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1-05-10 17:35 熱度:
摘要:數字化地形圖是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及國土,水利,農林等資源管理的重要基礎資料,也是開展數字城市和信息化建設的最基礎平臺。通過分析寶應縣目前基礎地理數據生產、管理和應用的現狀,提出了縣級城市數字化地形圖測繪及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的總體思路、實施過程和特點。
關鍵詞:數字化地形圖;測繪;基礎地理信息系統;更新
1地理數據生產、管理與應用問題分析
目前在基礎地理數據生產、管理與應用方面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1數據形式多樣、標準不一
目前各基礎地理數據管理一般擁有不同年代、不同方式獲取的部分基礎數據。這些數據格式不同、來源各異,有CAD格式的數據,也有MapInfo格式的數據,有經過編碼的也有未經編碼的數據等。數據存儲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的采用傳統的圖紙保存,有的采用文件方式保存,有的以數據庫表的方式保存等等。寶應縣基礎地理數據主要有規劃部門1/10001/20001/5000數字地形圖,國土部門1/500數字地籍圖,其他各鄉鎮,開發區,工業園區所有的1/1000數字地形圖。這些圖生產時間相差大,施測方法不一,精度不一,比例不一,系統不一,地理內容不一。
1.2生產模式并行、成果形式單一
當前數字化生產模式多采用“一體化并行生產模式”,即數據采集、數據處理和產品制作在同一個軟件內完成。但由于當前數據采集軟件大多只是從軟件操作的方便性出發,而較少從數據使用的角度去考慮數據組織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使得數據成果形式單一,要么只能滿足建庫,要么只能滿足制圖,導致生產過程的重復和浪費,限制了數據的應用范圍。例如寶應縣國土部門的1/500數字地籍圖,基礎數字地形圖地理信息不全,缺地面高程,桿線,陰井,通訊,電力,公共設施等地理要素。并只有地籍成果圖而沒保留基礎地形圖,圖層混亂,復雜,無法和其他部門共享。
1.3數據更新不力、現勢性差
數據的現勢性是數據的生命力所在,為了保證數據的現勢性必須采用有效的更新機制。以前所采用的數據更新方式往往比較零散,更新速度慢,難以保證數據的現勢性。
1.4管理手段落后、數據安全性難以保證
由于多采用計算機硬盤管理空間圖形數據,數據容易丟失、損壞和泄密,數據的安全得不到保證。
1.5分析手段單一、信息利用率低
城市規劃部門對大量的基礎數據的分析目前所采用的方法、手段較為單一。而隨著數據庫技術的發展,以及數據倉庫和數據挖掘等新技術的應用,給空間分析帶來了新的方法;特別是多種信息相結合,在地理信息的支撐下可采用各種專題圖來表達和分析。
1.6難以深層次利用、社會化服務程度較低
提高信息的利用效率是信息系統建設的一個主要目標,城市規劃部門大量的規劃和其它信息資源與基礎地理信息還沒有統一管理,信息的利用僅停留在原始信息的提供階段,沒有進一步的進行深層次的挖掘,這就難以滿足社會、企業和個人對城市信息的需求。隨著科技的發展,應能通過多信息的綜合分析,為制定21世紀初期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發展戰略,為城市制定社會、經濟、科教等各項發展政策提供決策支持。
1.7資源共享差,重復勞動普遍。
數據資源共享差,各個單位職能不同,一個地區出現多次測繪,重復勞動,浪費人力,物力。增加投資,降低職能部門辦事效率,增加建設項目流程時間,甚至產生不好的社會影響。
1.8目前勘測管理工作與國家要求的“五統一”原則有距離
即:統一的平面坐標系統,統一的高程系統,統一城市地形圖的圖幅分幅和編號,統一的技術標準,統一管理城市勘測基礎資料。
2城市數字化的總體目標
為了避免重復投資,統一測繪成果,實現數據共享,采取地形和地籍兩圖并測的方法。由政府統籌,根據縣財政資金可以選擇政府財政支出或由規劃,國土等部門共同投資,數據共享原則建立城市規劃區約100平方公里1/500,1/1000空間數字地形圖庫。
2.1建立一套城市基礎空間數據的采集、監理、轉換、入庫有效模式;
2.2建立數據分層、分類編碼體系,實現數據規范化和標準化的生產;
2.3制定影像圖生產、建庫方案,滿足城市DOM和DEM數據生產、建庫和應用分析要求;
2.4建立開放、穩定、安全、共享、海量、連續無縫的矢量數據與柵格數據的空間數據庫管理與應用系統;
2.5建立一套完整的數據更新機制。
3城市數字化系統
為實現建設全市范圍的準確、動態、高效的共享型基礎空間數據庫的目標,針對目前基礎空間數據生產、管理和服務的業務流程,分以下七個階段來完成:
3.1確定【城市空間數據庫地理信息系統】總體設計方案。
邀請專家對方案進行論證,針對寶應基礎數字地形圖資源明確城市基礎數字地形圖建設技術路線與指標。
3.2進行【城市空間基礎數字地形圖】測繪項目招標
確定數字地形圖的測繪方法,技術標準。項目生產單位,監理單位。
3.3城市統一控制網的建立
為適應國家發展新農村建設的需要,建立覆蓋全縣的高等級平面,高程控制網。
3.4已有數字地形圖資源分析階段
根據避免重復投資,節約成本原則。由中標單位對已有數字地形圖資源進行分析,保留在更新后能達到要求的地形圖,確定新測范圍。
3.5數據生產階段
由招標單位組織生產,根據設計方案進行地理數據采集,數字化成圖,產品質檢。
由政府委托江蘇省測繪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進行項目成果質量鑒定。
3.6動態更新階段
這個階段主要是對數據的修測、補測、監理、入庫更新形成一整套實時更新管理辦法。
此階段是貫穿始終的,是長期存在的。只能由當地的測繪力量來完成。規劃部門對地形圖內容,要素要求最高,可由政府指令委托,定額撥給資金,基礎地形圖由規劃部門測繪隊伍承擔,利用規劃管理優勢,結合規劃放線,竣工測繪資源減少重復測繪,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達到數字地形圖的時效性,地籍圖由國土部門測繪隊伍承擔。
文章標題:縣級城市基礎地形圖建設模式分析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jianzhusheji/880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