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災害學》
關注()【雜志簡介】
《災害學》雜志是在知名學者和社會名流(錢學森、于光遠等)的關注下、把災害問題作為一門科學在我國最早(1986年)創辦的科技期刊。雜志旨在對各種災害(自然災害和人文災害)進行綜合系統地探討研究;通過對各種災害事件的分析討論,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廣泛交流災害科學的學術思想、研究方法、研究成果;報導國內外關于災害問題的研究動態和防災抗災對策;提示和探索各種災害發生深化的客觀規律;目的是提高人類抗御災害的科技水平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免災害損失。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國家“雙效”期刊、第一屆、二屆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三等獎、中國地震局第二屆科技期刊評比優秀獎
【欄目設置】
設有理論·思路與爭鳴、預測·防治與對策、實例·經驗與教訓、資料·信息與報道、雜談·未來與展望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自然災害動態風險分析的一個形式化模型 黃崇福,Huang Chongfu
自然災害后應對口支援多少--基于間接經濟損失評估的視角 吳先華,寧雪強,周蒙蒙,郭際,Wu Xianhua,Ning Xueqiang,Zhou Mengmeng,Guo Ji
自然災害風險定義及其表征方法 馬保成,Ma Baocheng
汶川地震極震區泥石流動力特征及參數研究--以安縣高川鄉為例 裴鉆,裴向軍,張雄,顧文濤,鄭海君,Pei Zuan,Pei Xiangjun,Zhang Xiong,Gu Wentao,Zheng Haijun
北京APE C會議期間GPS水汽與PM2.5/PM10的相關性比較 劉嚴萍,王勇,李江波,Liu Yanping,Wang Yong,Li Jiangbo
洪災經濟總損失按產值估算方法探討 劉森,李永明,栗端付,韓笑顏,謝永剛,Liu Sen,Li Yongming,Li Duanfu,Han Xiaoyan,Xie Yonggang
基于遺傳-神經網絡的電網流域面雨量預報方法研究 覃武,林開平,黃穎,李勇,鐘利華,羅小莉,Qin Wu,Lin Kaiping,Huang Ying,Li Yong,Zhong Lihua,Luo Xiaoli
降雨誘發順層巖質及土質滑坡動態預警力學模型 亓星,許強,鄭光,胡澤銘,Qi Xing,Xu Qiang,Zheng Guang,Hu Zeming
面向臺風事件與災害影響評估的時空數據管理模式 芮建勛,張發勇,鮑曙明,王叢笑,Rui Jianxun,Zhang Fayong,Bao Shuming,Wang Congxiao
相關論文范文:不同激素組合對山東白山羊同期發情的比較研究
摘要:以山東白山羊為研究對象,應用國產的孕酮陰道海綿栓,結合PMSG/FSH、PG和HCG,將78頭受體羊隨機分為4組進行同期發情及卵巢排卵研究。結果顯示:放栓15 d,同時在去栓前3 d肌注400 IU/只PMSG和去栓前1 d肌注0.1 mg/只PG,鑒定發情后再肌注100 IU/只HCG處理方案效果最好,發情率為84.21%,黃體形成率為75%。同時手術檢查卵巢卵泡和黃體形成情況,處理方案中放栓15 d + PMSG + PG + HCG組卵巢上均有多個排卵黃體,并且排卵窩比較明顯。該研究所優化的方案為獲得高質量的轉基因胚胎移植受體羊提供了技術支持。
關鍵詞:山東白山羊,激素組合,同期發情,胚胎移植,卵巢
轉基因山羊在生產藥用蛋白、抗病育種等方面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在轉基因山羊生產研究中,體細胞核移植技術(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Technique)生產的克隆重組胚胎通過胚胎移植技術(Embryo Transfer Technology)移植到同期處理的生殖周期發育階段一致的受體山羊中,這就要求核移植時間與受體羊的發情時間同步,這樣才有可能使胚胎在受體內進一步生長發育、著床、妊娠到分娩,其中妊娠涉及胚胎和母體子宮間妊娠信號的建立、附植的發生和胎盤的形成等一系列生理、生化過程[1]。另外,核移植生產的克隆胚胎比較集中,這就需要受體羊的生殖周期也比較集中,所以同期發情(Estrus Synchronization)技術與體細胞核移植技術、胚胎移植技術一起決定著轉基因動物生產的成功率。
災害學最新期刊目錄
自然災害“預”“防”的核心要義及發展現狀————作者:高會然;許沖;王巍;何祥麗;肖子亢;
摘要:2024年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的新修訂《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對自然災害救助準備、應急響應、保障措施等進行了國家層面上系統性的規范和完善。其中,自然災害救助準備是應急響應的首要任務,“預”與“防”是貫穿災害救助準備環節的兩個核心概念。該文旨在剖析自然災害“預”“防”的核心要義、理論與技術框架及其發展現狀。通過文獻綜述和調研,系統梳理了國內外關于自然災害“預”與“防”的理論研究成果與實踐經驗,...
社會組織參與應急管理進展與前瞻——基于CiteSpace的文獻計量學分析————作者:郭東旭;姜月亮;沈體雁;
摘要:該文梳理了我國社會組織參與應急管理領域的相關研究文獻,總結該領域的研究進展和研究趨勢。運用CiteSpace軟件,對2003—2024年CNKI數據庫收錄的856篇相關研究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并根據時間線邏輯,將我國社會組織參與應急管理領域研究發展歷程劃分為三個階段,初步探索期、穩步深入期和快速提升期。研究結果表明:該領域研究文獻數量總體呈現穩定增長趨勢;領域內形成了一批代表性學者,且機構內部合作...
“四鏈”融合視角下城市災害應急管理能力評估與提升策略研究————作者:吳迪;薛萌;仇瑛哲;
摘要:城市安全應急產業中產業鏈、創新鏈、金融鏈和政策鏈“四鏈”的融合發展水平,已經成為度量城市災害應急管理能力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四鏈”融合視角下城市災害應急管理能力的評估與提升策略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在深入探究“四鏈”融合機理的基礎上,從產業鏈能力、創新鏈能力、金融鏈能力、政策鏈能力四方面構建城市災害應急管理能力的評估指標體系,采用熵值法計算各指標權重,并以上海市、西安市和哈爾濱市為例進行實證研...
基于三度空間和SDM的特大城市地震安全韌性動態評估及演化分析————作者:劉敬嚴;鄭文文;蔡博淵;向恩嬈;游子吟;
摘要:地震災害威脅著城市安全韌性的可持續發展。該文基于三度空間與韌性理念構建指標體系,運用系統動力學模型(System Dynamics Model, SDM)提出多維度、動態化的地震安全評估方法。以特大城市——北京為例,對指標進行敏感性分析,發現三度空間模擬結果呈三階段性變化。情景預測模擬結果表明,2030年后信息驅動是韌性提升的主導方向,政策驅動則在均衡性與可持續性方面發揮關鍵作用,而資源優化情景的...
2010和2020年中國地級行政區綜合減災能力評價及時空特征分析————作者:李雨竹;張欣然;徐偉;
摘要:中國是全球受自然災害影響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定量評估其綜合減災能力對區域綜合風險防范和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該文基于人口普查、統計年鑒和行業部門數據,構建了中國地級行政單元減災能力評估的指標體系,采用因子分析法評估了2010年和2020年中國337個地級行政區綜合減災能力,分析了其時空特征及主要貢獻因素和變化。結果表明:2010年和2020年,中國地級行政區綜合減災能力呈現東部較強、西部較弱的空...
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框架下傳統知識的議題研究————作者:吳晞然;劉威;尹侖;
摘要:在全球災害風險不斷加劇的背景下,傳統知識因其低成本、高效益及在災害預警與社區韌性增強中的獨特優勢,逐漸成為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框架的核心議題。該文通過系統分析聯合國相關減少災害風險框架及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UNDRR)的應用文件,探討了傳統知識在社區減災中的應用效果、實踐案例和必要性,揭示了傳統知識在國際減災戰略中的角色演變。結合國際與本土案例,提出五條參與式減災策略:①構建傳統知識動態記錄機...
四川省農戶主客觀生計韌性偏差對氣候變化適應舉措影響研究————作者:王智;張楓琬;劉邵權;徐定德;
摘要:采取適宜的氣候變化適應舉措是農戶抵御氣候變化風險的較優方式。但農戶的適應舉措不僅依賴客觀生計韌性,還受到主觀生計韌性的制約,農戶主客觀生計韌性偏差可能進一步影響其應對氣候變化適應舉措。該文以四川省540戶農戶為例,基于可持續生計分析框架,構建“生計韌性→生計策略”研究路徑,探討了農戶主客觀生計韌性偏差及氣候變化適應舉措的關聯性。結果表明:農戶主客觀生計韌性偏差普遍存在,57.78%的農戶表現出主觀...
基于時序InSAR技術的天津市地鐵沿線地面沉降監測————作者:王勇;喬飛;劉嚴萍;王沛;王洪生;劉宇博;
摘要:該文以天津市為例,利用Sentinel-1A影像數據,選取PS-InSAR時序InSAR技術獲取地面沉降,并與SBAS-InSAR形變結果及精密水準測量結果對比,驗證PS-InSAR形變精度。結合實際降水過程,分析大氣殘余效應對時序InSAR形變的影響。將去除天氣變化影響的時序InSAR形變,開展天津市地鐵沿線地面沉降監測分析。結果表明:降水時段的時序InSAR形變存在大氣殘余效應,去除降水時段的...
基于現場實地調研的區域避震疏散動態模擬————作者:寧超列;徐歆韻;翟永梅;
摘要:避震疏散動態模擬是開展區域抗震防災規劃,減輕地震災害風險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計算機模擬方法,缺乏現場實地調研,導致計算模擬結果的準確性存疑,實用性難以判斷。因此,本文基于上海某小區的現場實地調研結果,采用Anylogic軟件,考慮該區域內大震和小震情景下日間與夜間不同的避震疏散需求,模擬了四種不同地震情景下的人員震時避震疏散過程,通過設計避震疏散優化方案,為該區域的抗震防災規劃提...
泥石流溝道植被生長特征與減災模式研究————作者:宗家明;陳劍剛;王辰元;王金水;王喜安;楊飛;
摘要:泥石流溝道植被狀況因地理環境和植物生長特性的差異而有所不同,影響了泥石流的成災環境和工程防治效果,制約了綠色減災技術的發展。為研究不同流域泥石流溝道植被生長狀況及其減災作用,通過野外調查對研究區植被生長分布特征進行采集分析。結果表明:不同植被物種間距分布相對固定;樹種自身因素比環境因素對林分密度影響更明顯,不同流域的林分密度范圍為100~5 000株/hm2;植被生長狀況與土...
致謝2024年度《災害學》審稿專家
摘要:<正>2024年《災害學》雜志圓滿完成了出版工作,來自災害研究各領域的各位審稿專家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治學態度為期刊的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在此向一年來為本刊審稿的專家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氣象災害應急響應中的預案驅動機制構建————作者:曾明;仇宏葉;
摘要:科層體系驅動式應急響應是我國現有氣象災害乃至大多數突發事件下應急響應中的主要模式。該文以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事件作案例研究,分析了科層體系驅動式應急響應模式的優勢與不足,同時構建預案驅動應急響應機制作為對其的改進和補充。新機制的內容是氣象預警和應急響應聯動,即預警之后預警范圍內的所有相關主體直接根據預案自行啟動應急響應,同時在預警失誤之后增設響應調整機制來修正不合理的響應措施。與科層體系驅...
雨澇災害視角下城市空間適應性探索——概念內涵與理論框架————作者:王倩雯;梁晨;曾堅;屠昕;
摘要:在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下,城市安全與可持續發展面臨社會自然災害帶來的連續性威脅和巨大挑戰。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災害適應性被廣泛融入災害治理和氣候適應性城市規劃管理領域。該文以城市中常見的雨澇災害為切入點,構建城市空間雨澇適災理論,明確其概念內涵;通過解構國土空間規劃中城市空間適災調控內容,提出該理論由“規模擴張(量)-用地形態(形)-功能組織(質)”等多要素構成,并具有“宏觀-中微觀”的多尺度特征�;�...
城市雨洪模型應用的研究進展————作者:葛云鵬;施益軍;徐麗華;馮矛;翟煒;湯俊卿;
摘要:盡管城市雨洪模型在防洪減災領域研究成果豐碩,但少有研究從模型的應用需求視角進行總結。該文基于災害風險全生命周期視角,詳細梳理了雨洪模型在災前預防、災時響應、災后恢復三大階段六類應用場景中的研究內容、重點和方法,并歸納了模型在各應用場景中的差異和內在聯系。雖然不同應用場景對于數據和模型功能的需求各異,但雨洪模型在三個階段的應用呈現出風險認知的連續遞進性和治理措施的緊密銜接性。最后,文章提出了未來研究...
基于RD-MRIO模型的臺風災害間接損失評估研究————作者:李如;唐彥東;于汐;蔣新宇;江斌;
摘要:基于MRIO模型,構建了考慮恢復重建需求的RD-MRIO模型,并以2014年海南省“威馬遜”臺風為例,評估了災害對全國6區域9行業的間接損失,識別出高敏感地區和行業。結果顯示:①全國6區域間接經濟損失達158.96億元,為災區直接損失的1.34倍;②華東地區受影響最嚴重,農業和工業損失較大;③華東和東北為高敏感地區,西南和西北為低敏感地區;④災區恢復重建投入拉動全國經濟增長9.03億元。綜合間接損...
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效能提升研究——基于甘肅積石山6.2級地震的SD分析————作者:郭翔;胡偉彪;
摘要:應急指揮是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核心環節,其效能直接影響到事件響應的效率和效果。該文從規則設計、力量配置、權限分配、信息交互四個方面對應急指揮進行模塊化解構,采用系統動力學方法構建出突發事件應急指揮效能評估模型,并依據典型突發事件案例數據開展仿真分析。結果表明,①信息交互模塊在事件后期對應急指揮效能的提升作用最為顯著;②力量配置模塊受益于預案充分性和資源調度效率在事件初期提升效能表現突出;③權限分配模...
新質生產力賦能應急物資保障效能測度與空間集聚研究————作者:米俊;董丹琪;王迪;
摘要:應急物資保障是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新質生產力為應急管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力支撐。本文運用數據包絡分析的規模報酬可變模型和空間自相關模型,測度分析我國30個省級行政區的應急物資保障效能及其空間集聚特征。研究發現:①2011—2022年,我國應急物資保障效能整體提升,區域呈現“東部高,中西部低”的特征,但“中部崛起”戰略和“一帶一路”倡議使中西部地區應急物資保障效能明顯提高。②應急...
中國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的演進邏輯與國際比較研究————作者:孔鋒;孫慧穎;
摘要:該文構建了“理念—目標—過程—工具”分析框架,運用文本比較法探究了中國國家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的演進特征、邏輯與發展進路。結果發現:①演進特征表現為治理理念從傳統應急思維向現代風險治理思維轉型,治理目標以風險防控為核心提升治理體系效能與社會韌性,治理過程呈現以災前預防為核心的全過程綜合防御,治理工具隨風險情境與治理需求的變化而動態調整。②演進邏輯呈現為基于外部情境響應的動態調適、內部治理需求的價值選擇...
基于兵棋思想的臺風災害應急疏散桌面推演方法————作者:呂偉;王琪;萬慶祥;姚藝娜;楚晟偉;王世豪;錢剛毅;
摘要:為提高臺風災害應急疏散指揮和決策能力,該文采用兵棋的思想和技術,探索臺風災害應急疏散桌面推演的流程和方法。通過對桌面兵棋的設計方法的分析,結合臺風災害的特點和應急疏散指揮和實施流程,設計了臺風災害應急疏散桌面兵棋的地圖、棋子和規則等要素,進而結合實際案例,對臺風“云娜”的應急疏散過程進行推演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該桌面兵棋可有效地模擬臺風災害應急疏散過程,對不同應急疏散方案進行驗證和評估,并可模擬...
我國智慧應急研究:主題、脈絡、爭鳴與盲區————作者:劉楊;閆緒嫻;王俊麗;楊佳萌;孔鋒;
摘要:智慧應急是我國提升重大突發事件風險防控能力與推進應急管理現代化的關鍵。該文結合潛在狄利克雷分布(LDA)主題模型與質性分析,探討國內智慧應急研究的主題、脈絡、爭鳴與盲區。研究發現:(1)我國智慧應急研究圍繞治理、技術、情景與環境展開;(2)其時間脈絡為“孕育起步—成長探索—快速增長—迭代升級”,研究脈絡以“治理主體—治理要素—治理能力”為主線,“技術—情景—環境”為支線;(3)爭鳴集中在“智慧應急...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