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11-23 09:28 熱度:
作為城市公共空間的基礎設施,公共藝術不僅是對城市公共空間的美化,其也彰顯著城市文化,是聯系城市文化與市民之間的紐帶。但現階段我國城市公共藝術在實際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城市公共藝術缺乏特色、藝術品質不高、管理機制尚不完善等。文章通過對寧波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的深入探究,梳理其問題所在,指出相應的解決對策,為我國城市公共藝術創新發展指出行之有效的路徑。
1、 寧波的城市文化
寧波地處華東沿海地區,其悠久的歷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時期,河姆渡文化便在此生根發芽。寧波屬于典型的海港城市,便于海上貿易。至宋代,寧波的對外貿易進一步繁榮,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發祥地。新中國成立后,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深化,寧波已成為長江三角洲經濟區重要的核心城市。2021年寧波頒布了《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1](下稱《綱要》),掀起了寧波城市發展的新篇章。
根據《綱要》,寧波提出未來要著力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全面建設高水平國際港口名城,高品質東方文明之都,加快打造現代化濱海大都市,并且全面推進數字化變革,建設獨具魅力的文化強市。此時,作為彰顯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寧波城市公共藝術的發展既要傳承城市文脈,更要突顯時代精神,這是寧波城市公共藝術設計創新發展的原則,也是實現建設高品質城市環境的重要路徑。
2 、寧波城市公共藝術的現狀與存在問題
2.1 、寧波城市公共藝術的現狀
寧波城市公共藝術多以寫實風格為主,也存在一些形式感較強的抽象風格作品。例如,位于寧波院士公園內的《院士林雕塑》便是采用寫實手法雕刻了89位院士等身像,是寧波市為了表彰和紀念寧波籍院士的功績而修建的公共藝術作品;而位于寧波中山廣場中的《起帆遠航》,則是以抽象的動態帆船造型符號象征開啟遠航之路。在一些文化底蘊深厚的歷史街區中,城市公共藝術的表現形式更多是體現地域文化或是歷史場景的群組雕塑。例如,位于寧波最早的火車站“甬曹鐵路寧波站”門前,立有表現形式為火車車廂的城市公共藝術作品。
此外,目前寧波城市公共藝術管理多是依照2006年8月發布的《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法》[2],該條例主要側重于城市雕塑的規劃、建設和管理。但在當下寧波城市公共藝術快速發展的繁榮期,該條例并不能完全的對城市公共藝術設計與建設進行有效的指導和管理,需進一步完善。
2.2、 寧波城市公共藝術存在的問題
首先,城市公共藝術設計未能充分考慮場所特征,缺乏在地性。例如,寧波老外灘有一些小型雕塑,雖然其以歷史人物、地域特色為創作素材,但這些作品未能突顯外灘這一特定場所的文化脈絡。又如,寧波文化廣場入口處有一座羅賓漢的寫實雕塑,但是其并未體現出寧波的城市文化。這些現象均反映出寧波城市公共藝術設計缺乏對場所文化的宣揚(如圖1)。
其次,寧波城市公共藝術缺乏環境思維,未能充分考慮環境氛圍的營造。例如,位于寧波市開明街的《鼠疫紀念碑》,其立意是勿忘國恥,勵志圖強。但該作品周圍的空間環境散亂不堪,甚至影響了這座公共藝術原本該有的文化紀念性。又如,位于寧波善園的壁畫作品《靈橋記憶》,雖處在一座公園之中,但其表現形式過于沉重,沒有充分考慮公眾的審美需求,使其缺少感染力,少人問津,同樣也顯示出寧波城市公共藝術缺乏應有的環境關懷(如圖2)。
再有,寧波城市公共藝術作品的設計語言相對單一拘謹。例如,寧波的一些老字號門店前的公共藝術作品,通常會采用仿銅雕塑來表現歷史生活場景,設計手法缺乏變化。一些公共空間直接選擇模仿國外的經典作品,缺少寧波的城市文化內涵(如圖3)。
3、 寧波城市公共藝術的創新設計策略
3.1、 公共藝術設計要突顯在地性
城市公共藝術需要呼應城市文脈,將場所精神注入設計中,強化在地性,這樣更有利于突顯特色。對于寧波的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來說,設計師應首先了解矗立場地的空間特征與場所文化,凸顯場所精神。與此同時,公共藝術的理念傳達還應該掌握一個“度”,其藝術表現形式既不能脫離大眾審美,產生距離感。也不能過于粗俗,缺少文化精神。此外,城市公共藝術作品不僅要與城市文脈相呼應,也需要考慮作品所處的空間環境,凸顯設計作品的在地性。只有這樣才能創造特色鮮明,符合大眾審美,同時又能傳播城市文化精神的優秀城市公共藝術作品。
3.2、 公共藝術設計手法需多元化
在城市飛速發展的今天,公共藝術需要運用多元的設計手法,展現甚至是引領城市文化發展。例如,位于格魯吉亞巴統的著名雕塑作品《Ali and Nino》,該作品運用了動態的機械技術,雕塑中的兩人從靠近到融合再到分離,形象的展現出一段感人的愛情故事,其視覺效果頗為震撼,設計手法也頗有新意。此外,城市公共藝術是面向公眾發言的,為塑造一個自由平等的公民空間,設計手法應注重公共藝術的開放性與交互性[3]。通過先進的數字技術,使得城市公共藝術與人之間的交互形式更具有科技性。例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不僅可以增強公共藝術的表現力,還可以增加公共藝術作品的互動性與體驗感,便于創作者收集反饋數據,調整作品形式[4]。
3.3、 完善城市公共藝術管理體制
城市公共藝術的創新發展需要有科學的管理體制。目前寧波市公共藝術管理上有以下兩點尚需完善:其一,就寧波現行的有關城市公共藝術管理條例來說,其側重點在于管理城市雕塑,管理范圍已不能適應當下的發展需求,并不能有效保障城市公共藝術的品質;其次,城市公共藝術作品后期維護權責不清晰,不利于寧波城市公共藝術的健康發展。
據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首先,需完善寧波城市公共藝術民眾的參與制度,廣泛聽取民眾意見,這樣既能增強民眾參與度,也能有效監督公共藝術作品的品質;其次,應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及設計問責制度,對已經建成但品質不高的城市公共藝術作品進行設計問責。再有,對公共藝術作品的后期的維護是至關重要的,這需要完善城市公共藝術作品后期養護管理制度,明確建成后城市公共藝術作品養護的責任歸屬機構,保障其完好整潔。
此外,當下新媒體的普及某種程度上制造出了一些新的公共空間[5],充分利用網絡公共空間也是城市公共藝術創新發展的路徑之一。例如,可以利用短視頻、手機App等數字媒介,拓寬城市公共藝術的傳播途徑,在網絡公共空間宣傳城市公共藝術,提高民眾的感知度,以此來擴大影響、突出特色。
4、 結語
在“一帶一路”國策的引領下,突出特色與品質成為寧波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這也是建構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徑。城市公共藝術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凸顯城市特色與魅力,理應成為寧波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著眼點,這就需要城市公共藝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創新性。希望此次課題的研究有助于人們厘清思路,明確創新策略,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宣揚城市文化,滿足城市發展的綜合需求。
參考文獻
[1]寧波市人民政府寧波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綱
[2]寧波文化遺產保護網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法
[3]王中公共藝術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寧波城市公共藝術創新設計研究》來源:《工業設計》,作者:陳奕萱,韓馨,朱松偉
文章標題:寧波城市公共藝術創新設計研究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meixue/4723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