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風景園林》
關注()【雜志簡介】
《風景園林》學刊創辦于1993年,原名《風景園林匯刊》,2001年更名為《風景園林》,2005年6月開始在國內外公開發行,現為雙月刊。《風景園林》雜志社致力于記錄國內外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以及城市設計、公共藝術等領域的重要事件、新銳思想和優秀作品,是一個集出版、展覽、講座、咨詢等學術交流活動于一體的傳媒機構。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暫無。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有:植物景觀、設計機構、書評、期刊尋讀、簡訊、人物、競賽、會議等欄目。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1 獲勝者——迪勒.史柯菲迪歐+倫佛建筑事務所 16-21
2 第二名——TPO設計事務所 22-25
3 第三名——MVRDV建筑設計事務所 26-31
4 基于地理環境的生物多樣性分布探討 鐘林生 馬向遠 32-35
5 基于風景園林學科的生物多樣性框架 王云才 36-41
6 城市—區域尺度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途徑研究 岳邦瑞 康世磊 江暢 42-46
7 服務于城市公園的生物多樣性設計 王敏 宋巖 47-52
8 服務于城市花園景觀的生物多樣性設計 韓麗瑩 王云才 53-58
9 基于生物群落多樣性的高密度城區微綠地設計探討 陳靜 59-65
10 無序中的有序 拜城中央公園(一期) R-land北京源樹景觀規劃設計事務所 66-73
11 惠州DADA的草地居住區 (澳大利亞)IAPA澳大利亞設計顧問公司 74-79
12 美國明尼蘇達州萊克伍德公墓陵園 (美國)哈沃森設計事務所 80-91
13 西班牙古羅馬遺跡 坎塔科整改項目 (西班牙)托尼.賽瓦爾建筑工作室 92-97
14 意大利 :明喬河下游歷史景觀建筑 (意大利)雅奇設計工作室 98-103
15 西班牙文達德薩塔萊薩戶外休閑室與游泳池 (西班牙)馬利亞.卡斯特羅建筑事務所 104-111
16 西班牙圣巴巴拉港風景建筑 (西班牙)馬丁.雷加拉伽建筑事務所 112-119
17 城市時代下的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 (美國)杰克.艾亨 120-127
湖北農業科學雜志投稿: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的問題
摘要:河南省在全國首創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全省各地以不同舉措廣泛開展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以河南省為例,對新型農村社區進行了分類,針對不同類型新型農村社區建設中出現的共性及個性問題進行了探析,并提出了相關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湖北農業科學,新型農村社區,分類,對策,河南省
風景園林最新期刊目錄
城市街道綠化泛類結構的視覺感知特征——以天津市市內六區為例————作者:楊瀚文;鄒尚恩;胡一可;
摘要:【目的】綠化資源配置是城市公共空間優化的重要環節之一,對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有著積極的作用。城市街道綠化泛類結構(urban street greening general structure, USGGS)能夠反映街道綠化在行人視覺環境中的整體特征,研究USGGS聚類對于物質空間要素數量以及物質空間形態的改變,能夠有效探究街道綠化對行人視覺感知水平的影響。【方法】采用百度街景數據,利用DeepLa...
基于定向視覺追蹤的公共空間多主體行為計算分析方法————作者:閆超;劉思言;何善叔;徐磊青;
摘要:【目的】針對兒童人群的行為量化分析是城市公共空間研究的新需求。構建基于定向視覺追蹤的多主體行為計算分析方法,可以彌補常規方法難以甄別不同人群類型的問題,揭示兒童、家長與空間的協同交互規律,支撐面向具體人群行為規律的空間優化設計。【方法】以公共空間多主體行為交互規律為研究對象,采用“技術研究—方法構建—實例論證”的研究路徑,構建定向目標行人追蹤的技術框架,探究針對不同人群交互規律的計算分析與可視化方...
面向運動視覺的環境視覺信息分析與感知測度方法研究進展————作者:朱海鵬;孔宇航;大野隆造;
摘要:【目的】人們對周圍環境的認知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運動過程中的視覺感知,系統評述運動過程中視覺信息獲取與主觀感知反饋間的動態關聯性,為以人為本的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優化提供技術路徑。【方法】以環境視覺信息分析和主觀感知測度為核心,系統綜述環境視覺信息分析方法、運動視覺模擬技術及序列主觀感知測度方法。【結果】全景圖像能夠完整記錄環境視覺信息、準確標定“視點-環境”空間關系,在全景綠視率、天空率等靜態視覺信息...
晉西黃河沿岸傳統村落空間結構特征的句法解析————作者:高晨舸;汪芳;
摘要:【目的】地處黃土高原黃河流域的傳統村落承載著延續千年的黃河文化,映射著人地關系演變與地域文化特征,是歷史文脈與遺產價值傳承的重要媒介,深化對其空間結構特征的認知,是推進鄉村聚落遺產保護與傳承的重要基礎。【方法】以晉西沿黃地區33個傳統村落為樣本,基于空間句法構建空間軸線模型,使用角度線段分析方法建構十字星型模型,運用K-Prototype混合聚類分析方法,對樣本村落空間結構特征屬性進行歸類。【結果...
利用眾包視覺感知方法促進公眾視角融入城市設計決策————作者:黃路;沖拓彌;
摘要:【目的】眾包視覺感知數據及分析方法憑借高效性、代表性和低成本優勢,已成為城市建成環境研究的重要工具。通過解析眾包視覺感知方法的作用路徑與效能特征,系統揭示其促進公眾視角融入城市設計決策的理論邏輯,為人本導向的城市設計實踐提供科學且實用的方法論支撐。【方法】選取5篇基于眾包視覺感知方法的城市設計文獻作為研究案例,圍繞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方案生成3個城市設計的關鍵環節,討論眾包視覺感知數據及分析方法促...
基于網絡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生成內容(AIGC)微調模型的風景園林輔助設計工作流探索————作者:吳一凡;孟露;李倞;
摘要:【目的】我國城鎮化建設進入質量提升階段,風景園林設計實踐呈現出細分化、定制化、專業化的發展趨勢,在大模型基礎上如何結合特定需求開展微調訓練,針對細分場景輔助設計師開展高效設計決策具有重要價值。【方法】采用設計進行研究(Research for Design, RfD)方法,基于網絡大數據與AIGC微調模型技術,構建“大數據收集-智能評價-微調模型構建-設計輔助生成”的風景園林輔助設計工作流程框架,...
中國西北地區城市低碳生態公園設計流程與途徑研究————作者:王晶懋;徐浩博;張濤;高潔;
摘要:【目的】“雙碳”目標逐漸在多個國家和地區之間達成共識,城市公園綠地在城市碳匯中發揮主導作用,針對西北地區現有實踐項目提出城市低碳生態公園及植物景觀的規劃設計流程尤為關鍵。【方法】針對典型生態公園展開調研,根據場地內部植物景觀特征與功能導向的差異篩選出38個典型樣方進行景觀類比,量化植物個體及群落的固碳量,優化公園碳匯分區并計算碳中和年限。【結果】提出適用于西北地區的“生態與功能協同目標定位-碳匯空...
社區綠色空間促生社會資本的路徑與啟示————作者:葉林;何詩;李寅豪;閆照輝;黃磊;
摘要:【目的】社會資本理論在社區綠色空間營建中愈發引起重視,國際上對兩者相關性的研究已經比較廣泛,但“綠色空間是否可以促生社會資本”“通過哪些途徑促生社會資本”2個議題尚不清晰。【方法】圍繞社區綠色空間與社會資本相關性,采用CitieSpace可視化圖譜分析和文獻分析方法,總結2000年以來的研究趨勢、研究方法、研究共識與主要爭議。【結果】分析發現,學者們普遍認同社區綠色空間可以促生社會資本,但對社會資...
浙江苕溪-運河流域鄉村景觀特征及空間關聯機制————作者:張琳;左佑;劉濱誼;
摘要:【目的】苕溪-運河流域作為江南運河航道與苕溪自然水系緊密關聯、地域鄉村聚落動態演進的代表性沿運人居景觀空間,其鄉村的景觀格局肌理、水運系統網絡與地方文化基因逐漸式微,鄉村景觀在江南運河航道與自然水網互動過程中的動態適應機制與關聯模式缺乏深入研究。【方法】在流域尺度:通過多層級要素空間疊加與影像分割,劃分流域鄉村景觀關聯特征分區;借助耦合協調分析,探究水-運-村關聯耦合模式。在鄉村聚落尺度:通過空間...
墨西哥巴卡拉爾浴場——公共水上花園————作者:Colectivo C733建筑實踐團隊;
摘要:<正>位于巴卡拉爾潟湖(Bacalar Lagoon)邊緣的巴卡拉爾浴場,是一個為當地居民和游客提供免費娛樂體驗的公共空間。項目團隊重新設計了浴場景觀,利用石灰石階梯式擋墻消納高差,創造由街道望向潟湖的觀景點。此次改造首要考慮打破界限,用階梯式觀景點取代現有的墻壁,模糊了街道和潟湖之間的界限
波蘭華沙起義丘:城市記憶、生態與景觀設計的整合————作者:Archigrest;
摘要:<正>切爾尼亞科夫斯克丘現在被稱為華沙起義丘,原本是一處戰后的廢墟堆積地,現已轉變為一個象征性的綠色活力空間,是戰后華沙城市景觀韌性和持續演變的特殊證明,具象化了華沙的歷史遺產,體現了紀念意義和生態更新。1起源及歷史意義這個土丘最初是“二戰”后重建階段的城市廢墟堆積地,從20世紀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期一直作為垃圾填埋場被使用,而現在發展成為35 m高的綠色城市景觀
城市傳粉者友好型景觀營造研究進展————作者:李桂瑩;肖漢文;田如男;
摘要:【目的】在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傳粉者多樣性在不斷降低。傳粉者群體深刻影響著城市生態效益,探析已有研究對于傳粉者的保護策略,理清傳粉者友好型景觀的系統性營造方法,指出中國城市傳粉者友好型景觀領域的未來發展方向意義重大。【方法】通過對傳粉者友好型景觀領域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了解該領域目前的研究趨勢與研究熱點,梳理國內外城市傳粉者友好型景觀的營造方法及案例。【結果】目前基于傳粉者友好型景觀領...
行為模擬下濱水健身空間品質測度與優化預判————作者:楊春俠;閔若遙;
摘要:【目的】城市濱水公共空間具備成為全民健身新載體的優勢,但目前濱水空間的健身資源尚未得到充分開發,需要建立品質測度和優化預判的系統性方法。【方法】通過文獻梳理,構建濱水健身空間品質測度指標體系;結合問卷獲取的健身行為偏好,建構上海市黃浦江沿岸9個濱水空間樣本的多代理行為模擬模型,運行擬合并輸出空間品質測度結果;以民生碼頭為優化樣本,開展空間現狀品質測度并與模型測度結果進行比較,獲知問題維度、問題指標...
杭州鄉村景觀格局對生態系統服務的空間影響————作者:王舒影;楊國福;徐依仁;徐斌;
摘要:【目的】探明杭州鄉村地區因土地利用/覆被劇烈變化所帶來的風險與壓力,挖掘鄉村景觀格局對生態系統服務供給的空間影響,是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對鄉村生態系統進行管理和規劃的基礎。【方法】在評估杭州鄉村地區生態系統服務與量化景觀格局指數的基礎上,應用3種回歸模型定量分析景觀格局對生態系統服務供給的影響。【結果】1)生態系統服務功能與土地利用類型密切相關;2)景觀空間格局總體趨于破碎化和均勻化,平原地區最為顯著...
流域人居:水之所歷,民之所居————作者:鄭曦;
摘要:<正>錢塘江穿越浙西群山之際,于龍游靈山江畔與一座元代古堰“姜席堰”相遇。這項建于14世紀上半葉的灌溉工程,以天然礁石為基、以水勢為引,形制雖簡,卻蘊含著中國傳統水利“順勢而為、因地制宜”的系統治理智慧。姜堰與席堰兩處礁石群被巧妙轉化為分水魚嘴,七分水入北渠灌溉良田,三分水入南渠保障舟航。堰體斜向布設,順流而立,不僅不阻隔江水生態過程,反而保留了魚類洄游的廊道,體現出“取用有度,護源為本”的生態倫...
街區級碳排放管控單元構建與低碳優化策略————作者:李文婕;鄭穎生;張青芳;曾秋韻;
摘要:【目的】在“雙碳”戰略與綠色數字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針對國土空間規劃中街區級碳排放空間評估方法缺失、管控單元傳導機制不健全等問題,探索將碳排放空間評估和低碳規劃融入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的應用方法與實施路徑。【方法】以廣州市為例,基于局地氣候分區(local climate zone, LCZ)框架,運用自下而上結合自上而下的空間分配方法,開展覆蓋工業、交通、居住及公共服務、商業、農業五部門的精細化碳排...
低碳視角下城市綠地可再生能源應用路徑————作者:王凱倫;牛銅鋼;劉戀;王忠杰;
摘要:【目的】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城市綠地中的應用,是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與低碳轉型的重要途徑。然而,現有理論缺乏對空間尺度應用的深入探討,實踐中也暴露出諸多問題。構建系統性的應用路徑對于推動可再生能源在城市綠地中的高效存續具有重要意義。【方法】梳理可再生能源與景觀交叉領域的相關研究,鑒于現有實踐主要集中于城市公園,則以33個公園實踐項目為案例進行分析,識別出可再生能源在城市綠地應用的關鍵路徑。【結果】1)篩...
遼河流域文化遺產地理空間格局及時空適宜性演變————作者:袁敬誠;李碧嬌;仇思凡;
摘要:【目的】遼河流域作為多民族交匯與農牧交錯帶的關鍵區域,其文化遺產的時空分布規律是理解中華民族共同體形成的重要線索。【方法】整合11 151處文化遺產點的ArcGIS空間數據,構建遼河流域文化遺產數據庫;采用歷史文獻考證、核密度分析、標準差橢圓分析與經緯度峰巒值分析的方法,通過全局空間自相關分析文化遺產點的時空分布特征,結合局部空間自相關方法解析局部集聚異質性,解析自然-人文因素對文化遺產時空演變的...
金沙江流域水電移民聚落的“地方-適應”研究:以魯地拉水電站為例————作者:汪芳;李卓起;徐浩義;閆甲祺;
摘要:【目的】針對金沙江流域水電開發引發的人水關系重構與地方性網絡割裂問題,通過評估金沙江流域水利水電工程對流域人水關系的影響,特別是水電開發性移民在環境變化下的適應性挑戰,為移民聚落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策略支持。【方法】以金沙江魯地拉水電移民聚落為研究對象,構建流域視角下的水利水電移民聚落“地方-適應”保護框架,利用多源數據和隨機森林技術,分析水電移民聚落在遷移前后“生活-生產-文化”空間的發展變化,探討...
地名學視野下滇池流域聚落空間格局及其演化特征————作者:王迎澳;胡維建;彭文;楊宇亮;
摘要:【目的】通過構建地名語義與空間屬性框架,分析滇池流域聚落的空間格局,揭示“人水關系”驅動下的聚落形成機制。【方法】以1 332個歷史聚落地名為研究對象,運用地名學語言分析法構建“自然-人文”二分語義分析框架,結合核密度等空間格局分析方法與地理探測器等空間機制分析方法,定量解析聚落空間異質性。【結果】1)滇池流域整體及各類地名的聚落皆為集聚型分布;聚落分布呈現雙中心結構。2)海拔與河網密度的交互效應...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