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創刊20多年來,刊載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和學術研究成果,為地勘單位和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改革、發展、管理與決策提供了大量對策建議,為廣大科研人員和基層管理者提供了一個發表學術成果和進行學術交流的舞臺,受到子廣大作者、讀者的高度贊譽,也得到了有關領導的重視和好評。幾任國土資源部領導先后多次在本刊發表重要文章,對本刊的工作給予具體關照。現刊名同國土資源部部長孫文盛親筆題寫。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榮獲首屆《CAJ-CD規范》執行優秀獎、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全文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資源經濟、資源產業經濟、環境經濟、資源行政管理與法制建設、公益性地質工作論壇、調查與研究、技術經濟與管理、學習與借鑒
2014年03期目錄參考:
科學認識、慎重對待礦產資源的潛在價值
生態文明建設的國土空間開發戰略選擇 胡存智,HU Cunzhi
更應當重視礦產資源的減量管理--學習李克強總理重要批示有感 王希凱,WANG Xikai
進一步完善整裝勘查市場化管理推進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何賢杰,HE Xianjie
明晰概念引領實踐--節約集約用地基本理論問題探討之一 鄭新奇,ZHENG Xinqi
農村宅基地流轉糾紛及其解決機制完善 陳文通,林恩偉,CHEN Wentong,LIN Enwei
我國煤炭資源稅改革效果、問題及對策研究 謝昕,白璐,XIE Xin,BAI Lu
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政策有望近期出臺 摘自國土資源部網
農村集體建設用地流轉主客體之我見 曹子劍,王志青,李寧,匡志鵬,梁棟,CAO Zijian,WANG Zhiqing,LI Ning,KUANG Zhipeng,LIANG Dong
礦產資源領域“走出去”問題探討--以河南省有色金屬地礦局為例 賀建委,HE Jianwei
2013年地質調查工作供需分析與展望 張潤麗,王文,羅曉玲,ZHANG Runli,WANG Wen,LUO Xiaoling
再論礦產勘查市場化運作之必要性 張世湫,徐杰,ZHANG Shiqiu,XU Jie
產業經濟學視角下地勘單位改革思考 馬艷紅,MA Yanhong
產業經濟學簡介 摘自百度百科
我國地質資料管理發展趨勢研究 王雪,黃賢營,WANG Xue,HUANG Xianying
淺談當前我國能源形勢與能源安全戰略 袁佳,YUAN Jia
農業經濟期刊編輯部投稿須知:
1、文稿要求:內容新穎、論點明確、力求文字精煉、準確、通順,文題簡明扼要,文稿應資料可靠、數據準確、書寫規范,文責自負。
2、文章結構:題目、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文章正文、參考文獻、作者簡介、作者詳細通訊地址、電話、郵箱。
3、論文涉及的課題如取得國家或部、省級以上專項基金或屬攻關項目,應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農業經濟論文:土地資源開發及生態補償淺析
摘 要 土地資源開發及生態補償困擾大眾已久,成為了一個熱點問題。文章從當前實情出發,分析了我國土地開發利用中的生態問題,并就問題提出了相應的生態補償建議與措施。
關鍵詞 土地資源,開發,生態補償
一、引言
土地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質基礎,也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可是人類的土地利用活動卻造成了土地資源的嚴重污染和破壞,土地不合理利用產生的問題威脅到人類自身的發展。我國土地總面積占世界土地總面積的7.2%,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0.777公頃(11.65畝),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加上土地開發利用上存在很多的不合理之處,土地資源開發及生態補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最新期刊目錄
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公共價值的治理途徑————作者:魏景容;
摘要:政策中嵌入的公共價值影響政策執行者的行為。文章運用內容分析法,從公共價值的角度分別對105份中央層面制度文本和310份地方層面制度文本進行價值識別。研究發現,在農村宅基地制度中,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公共價值在整體層面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控制、效率、保護個人權利、責任、合理等是其共同的價值追求。中央政府更強調傳統的公共部門效率型價值,而地方政府則追求傳統的效率型公共價值與民主型公共價值間的平衡。但總...
國內外農業碳匯的發展趨勢研究——基于CiteSpace文獻計量分析————作者:趙曉穎;許銀雪;
摘要:提升農業碳匯能力是促進“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舉措。文章通過對中國知網和WoS核心數據庫1998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13日的1780篇“農業碳匯”文獻進行計量和可視化研究,探討近三十年來國內外農業碳匯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和趨勢。研究結果表明:①在文獻產出方面,英文文獻穩步增長,且以美國、中國、德國、加拿大四國為主;中文文獻數量較少且發展曲折。美國與中國是農業碳匯領域的主要研究力量。②在研究...
發揮自然資源治理效能 助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作者:范振林;
摘要:<正>為應對氣候變化,我國政府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內在要求,為提高資源要素保障和生態保護修復兩大支撐作用、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通過減排和增匯兩條途徑助推實現“雙碳”愿景。節能減排主要通過加快開發太陽能、頁巖氣、風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降低單位GDP能耗;加強鋰、鈷、石墨、稀土、鎳、...
國內礦山生態修復熱點與前沿研究——基于文獻與政策耦合分析————作者:李宿慧;李美艷;王蒙;胡心童;蔡永立;
摘要:文章聚焦礦山生態修復領域的熱點與前沿問題,采用CiteSpace可視化圖譜研究方法,結合相關政策文件分析,系統歸納和總結了國內礦山生態修復研究的整體脈絡和階段特征。通過探究學術文獻與政策發布的演進關系,為相關政策制定和研究提供參考,推動礦山生態修復領域的創新發展和應用推廣,為礦山生態修復領域的未來發展提供新的視角和思路。文章收集了自1986年以來有關礦山生態修復的政策文件和2003—2024年的相...
新時期我國自然資源督察體系構建探析————作者:顧龍友;
摘要:文章闡明加快創新完善自然資源督察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梳理地方實踐和成效的基礎上,對新時期我國自然資源督察體系的構建作了深入探析,提出構建我國“三級九類”自然資源督察體系及完善機制建議。“三級”即國家級、省級、設區市級;“九類”即土地督察、礦產資源督察、海洋督察、森林(自然保護地、國家公園)督察、草地(濕地)督察、水資源督察、國土空間規劃督察、國土空間生態修復保護督察、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督察。...
河北礦區生態修復典型案例生態產品價值比較分析————作者:李艷晨;王豐;付同剛;高會;康小迪;孫閃閃;劉金銅;
摘要:河北省西部是我國重要的自然資源匯聚地,對該區域廢棄礦山開展生態修復和生態產品價值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文章選取河北省太行山東麓的五個典型礦山,運用修正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系數評價生態產品價值,并以NDVI植被指數來反映礦山生態修復的成效,旨在揭示閉坑后礦山生態產品價值的變化規律。研究結果表明:①2017—2022年,河北太行山中段東麓的五個典型礦山生態產品價值呈明顯上升趨勢,平均增長率為8....
國內外農業碳匯的發展趨勢研究——基于CiteSpace文獻計量分析————作者:趙曉穎;許銀雪;
摘要:提升農業碳匯能力是促進“雙碳”目標實現的關鍵舉措。文章通過對中國知網和WoS核心數據庫1998年1月1日至2024年2月13日的1780篇“農業碳匯”文獻進行計量和可視化研究,探討近三十年來國內外農業碳匯領域的研究現狀、研究熱點和趨勢。研究結果表明:①在文獻產出方面,英文文獻穩步增長,且以美國、中國、德國、加拿大四國為主;中文文獻數量較少且發展曲折。美國與中國是農業碳匯領域的主要研究力量。②在研究...
“新興產業—關鍵礦產關聯機制”及新興固體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作者:叢曉男;郭明君;王麗娟;
摘要:我國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產生大量新興固體廢棄物,傳統廢舊資源回收利用體系不能完全適應新型固廢處置需求。文章提出和構建了“新興產業—關鍵礦產關聯機制”,該機制表現為新興產業發展高度依賴于關鍵礦產資源,新興產業產生新興固體廢棄物,對新興固體廢棄物回收與再利用可以減少污染并回補關鍵礦產。新興固體廢棄物的無害化、資源化處置是該機制形成閉環的前提,對于提高關鍵礦產供給可持續性、夯實新興產業發展的礦產資源基礎...
探索構建加快勘查進程新機制研究——落實新《礦產資源法》思考與建議————作者:許書平;司薌;韓亞琴;劉卓亞;
摘要:為落實好新修訂的《礦產資源法》,探索構建加快勘查進程新機制,文章梳理了已有管理制度、管理要求和改革探索。探究部分探礦權勘查進展較為緩慢問題的根源,既有探礦權人勘查投入不足的原因,也有勘查外部環境、管理政策、管理機制、成礦條件等多方面原因,不能簡單地歸咎于“圈而不探”。基于此,文章從四個方面提出構建加快勘查進程新機制的政策建議:①綜合運用經濟、法律、行政等多種管理措施,促使探礦權人加大勘查投入、加快...
自然資源資產配置中的價值價格體系構建與權衡分析————作者:趙松;
摘要:自然資源資產配置是當前自然資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也是所有者行使權利的標志性行為之一。與金融投資領域的資產配置類同,自然資源資產配置著眼于價值價格和綜合收益,并需依托市場機制,關注背景風險。在這一框架中,內涵豐富的價值價格體系有著不可替代的揭示、引導、反饋等決策支持作用。文章梳理分析了自然資源資產配置各環節之工作目標與需求,基于有利于多元價值權衡分析與依托市場可實施的前提,提出區分經營性與公益性...
基于生態保護修復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邏輯分析————作者:蘇子龍;郭妍;范振林;厲里;
摘要:生態保護修復是提升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的重要路徑,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能夠為生態保護修復提供資金支持。文章在梳理生態保護修復、生態產品等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分析了基于生態保護修復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理論邏輯,將該價值實現路徑劃分為三類:生態保護補償路徑、生態保護修復及外溢共享路徑、生態保護修復與產業融合路徑。同時,文章從利益相關者、資金投入方式、生態產品類型及價值顯化方式等方面,對各價值實現路徑進行了分解...
城市群工業用地供給的經濟效應與外溢邊界比較研究————作者:黃凌翔;章建媛;周夢;陳竹;
摘要:文章利用長三角、京津冀、成渝和珠三角四大城市群2009—2021年的工業用地供給及經濟發展數據,采用靜態和動態空間杜賓模型、閾值調節逐步回歸分析,探索基于城市群協同背景下的土地供給對經濟增長的影響機理,并測度外溢效應邊界。結果表明:①不同發展水平的城市群,其工業用地供給對經濟增長的直接效應與外溢效應存在差異。②對于不同發展水平的城市群,工業用地供給經濟績效的空間外溢效應隨距離增加的變化趨勢不同。③...
零基預算改革下自然資源項目績效指標構建——以安徽為例————作者:彭海龍;鄭泉;趙哲;
摘要:安徽省自然資源項目的預算績效指標體系初步形成,但在財政推進零基預算改革背景下,現有的預算績效指標已難以適應改革要求。文章在收集整理現有預算績效管理相關資料的基礎上,分析了項目支出、績效指標、評價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結合自然資源事業發展及項目實施特點,參照自然資源部及其他典型省市績效指標設置情況,提出構建符合零基預算要求的自然資源項目績效指標體系,以績效指標引領與約束自然資源項目的實施,提高財政資...
海洋空間高效利用現狀分析及路徑建議——以浙江省為例————作者:丁菡;王珂;
摘要:海洋空間的高效開發和利用,是支撐我國廣大沿海地區海洋經濟加快發展的重中之重。文章以浙江省為例,總結了其海洋經濟發展取得的一系列成效,并以問題為導向,分析查找了海洋發展空間規劃目標導向、海洋管理機制、海洋管理法律法規體系、海洋開發過程中政府和社會協作機制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以及對海洋空間開發利用存在的影響。文章針對性地提出推進海洋空間高效利用的路徑:①通過立法等形式,加快建章立制,健全海洋管理政策體系...
基于生態韌性評估的長沙市生態保護修復研究————作者:劉丹;陳小婧;宋晟;
摘要:生態修復是國土空間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韌性理念中有關抵抗-恢復-適應的演化規律對于城市生態修復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文章以長沙市為例,開展丘陵城市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的方法及應用研究。基于“抵抗力-恢復力-適應力”模型,評估2005—2035年長沙市生態韌性水平的空間分布和時空演化特征,劃分不同類型空間,并分區制定生態修復規劃方案。研究結果表明:①2005—2035年長沙市生態韌性水平呈現下降趨勢...
傳統生態智慧與現代治理的協同創新——“廈門實踐”的路徑探索與啟示————作者:毛馨卉;范振林;
摘要:海灣型城市的生態治理面臨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銳減與生態系統退化的復合挑戰,其實踐路徑需兼顧文化傳承與制度創新。文章以“廈門實踐”為例,系統解析其生態治理實踐中“和諧共生理念—綠色文化體系—科學管理模式”的協同創新機制。研究發現:①通過“陸海統籌”治理模式重構生態平衡機制,“廈門實踐”采取拆除海堤恢復海域動力、紅樹林修復海岸帶韌性等舉措,成功將傳統“天人合一”智慧轉化為現代生態工程實踐;②“廈門實踐...
作業成本法在地質調查項目預算標準中的運用————作者:李青;白兆華;
摘要:文章在作業成本法“資源-作業-成本”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地質調查項目的特點,梳理了項目工作量、定額標準及預算金額等關鍵要素,分析了“量、價、費”之間的關系。將作業成本法與地質調查項目甲類工作手段、乙類費用支出相結合,構建了“費用支出(資源)-工作手段(作業)-子項目(作業對象)”作業成本模型,該模型能夠實現經費的精準分配,提高成本管理的精細化水平,有助于地質調查單位更加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財政資源
國土空間規劃與發展規劃銜接落實路徑研究————作者:張雪;王明田;
摘要:建立統一的規劃制度體系,健全規劃銜接落實機制,是新時代以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舉措,對于強化宏觀科學調控和政府有效治理具有深遠意義。文章系統梳理了“十四五”時期,國土空間規劃與發展規劃編制及實施過程中存在的項目謀劃與空間布局脫節、空間管制與用地保障遲滯、專項體系空間矛盾沖突等問題。通過對現行法規和政策文件交叉分析研究,提出規劃銜接落實問題原因在于銜接對象局限、銜接主體不清、銜接流程缺乏規范。文章建議...
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的生態系統資產布局研究——以海南島為研究區域————作者:王麗娟;
摘要:如何利用生態系統服務空間價值來指導生態系統資產空間布局,是生態系統可持續管理的核心挑戰。文章以海南島為研究案例,核算了物質供給、土壤保持、水質凈化、洪水調蓄、產水和固碳六種生態系統服務的空間價值。在此基礎上,最大化三個設定情景(無限制、考慮糧食安全、同時考慮糧食安全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以確定相應的生態系統資產空間布局。結果表明:①在評估的各生態系統資產的生態系統服務空間價值中,天...
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路徑思考——來自國有企業管理的經驗————作者:趙小汎;李林蔚;姬婧楠;陳印平;崔勝濤;
摘要: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對加強資源管理、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及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采用比較研究法,分析了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與國有企業資產管理的異同點,總結國有企業資產管理在核算制度、監督體制、考評機制等方面具有的經驗優勢,基于兩者異同點的比較,構建具有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特點的管理范式,提出明確資產核算內容、完善資產監管體制、健全考評機制、強化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等管理建議
相關農業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