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美術論文 發布日期:2021-03-08 09:23 熱度:
摘 要:文化體現著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道德規范、思想風貌及行為特征。中國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們的基本生活被滿足后,必然會追求精神生活上的滿足。如今新媒體發展迅速,也帶起了大量產業。我們要思考將如何合理利用新媒體,將社會效益最大化,如何增強與擴大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力,使中國傳統書畫藝術重新崛起,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促進和提高人民文明素養,以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
關鍵詞: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新媒體;現狀;展望
一、引言
“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提高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平、文明素養,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認真學習和領會這些重要論述,對我們堅持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傳統書畫的現狀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造就了中國書畫藝傳統書畫藝術,鑒賞、收藏、傳播是記錄文化、保存文化、傳遞文化的一種手段,同時也是學習文化的一個過程。中國傳統書畫藝術是中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融合了自古以來中國文化對于自然、社會以及相關政治、哲學、宗教、道德、文藝等各方面認知。它與中國社會和各階層人的精神生活始終有著密切的關系,并有廣泛的受眾面。如此豐富的燦爛的文化性與藝術——使得人們莫不為得到一幅名家真跡而感尊榮。時至今日,時代的進步和發展,書畫藝術品已從歷代的王公貴族、官宦名流、文人墨客的專享藏賞之物,進入到現在的普通人家。
只是由于歷史原因,在公共教育與興趣培養中,對中國傳統文化與書畫藝術的認識、理念的偏頗與忽視,造成許多人對文化內涵要求很高,但具體書畫藝術的運用技巧、分析、鑒賞的教育投入嚴重不足,還仍處于民間自發與自我提升狀態。再者,當前新媒體環境正向碎片化發展,觀眾的注意力很難集中,一旦在短時間內沒有勾起觀眾觀看的欲望,就很容易被埋沒在新媒體巨大浪潮之下。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宣傳就沒能緊跟時代,其傳播內容與應用手段仍然單薄且落后,不具有足夠的吸引力。
當前,社會的教育方向引導教育需求,以及在素質與文化藝術教育系統完整性缺失,公眾認為對于學習傳統書畫不會給他們帶來事業與升學上的幫助,而其實用價值又不像西方藝術可以無縫銜接在各種領域。因此公眾沒有對傳統文化藝術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導致傳統書畫藝術喜好群體年齡斷層嚴重,不能與時代同步發展。原本有豐富內涵和大批追隨者的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在當代,成為老年人平日的興趣愛好。
再者,傳播載體上的斷層也讓傳統書畫在當今社會逐漸沒落。一方面許多藝術家自身對網絡與新媒體有一定偏見,認為傳統書畫藝術是文化瑰寶,是高雅藝術,不能在自媒體上淪為大眾藝術。另一方面,傳統的審美方式與興趣已經發生了改變,人們已習慣了即食型的快餐文化。傳統書畫藝術深刻的文化內涵和悠久的歷史背景以及象征民族性的整體文化觀念不再是大眾視覺審美核心所在,兩者之間錯過了許多相聯的機會。
在現階段,全球化、信息技術等外在因素對藝術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提供了契機。媒體給商品帶來的是巨大的曝光度,從而創造了更多的購買需求,傳統商業模式是以銷售數量所帶來的利潤,來填補廣告與商品投入的費用。而新媒體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宣傳成本大大降低,更多商品將受到更多公眾的關注,消費趨勢進一步向著集群效應邁進。
三、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傳統書畫的未來展望
由于當今社會的飛速發展與實際需要,人們有認知的理念正在被快速刷新,新媒體展示、傳播與交易溝通在加速滲透,逐步滿足不同層次書畫作品以及藝術傳播訴求,市場空間被進一步打開。
如上文所提到的,中國傳統書畫的年輕一代正在利用新媒體的大環境來創造更多有趣有創意的自媒體賬號和平臺,打破了過去傳統書畫的固定思維。任何行業都必須要新人才的流入和新風格的沖擊才能持續發展并長久存在,西畫如此,國畫更應該如此,但國畫上一次的大變革還是明朝的“以形寫神”的寫意畫。所以傳統書畫藝術急需要依靠著新媒體重新崛起。
現如今,新媒體成為主要潮流是有其必然性的。傳統媒體由于粉絲群體龐大,使得眾口難調,自身制作團隊人員復雜、制作周期長也導致很難根據時代潮流快速轉型,也很難擁有鮮明的特點。而新媒體最大的特點就是實時、高效、雙向,媒體可以用多種新穎的手法和技術,使平臺開放、互動、即時,呈現效果更為直觀,增加內容的吸引力和易接受度。自媒體們有更小的團隊和自由的制作周期,帶來的便是“短、平、快”的內容。而這些內容本身也是更加有趣和獨特的,更符合大眾口味的,因此才能在傳統媒體的巨石下生根發芽并逐漸成為主流。
當前新媒體平臺對于促進文化教育、應用引導、文化傳播、提升素質,承擔著重要使命與責任。構建一個融入生活、回歸藝術的教育生態環境,是十分必要的。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要求:“建立健全‘互聯網+服務’、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加快社會服務在線對接、線上線下深度融合。有序發展在線教育,推廣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等網絡學習模式,推動各類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這為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在線教育發展提供了動力。其次,平臺對自媒體的創作環境也越來越友好,不同平臺也有不同的風格和特點,觀眾基礎也都各不相同。因此傳統書畫自媒體創作者們一定需要根據自己的風格和特點找到相應的觀眾群體,或者是根據相應的群體改變自己的內容形式去適應觀眾。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在新媒體的環境下發展趨勢是多方向的,開發潛力也是巨大的。我們可從工藝、文創產品入手,通過新媒體平臺打造自己的自媒體,協助增加市場透明度,也可形成自己的忠實用戶圈,在保證市場和諧和滿足用戶學習、鑒賞與收藏需求的同時,從中獲取一定收益;我們亦可以從商品市場出發,通過年輕藝術家的創作開辦展覽或生產文創產品,打造一套年輕、潮流的品牌和形象,利用自媒體強大精準的宣傳能力進行推廣,也可以得到用戶最直接的反饋信息來改進產品;我們還可以給藝術家們制作更新穎的紀錄片和教學視頻等,通過新媒體對中國傳統書畫藝術進行宣傳,從而增加多年齡層的學習者,通過內容制作、產品建設、用戶服務、實現生產、推廣、運營的良性循環,為市場提供多樣化指導與服務。
中國傳統書畫藝術運營模式中只有:書畫、用戶、利潤這三者,這個模式是單向封閉的,很難發展和壯大,是一個單純的傳統手工制造循環而已。我們若從市場及用戶需求的共性中發掘建立:傳統書畫藝術、新媒體宣傳、社會影響、社會效益這四者組成了新循環圈模式,而新的這個循環在加入了新媒體宣傳后使文化、藝術、需求傳播透明、公開、公正,成為開源、共享的信息應用。同時提供展示、咨詢、引導、溝通、教育服務,使藝術面向了更廣闊的用戶群體;讓藝術創作者與傳播者得到更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進而促進協助、激勵書畫藝術的內涵發展與社會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吳群燕.論新媒體對于傳統藝術的機遇和挑戰——以書畫為例[J].北方美術:天津美術學院學報,2015.
[2]張亮,趙家葆.新媒體語境下傳統書畫藝術的傳播[J].藝術品鑒,2015(07).
[3]邢玉翠,周敏.當代中國書畫市場的發展瓶頸與突破策略[J]. 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
[4]葉子.中國書畫藝術市場[M].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6.
[5]薛生健,唐薇薇.中國傳統書畫藝術在新媒體語境下的數字化演繹與呈現[J].美與時代旬刊,2014.
作者:朱 越
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現狀與未來相關推薦傳統書畫裝裱藝術在當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文章標題: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傳統書畫藝術的現狀與未來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meishu/4515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