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通信論文 發布日期:2011-09-29 16:43 熱度:
摘要:文章闡述了光纖通信的特點及其應用,并對其今后發展的方向做出了探討。
關鍵詞:光纖通信技術,應用,發展
光纖通信是利用光作為信息載體、以光纖作為傳輸媒介的通信方式。具有頻帶極寬,通信容量大;損耗低,中繼距離長;抗電磁干擾能力強;無串音干擾,保密性好;體積小重量輕,易于敷設;原材料資源豐富,可節約金屬材料,成本低等獨特優點,決定了它在通信技術里的主導地位。但任何一種技術體系都必須不斷的發展,來滿足用戶不斷的需求,光纖通信技術也不例外。有人認為:光纖通信的傳輸能力已經達到10Tbps,幾乎用不完,而且現在大干線已經建設得差不多,埋地的剩余光纖還很多,光纖通信技術不需要更多的發展,但我認為它還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會有很大的需求和市場。主要體現在:單纖雙向傳輸技術、光纖到戶(FTTH)接入技術、骨干節點的光交換技術和研發集成光電子器件等方面。
1單纖雙向傳輸技術
單纖雙向傳輸技術是相對于雙纖雙向傳輸來講的,雙纖傳輸時,收發信號分別在不同的兩根光纖里傳輸,而單纖傳輸時,收發信號被調制在不同的波段后在同一根光纖里傳輸。以前為了節約光纖資源,我們不斷在光纖傳輸容量上下工夫,從PDH的8M,34M,140M到SDH的155M,622M,2.5G,10G再到WDM的320G,1600G等,光纖的傳輸容量不斷增大,從理論上講光纖的傳輸容量是無限的,但受到設備器件的限制,傳輸容量大大降低,達不到理論效果。目前光纖通信傳送網都是通過雙纖雙向傳輸的,假如改用單纖雙向傳輸技術就可以節約一半的光纖資源。對于現存的無數個龐大的光纖通信傳送網來說,可以節約的光纖資源是可想而知的。研發出成熟的單纖雙向傳輸技術具有劃時代意義。目前單纖雙向傳輸技術已有實用,但主要用在光纖末端接入設備:PON無源光網絡、單纖光收發器等設備,骨干傳送網上暫時還沒有用到這個技術。從這個方面來講,這也是光纖通信技術發展的一個方向。
2光纖到戶(FTTH)接入技術
根據社會發展形勢,HDTV高清數字電視是將來的主流業務,怎么實現,就要靠帶寬豐富的FTTH技術。FTTH是一種全透明全光纖的光接入網,適用于引進新業務,對傳輸制式、帶寬和波長等基本上沒有限制,并且ONU安裝在用戶處,供電、維護、升級更新都比較方便。可以認為HDTV是FTTH的主要推動力,即HDTV業務到來時,非FTTH不可。而且在FTTH建成后可以逐步實現三網合一,即寬帶上網接入、有線電視接入和傳統固定電話接入。
FTTH的解決方案通常有P2P點對點或點對多點和PON無源光網絡兩大類。
P2P方案——優點:各用戶獨立傳輸,互不影響,體制變動靈活;可以采用廉價的低速光電子模塊;傳輸距離長。缺點:為了減少用戶直接到局的光纖和管道,需要在用戶區安置一個匯總用戶的有源節點。
PON方案——優點:無源網絡維護簡單;原則上可以節省光電子器件和光纖。缺點:需要采用昂貴的高速光電子模塊;需要采用區分用戶距離不同的電子模塊,以避免各用戶上行信號互相沖突;傳輸距離受PON分比而縮短;各用戶的下行帶寬互相占用,如果用戶帶寬得不到保證時,不單是要網絡擴容,還需要更換PON和更換用戶模塊來解決。PON有多種,一般有如下幾種:(1)APON:即ATM-PON,適合ATM交換網絡。(2)BPON:即寬帶的PON。(3)OPON:采用通用幀處理的OFP-PON。(4)EPON:采用以太網技術的PON,GEPON是千兆畢以太網的PON。(5)WDM-PON:采用波分復用來區分用戶的PON,由于用戶與波長有關,使維護不便,在FTTH中很少采用。
值得一提的是,近來,無線接入技術發展迅速。可用作WLAN的IEEE802.11協議,傳輸帶寬可達54Mbps,覆蓋范圍達100米以上,目前已商用。如果采用無線接入WLAN作用戶的數據傳輸,包括:上下行數據和點播電視VOD的上行數據,對于一般用戶其上行不大,IEEE802.11是可以滿足的。而采用光纖的FTTH主要是解決HDTV寬帶視頻的下行傳輸,當然在需要時也可包含一些下行數據。這就形成“光纖到戶+無線接入”(FTTH+無線接入)的家庭網絡。這種家庭網絡,如果采用PON,就特別簡單,因為此PON無上行信號,就不需要測距的電子模塊,成本大大降低,維護簡單。如果,所屬PON的用戶群體,被無線城域網覆蓋而可利用,那么可不必建設專用的WLAN,只需靠密布于用戶臨近的光纖網來支撐就可實現,與FTTH相差無幾。FTTH+無線接入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3骨干節點的光交換技術
光交換實際上可表示為:光纖通信傳輸+交換。
光纖只是解決傳輸問題,還需要解決光信號交換問題。過去,通信網都是由金屬線纜構成的,傳輸的是電子信號,交換是采用電子交換機。現在,通信網除了用戶末端一小段外,都是光纖,傳輸的是光信號,而交換的還是電信號。真正合理的方法應該采用光交換的。但目前,由于光開關器件不成熟,只能采用的是“光—電—光“方式來解決光網的交換,即把光信號變成電信號,待電子交換后,再變換成光信號。顯然這是不合理的辦法,效率不高且不經濟。現在正在開發大容量的光開關器件,用來實現光交換網絡,具有代表性的是ASON-自動交換光網絡。
通常在光網絡里傳輸的信息,一般速度都是高速的,電子開關不能勝任,只能在低次群中實現電子交換。而光交換可實現高速信號的交換。當然,也不是說,一切都要用光交換,特別是低速,顆粒小的信號的交換,應采用成熟的電子交換技術,沒有必要采用不成熟的大容量的光交換技術。當前,在數據網中,信號以“包”的形式出現,采用所謂“包交換”。包的顆粒比較小,可采用電子交換。然而,在一些骨干節點,它們承擔的是業務匯聚任務,信號速率高,應該考慮采用容量大的光交換。
目前,少通道大容量的光交換已有實用。如用于保護、下路和小量通路調度等,一般采用機械光開關、熱光開關來實現。由于這些光開關的體積、功耗和集成度的限制,通路數一般在8—16個。
電子交換一般有“空分”和“時分”方式,在光交換中有“空分”“時分”和“波長交換”方式。光纖通信很少采用光時分交換。
光空分交換:采用光開關把光信號從某一光纖轉到另一光纖。空分的光開關有機械的、半導體的和熱光開關等。近來,采用集成技術,開發出MEM微電機光開關,其體積小到mm。已開發出1296x1296MEM光交換機(Lucent),但屬于試驗性質的。
光波長交換:是對各交換對象賦于一個特定的波長。于是,發送某一特定波長就可與某特定對象進行通信。實現光波長交換的關鍵是需要開發實用化的可變波長的光源,光濾波器和集成的低功耗的可靠的光開關陣列等。現已開發出640x640半導體光開關+AWG的空分與波長相結合的交叉連接試驗系統(corning)。采用光空分和光波分可構成非常靈活的光交換網。
技術成熟的自動交換的光網絡ASON,是光纖通信技術進一步發展的方向。
4研發集成光電子器件
如同電子器件那樣,光電子器件也要走向集成化。雖然不是所有的光電子器件都要集成,但會有相當的一部分是需要而且是可以集成的。目前正在發展的PLC-平面光波導線路,如同一塊印刷電路板,可以把光電子器件,如DFB和DBR半導體激光器、量子阱半導體激光器、波長可調諧半導體激光器、波長可調諧光器、光開關器件、無源光器件、光邏輯器件等需要的器件組裝于其上,也可以直接集成為一個光電子器件。
日本NTT采用PLO技術研制出16x16熱光開關;1x128熱光開關陣列;用集成和混合集成工藝把32通路的AWG+可變光衰減器+光功率監測集成在一起;8波長每波速率為10Gbps的WDM的復用和去復用分別集成在一塊芯片上,尺寸僅15x7mm。NTT采用以上集成器件構成32通路的OADM其中有些已經商用。近幾年,集成光電子器件有比較大的改進。
我國的集成光電子器件也有一定進展。集成的小通道光開關和屬于PLO技術的AWG有所突破。但與發達國家尚有較大差距。如果我們不迎頭趕上,就會重復如同微電子落后的被動局面。要實現單纖雙向傳輸也好,FTTH也好,ASON也好,都需要有新的、體積小的、廉價的、集成化的光電子器件來支撐,集成光器件的研發成為光纖通信技術發展必不可少的環節。
5結束語
事實證明光纖通信技術不僅應用在通信的主干線路中,還可以應用在電力通信控制系統中進行監測、控制等,而且在軍事領域的用途也越來越廣泛。為了能在這些領域發揮出其更出色的作用,我們的光纖通信技術就要不斷的更新發展,研究出更經濟、更實用、更方便的光纖通信技術。
參考文獻:
[1]李超.淺談光纖通信技術發展的現狀與趨勢.沿海企業與科技.2007.7.
[2]林如儉.通過光纖到戶(FTTP)網絡的RF-TV傳送[A].2005
文章標題:淺析光纖通信技術的應用及發展趨勢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dianxin/tongxin/1031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電子信息論文范文
智能科學技術論文 廣播電視論文 光電技術論文 計算機信息管理論文 計算機網絡論文 計算機應用論文 通信論文 信息安全論文 微電子應用論文 電子技術論文 生物醫學工程論文 軟件開發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