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中學教育論文 發布日期:2015-01-22 17:26 熱度: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缺乏對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的觀念,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教材中的語言文字和文體結構的美,進行審美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培育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關鍵詞:散文雜志,語文,審美,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缺乏對學生審美素質的培養的觀念,這就使得原本充滿生機活力、洋溢美麗情感的語文教育變得干巴巴的、生吞活剝的、枯燥單調的、機械呆板的學習了,從而導致學生不愿接受了。別林斯基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所以語文教學大綱把“培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定為教學目的之一,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利用教材中的語言文字和文體結構的美,進行審美教育,陶冶學生的情操,培育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 那么該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實施審美教育呢?筆者認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培養審美感受能力
文學是用形象化手段反映社會生活的語言藝術,人們總是憑借作者所描述的藝術形象,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把作品中的藝術形象顯現在自己的腦海中,獲得直覺的形象感知。人們認識事物是從對事物的感知開始的,美也是通過人的視聽感官進入人的心靈的。帕克就曾經說過:“感覺是我們進入審美經驗的門戶。”我們可以通過對作品語言的剖析,讓學生感知語言的形象美、內涵美和思想美。也可以運用朗讀,使學生的審美感知的指向隱含于審美對象的美,激發起審美主體心理上的喜、怒、哀、樂的情緒反應,讓學生體會到審美的音樂美、語言美、情感美。
文學作品是通過形象來反映生活的,所以我們可以通過對作品中人物或景物的形象美進行剖析,讓學生感知美。例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文中描繪了“春草圖”、“春花圖”、“春風圖”、“春雨圖”、“迎春圖”五幅圖景,寫出了春草的柔嫩、春花的爛漫、春風的溫暖柔和、春雨的細密、人們的喜悅的特點,而這些特點,又是通過觸覺、視覺、聽覺、味覺表現出來的,這是一幅幅充滿春天氣息、充滿春的活力的畫面。朗讀時,對學生在停頓、重音、節奏、語速、語調上加以指導,就會讓學生感到耳畔似乎響起一支支充滿青春活力的春天交響曲,眼前仿佛看到一幅幅美麗的圖畫。
二、培養審美想象能力
葉圣陶說:“要鑒賞文藝,必須驅遣我們的想像。”所謂想像,是把記憶表象,經過加工改進而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人的想像力神通廣大,它可以“思接千秋,視通萬里”。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展開大膽、合理的想象外,要教給他們掌握想象的方法,在想象中不斷體味文章所表達的美的意境,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點,憑借熟悉的有關情景讓學生展開想象,根據事物的發展,讓學生進行推理想象,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合理想象,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能力。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兩個寫景的句子,詩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現了深邃的藝術意境。為了開拓學生的想象能力,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以“假如我就是詩人,那是怎樣的情景”的假設進入原有的意境。這樣,學生就可根據教師的點撥,展開想象的翅膀,體會這首詩的詩情畫意:春暖花開的長江兩岸,彩蝶翩翩起舞,百花散發著芬芳,江面滾滾的波浪向東流去,一葉扁舟借著長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這美妙的想象融入了學生對美的理解和創造之中,即使是不同程度的學生也能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一篇課文中的審美因素很多,教學中宜抓住課文中最能反映中心主題的,反復出現或突出表現的主要人、景,抓住凝聚作者思想感情和審美意識焦點的“情結”,誘導學生闡發、品味。所以要充分利用課本提供的“思考練習”,設置想象、聯想的階梯。如《荷塘月色》第二題:“作者是抓住荷塘月色的哪些特點來寫的?……并聯系寫作實際說說如果不這樣寫,還可以有怎樣的寫法,效果會怎樣。”這是指導和提示作者想象和聯想操練的,施教者可以根據題目設計出各種有益于想象、聯想的訓練臺階,使學生得到發生想象和擴展聯想的實踐鍛煉。
三、培養審美情感
語文教材是美的載體,每一篇課文都體現著各自不同的美的內容,無不寄寓了作者的審美情感。這就要求去啟發、引導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了解人的自身,了解人的情感和內心世界,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教授《背影》時,先讓學生聽錄音,跟讀,從“直覺”上有個整體感知,再讓學生走進父親的背影中,師生一起隨著低緩抒情的去賞析、體味具體事件中的背影,感受深沉的父愛;最后進入“移情”關,學生先互相交流,然后上臺口頭表述:我讀《背影》,要求聯系自己與親人的生活實際,或論述:我看到父親的背影流淚的理由。結果學生多半選擇了前者,因為前者更有現實的基礎,他們更有話可說,也更樂意講述親人與自己親密的關系,有些學生講到平日里父母對自己的關愛和自己的無理取鬧導致父母傷心時,情不能自已,泣不成聲。所謂的“移情”是互相的,既可是文本對讀者的感染和改造,也可是讀者對文本的二次創作,形成獨具個性的經典。
作為初中語文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學習和理解語文美育的特點,在語文教學中根據初中學生特征充分發揮其作用。這樣,不僅能培養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文章的感染力,陶冶他們的情操,升華他們的感情,而且能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審美的能力。
文章標題:散文雜志投稿淺談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jiaoyu/zhongxue/2503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