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規劃論文 發布日期:2010-08-19 17:30 熱度:
關鍵詞:景觀設計景觀理念個體與群體認同感和歸屬感
內容摘要:本文通過對居住區的景觀構成及建筑與環境的關系論述,闡述了居住區設計的基本原則,強調了居住區空間設計對居民心里感受的重要性。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城市居民小區景觀的設計和建設水平要求越來越高,人們對景觀設計早已超越了表面的形式,從環境心理學、環境行為學、社會學以及生態學提出了更廣闊更深刻的界定。如德國景觀生態學家BUCHUALD就從景觀園林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地理學和生態學的思想構成了現代生態景觀的概念。他認為:景觀是地表某一空間的綜合特征。包括人的視覺所觸及的景觀像、景觀功能結構和景觀像的歷史發展。
這些理論極大地突破了景觀即風景的狹窄內涵。根據這些生態景觀理論,結合心理學的要領應該把景觀對人的心靈感受作為一個重要因素置于景觀理念里面,融合于景觀設計的過程之中。
一個居住小區的景觀構成:一是建筑主體,二是自然環境景觀,三是生活在這個小區里的每一位居民。(這里我把居民列入小區景觀的主體),居民既是環境的受用者又是環境的一部分。
建筑與環境的關系是個體與群體、局部與總體、圖與底的關系。建筑個體的排列秩序隨著時空的延續和轉換取得了整體的空間效應,這種排列分為有序和自由的無序,有序和無序都應來自于特定的環境,在環境中和諧生長和睦共處。有了一個特定的環境所有的有序和無序也便有了一種隱含的脈絡,以這種隱含的脈絡產生怎樣的秩序將決定于建筑師個人的文化、經驗和印象以及建筑師個人對固有環境的想象和再創造。
居住區的設計應該將片區的室外空間作為一個整體考慮,結合城市傳統的機理,充分利用原有的自然環境,強調其組群和序列的關系,把居住功能和娛樂休閑功能充分考慮進去,把多樣的建筑和豐富的環境通過公共空間的“尺度設計”建立起連續的視覺聯系。所有的設計中心永遠是人,建筑和環境的最終目的是為人服務,最重要的是人們在其中的體驗。人們往往從環境空間的形態,建筑的形式、色彩和各種細部獲取身份感和認識自我。
圖1
某住宅小區(圖1)以曲折的水系為脈絡,將不同高度不同體量的松散單體通過開放式的布局有機的集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種集合是圍繞一定的環境空間形成的,就水系而言是有形的,就建筑空間而言又是無形的,正是這種不確定的模糊的空間給不同的受眾不同的體驗,使得人們對同一環境空間的感受豐富起來,隨著時間變化起來。
以前建造的“兵營式”居住小區已不能滿足人們休憩、生活和學習的居住要求。條形住宅行列式排列的居住住宅小區內部空間缺少變化,外部輪廓缺乏韻味,對空間未能合理營造,給人的印象只能是單調、呆板、枯燥,缺乏變化。在公共空間的設計上淡化了以人為本的設計宗旨,忽略了人的精神及感情追求、社會安定、鄰里交往等較高標準的因素。將居住空間環境的設計只局限于能用、經濟等簡單的使用水準上。居住在單元住宅樓內的人心中無不有一種由于缺乏鄰里間人際交往,感情世界難以溝通的遺憾和無奈。
圖2
把居民納入環境的一部分,那么這個環境就立刻成為會呼吸的環境,這個環境必須是留得住腳步的環境。我常常記起小時候村邊的一草一木,那村頭的老槐樹,高臺上的磨盤成為我心中永久的家鄉。因為童年的我在這里做游戲,捉迷藏度過了無數快樂美好的時光,留下了永久的腳印。而如今的居住小區不乏奇花異草以及似曾相識的建筑符號,或富麗或高大,唯獨不適合人們融入其中,環境和場所缺乏與人的交流。某小區(圖2)中心廣場面積很大,材料高檔,構筑物造價不菲,然而這種超大尺度冰冷的廣場給人一種壓迫感,留在廣場上的人處于一種被審視的空間,站在這樣的構筑物下使人感到十分渺小局促。因此這種片面追求豪華追求氣派的環境對于居住小區無疑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圖3)小區利用擴大的宅前小路形成一種相對私密的空間,這種相對私密的空間使得鄰里居民對環境產生了認同感和歸屬感,成為鄰里交往的場所。人們從斗室中走出來使身心得到放松安寧,達到人與自然的完美結合。
圖3
從以上對比可以清晰的看到景觀工程不是表面工程、形象工程,景觀本身也是一個復雜、多元化的體系。不是幾棵樹、一片植物就可以稱為景觀;也不是幾棵樹、一片植物就不能稱為景觀。問題的關鍵在于它們是否與土地、人和周邊的環境有著和諧的關系,這些景像的運動或相對靜止過程中給人們的心靈體驗。
綜上所述,景觀的真正含義不僅在于造型實體的精美。更多的是空間的流動、人們在空間中隨時間推移所產生的各種體驗等等。景觀設計的任務應該是完善和創造適宜人類居住的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參考文獻]
[1]徐國慶《項目課程的理論開發與研究》
[2]張寧《外觀設計與小區規劃探討》
文章標題:論居住區的空間景觀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ligong/chengshiguihua/126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