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科技期刊 熱度: 時間:
水產養殖
關注()《水產養殖》雜志是由江蘇省水產學會主辦的中國水產類核心期刊。
《水產養殖》雜志依托水產科研單位的科研優勢,立足江蘇,面向全國。努力為讀者提供最新的水產養殖信息和技術。主要刊登魚、蝦、貝、藻等海淡水品種的育苗、養殖技術和經驗;水產品的加工技術;病害防治技術;新品種的開發和引進等。本刊1980年創刊,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在讀者心目中樹立了良好的形象。獲獎情況:1993年華東地區首屆優秀期刊評比二等獎;1998年全國優秀期刊一等獎;2003年全國優秀水產科技期刊二等獎。
水產養殖雜志欄目設置
研究報告、研究與綜述、養殖技術、病害防治、國外漁業、技術講座、信息與動態
水產養殖雜志榮譽
CA 化學文摘(美)萬方收錄(中)上海圖書館館藏國家圖書館館藏知網收錄(中)維普收錄(中)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國家優秀期刊
閱讀推薦:中國土特產
《中國土特產》是中華全國供銷合作總社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刊物。讀者對象主要是土特產品生產者、經營者、消費者和供銷社職工;主要報道土特產品(棉、麻、桑、花、果、藥、雜、禽、畜、水產、風味食品、工藝品等)的種養、加工技術、市場信息、商品知識、各地名產介紹等內容。
水產養殖最新期刊目錄
池塘吊籠養殖梨形環棱螺最佳密度研究————作者:羅勇勝;趙明旺;楊雁;潘賢輝;覃俊奇;王大鵬;
摘要:為探索池塘吊籠養殖梨形環棱螺生長的最佳密度,選擇5日齡、平均體質量為0.11~0.14 g的梨形環棱螺幼螺,設置300,400,500,600和700顆/籠(180,240,300,360和420 g/m2)的密度組,將其分別放入飼養籠,封閉后吊養于池塘水面;每隔10 d測量其體質量、存活率等生長指標。結果表明,經過60 d的養殖,各密度組幼螺體質量均有增長,300顆/籠組平...
泥蚶“樂清灣1號”苗種規模化繁育技術研究————作者:陳沈雪;丁理法;李堂兵;徐禮明;
摘要:開展了泥蚶“樂清灣1號”苗種規模化繁育試驗。結果表明,共催產8批次,總計泥蚶“樂清灣1號”親貝463 kg,獲受精卵14.42億個,孵化成D形幼蟲13.35億個,平均孵化率92.58%;殼長300μm的稚貝附苗平均密度174.56萬顆/m2,計10.166億粒,D形幼蟲至殼長300μm稚貝成活率76.15%;殼長300μm的稚貝培育成殼長2 mm的稚貝的平均成活率86.3%,...
“小龍蝦-芡實-黑魚”輪作試驗————作者:強曉剛;黃堅;朱傳坤;丁娜;
摘要:<正>芡實(Euryales Semen),俗稱雞嘴蓮、雞頭米,不僅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還有多種藥用價值,常常被人們譽為“水中人參”,可用于治療心臟、生殖、消化系統等相關疾病[1-2]。種植芡實為種植戶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但長期以來種植模式較為單一。淮安市水資源豐富,種植芡實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根據2023年淮安市水產技術指導站的調查數據,淮安市現有芡實種植面積超過3 33...
硫酸銅對日本沼蝦急性毒性試驗————作者:楊立軍;李霞;綦天華;趙寧;
摘要:<正>日本沼蝦(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又名青蝦,隸屬甲殼綱(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長臂蝦科(Palaemonidae),沼蝦屬(Macrobrachium),其分布廣泛,可生活于淡水和低鹽度河口水域,常棲于湖泊、池塘和江河中。因肉質鮮美,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是我國重要的水生經濟物種[1]。硫酸銅水溶液中的二價游離銅離子...
不同規格毛蚶對生長性能影響的試驗————作者:馬興浩;王光全;王志強;
摘要:<正>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為蚶目、蚶科、毛蚶屬貝類,俗稱毛蜆子、泥蚶和麻蚶子。分布于朝鮮半島、日本及越南。在中國渤海(河北,唐山,秦皇島,天津一帶)、黃海(山東半島沿海一帶)及東海(浙江舟山寧波沿海一帶)也能看到其身影。棲息于潮間帶低潮線附近至潮下帶淺水區,尤喜于淡水流出的河口附近,傾向于埋居在泥沙中,以躲避天敵和保護自身;其用鰓絲過濾海水中的藻類和有機碎屑為食;為廣...
飼料中添加迷迭香提取物對鯽生長性能、血清生化指標及肝臟抗氧化能力的影響————作者:周威;馬昊;
摘要:<正>迷迭香(Rosmarinus officinalis)是一種唇形科、迷迭香屬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廣泛分布于地中海地區,因其獨特的香氣和多種生物活性成分,被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和化妝品等領域[1]。近年來,隨著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魚類病害頻發和抗生素濫用問題日益嚴重,尋找綠色、安全的飼料添加劑,成為水產養殖領域的研究熱點。迷迭香提取物作為一種天然植物提取物,因其安全性和多功能性而受到廣泛關注
廣西紅螯螯蝦苗種繁育模式————作者:韋建益;劉靜敏;介百飛;陳柏娟;羅璇;梁時利;
摘要:<正>紅螯螯蝦(Cherax quadricarinatus)原產于澳大利亞,喜歡生活在熱帶地區的溪流中,俗稱澳洲淡水龍蝦,是世界上名貴的經濟蝦種之一[1],是一種適應性較強的淡水蝦類。我國最早于1992年由湖北水產研究所引進[2],并首先在廣東和湖北兩省試養成功。1993年4月,福建省水產研究所開始引種試養成功。1994年后,又逐步推廣到江蘇、湖南、北...
凡納濱對蝦低鹽池塘生態健康養殖技術————作者:宋松偉;陳勇;馮新雨;李迎;李焱;
摘要:<正>凡納濱對蝦(Litopenaeus vannamei),又稱南美白對蝦,別名白腳蝦、凡納對蝦,隸屬于節肢動物門(Phylum Arthropoda)、對蝦科(Family Penaeidae)、對蝦屬(Genus Penaeus),原產國家厄瓜多爾,原產地中南美太平洋海岸水域,生長氣候帶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溫帶海域,分布于太平洋西海岸至墨西哥灣中部,生命周期1年。凡納濱對蝦是當前世界上養...
浙江省三門灣血蛤、小白蝦、縊蟶質量調查————作者:黃涵年;戴佩彬;
摘要:對浙江省三門灣血蛤、小白蝦、縊蟶質量進行了調查。測定其揮發性鹽基氮含量,灰分、蛋白質以及脂肪一般營養物質含量,鐵、錳、銅以及鋅礦物質元素含量,砷、汞含量,并評估小海鮮微生物污染情況。結果表明,三門灣所產出3種小海鮮揮發性鹽基氮含量遠小于國標限量,較為新鮮;灰分、蛋白質、脂肪3種一般營養物質以及鐵、錳、銅、鋅4種礦物質元素含量均較豐富,其中血蛤中鐵元素含量達123.0 mg/kg,遠大于其余海鮮樣品...
“蓮藕-小龍蝦”種養存在問題和對策————作者:楊瑩;宋理平;董平;董貫倉;張媛媛;冒樹泉;
摘要:<正>蓮藕與小龍蝦生態種養,是將種植業與養殖業相結合的生態種養模式[1],在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與水資源的基礎上,加強生物種間互補利用[2],有效提高農業產量[3],拓展漁業發展空間,保障優質農產品需求[4],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在蓮藕田養殖小龍蝦,不僅節約了飼料成本,而且降低了蓮藕的病害發生率,減少肥料的使...
光唇魚生物學特性————作者:馮彬彬;王晗棟;姜建湖;貝亦江;竺俊全;
摘要:簡述了光唇魚的形態特征、對環境的適應性、食性、生長特性、繁殖特性、遺傳特性及營養特性等。提出,隨著光唇魚養殖產業的發展,應加強其生活環境與形態性狀之間的關系、棲息環境與食性的相關性、野生及養殖條件下的攝食與生長特性、繁殖習性及繁殖生理生態、環境因子對胚胎及仔稚幼魚發育的影響、種群遺傳學遺傳標記開發、種質鑒定等方面的研究
七星鱸親魚培育和生殖調控試驗————作者:何祥楷;
摘要:<正>七星鱸(Lateolabrax japonicus)屬鱸形目(perciformes)、科(Serranidae)、花鱸屬(Lateoladrax),又稱鱸和日本真鱸。分布于黃海、東海、日本至南中國海的沿岸及河口域。中國沿海亦有產,但目前養殖種較多。七星鱸屬于廣鹽性魚類,在自然環境下主要棲息于沿海地區及河川下游出海口附近,對環境適應力強,具群游性,為廣東、福建等沿海地區主要養殖品種。現于20...
“網箱-池塘”耦聯內循環水生態養殖研究————作者:劉艷輝;鄒瑞興;劉鐵鋼;楊炳坤;徐寧;李秀穎;
摘要:開展了“網箱-池塘”耦聯內循環水生態養殖試驗。設置試驗組和對照組均為3口池塘,每個試驗組在池塘內配有5個網箱,對照組不配網箱,為傳統養殖模式。試驗組和對照組每667 m2分別投放鯽2 200尾,鰱40尾,鳙20尾。試驗組網箱外安裝推水和微孔增氧設備,池塘兩窄邊側設生態浮床,按池塘面積的20%種植浮床水稻;對照池設置普通增氧設備。結果表明,試驗組總氮、銨態氮、硝酸鹽氮、總磷、磷...
種質保存時長對海帶配子體發育影響試驗————作者:李霞;孫娟;陳書秀;王偉偉;史良;趙楠;
摘要:<正>目前,海帶種質最主要的保存方式是配子體低溫弱光液體保存[1]。在低溫弱光照條件下,海帶配子體大部分具有正常的生理活性,恢復正常光照后,仍能正常發育并產生孢子體[2-3]。隨著保存時間的延長,配子體會出現較大的形態差異,且存活率隨著存儲時間的延長而降低[4]。一部分配子體出現形態和結構的變化(如細胞解體、漂白),另一部分保持不變...
中國海水魚養殖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作者:蔣衛亮;姜永杰;張海濤;孫廣文;劉敏;
摘要:<正>海水魚營養價值高,肉質鮮美,富含鈣、鐵等礦物質元素,核黃素、尼克酸等維生素以及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ω-3脂肪酸等,營養價值更勝淡水魚,因此深受消費者喜愛,市場供不應求。文獻[1]研究顯示,世界海水魚類約有18 000種,我國有3 456種,目前我國已開發養殖的約100種。根據《中國漁業統計年鑒1985—2024》,1984—2023年,我國海水魚養殖產量從0.94萬t發展到205.71...
江蘇省“光伏漁業”產業現狀————作者:尹思慧;代培;邵俊杰;俞雅文;黃鴻兵;
摘要:<正>能源是國家經濟發展的命脈,是國家綠色高質量發展的必備保障。隨著人類的不斷開采,化石能源日益枯竭,光電、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已經成為當今社會綠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能源組成。全國各地太陽能光伏發電站的建設,促進當地電網的電源結構調整,優化了資源的合理配置。“光伏漁業”是指在漁業生產基礎上,合理有效地利用光照資源進行光伏發電的業態,也稱為“漁光互補”,包括光伏池塘養殖[1]、光伏...
白棘三列海膽生物學特性和人工繁育技術研究進展————作者:韋英華;趙譚軍;鄭宇軒;王翰林;丁君;常亞青;
摘要:簡述了白棘三列海膽的分布、適溫范圍、棲息地類型和食性等生物學特性,以及親膽的促熟與催產、胚胎及幼體發育的適宜溫度條件等人工繁育技術。指出,我國作為水產大國,擁有一套成熟的海膽人工養殖流程,但要實現白棘三列海膽的人工養殖,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比如育苗成本高、養殖環境要求嚴格等。提出,為推動白棘三列海膽人工繁育技術的發展,未來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和技術創新,從而實現海膽資源的生態保護和可持續利用...
野生日本沼蝦對低氧的耐受性試驗————作者:楊立軍;李霞;張嘉祺;綦天華;趙寧;
摘要:<正>日本沼蝦(Macrobrachium nipponense),又名青蝦,由于其具有個體大、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溶解氧(DO)是影響水生動物呼吸的重要環境因子,曹祥德等[1]報道了日本沼蝦瞬時耗氧速率與體長及溶解氧水平的關系;王盼等[2]報道了低氧對蝦類影響的研究進展;曹祥德等[3]報道了溫度與溶氧水...
“雙季稻+小龍蝦”輪作試驗————作者:范正利;陳堅;郭安托;王強;
摘要:<正>“雙季稻+小龍蝦”生態種養模式是“穩糧增效”的有效途徑,在保證糧食產量的前提下,對有效提升農產品質量、豐富市場農產品品種均具有重要意義,也是豐富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的重要載體。2023年溫州平原地區現有雙季稻種植稻田面積2.04萬hm2,據溫州市農業農村局統計,溫州市2023年雙季稻每667 m2平均利潤為288.76元。水稻收割后稻田往往會閑置一段時間(一般11月中旬至次年4月初)。為保證糧...
河蟹環溝池塘高產高效養殖試驗————作者:李太昊;唐忠林;王佩佩;
摘要:<正>河蟹,學名中華絨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在我國淡水養殖中處于重要地位。南京市河蟹養殖以低密度、大規格和高效益為主要特點,發展形成知名度較高的“高淳模式”,對江蘇省河蟹產業發展起到較好地引領和示范作用。目前,南京市河蟹養殖池塘基本以傳統的環溝池塘為主,其養殖產量相對較低。高淳和浦口區部分河蟹養殖主體積極創新,開展環溝池塘河蟹高產養殖模式探索,形成了具有南京浦口特色的河蟹高...
相關科技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