復雜性,單一評價方法難以全面揭示其多維交互與動態變化過程。本文綜述了水資源承載力評價中耦合模型方法的應用現狀與研究進展,通過系統分析法、綜合評價法以及機器學習等主要評價方法,揭示其在水資源承載力評價中的優勢與局限性,并特別探討了這些方法在干旱區應用時面臨的挑戰。...
呼倫貝爾沙地樟子松林土壤和根內真菌泛化種和特化種結構與功能特征————作者:成艷琳;王家源;高廣磊;丁國棟;張英;趙珮杉;朱賓賓;
摘要:探究樟子松林土壤和根內真菌泛化種和特化種群落結構、功能差異及其與土壤理化性質的關系,旨在揭示影響樟子松林生態系統功能的關鍵微生物學機制。以呼倫貝爾沙地樟子松天然林和人工林(24 a、35 a、44 a)為研究對象,采用高通量測序技術解析土壤和根內真菌泛化種和特化種群落結構和功能類群差異。結果表明:(1)土壤和根內真菌泛化種共同保留169個OTU,土壤真菌特化種保留了603個OTU,根內真菌特化種保...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坡位地衣結皮土壤磷組分分布特征————作者:楊孜悅;尹本豐;張署軍;黃韻杰;楊傲;張元明;高英志;井長青;
摘要:沙壟作為沙漠的基本地形單元,不同坡位的地表水熱環境深刻影響了生物土壤結皮的發育和空間分布格局。地衣結皮廣泛分布于沙漠表面,然而不同坡位地衣結皮將如何影響土壤磷循環,其關鍵影響因素是什么等科學問題仍不清楚。基于此,本文以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為研究區,系統分析了不同坡位地衣結皮層和下層0~5 cm土壤磷組分及相關酶活性變化特征。結果顯示:土壤中的穩定性磷(HCl-Pi、HHCl-Po、HHCl-Pi和Re...
新疆野果林新發害蟲虹彩窄吉丁及其危害研究————作者:林琦;張彥龍;曹亮明;王小藝;肉孜·吐熱普;高桂珍;
摘要:近年在新疆伊犁發現危險性害蟲虹彩窄吉丁Agrilus viduus Kerremans,目前該蟲已傳入野果林腹地,對野蘋果和野杏造成了危害。通過野外普查、定點觀察和室內飼養,初步明確了該蟲在野果林地區的分布范圍、生活史、危害特征和寄主植物種類。該蟲在伊犁州新源縣、鞏留縣、霍城縣、特克斯縣域內均有分布,已進入了這些縣區分布的野果林。該蟲1年發生1代,5月上中旬開始活動,7月上旬開始羽化,7月下旬為羽...
阿克蘇河流域蒸散量時空變化規律與驅動因素————作者:楊琛;馬斌;何學敏;郝哲;馬玉;
摘要:蒸散作為水循環的關鍵環節,對水資源調控和生態保護至關重要,尤其在干旱區水資源消耗和再分配中起著重要作用。本文以阿克蘇河流域為研究區域,利用2001—2022年MOD16蒸散量產品數據,系統分析了實際蒸散量(AET)與潛在蒸散量(PET)的時空變化規律,并探討了其影響因素,為區域水資源管理和生態環境保護提供了科學依據。結果表明:(1)MOD16產品數據與ET0數據較為一致(R<...
基于無人機的巴音布魯克草原甘肅馬先蒿多時相提取————作者:張佳榮;趙金;李海寧;公延明;柳妍妍;林峻;李凱輝;
摘要:入侵植物已嚴重影響著全球生態系統功能和生物多樣性。而現有研究主要集中于植物單一時相的監測與分類,對關鍵物候期的多時相持續性監測,特別是針對早期物候期監測的研究相對較少。因此,本文以新疆巴音布魯克草原入侵植物甘肅馬先蒿(Pedicularis kansuensis)為研究對象,采用無人機多光譜遙感數據和機器學習算法,對甘肅馬先蒿的關鍵物候期(苗期、初花期、盛花期和結實期)空間分布進行了提取。研究表明...
添加中微量元素對風沙土礦化特征和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作者:劉佳月;寇威;原建強;薛少琪;王旭東;
摘要:為探明有機肥配合中微量元素后在風沙土中的礦化特征及其對土壤有機碳組分的影響,采用室內培養試驗和田間試驗,研究了有機肥和添加中微量元素后的有機肥在風沙土的分解率及殘留率及其不同施用水平對土壤有機碳、活性有機碳、顆粒有機碳、礦質結合態有機碳、微生物碳以及氨基葡萄糖、氨基半乳糖和胞壁酸含量的影響。結果表明:與施用有機肥相比,室內培養試驗下添加中微量元素的有機肥降低了土壤有機碳的礦化量;田間試驗下添加中微...
古浪縣八步沙區域生態環境質量變化————作者:魏倩;馬全林;趙銳鋒;
摘要:八步沙區域地處青藏高原生態屏障與北方防沙帶的交匯地帶,是抵御騰格里沙漠南侵的前沿陣地,評估其生態環境質量的變化對評價區域防沙治沙成效、推進“三北”工程攻堅戰具有一定指導意義。本研究基于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臺數據,探討1986—2021年八步沙區域土地利用格局變化趨勢,利用歸一化植被指數(NDVI)、沙漠化指數(DI)和遙感生態指數(RSEI)對區域生態環境質量的時空變...
基于SBAS-InSAR技術及LSTM神經網絡的席芨灘巨型滑坡形變監測及預測————作者:李帥飛;劉昌義;胡夏嵩;唐彬元;吳志杰;鄧太國;邢光延;趙吉美;雷浩川;
摘要:為研究黃河上游龍羊峽至積石峽流域兩岸巨型滑坡地表形變特征及形變量預測,本研究以位于黃河上游貴德地區境內的席芨灘巨型滑坡作為研究區,利用小基線干涉測量(Small Baseline Subset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er,SBAS-InSAR)技術對席芨灘巨型滑坡開展地表形變監測,探討了2019—2022年滑坡地表形變速率及其變化特征。結果表明...
氣候變化背景下軟紫草在中國的潛在適生區預測————作者:商淑靜;劉丹輝;周軼昕;吳家駒;陸婷;李文軍;
摘要:探究軟紫草(Arnebia euchroma)在中國的潛在適生區分布和其生態適應性,旨在為軟紫草的野生植物資源保護及合理開發利用提供理論依據。本研究基于MaxEnt模型和ArcGIS軟件,對軟紫草在中國的51個分布點和11個環境因子進行潛在適生區預測,探討影響軟紫草分布的主要環境因子,并預測其在當前(1970—2000年)與未來(2021—2040年、2041—2060年)不同氣候情境下的潛在適生...
基于MSPA-InVEST模型的隴南市生態安全格局時空演變————作者:李治明;張國飛;邢捷;楊磊;王衛東;曹娟;
摘要:構建生態安全格局,精準識別生態修復關鍵區域,是推進國土空間生態修復的前提和保障。隴南市作為國家重點水源涵養區和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其生態安全至關重要。本研究采用InVEST模型評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結合形態學空間格局分析(MSPA)方法和電路理論構建隴南市生態安全格局并分析其演變規律。結果表明:(1)2000—2022年生態源地數量增加,其中康縣、徽縣和成縣增加顯著,呈現出南多北少的空間分布格局...
黃土高原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對土壤N2O通量的影響————作者:杜俊;李廣;杜夢寅;姚瑤;馬維偉;袁建鈺;
摘要:氧化亞氮(N2O)是大氣中重要的溫室氣體之一,對全球氣候變暖具有顯著影響。土地利用方式的改變是影響N2O排放的關鍵因素,尤其是在生態系統脆弱的半干旱地區,其影響機制更為復雜。然而,針對我國半干旱區復雜多樣的土地利用方式如何影響土壤N2O排放,其中影響N2O排放的關鍵驅動因子,目前尚缺乏系統研究。為此,本文以隴中...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