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4-28 09:36 熱度:
摘 要:[目的/意義]通過對近代高等院校讀書會文化現象、歷史影響的研究,賦予歷史文化新時代價值內涵,正確引領當代青年大學生的精神需求與價值取向。[方法/過程]研究利用文獻調研法,研究近代高等院校讀書會文化活動,從思想根源、物質基礎、主題與形式以及社會影響等維度解析其共性規律與經驗,并結合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業務實踐,論述新時代價值內涵付諸實踐的可操作性。[結果/結論]研究揭示了在特定歷史背景下的高等院校讀書會活動在意識導向、資源建設、青年培養等方面發揮的積極作用,為優化以圖書館為載體的高校青年學生思政文化建設提供歷史借鑒與學理支撐。
關鍵詞:高等院校 讀書會 新時代 價值內涵
1 研究背景與意義
全球格局加速演變,外部環境嚴峻,國內雖總體形勢向好,但價值觀念日趨多元,意識形態斗爭復雜,分裂勢力頻繁在境內外進行反華間諜活動。中央電視臺近年曝光的間諜策反案件中,青年學生成為間諜情報機構的主攻對象,針對他們的間諜行動屢屢得手[1],為國人敲響了警鐘,引起整個社會的深刻思考。和平是需要爭取和維護的,和平年代更應繃緊警戒意識之弦。如何凈化高校環境,讓高等教育深入思想深處,引導廣大青年樹立正確三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愈發凸顯其戰略性和急迫性。而這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與利用。從歷史規律中找到前進的正確方向,是中國共產黨近百年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不斷取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偉大的抗戰精神,是中國人民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要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就是要重溫偉大歷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要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2]。銘記歷史磨難,深化憂患意識,活用歷史經驗,同樣為全球大變局下的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指明了方向。
2 研究綜述
中國在近代經歷了重要的歷史轉折。多元文化的碰撞帶來了閱讀的變革,造就了讀書會這一特殊文化現象的普及與興盛。自“五四運動”揭開以青年學生為首的愛國運動序幕,讀書會成為高校愛國青年靈活參與革命的方式,通過積極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助推了中國近代革命進程,并最終迎來國家與民族的復興。通過文獻調研可知,近代讀書會主題在報刊、方志、圖書、檔案、期刊等多元文獻載體中均有涉獵。從學術研究的維度進一步分析發現,期刊論文研究點聚焦于中國革命中的讀書會。比如讀書會群像描繪,如樊憲雷選擇中共中央文獻研究的視角回顧了讀書會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3],陶善耕介紹了共產黨人主導的河南早期讀書組織和藏書機構[4],以及東北各地愛國青年以讀書會為武器積極抗日[5]、活躍在西江前線的維墩讀書會[6]、云南昆明地區青年讀書會[7]、貴陽湘雅醫學院的求真讀書會[8]、四川地區的讀書會發展歷程[9],以及上海、北平、天津、廣州等地黨群讀書會反抗國民黨文化圍剿[10]等。也有針對個體讀書會的深度調研,如凌冬梅梳理了新塍青年讀書會對浙江嘉興區域革命中堅力量的培養[11],以及乙丑讀書社對中共臺州黨組織建設的貢獻[12]。還有側重于社會民生教育,如趙俊玲和葛文嫻梳理了圖書館如何利用讀書會開展社會教育[13];蘇全有等同樣回顧了民國時期民眾讀書會[14];尹紅針對民國時期婦女讀書會展開研究[15];還有針對兒童讀書會的研究[16]等。除論文研究外,近代讀書會主題還得到了各級科研項目支持。如國家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民間讀書會研究”、國家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中國近代讀書會及其文化現象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青年基金項目“民國時期讀書會史料整理與研究”、四川王右木研究中心項目“馬克思讀書會與馬克思主義在四川的傳播”、四川大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科研項目“民國時期兒童讀書會研究”等,也反映出學界對近代讀書會價值的認同。
3 近代高等院校讀書會文化現象
辛亥革命之前,西方近代科學與馬克思主義的傳入,為沿海地區的思想與革命注入了新的活力。復旦大學、同濟大學[18]、暨南大學(以下簡稱“暨南”)、大夏大學、光華大學(以下簡稱“光華”)等校相繼成立讀書會或文學小組[19]。至“五四運動”拉開高校正面參與革命的序幕,全國高校以讀書會作為革命學習與斗爭的主要形式,以閱讀特有的文化力量推進中國近代革命進程。以北京大學為例,不僅在校內成立了史學讀書會、教育系讀書會、物理學會讀書會[20]、數學會讀書會[21]、國文系讀書會[22]、地質系教授會讀書會[23]等,還連同北京法政專門學校等校發起“學生讀書會”聯盟。李大釗在其董事會成立大會上指出“在北京成立的團體很多,卻向來沒有讀書團體的組織。這會實是應著需要而成立的,且這會旨以根據學理研究實際問題,則以前所謂主義與問題之爭,也可由此會解決了”[24],點明了高等院校開設讀書會的現實必要性。
4 近代高等院校讀書會特征解析
近代的中國經歷了辛亥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革命斗爭,見證了君主專制的消亡、主權國土的淪喪、國民黨政權的垮臺、中國共產黨的戰略謀劃等歷史,最終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發展歷程上極具轉折意義的重要時期,具有深刻的歷史地位與意義。在此期間,東西方文化的交錯融合,促成了國立、私立、教會等多元化高校的興盛,構成了近代中國文化的重要板塊,孕育了濃厚的學術文化氛圍。針對此背景下高校主體的讀書會展開特征解析,挖掘其思想根源,分析其主題與形式,探究其對個體、團體乃至社會的影響,具有歷史參考意義。
4.1 思想根源思想根源代表讀書會的核心凝聚力。從表層看,它直接反映共讀群體的閱讀興趣;從深層看,它折射共讀群體的價值追求。高校本職是高等教育與人才培養,而在戰爭年代,高校肩負著雙重重任,一是延續高等教育根基,二是復興國家與民族。故,近代高校讀書會的核心凝聚力多為學術教育和愛國教育的有機統一。以鐵道院為例,從北平一路遷至湖南湘潭、貴州平越,直至返遷,兼容吸收了敵占地區流亡學生以及西部地區學生,雖幾度遷徙導致辦學條件極其困難,但始終堅持學術培養,保持著濃厚的文化氛圍。各系紛紛組織學術演講、讀書會、壁報社等,并建有臨時圖書館;礦冶工程系的“新生學社”讀書會與燕大讀書會新生讀書會保持了活動聯系;返遷后成立了“新聲學社”,既紀念原新生讀書會,也寓意在北平校園里發出新穎宏亮的聲音;學校重建地下黨支部時,通過“新聲學社” 再次組織秘密讀書會(又稱“新聲讀書會”),加強與華北學聯以及北大、中法等大中學聯系。
4.2 物質基礎讀書會能夠蓬勃發展,得益于對基礎資源建設的高度重視。北平地下黨在北大文學院開辦聯合文化服務社,面向清華、北師大、南開等批銷革命書籍;北洋學生自治會與中共地下“讀者書店”合辦進步閱覽室,被師生稱為“文化解放區”;河大黨支部聯系開封山河書店開設校內門市部,銷售紅色著作,免費贈閱文件;燕大民協 開 辦 燕 京 圖 書 服 務 部,堅 持 運 作 到 北 平 解放[55];西北師范和甘肅學院等校開辦了北辰書店[56];嶺大創辦讀書室以支持地下學聯的讀書運動[57];福建中共地下黨的六藝、致知、文史等書店與福州開明、立達書店聯合在福建協和、福建學院、福建音樂�?茖W校設立流動書報供應社;光華、暨南、北大、商務印書館等的有識志士成立文獻保存同志會,在戰亂時期搶救了大量珍貴古籍[58]。
4.3 主題與形式讀書會采用多維選題與形式以充分調動共讀熱情。選題多以時政為導向,以通識教育為助力,涵蓋多學科領域。如政治方向,李大釗在中大哲學讀書會上指出“欲改良社會,非靠政治的力量不可,因為政治的力量,可以改革一切的社會問題”[59],燕大新生讀書會倡導民主信仰[60],以及光華/燕大讀書會討論抗戰勝利后將要面臨的國共內戰危機,河大學子學習毛主席1949年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迎接解放。又如云大文史系結合本專業組織了以近百年中國史為主題的讀書會,暨南教育系讀書會參與了上海市文化教育界時局與學術研討[61],河大經濟系主任王毅齋利用讀書會輔導高年級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問題,湘雅醫學院“內科住院醫師讀書會”由教授指導閱讀內科專業英美雜志[62],以及山東大學[63]、燕大[64]的物理讀書會等。活動形式除讀書、討論、寫作外,還有歌舞、戲劇、體育、旅行、攝影等文體方式,如光華“民協”讀書會包含中文系的“南風國樂社”,會計系的“大隊歌詠隊”“波羅密”排球隊,團結工管系的秧歌、早操等,則提升了純書目閱讀的共情體驗[65]。此外,游行、罷課、參軍,向抗日根據地輸送人才物質等形式更是直接支援了革命。
5 新時代讀書會價值內涵研究與實踐
當代高校讀書會主題與實踐呈現多元化趨勢,鑒于研究時間精力有限,故選擇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為切入點,論述新時代讀書會的價值內涵及業務實踐。
5.1 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指導思想的確定(1)國家層面的整體指導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針對思政建設作出系列重大決策部署,陸續發布《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等重要文件,倡導傳統思政理論由知識體系向信仰體系的轉化,加大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力度,旨在將青年大學生培養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2)高校層面的解讀與執行。北大化學系袁翰青教授在燕大理聯讀書會主題講演時曾指出,科學工作者尤其應明確自身肩負的責任,愛國利民應該始終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72]。這種觀點在紛繁復雜的當今國際環境中尤為重要。《綱要》即明確強調“理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科學思維方法的訓練和科學倫理的教育,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工學類專業課程,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作為電子信息行業特色型高校,電子科技大學堅持以人才培養為根本,以服務國家、地方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為己任,高度重視加快構建具有成電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73],加強西南馬列思政理論教育與實踐研究陣地建設,設有四川省首批重點馬克思主義學院,建有共青團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基地,開設系列國家精品課程[74],通過教育啟動儀式、專題學習講座、經典閱讀計劃、主題黨日活動、演講誦讀、知識競賽、微展覽等活動聚焦“四史”學習教育,堅持理論與實踐、線上與線下、思政教育與日常學習多維結合,在師生中掀起“四史”學習教育熱潮[75]。
5.2 新時代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保障圖書館對照綱要“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憲法法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國家安全觀等重點主題模塊”要求,結合專題調研中總結的共性經驗,在業務實踐中從四個維度逐步探索與完善新時代高校思政資源體系建設:①圍繞馬列主義的理論指導,打造典著、紅色專題書柜;②圍繞“四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培養,專題采選“創新報國 70周年大型報告文學叢書”等,并針對中國近代讀書會及其文化現象展開專項研究;③圍繞中華優秀文化的文化傳承,采選并展推經典著作,搭建在線通識教育平臺“博學堂”等;④圍繞雙一流學科的學術資源建設,打造成電著作實體展區 “三品堂”,推進學術圖書核心資源項目等。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間,圖書館黨總支充分發揮戰斗堡壘與先鋒模范作用,迅速搭建基于教學安排的在線課程資源平臺,整合教材教參資源數千種,為在線教學活動提供了強力資源保障,并結合國家信息安全、用戶信息素養、學術市場協作等持續探索應急資源的常規型、特色化、體系性建設。
5.3 新時代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服務的深化在疫情的特殊背景下,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與西南交通大學圖書館聯合承辦了第三屆“悅讀新時代:四川高校閱讀文化節”之“閱讀戰‘疫’———探索科技與生命的意義共讀活動”,由導師云端帶領讀者分期完成經典書籍的選讀分享[76]。其中,電子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四川省政治學會理事、四川省法學會憲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商繼政教授解讀《習近平用典》深意。四川省 52所高校圖書館組織上萬名高校師生讀者參與其中,主題討論 8萬余次,閱讀分享 15萬余條,引起廣泛社會關注[77]。無論是“科技與生命的意義”的主題,還是“領讀 +導讀 +共讀”的模式,其實質是在特殊抗“疫”戰斗中,以讀書會的形式傳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向引導青年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探索豐富高校思政工作的新途徑。
6 結語
讀書會是一種讀書方法,在近代革命中被賦予了特殊的文化內涵與使命。高校靈活運用讀書會開展青年教育,將閱讀行為升華為革命運動方式,在意識導向、資源建設、青年培養等方面發揮了凝聚與導向作用。重視近代讀書會的研究價值,包括圍繞近代讀書會的專題史料挖掘與整理,揭示、學習并善用其閱讀運動模式,把學習“四史”同學習貫徹黨的創新理論相結合,賦予常規工作深層次價值內涵,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傳播先進文化,光大紅色傳統。尤其作為承擔館藏資源采訪與閱讀文化推廣的基層黨員,更須重視理論清醒和政治堅定,嚴把意識形態關口,承擔起面向高校師生群體傳播優秀文化的重擔,使基礎工作更加生動、更富張力,為青年大學生思政工作提供正向引導,堅守新時代高校思政文化高地。
參考文獻:
[1]央視新聞網.曝光臺灣間諜策反大陸學生,到底釋放了什么信號?[EB/OL].[2020-12-08].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1845290134635372&wfr=spider&for=pc.
[2]賈超緒.人民日報治理之道:讓紅色文化成為強大發展動力[EB/OL].[2020-06-10].http://opinion.people.com.cn/n1/2016/0627/c100328479610.html.
[3]樊憲雷.革命時期的讀書會[J].黨的文獻,2017(3):118-124.
《近代高等院校讀書會文化現象與新時代價值內涵研究》來源:《圖書情報工作》,作者:張赟玥; 李泰峰; 凌冬梅
文章標題:近代高等院校讀書會文化現象與新時代價值內涵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wenxue/4558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