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0-09-27 08:19 熱度:
摘要:腸炎是常見的消化道疾病,嚴重影響到我們的工作和學習,它是腸粘膜的急性或慢性炎癥。腸炎不是一種獨立性疾病,它常廣泛地涉及胃和結腸。因此,腸炎實際上是胃炎、小腸炎和結腸炎的統稱。腸炎可以系統的分為急性腸炎,急性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缺血性結腸炎,放射性腸炎,嗜酸細胞性胃腸炎,結締組織性腸炎。
關鍵詞:腸炎,消化道,腹瀉,消化道細菌。
正文:
腸炎的發病原因較多,主要原因如下:
1.病毒性腸炎
2.細菌性腸炎見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耶爾森氏菌(引起小腸結腸炎)、毛樣產芽胞桿菌、空腸彎曲桿菌、梭菌等引起的腸炎。
3.真菌性腸炎見組織胞漿菌、藻狀菌、曲霉菌、白念珠菌等引起的腸炎。
4.寄生蟲性腸炎見鞭毛蟲、球蟲、弓形蟲、蛔蟲、鉤蟲等引起的腸炎。
5.采食異物、污染或腐敗變質食物、刺激性化學物質(毒物或藥物等)、某些重金屬中毒,以及某些變態反應(嗜酸性細胞性腸炎、漿細胞淋巴細胞性腸炎)等都能引起腸炎。
6.濫用抗生素,改變了腸道存在的微生物區系,或出現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腸炎。
另外,腸炎還有以下發病的潛在誘因:
1.自身免疫反應:某些患者感染腸道菌后,可與結腸上皮細胞抗原起免疫反應,損傷結腸粘膜,并且患者的淋巴細胞對胎兒結腸上皮細胞有細胞毒作用,所以腸炎的發生可能與細胞免疫異常有關。
2.感染:我校一名患有急性胃腸炎的16歲的中學生患者,在介紹他的患病原因時,了解到患者由于在網吧上網時接觸到鍵盤上的大量致病菌
3.遺傳:本病的血緣家庭發病率較高,據歐美文獻統計,潰瘍性結腸炎病人的直系血緣親屬中,約15-30%的人發病。此外雙胞胎的研究表明,單合子比雙合子更容易發病,提示本病的發生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4.神經精神因素:例如,學生在考試期間由于精神高度緊張易發腸炎
診斷要點
l急性腸炎最主要癥狀是腹瀉,胃和十二指腸炎或嚴重的小腸炎,都引起嘔吐。結腸炎,尤其是后段炎癥時,常呈現里急后重。腸炎時排的糞便有水樣便、稀軟便、膠凍狀便、黑色便或帶血便等,有的糞便有難聞的臭味。腹瀉和嘔吐常常引起動物機體脫水、電解質丟失、堿中毒(以嘔吐為主)或酸中毒(以腹瀉為主)。
慢性腸炎由于長期反復腹瀉、脫水,常顯得營養不良、消瘦。
2由病毒、細菌、真菌和寄生蟲等引起的腸炎,見其相應的疾病。一般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腸炎,精神沉郁,體溫升高,食欲減退或廢絕,迅速消瘦;急性腸炎有弓背不安等腹痛表現。
3.嗜酸性細胞性腸炎可能是飲食抗原性食物或寄生蟲移行引起的。表現為間歇性嘔吐,有時為血物。腹瀉糞便發黑或血便。腹部觸摸腸襻增厚和腸淋巴結增大。血液檢驗嗜酸性白細胞增多(2000-3000/μl);腸壁活組織或死后腸組織切片檢查,可顯示出含有多量嗜酸性白細胞。X線檢查腸增厚。
4.漿細胞/淋巴細胞性腸炎可能是食入抗原性食物或局部抗原引起。
防治方法
1.除去致病原因。
2.補充丟失的水分、電解質和糾正酸堿平衡失調。(1)脫水量的估計,臨床上估計脫水量主要從精神狀態、皮膚彈性、毛細血管再充盈時間(旺常1.3S)、粘膜干燥和眼窩下陷程度等來判斷。實驗室用紅細胞壓積(PCV)、血漿蛋白等項目來判斷。(詳見表)當然最好用實驗室檢驗和臨床上脫水程度的判斷,共同來確定動物的脫水量。確定的脫水量要在4~6h內,通過靜脈輸液、飲喝、灌服或灌腸補上。補齊后的繼續丟失,要采取丟多少補多少的原則補充。為了防止內毒素血癥,靜脈輸液時,液體里加入地塞米松,給1或2次;(2)丟失電解質的補充:腹瀉或嘔吐丟失的電解質主要是鈉、氯和鉀。
3.患有嚴重腸炎,需用抗生素治療,嘔吐難以口服用藥時,可腸外用藥。如卡青霉素,肌注或靜脈注入,每天3~4次;可同時肌注或靜脈輸注慶大霉素1~2萬IU/kg。每天2次,口服劑量加大1倍。真菌性腸炎用兩性霉素B治療,0.2-0.4mg/kg,加入葡萄糖溶液內靜脈注射。如無不良反應,劑量增至1mg/kg,隔天1次,但最大累加劑量不能超過8mg/kg。兩性霉素B對腎臟有損傷作用,用藥時須注意。
4.治療變態反應性腸炎,每日可口服強的松1~2mg/kg,共用5-7天,如無效果,可加大劑量。當癥狀好轉后,改為每天0.5mg/kg,再用5~7天。再后,0.25~0.50mg/kg,隔天一次,用10一14天。用藥期間,應同時應用抗生素。應用強的松無效或有較大副作用時,免疫抑制藥硫唑嘌呤口服,每天2mg/kg。維持劑量0.5一lmg/kg,隔天一次。
5.急性腸炎需減少飲食,甚至絕食12一48h。嘔吐和腹瀉停止后,可給少量多次刺激性小或低變態反應性食物(如稻米、馬鈴薯、碎羊肉、酸奶等),再過3~4天后,給予正常飲食。
因此,在日常疾病防止中,我們要充分認識疾病的發病機理,誘因,癥狀,有針對性的加以治療和護理,掌握病人的情感變化,和心理狀態,使患者盡快恢復健康。
參考文獻:
[1]彭勃.中西醫臨床消化病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9,313-319.
[1]葉任高.內科學,第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0,1546.
[3]王健中.霉菌性腸炎40例療效觀察〔J〕.新中醫,1983,(6):57.
[4]李紅琴.中西醫結合治療應激性潰瘍的進展.2001,8(4):256
[5]上海第一醫學院.組織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81:647-652.
[6]陳可冀.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02,245~246
文章標題:腸炎常見癥狀及其治療Gastric dilatation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yixue/linchuang/432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