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公司法論文 發布日期:2015-09-30 17:23 熱度:
切實提高這部分居民法律意識對于推進我國法制化建設有著重要意義,現如今,我國也在不斷加強和培養居民的法律意識。本文是一篇省級文學學術刊物投稿范文,主要論述了城鄉結合部居民法律意識現狀的研究。
論文摘要 城鄉結合部地區法制化建設存在著許多值得我們思考和注意的問題,諸如居民參政意識薄弱,法律意識淡薄,領導隊伍法律水平偏低等問題。加強城鄉結合部法治文化建設,大力開展基層法律服務,加強基層領導法律素養,切實提高這部分居民法律意識,對于推進我國的法制化建設有著重要意義。
論文關鍵詞 城鄉結合部,居民,法律意識
一 、引言
近年來,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提高,人民群眾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識,法制觀念初步形成。然而,公民法律意識仍然處在較低水平,與現代法治國家的標準仍有相當差距,尤其是城鄉結合部地區的法制化建設還存在著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培養居民法治觀念和提高居民法律意識是建立法治社會的核心,是實現法治國家的關鍵,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重要途徑。
二、城鄉結合部居民法律意識的界定
法律意識是社會意識的一種特殊形式,是人們關于法律現象的思想、觀點、知識和心理的總稱。城鄉結合部居民由農村農民和城市市民組成。關于城鄉結合部居民法律意識,尚無權威的界定,筆者認為,城鄉結合部居民法律意識是指城鄉結合部居民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對現行法律和法律現象的心理體驗、價值評價等各種意識現象的總稱。農民是農村社會法治化的主導力量,農民法律意識是農村法治化進程重要的精神因素。由于深受傳統的法律文化的影響,以及我國二元社會結構現狀的沖擊,農民的法律意識較之于城市居民法律意識偏低。尤其是處于城市規劃區域與鄉村交界的地方,農村居民與城市居民相融合,社會治安混亂,法律意識較差等等,一般被認為管理難度大,所以切實提高這部分居民法律意識對于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化進程具有顯著意義。
三、城鄉結合部居民法律意識現狀及問題
(一)城鄉結合部居民法律意識現狀
隨著城鎮化發展,城鄉結合部的特殊樣態也逐漸凸顯,農民的法律意識雖然不斷的提高,但是在面臨問題時候,“厭訟”思想還是明顯的表露出來了。一方面政府在努力推動普法使之被動接受,另一方面居民的自主學習意識較差,法律沒有成為他們心中的信仰,畏法,對法律有較大的心理距離;而城市居民的法律意識略高,所以在這個融合地帶居民的法律意識沒有同步。以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區上蘭村為代表的城鄉結合部,是我國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和鄉村融合的部分,其中城市居民法律意識稍強,農村居民法律意識較弱。二者的融合使得這一主體的法律意識呈現出特殊性,可將其視為山西省城鄉結合部的一個縮影。此課題主要通過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方式完成,發放3000份調查問卷,收回有效問卷2860份,男性比例在56%,女性比例占到44%。
(二)城鄉結合部居民法律意識問題
調查走訪中非常容易發現農民與居民法律意識的差異,但是也有共性,比如這些居民不知道具體法律的調整范圍,不熟悉一般的訴訟程序,主觀上對法律的排斥,對法律產生了一定的懷疑和曲解,弱化了法律意識,具體列舉如下:
1.城鄉結合部居民的參政意識薄弱。選舉權作為我國公民一項基本權利,正當有效行使體現了國民參政意識強烈的程度。在接近3000份調查問卷中,“行使選舉權以前會去主動了解候選代表并作出獨立自主的判斷嗎”這一問題,積極了解候選代表,作出自己獨立判斷僅占到38%,而不會主動去了解,選擇會受別人影響竟然高達40%,其中又有小部分被調查者認為選誰的結果都一樣,了解也沒用,并且認為選舉權的積極行使不是很重要,這種消極的態勢體現了城鄉結合部居民的參政意識很弱,母法所保障的人權最直接體現——選舉權,在他們眼里沒有實質性的保障作用,因為在傳統思想的支配下,居民往往認為法律只是懲罰犯罪的一個工具,只要自己不去觸犯法律,就不會和法律有任何的交集,他們忽視了法律給予他們保障自己權利的功能。當問及上蘭村居民對于當地政府有無了解時候,50%受訪者表示不知情,他們茫然的表現更加凸顯他們對政府的不關注,這種不關注也是受到長期小農經濟影響的,農民自給自足,被動接受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現如今大力推進城鎮化建設,倡導公民作為主力推動這種建設的發展,而居民對政治法律的不關注態度會極大阻礙進程的推進。
2.城鄉結合部居民的法律意識淡薄。調查發現,居民對法律的認知水平中等,行使法律權利與義務的水平偏低,“知”與“行”產生脫節。城鎮居民對于法律權利意識的模糊將影響自己合法權益的維護,導致遇到糾紛時未能及時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和化解矛盾。不知道自己的法律權利又如何維護這些權利呢,除消費者權利為百姓熟知,其余許多重要人身財產權利并不知曉,所以在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他們想到的還是想著私了或是上訪尋解決。問卷調查涉及到各個年齡段,在自己權利受到侵害時有46%的人會首先想到運用法律解決;一部分人選擇私了或者自認倒霉;小部分會考慮通過社會輿論施加壓力,例如發微博廣而告之。問及原因,居民認為沒有私人關系法律不會公正解決,訴訟成本又比較昂貴,所以基本不會考慮訴訟。城鎮居民盡管對法律有一定的認識,但長期以來受到諸如“三綱五常”等傳統思想影響,在生活中真的出現了糾紛時,往往又不愿意去打官司,認為打官司是件很嚴重的事情還丟面子。而且現實中基層法律服務稀缺,訴訟資源的短缺致使維權成本昂貴,所以當遇到糾紛時候致使居民很少使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我們常提要做個守法好公民,但是否忽略了一個前提,那就是守法前提是要知法,不知法,何守法。在淡漠的法律意識下,要求嚴格守法有些困難。我們與上蘭村派出所民警交談了解到本區治安狀況較好,偶爾會有違法情況的發生,可以看出鄉規民約對于百姓的約束力還是較強的,一個人行為的底線會受到他內心潛意識里良心的質問,但是法律在不知法的百姓眼里,反倒是一種高高在上嚴酷規則的形象,非常有距離感,所以在基層行為約束靠道德,小部分原因也是基于居民對法律的恐懼,這是一種比較悲哀的情況,法兼具法理和清理,地位崇高自不待言,情理的一面彰顯了法律維護人民合法權益的可愛,但卻不為百姓熟知。
3.城鄉結合部地區領導隊伍法律信仰偏低。法律信任出現危機,基層居民對法律不感興趣,尤其是對執法、司法過程持懷疑態度。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現象在農村社會中長期存在。執法、司法人員的腐敗現象,使得很多執法問題得不到解決,這嚴重損害了法律在農民心中的公正威嚴形象。農民對法律的最基本的信任都沒有,更罔論信仰③。目前法律在我國基層百姓心中的地位并不崇高,在居民眼中,政府要比法院更為方便快捷,習慣了依賴政府,卻不知道去監督和制約權力,人們不了解也不愿意了解法律。在調查走訪中,我們非常容易發現接受問卷調查的居民對法律興趣不濃,同時他們也直接地和我們聊起來他們眼中的法治,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的現象在農村社會中長期存在,所以對執法、司法過程持懷疑態度。司法腐敗現象猖獗,使得很多執法問題得不到解決,公正威嚴形象在這些居民心中只是個美麗的中國夢。當地領導法律素質偏低,許多干部連基本的法律常識都不知道,遇到問題也沒有運用法律解決的意識,以權壓民,此情況也是基層法制建設發展滯后的一個重要原因。
四、提高城鄉結合部居民法律意識的對策
(一)加強城鄉結合部法治文化建設
法治文化的繁榮,居民的法律主體意識也會增強,而提高居民法律意識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礎作為前提,所以提升文化教育具有關鍵意義。加強對農村成年人的文化教育,只有農民法律文化素質提高,促進良好的法律氛圍的形成,農民才能更好理解法律、主動利用法律、充分相信法律。而對于文化基礎稍好的城市居民我們要拓寬教育模式,嘗試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利用此次調研機會,我們聯系了太原市幾家書店開展義務捐書活動,為上蘭村捐贈1300多套法律書籍和百余份法制類報紙期刊,送達居民手中,讓他們感受到法律就在身邊。當初步具有了法律意識后,居民的法律主體意識也會增強,積極主動參加社會事務管理,充分行使自身法律權利,每位公民都以主人翁心態自居,那么這個社會氛圍會更加生氣活力。尖草坪區政府以上蘭村為基點,定期開展法律學習交流活動,培養居民法律學習熱情,有的居民被周邊人稱贊為“法律達人”,相信將這種活動接續開展,城鄉結合部法治文化的建設會上一個新臺階。
(二) 大力開展基層法律服務
如今基層非常缺少法律服務工作者,所以增加基層法律人員對于推動基層法治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逐步建立基層法律顧問制度,協助基層組織依法處理好本地區經濟、社會事務,幫助基層干部運用法律手段妥善處理好基層熱點、難點問題。定期組織基層法律工作者向廣大居民提供法律咨詢,圍繞居民關心的問題,提供必要的法律指導和法律服務。進一步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在調解中結合法理與情理,使當事人感受到法律的溫情,建立覆蓋基層社會的民調工作網絡體系,做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組織“送法下鄉”的活動,以講座、家訪等方式持續進行普法教育工作。從居民自身的角度出發,結合他們在生活中的實例來傳授法律知識,傳播法律價值觀,這樣的方法往往更能為百姓所接受,也會是百姓更加愿意主動去學習法律常識。我們應該嘗試多種普法教育模式,比如在城鄉結合部文藝匯演時穿插法制節目,或單獨組織法治表演專項演出,使居民樂在其中,近距離感受到法律就在身邊。在政府工作宣傳欄中單獨劃出一片區域用于法治宣傳教育,選取物權,債與合同,婚姻繼承等與百姓息息相關的法律,使之學習起來更加方便。現今,城鄉地帶家庭網絡也逐漸普及了,多向百姓介紹普法網站,法制節目,充分利用網絡學習。
(三)加強基層領導法律素養
十八屆四中全會的完滿落幕,開啟了“依法治國”的新征程,黨員干部是征程的帶領者,所以整頓基層執法隊伍,樹立法律權威,要求領導模范帶頭守法具有重要意義。現實社會中,人們對法律的信心來源于執法者的高效公正運作,人們的權益得到合法保障,才會對法律產生信賴。公正司法,嚴格執法是維護法律權威的根本所在。試想若政府都視法律為兒戲,法律在老百姓眼中還會有什么地位,又怎會以法律為信仰?因此,法律意識的培養,不能僅針對百姓,還應該大幅度提高基層執法人員法律素質。法律素養是指一個人認識和運用法律的能力 ,包括法律知識,即知道法律相關的規定;法律意識,即對法律尊崇、敬畏、有守法意識,遇事首先想到法律;法律信仰,即個人內心對于法律應當被全社會尊為至上行為規則的確信,這是對法律認識的最高級階段。定期開展針對基層領導干部的法律知識講座,督導黨員干部自主學習法律知識是培育他們法律素養的基礎,而后在工作中慢慢樹立法律意識,最終產生法律信仰。當基層的領導干部都具有較高的法律素養之時,相信基層法治文化一片繁榮不再是一紙空談。
五、結語
作為在校法學專業的學生,利用此次調查走訪機會,踐行致知于行,深入了解基層法治文化現狀,對于我們本身獲益頗多,使我們明了身上肩負的重任,社會主義法治化的進程任重道遠,針對以上蘭村為代表的城鄉結合部居民法律意識提高,提出建議獻出我們的微薄之力,希望能為社會主義法治化進程的推動作出力所能及的貢獻,展望明天,相信城鄉結合部這個特殊的地域單位法制化建設會越來越好。
法律論文發表期刊推薦《當代法學》雜志創刊于1987年,是一本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以部門法學研究為重點的法學學術理論刊物,由吉林大學主管、主辦,吉林大學法學院承辦。繁榮法學學術研究,弘揚法治精神,推動社會法制進程,關注社會熱點問題,薈萃學術精品,為憲法、行政法、經濟法、民商法、刑法、訴訟法、國際法、環境法、軍事法等部門法的法學專家、法學研究工作者搭建學術研究平臺,提供對國內外進行學術交流的窗口,讓高層次法律研究人才脫穎而出。
文章標題:省級文學學術刊物投稿城鄉結合部居民法律意識現狀的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zf/gongsifa/28268.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