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農業經濟科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4-09-02 14:54 熱度:
1.1發展生態循環種養生產模式在稻田、菜地廣泛使用殺蟲燈,推廣野豬要沼要稻淵菜、果冤要燈要漁冶、野豬要沼要果蔗+冬瓜冶、稻鴨共棲等多項生態循環種養模式,有效促進了農民增收,減少了環境污染。
1.2實施農業科技入戶工程對農民開展低碳、節能培訓,每年發放技術資料、科技明白卡30萬份,把測土配方、精準施肥、科學用藥、生物防治病蟲害等低碳增效技術送到農民手中,指導農民發展低碳農業,減少面源污染,使86.8萬農民受益。
2陸川縣發展低碳農業面臨的問題
一是從事生態生產的農戶較為分散,制約了規�;藴驶a。二是財政投入不足,影響節能、節水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與改善。三是農業科技投入不足,真正服務于農業科技的人員少、經費少,影響技術人員下鄉蹲點指導農業生產,每個鄉、鎮僅2名技術人員,既要搞好農業技術推廣,又要搞好農產品安全監測,還要搞好農資、種子供應服務,工多人手少,導致農業低碳科學技術推廣和應用難度大。四是農民長期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導致農業面源污染加劇,造成耕地板結,肥力下降,農作物減產。五是目前推廣應用的生態農業模式在技術方面存在弊端。如推廣的野豬要沼要稻淵菜、果冤要燈要漁冶等生態農業模式,雖然優越性顯著,但這種模式一般只適用于農戶小規模生產,自動化、機械化程度不高,致使勞動強度大、人力物力跟不上、推廣難度大。這些都是嚴重制約生態農業模式進一步推廣的難題。
3推進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的對策
3.1制定全縣低碳農業經濟發展規劃,明確工作目標制定《陸川縣低碳農業經濟發展規劃》,明確低碳農業經濟發展目標和保障措施,突出發展低碳高效農業各項指標,明確投入渠道,提供政府補貼,保障低碳農業發展需求。
3.2選擇適合當地的低碳農業經濟發展模式陸川縣每年糧食總產量50萬t左右。以水稻生產推算院稻谷產量7500kg/hm2,習慣施基肥碳銨375kg/hm2、過磷酸鈣375kg/hm2、尿素150kg/hm2、鉀肥225kg/hm2。合計施化肥1125kg/hm2。生產50萬t糧食,需要7.5萬t化肥。根據我國氮肥利用率只有30%~35%,磷肥10%~20%,鉀肥35%~50%,平均35%的利用率計算,7.5萬t化肥中浪費掉48750t。其利用率之低,能源浪費現象之突出是十分嚴重的。因此,應提高化肥利用效率。建設野清潔田園冶示范帶。
3.3強化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強化動物防疫預警能力建設。加強鄉鎮測報站和村測報點建設,形成覆蓋全市的動物疫情測報網絡,市和縣區要加強對疫情的分析、預判和處置能力建設。二是強化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按照野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統籌規劃、因地制宜,企業為主、項目扶持,財政補助、保險聯動冶的原則,建立政府組織集中收集處理和屠宰場、養殖場自行處理相結合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運行模式。三是強化畜產品質量監控。從飼養、屠宰、販運和經營等各個環節加強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逐步實現生產記錄可查詢、產品流向可追蹤。
3.4加快畜牧產業化升級以生豬、家禽和草食動物生產為重點。生豬生產以長白、大白、杜洛克等優良種豬雜交生產三元商品豬為主體,改善豬肉品質,提高出欄率。家禽生產要突出發展優良種禽及苗禽產業,增加種蛋禽、肉禽品種比重,擴大飼養出欄量;牛羊等節糧型草食動物要培育養殖基地,引進推廣西門塔爾良種肉牛、波爾山羊和優質高產牧草良種,推廣糧要經要飼三元種植結構,發展種草養畜,增加草食動物肉類比重。
3.5大力推行標準化生產從場房圈舍、疫病防控和糞污處理等方面引導養殖場戶積極開展標準化示范場創建,結合當地實際發展適度規模養殖。逐步擴大標準化養殖覆蓋面,通過3~5年的發展,全市生豬年出欄500頭以上、肉禽出欄10萬羽以上、蛋禽存欄1萬羽以上的養殖場全部實行標準化生產,實現畜牧業生產優化升級。
文章標題:農業類論文發表低碳農業經濟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nongye/jingji/2255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