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建筑設計論文 發布日期:2013-06-25 09:51 熱度:
測繪工程師評職稱論文范文三:下載地址
本文選自省級期刊《決策與信息》,《決策與信息》由中國武漢決策信息研究開發中心主管主辦,1984年創刊,郵發代號38-138。國內統一刊號:CN42-1128/C,國際標準刊 號:ISSN1002-8129。本刊致力于推進國家的法制和經濟的決策民主化、科學化,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倡導學術理論創新,重點反映法制和財經領域內 最新理論研究成果促進學術交流,打造精品期刊。
摘要:勘查區巖漿巖有花崗斑巖、閃長斑巖,均為燕山期產物,主要破壞了3、6、7、8煤組。結果是吞蝕煤層、煤層間距加大、使煤質和煤層結構更加復雜化。
關鍵詞:花崗斑巖,閃長斑巖,破壞煤層
南票煤田三家子勘查區位于南票礦務局三家子煤礦西北部,東鄰暖池塘鄉沙金溝村,西鄰缸窯嶺鄉嶺底下村。行政區域隸屬于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暖池塘鄉與缸窯嶺鄉管轄。本區位于錦州市西南部大約40km,走向長約6.00km,傾斜寬約0.85km,面積約5.1km2。
本文主要闡述勘查區內巖漿巖的一些規律性特征。
勘查區巖漿巖有花崗斑巖、閃長斑巖。花崗斑巖侵入于石炭二迭系、侏羅系下統興隆溝組地層中,而閃長斑巖又侵入了花崗斑巖,均為燕山期產物,主要破壞了3、6、7、8煤組。
一、巖漿巖的種類、特征及產出狀態、分布規律
(一)、巖漿巖的種類及巖性特征
區內巖漿巖主要為酸性~中酸性的花崗斑巖(γ2π5)及中性的閃長斑巖(δπ5)。其巖性特征敘述如下:
1、花崗斑巖(γ2π5)
灰白色,淺灰色微帶肉紅色,細晶,斑狀結構或隱晶質,致密。造巖礦物為石英、長石、云母及綠泥巖化角閃石,石基為隱晶質,斑晶為石英和長石。花崗斑巖的斑晶含量一般為15-20%,主要為石英和長石。石英斑晶往往呈六方雙錐狀;鉀長石為正長石或透長石;黑云母和角閃石有時可見暗化邊。斑晶通常被基質熔蝕,基質呈微花崗結構。
2、閃長斑巖(δπ5)
深綠色、灰綠色、灰色,粗粒狀、斑狀,斑晶為斜長石、角閃石、條狀、針狀或者長柱狀,基質致密堅硬。
(二)、巖漿巖的產出狀態及分布規律
1、巖漿巖的產出狀態
①、巖墻:根據-500m水平資料,本區內存在一條巖墻,在勘查區東部,走向N35°E,寬65m,巖性為灰綠色閃長斑巖,延展到本區以外。
②、巖床:全區發育,主要侵入在煤系地層中,巖性為灰白色花崗斑巖。
2、巖漿巖的分布規律
①、花崗斑巖(γ2π5)
一般沿斷裂呈巖墻形式侵入煤系地層,規模較大,遇煤層后沿煤層及頂底板呈巖床展布。在太原組地層中厚度大,層數多,全區分布。在山西組地層中厚度小,層數少,分布面積小。
②、閃長斑巖(δπ5)
主要以巖墻形式侵入,呈N35°E展布,以82°角侵入石炭系、二迭系、侏羅系地層。
二、巖漿巖對煤層、煤質的影響程度
(一)、巖漿巖對煤層的破壞程度
花崗斑巖對煤層的破壞主要為3、6、7、8四個煤組,尤以7煤組及8-1煤層受破壞最為嚴重,其次為6-2煤層。其結果是吞蝕煤層、煤層間距加大、使煤層結構更加復雜化,見“花崗斑巖對煤層破壞統計表”;閃長斑巖侵入煤系地層中,主要楔開了煤層,使煤層間距過大,對煤層破壞不嚴重。
(二)、花崗斑巖對煤質的影響程度
本區煤層受到花崗斑巖侵入,煤質受到嚴重影響,特別是3、6、7、8四個煤組,主要表現在:①煤的物理性質改變,由黑色變為鋼
灰色,金屬光澤等。②煤的化學性質變化,揮發分降低。③煤的工藝性質改變,則為失去粘結性,發熱量降低等。④煤類的變化,從氣煤變質為弱粘煤,甚至變質為天然焦。
三、本次勘查對侵入巖的控制研究程度
基本掌握了:巖漿巖的種類及巖性特征,巖漿巖的產出狀態及分布規律,巖漿巖對煤層的破壞程度,花崗斑巖對煤質的影響程度。但由于鉆孔有限,加之巖漿巖無變化規律可循,用鉆探手段難以搞清,有待于進一步地質工作加以研究。
文章標題:測繪工程師評職稱論文范文四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jianzhusheji/1764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