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1-09-10 09:49 熱度:
竹魚簍、鐵漁叉、麥穗倉、木水車、收音機、縫紉機……在珠海市斗門區乾務市民藝術中心的民俗文化展覽館,不同歷史時期的200多件傳統生產、生活器具,成了展示珠海斗門民間風俗變遷的一扇窗口。
其中,一個個看似普通的“漁網”“魚簍”,在“館主”周永燊看來,卻有著不同尋常的意味。
“這里展覽的每一個物件,都是當地人使用過、甚至代代相傳的家當。”周永燊相信,厚重歷史是最好的文化自信,“像這件打谷工具,就已經是三代同堂了,第一代是用兩根竹竿搖動打谷,第二代是在一個特制的木桶里摔打稻谷的打谷機,到了第三代就已經是腳踩式的圓形打谷機。”
這樣的一個民俗文化展覽館,是“廣東省基層宣傳文化能人”、珠海市斗門區乾務鎮文化站站長周永燊推動打造的又一張乾務民間文化名片。
自2007年上任珠海市斗門區乾務鎮文化站站長以來,周永燊屢屢創新基層文化工作形式方法,將乾務的美食文化和民間藝術推向全國。
千百年來,大旗山腳下的乾務鎮各村流傳著乾務飄色、裝泥魚、鑼鼓柜、舞龍、舞獅、佛家拳等優秀傳統民間藝術。但近年來,由于接班人少等原因,這一傳統民俗幾近失傳,漸漸失去活力。
為了扭轉這一形勢,熱愛民間文化藝術的周永燊推陳出新,成功創新了多臺大型飄色,乾務飄色重亮光彩,還成功入選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其中,他創新制作的八芯乾務飄色《天仙配》和十芯飄色《西游記》讓觀眾耳目一新,打破了該鎮將近400年的飄色傳統。
如今,每到假期,在珠海市斗門區乾務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舞獅訓練場、舞蹈室、戲曲室、手工活動室里就擠滿了學習民俗的孩子。
“我們基層的實踐活動就要伸手摸得到、睜眼看得見,必須是群眾喜聞樂見的。”周永燊說,“基層缺少文化教育人才,我們就自己去挖掘,讓這些人才引領民俗文化活動鮮活地開展。”
如今,越來越多的乾務人和斗門人參與到飄色表演中,不僅在當地表演,還與鶴山、臺山、順德等周邊地區進行民間藝術交流。
作者:林郁鴻
將乾務民間文化藝術推向全國相關推薦關于現代工業設計和中國傳統民間工藝的比較
文章標題:將乾務民間文化藝術推向全國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meixue/4668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