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11-22 09:33 熱度:
中國玉文化是中國文明史上的一支最久遠、最具特色、傳播時間最長的文化, 它滲透到古代政治、經濟、哲學、美學、宗教和社會關系的各個方面, 凝聚著人們對自然界、對人生的理解和企盼, 也體現著中國人對物質利益和精神升華的追求。
珠寶業有著特殊的屬性, 是物質屬性與文化屬性有機結合的典型行業。國家實行改革開放國策近四十年來, 中國的珠寶業有了明顯的進步和長足發展。總結行業發展的經驗, 可以說, 依靠科技, 做得準、做得精;依靠文化, 做得大、做得久;依靠商業, 做得實、做得活。科技、文化和商業三者, 各有其作用和重要性, 不能偏廢。云南省在"十二五"期間珠寶業做得好, 是因為云南把"石產業" (寶玉石、建材石、觀賞石) 作為該省的特色產業來抓、把寶玉石這塊, 定位為特色文化產業進行培育, 在注重市場、科技和其他要素的同時, 充分注意到了文化的作用---文化影響或產生觀念, 觀念影響或產生需求, 需求影響或產生市場。
今后我們發展珠寶業, 應繼續重視文化的凝聚和推動作用。所以, 研究中國玉文化和古代首飾文化, 不但有學術價值, 更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關于中國玉文化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或一個群體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思想觀念, 行為習俗的提煉、延續和輻射。只要有人類活動, 或人類活動的領域, 都有文化的因素存在:物化的, 精神的, 有形的, 無形的, 歷史傳統的和現代時尚的等。時下"文化"一詞, 似乎成為了時髦, 無論做什么, 言必稱"文化".行業內有的人把"四大名玉"、玉石玉器等, 直接就稱為"玉文化", 這說明"玉文化"是行業內經常使用, 但又模糊不清的概念。
1.1 中國玉文化的定義
中國玉文化是華夏民族在八千多年的社會實踐中, 所創造的源于玉石玉器, 并通過玉石玉器的特殊屬性, 寄托和展現中國人思想意識、社會倫理、價值觀念和藝術表現的一種文化現象。
對于中國玉文化, 可從廣義、狹義兩個領域進行理解。
1.1.1 狹義的中國玉文化
狹義的中國玉文化主要指以玉石玉器為載體, 在把玉石雕琢成各種形制、并賦予玉器各種美好寓意, 以及在鑒賞、評價和評估等整個過程中, 所形成的思想、觀念、程序、行為、風俗和習慣的總和。
1.1.2 廣義的中國玉文化
廣義的中國玉文化是玉器 (神玉、禮玉、民玉) 思想---神玉觀、禮玉制度、儒家的玉德觀及百姓的民俗觀;是對玉的審美觀、價值觀、雕琢藝術和形制應用的提煉與表達;玉文化不僅包括與玉石玉器有關的設計藝術、制作工藝、文字詞語等直接內容, 而且是具有博大精深內涵的美學、哲學、禮儀、道德、宗教、裝飾功能的綜合的人文思想藝術體系。
1.2 中國玉文化的思想特質
物質、精神和社會三位一體的獨特的玉文化觀念, 是中華民族的思想建樹, 成為了中國玉文化的思想特質。
千百年來, 玉的質地、形狀和顏色一直啟發著雕刻家、歷代諸子以儒家學說詮釋和田玉, 并賦予玉以"德"的內涵。"玉德"觀念成為人們敬玉、愛玉、賞玉、戴玉和藏玉的精神支柱, 成為我國玉器久盛不衰的重要原由。
中國人對玉情有獨鐘, 不僅僅是因為美玉的稀有和珍貴, 更在于玉代表了美好高尚的品質。
研究中國歷史和中國玉器的發展史, 我們不難發現, 玉文化早已深入到社會各階層的物質和精神生活領域, 反映出各個社會時代的風貌。玉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中國幾千年傳統文化中的國粹, 也是中國特有的文化之一。
2 中國玉文化的主要內涵和核心價值
玉文化中有許多精華但也有糟粕, 我們在這里所說的主要內涵和核心價值, 當然是指其精華部分;而玉文化中的神異觀、天命觀等迷信荒誕的觀念, 則屬于玉文化中的糟粕, 不在本文的歸納和討論之列。
中國玉文化內容浩繁, 蘊含精深, 只有認清并理解其主要內涵和核心價值, 我們才能夠正確地繼承傳統, 有效地聯系實際, 不斷地創新和發展。
2.1 中國玉文化的主要內涵
從興隆洼文化到今天的八千多年歷史歲月里, 玉文化的內容隨著時代的進程, 不斷地在增減和演變。中國玉文化的主要內涵, 是對其進行理論探討和實際應用的重要部分。玉文化表現在社會禮儀、等級制度的物化方面, 成為了社會道德和精神的載體;玉文化表現在財富價值、裝飾功能等方面, 體現了中國人愛美、欣賞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玉文化的主要內涵包括以下10點。
(1) 美學觀念:玉文化的核心之一就是美、自然美、工藝美、藝術美、和諧美、寓意美等。玉器的天然美和工藝美 (如紋飾、形制、造型規則等) , 不但提高了玉石的價值、美化玉石的形象, 也美化了人的形象和生活環境, 表達了人們愛美、欣賞美和追求美的愿望。
(2) 精神寄托:在中國儒家"比德于玉"的思想指導下, 賦予了玉"九德"、"十一德""五德"等含義, 以玉象征"君子"高潔的品行, 即人為地賦予精神寄托, 使玉道德化;在"玉德文化"中, 不乏提倡自強不息, 追求高尚自由的人生境界等內容。
(3) 用玉制度:春秋戰國時期的"六器"、"六瑞"的使用規定, 賦予玉禮儀內涵和爵位等級, 也將玉器身份化、政治化。玉器由生產工具脫胎而成為禮器, 標志著物質與精神的融合, 以及超越物質功能價值觀的形成。
(4) 財富價值觀:由于玉的稀少和美麗而成為人們看重的珍寶, 歷史上不乏其例。只要一提到玉, 人們肯定會很自然地聯想到了財富。當今, 玉的財富價值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 更是有了充分的體現。
(5) 民俗文化觀:在中國玉雕題材中所反映、包涵的歷史人文、民俗觀念、意識等內涵。如趨吉避害的民俗文化內容、如意吉祥的"福"文化內容等, 一旦在玉器中有所表現, 就具有強烈的祈福辟邪色彩, 體現了人們期盼安康、富裕、幸福和鎮惡辟邪等生活愿望或觀念, 成為玉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6) 文字詞語:與玉相關的文字、詞語、詞句詩篇和歷史典故, 在中國語言文化中隨處可見, 多不勝數, 美不勝收。成為了玉文化中最普及, 最恒久、最能影響中國人思想觀念的重要部分, 成為了中國文化中可以不斷傳承的"基因".
(7) 宗教內涵:《周禮·典瑞》寫道"大祭祀、大旅, 凡賓客之事, 共其玉器而奉之";佛教主張人們向善向慧, 佛文化與玉文化的結合, 產生了充滿禪味的玉雕理論和玉雕題材, 使人們加深了對玉的熱愛;道教"貴生"、"貴術"的用玉思想繼承了先秦時期的玉文化, 從藥用、法器等方面表達了道教的思想, 也給中國玉文化增加了新的內容。
現實中, 玉文化有機地和宗教文化結合的例子, 則隨處可見。
(8) 寶玉石的物質科學觀:中國有八千多年有據可考的玉文化, 從明朝以來, 中國逐漸接觸到來自國外的"寶石", 國家實行改革開放的國策以來, 更是大量接觸到來自國外、西方歐美等國家的寶石商品及有關寶石的現代科學學說, 如寶石學、礦物學、地質學、工藝學等, 這些先進學說, 被玉文化所吸收, 成為玉文化中充滿活力、最具時代特征的部分。"玉文化"的根基是科學與文化, 當然科學包括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
(9) 珠寶產業文化觀:在現代社會, 寶玉石、玉器成為產品和商品后, 逐漸形成了產業, 由此而產生了新的學說和理論。如玉器的現代工藝美術學說、玉器是特色文化產品、翡翠業屬于文化產業等觀念的產生, 形成了珠寶產業文化。通過珠寶首飾的具體表達, 玉文化成為了貼近百姓生活, 讓老百姓看得到、聽得見、悟得懂、用得上的文化。
(10) 多元發展觀:如玉器創作應汲取多元文化, 玉器創作和珠寶行業的發展, 應放眼世界, 走中西文化結合的道路, 中國玉文化應融入世界文化大家庭, 應走向世界的觀念和學說等。
如今, 中國玉文化已經演變成為了以審美、佩飾、財富、禮儀、祈福、科學、道德、勵志為主體內容的思想文化體系。
2.2 中國玉文化的核心價值
綜合中國玉文化的主要內涵可知, 玉文化的價值包括:美學欣賞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工藝價值、文化交流價值、科學研究價值、開發運用價值等。筆者認為, 在玉文化的諸多價值中, 其核心價值為三類:美學的藝術欣賞價值;物質的經濟財富價值;社會的道德象征價值。
三類價值中, 只有一類與物質有關---由此, 我們可簡明地理解到:玉文化不等同于玉雕玉器、不僅僅是玉雕玉器, 它更多的是由觀念、意識、思想、藝術等精神層面的內涵構成, 并具有廣博、精深和含蓄的人文特征, 這是其它文化所難以比擬的。
3 中國古代首飾文化
首飾, 在此指由各種具有特征 (色) 、美麗、稀少及貴重的材料制成的能裝飾和美化人體的飾物。中國古代首飾, 在此指清代以前存在于世的飾物。
中國玉文化歷史悠久, 內容博大精深。古代首飾文化, 是玉文化最直接的表達或體現。中國古代首飾文化, 從縱向看其干流, 可概括為裝飾文化 (美化人體) , 巫神文化, 禮器文化、德玉文化和民眾的首飾 (飾玉) 文化幾個階段。其中, 以首飾 (飾玉) 文化對珠寶行業的影響最為直接和持久。
3.1 中國古代首飾的起源
《后漢書·輿服志下》寫道:"后世圣人……見鳥獸有冠角頔胡之制, 遂作冠冕纓蕤, 以為首飾。"可見, 首飾的起源, 與美、裝飾乃至與炫耀身份有關。
首飾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從人類萌發裝飾與美化自身的意識開始, 就出現了原始的首飾。考古發現, 原始的首飾形式主要有:項飾、腰飾、臂飾、腕飾、頭飾等幾種, 而這些形式中尤以項飾和腰飾為主。人們佩戴首飾的首要目的, 是美化自身, 彰顯魅力, 提高對異性的吸引力。
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體飾物, 無論是動物牙齒、羽毛、還是玉石等, 它們共同的特點是:光滑、規則、小巧、美觀。這樣的特點進一步說明了裝飾物產生于妝點妝扮、自我炫示、吸引異性的重要心理動因。由此可以說, 首飾首先起源于心理和生理本能的美感。而由這種起源動因衍變而來的"人體美化"功能, 是首飾最原始、最根本的功能。
在首飾的起源和發展, 還有兩個重要的動因, 一是宗教功能, 二是社會功能。宗教源于史前人類的巫術, 而首飾發展的宗教動因, 則是在史前人類的巫術活動、巫術思想指導下逐漸形成的, 并固化在人們的思想深處;原始人類在勞動實踐中, 逐步對自然界中一些與他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材料如植物的果實、種子、動物的羽毛、牙齒、骨骼以及玉石產生一種朦朧的神秘看法, 他們甚至將之作為巫術活動中的崇拜對象, 賦予其神秘的力量。
如現民將植物果實或種子串掛在母性身上, 以祈求繁衍子女;將狩獵動物的毛皮、牙齒、骨骼穿掛在身上, 以求得狩獵的成功和自身的平安。對玉石的崇拜, 則是源于原始人對石器工具的深厚感情, 其中色澤明亮鮮艷者, 被視為是大自然中某個神秘主宰對他們的饋贈品, 從而收藏和加以保護, 并廣泛使用于巫術儀式中, 成為隨身攜帶美化自身的裝飾物和避邪去災、逢兇化吉的吉祥物。在此過程中, 逐漸豐富了這種自然崇拜物的內涵, 中國玉文化最初的啟蒙思想, 也正是源于此。
3.2 中國古代首飾的分類
中國古代首飾的分類, 按材料分, 可分為金屬材料首飾和非金屬材料首飾;按功能分, 可分為實用性首飾和藝術性首飾;按性別分, 分為男性首飾和女性首飾;按質量檔次分, 分為高、中、低檔首飾。從裝飾的角度, 中國古代首飾有以下八類:
(1) 頭飾:笄、簪、釵、步搖、鈿、扁方、梳篦、華勝、發箍、掩鬢、挑心、分心、玉珩、蓮花冠、鳳冠、巾幗等;
(2) 耳飾:珥珰、耳墜、耳環、耳釘、玉玦等;
(3) 項飾:項圈、項鏈、瓔珞 (華鬘) 等;
(4) 玉佩:玉璜、玉璧、玉媛、玉環等;
(5) 服飾:組佩、胸花、胸針、胸墜、胸牌、領針等;
(6) 腰飾:帶鉤、帶環、帶板、香囊、腰牌、禁步、組佩等;
(7) 手飾:手串、臂釧、手鐲、戒指、戒面、板指、手鏈、指甲套等;
(8) 腳飾:腳鐲、腳指環等。
中國古代制作首飾的材料有骨、石、陶、蚌、荊、竹、木、貝、皮革、翠羽、花卉、玉石、銅、琉璃、鐵、金、銀, 象牙、牛角、玳瑁、瑪瑙、琥珀、水晶、瓷珠、陶珠、硨磲、瑪瑙、珍珠、絲線等, 多達幾十種。
3.3 中國古代首飾文化功能的演變
中國古代首飾的產生和發展, 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每一時期的首飾都具有其特定的歷史文化特征。縱觀中國首飾發展史, 中國古代首飾的文化功能, 經歷了以下存在或演變的過程。
(1) 裝飾功能:彰顯美麗, 美化人體, 提升魅力, 是首飾最原始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功能。此功能一直貫穿于首飾起源至發展演變的全過程。例如用于佩戴的玉件玦、環、鐲、勒子、剛卯、嚴卯、翁仲、系璧、扳指、沖牙、珥、璇璣、璜形佩、雞心佩、耳飾以及組合佩等, 就突出了裝飾功能。
(2) 宗教功能:是史前人類的巫術活動、巫術思想指導下逐漸形成的。在一定歷史時期或某一特定的文化背景中, 其作用甚至超過了首飾的裝飾功能。如巫玉首飾, 以及后來佛文化與中國玉文化相結合, 所產生的具有宗教意義或內涵的各種首飾。
(3) 社會功能:隨著人類階級社會的形成, 首飾又在裝飾功能和宗教功能之后, 又附上了一種社會功能, 甚至一度后來者居上。如隨著奴隸社會氏族貴族的出現, 商周社會所重視的禮器"六器"、用來表明使用者身份和等級的"六瑞"等。玉器的社會功能, 在這一歷史階段曾引導著首飾的發展。
(4) 文化功能:隨著社會進步, 物質財富的豐富, 人類認識水平的提高, 首飾的宗教功能和社會功能被弱化, 出現了重視文化功能的趨勢。
首飾具有了一定的思想和文化內涵---首飾在一定意義上超越了裝飾美化的范疇, 它表現出設計者或佩帶者一定的文化品位, 表現出人們對人生的態度或愿望。如體現儒家"玉德"觀的玉石飾品, 以及蘊含了豐富民俗文化內涵的各種玉佩等。
(5) 財富象征功能:無論是首飾的起源階段, 還是首飾的各個發展時期, 都和人的財富、經濟實力直接聯系在一起, 首飾成為象征財富和經濟地位的標志物。如在距今3 800~4 300年間, 位于今甘肅、青海東部、寧夏南部、內蒙古騰格里沙漠地區的齊家文化區域, 就以玉器作為貨幣;從古至今, 以首飾象征財富, 路人皆知。
(6) 抽象激勵功能:中國古代的首飾, 出現過綜合附加在首飾上的宗教、社會和功利等因素, 開辟自由想象空間, 追求主觀意象的抽象構形, 以期引導人們向理想、哲理和自然等感覺層次聯想的造型范例。
中國古代首飾中的對藝術造型單純、簡練的意象表現手法, 對人的思想具有抽象激勵的作用。如紅山文化中的"中國第一龍"、收藏于陜西歷史博物館中的石峁文化玉鷹等等。對首飾內涵抽象表征, 是中國古代首飾的一大亮點, 對現代抽象首飾的設計與構思, 有積極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4 結論
(1) 中國玉文化是華夏民族在八千多年社會實踐中, 所創造的源于玉石玉器, 并通過玉石玉器的特殊屬性, 寄托和展現中國人思想意識、社會倫理、價值觀念和藝術表現的一種文化現象。
玉文化不僅包括與玉石玉器直接有關的設計藝術、制作工藝、文字詞語等內容, 在當代, 中國玉文化已經演變成為了以審美、佩飾、財富、禮儀、祈福、科學、道德、勵志為主體內容的思想文化體系。
(2) 中國玉文化在社會發展的進程中, 具有多方面的價值, 其最主要的價值 (核心價值) 為:美學的藝術欣賞價值、物質的經濟財富價值和社會的道德象征價值。
為進一步發揮中國玉文化應有的作用, 對于前人留下的玉文化遺產或成果, 我們應在歸納、研究中有所揚棄, 在繼承傳統精華的基礎上, 增添符合現代精神的科學內涵。玉文化必須推陳出新, 與時代同步, 與行業發展相結合。只要這樣, 才能使玉文化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3) 中國古代首飾文化是玉文化的組成部分。其歷史的演變可概括為原始的裝飾文化, 巫神文化, 禮器文化、德玉文化和民眾的首飾 (飾玉) 文化幾個階段;中國古代首飾在歷史上具有裝飾功能, 宗教功能, 社會功能, 文化功能, 財富象征功能和抽象激勵功能。
理解中國古代首飾功能的存在和演變, 對現代首飾的創新發展, 具有現實意義。傳統與現代、地域性與整體性、民族性與世界性、多樣化與個性化結合起來, 創新設計理念和工藝方法, 是現代首飾發展的方向。
(4) 中國玉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部分。由文化形成觀念, 觀念刺激需求, 需求產生市場。所以, 要促進珠寶行業進步, 推動珠寶市場的持續發展, 必須認清中國玉文化的內涵, 重視對中國玉文化、中國古代首飾文化的研究、運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楊伯達。中國古代玉器探源,中原文物[J], 2004 (2) :54-58
[2]周佩玲,楊輝中華寶玉石文化概論[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012.
[3]廖宗延。中國玉石學概論[M]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出版社, 2007.
《中國玉文化內涵及古代首飾功能的演變》來源:《寶石和寶石學雜志》,作者:戴鑄明
文章標題:中國玉文化內涵及古代首飾功能的演變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meixue/4722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