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7-01-22 19:18 熱度:
隨著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提出和實施,生態化觀念也隨之深入各個行業或領域,建筑業也不例外,生態建筑也被人們所熟知,本文就對生態建筑的發展與現狀進行討論。
《重慶建筑》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防災科技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引言
生態建筑設計理念的提出使得工程建筑領域上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于以往傳統的建筑設計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生態建筑設計在建筑方面引入了生態策略,使得建筑物具備生態節能優點。建筑設計的生態化模型強調了建筑物與環境之間的和諧相處的關系,從建筑設計最初落實生態化理念,建設由于建筑引起的對環境的污染等等危害,貫徹可持續發展戰略。
一、生態建筑設計的基本特征
在建筑設計中加入生態化理念,以達到節能減排的最終目的。通過對生態化的理解,進一步實現建筑與人,建筑與環境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將綠色生態理念引入到建筑設計之中,盡可能的實現資源的充分利用,來達到節能、高效的環保目標。生態建筑設計有著幾下幾個重要的特征:
1.以人為本是核心
人,不僅是建筑施工過程中的主要操作人員,也是建筑的服務對象;因此,不論建筑設計怎么樣的多種多樣,最終目的還是能夠提供更好的生存和發展的居住空間。建筑設計的最終標準依舊是提供一個舒適、安全、健康的居住空間。以人為本,就要求建筑設計在進行施工方面的設計時,能夠確保建筑材料的安全性和環保性,保證建筑材料的質量安全和使用時的是舒適程度,最終使得居住著的身心健康。
2.堅持經濟實用性原則
生態建筑設計要求施工過程中的材料必須具有環保、節能的功能,這就會直接導致建筑成本的增加;然而,一個建筑的投資是有限的,不能為了建筑設計的生態化就無節制的增加建筑成本來實現最大程度的實現環境保護;因此,在生態建筑設計時也要注重和強調經濟適用性這一原則,以最小的資金實現最大的建筑功能。總之,在建筑設計中的生態化模式依然要遵守和堅持經濟實用性原則。
3.堅持環境適應性原則
生態建筑設計能夠大范圍的普及和推廣,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加入并強調了環境的適應性原則。環境適應性原則要求在建筑中實現建筑與人,建筑與環境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在滿足建筑功能的前條件下盡可能的減少建筑對環境的污染和破壞,保護自然環境的原有面貌。在建筑設計之初就盡量考慮到地形、地貌、地質等等多方面的因素,最大限度的保護環境。
4.堅持社會性原則
無論生態建筑設計怎樣的環保,怎樣的實現人、建筑與環境三者之間的協調,建設設計依然不能脫離社會性這一原則;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建筑設計也要與時俱進,不斷的滿足人們對空間結構的要求,對建筑功能和環保的功能要求,符合大眾的基本需求。要求建筑功能要完善,建筑空間要靈活,并具上備一定的適用性和可擴展性。
二、建筑設計中生態化模式的相關策略
只有建筑設計生態建筑設計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才能滿足社會變化的需要。上述總結了生態模式四大基本原則,只有將這些特征與具體的實際聯系起來才能從分發揮生態化模式的作用,才能實現建筑與人,建筑與環境三者之間的協調發展。筆者通過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總結出建筑室內設計和室外設計兩個方面的具體實施策略。
1.建筑的室內設計策略
第一點,在實施綠色生態化模式進行中庭設計時,一方面要使中庭成為光線與氣流的通道,起到”光井”與”煙囪”的作用,使陽光由中庭滲入建筑,通過陽光的收集、反射裝置達到內部空間,這樣既排出了室內的濕氣和濁氣,又形成了空氣的流動,使人與自然相接觸的同時,減少了機械通風和空調的需求;另一方面,使綠化與中庭相結合,將綠化體系引入建筑室內,這樣不僅形成優美的景觀,而且通過植物的新陳代謝,可以大幅度的改善室內的空氣質量,保證居住者的的身體一直在健康的狀態。
第二點,“緩沖空間”是在建筑主體與室外環境之間用玻璃幕或墻體圍合出一個大空間,是室內外的一個緩沖地帶。在實施綠色生態化模式進行緩沖空間設計時,主要目標是節能,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起到保暖、隔噪音和通風的作用。
2.室外設計策略
第一點,在屋頂設計上,綠色生態化策略要求建筑物屋頂的設計應根據不同區域情況進行不同作用的節能設計。
第二點,在幕墻設計上,綠色生態化模式在建筑幕墻設計上最為常用的策略是“雙層皮”幕墻策略。“雙層皮”幕墻主要針對以往玻璃幕墻耗能高、室內空氣質量差等問題,用雙層體系作維護結構,提供自然通風和采光、增加室內空間舒適度、降低能耗,從而較好的解決了自然采光和節能之間的矛盾。
三、結語
綜上所述,首先對建筑設計生態化模式的基本特征進行相應的闡述,再結合筑室內設計和室外設計等不同的方面對生態化模式的實施進行探討。總而言之,建筑設計中進行生態化模式的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利于文本居民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但是從我國建筑設計生態模式的發展來看,還存在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因此相關工作者應該不斷掌握新的技術、理念,促進建筑設計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劉洋. 建筑設計的綠色生態化模式及其策略研究[J]. 科技資訊,2012,04:65.
[2]胡佳. 論建筑設計中的生態策略滲透[J]. 門窗,2012,10:166+169.
[3]王麗純,馮艷林. 建筑設計中生態策略的融入研究[J]. 山西建筑,2013,03:20-21.
[4]竇懋羽. 芻議建筑設計中的生態化模式與策略[J]. 中華民居(下旬刊),2013,04:61-62.
[5]王蕊. 建筑設計中生態策略的融入方式探討[J]. 中國建材科技,2014,05:169-170.
文章標題:建筑設計中的生態化模式及策略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jianzhusheji/3471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