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中國急救醫學》
關注()【雜志簡介】
《中國急救醫學》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主管的中國醫師協會系列雜志之一。是目前我國急救醫學界辦刊最早且較具權威性的學術期刊。內容涉及各有關學科(如內、外、婦產、兒、神經、麻醉等)疾病導致的各急危重病單一臟器或多個臟器、系統功能損害或衰竭的發病機制的基礎實驗研究、臨床救治的方法研究、教學研究及院前急救等。主要讀者對象為各學科、各專業從事急診醫學方面的科研工作與臨床及教學的醫護人員。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是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連續多年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被國內主要期刊數據庫收錄。
【欄目設置】
主要欄目有論著、述評、講座、臨床研究、經驗交流、專家筆談、病例報告等。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膿毒癥大鼠腸道損傷中高遷移率族蛋白 B1的變化及丙酮酸乙酯的保護作用 陳曉林,李建英,王小眾,黃月紅,陳治新
呼氣末阻斷試驗對感染性休克機械通氣患者容量反應性預測價值的臨床研究 梁鋒鳴,金鈞,嚴潔,董亮
性激素對妊娠合并膿毒癥患者早期預后的影響 戚偉珍,徐麗麗,QI Wei-zhen,XU Li-li
《中國急救醫學》網上投稿說明
高烏甲素對 ICU 膿毒癥患者免疫功能的影響 郭鴻,尹超,張磊,李斌,劉麗平
歐美聯席會議和柏林標準對于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預測的比較 邢學忠,高勇,王海軍,曲世寧,黃初林,張昊,王浩,孫克林
生物標志物對卒中相關性肺炎早期的診斷價值 許東偉,沈侃,邱澤亮,XU Dong-wei,SHEN Kan,QIU Ze-liang
ICU 患者感染銅綠假單胞菌對抗菌藥物耐藥性機制分析及檢測方法評價 王紹志,柴連海,張勇,邱志宏
主動監測培養氣管中 MRSA 預測 ICU 患者后續 MRSA 感染 王穎,WANG Ying
骨盆骨折的流行病學研究 吳錦隆,WU Jin-long
老年男性慢性心力衰竭并高血壓患者血雌激素的變化特點及臨床意義 吳泳亮,鄒寶明,王景武,徐峰,徐敏,孫克陸,梁愛霞,李彬彬
急性心肌梗死和穩定型冠心病患者血清尾加壓素Ⅱ和神經激肽 B 的變化 湯祥瑞,TANG Xiang-rui
急診室社區獲得性急性腎損傷的臨床分析 李穎利,熊輝,LI Ying-li,XIONG Hui
急性感染聯盟專欄征文通知
細胞因子 IL-15在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發病中的作用 暢毅平,楊建中,彭鵬,李文超,柴亞歌,李吉明,李雯莉
歡迎訂閱2015年《中國急救醫學》雜志
腦啡肽乙酸酯對大鼠急性全腦缺血-再灌注后海馬區神經元保護的機制研究 梁慶,梁子敬,林俊敏,郭偉,郭鍛強,韓潔韻,黃偉青,鄺素華,楊志華
醫學職稱論文范文:探討當下特需病房的管理模式
論文摘要:特色的形成是一代又一代護士長期探索和辛勤勞動的結果,只有不斷提高護士素質,才能保持特色傳統,并賦予時代內涵。病房的護理人員應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不斷加強對專業業務能力的培訓學習,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護理水平,要提倡奉獻精神和團隊精神,加強互相學習。
引言
我院特需病房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的大環境下,隨著醫院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改革的深化及隊國內外開放的擴大,在原有華僑病房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我院特需病房共有床位64張,自1998年8月-1999年8月共收治了341名住院病人,通過實施系統特色服務收到滿意成效。
中國急救醫學最新期刊目錄
基于生物信息學與機器學習破譯脊髓損傷中鐵死亡相關生物標志物及中藥預測————作者:徐少華;楊曉善;農小霞;張勇;張文捷;
摘要:目的 探索鐵死亡相關基因在脊髓損傷(SCI)中的表達及作用機制,預測SCI鐵死亡相關生物標志物,進行藥物敏感性檢測及中藥預測。方法 基于生物信息學與機器學習算法,下載GSE24179數據集,通過limma R包篩選差異基因,構建蛋白互作(PPI)網絡進行修剪從而篩選差異表達基因(DEGs)。獲得鐵死亡相關基因,通過支持向量機(SVM)及受試者工作特征(ROC)曲線進行決策及評估以篩選潛在生物標志物...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對膿毒癥心肌損傷預后的影響:一項傾向性評分匹配分析————作者:陳瑩;魏述星;王茜雅;王錦龍;董紅錳;高珍珍;郭樹彬;梅雪;
摘要:目的 評估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ngiotensi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 ACEI)對膿毒癥心肌損傷(sepsis-induced myocardial injury, SIMI)患者28天全因死亡率的影響,探討其潛在治療價值。方法 本研究基于美國重癥監護醫學信息數據庫Ⅳ(MIMIC-Ⅳ),篩選符合條件的SIMI患者2 450例,分為ACEI組和未使用AC...
急診膿毒癥患者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降鈣素原/白蛋白和乳酸與近期預后的相關性————作者:蔣偉強;杜力文;
摘要:目的 探討急診膿毒癥患者前蛋白轉化酶枯草溶菌素9(PSCK9)、降鈣素原/白蛋白(PCT/ALB)、乳酸水平與近期預后的相關性。方法 以2021年8月至2024年11月就診于我院急診重癥監護室的268例膿毒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后30天內存活情況分為近期預后良好組(n=193)和近期預后不良組(n=75)。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病情主觀評分、PSCK9、PCT/ALB、乳酸等指標的差異。...
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間腎功能惡化預測模型的構建————作者:程玲靈;姚佳萍;季茜茜;
摘要:目的 分析影響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住院期間腎功能惡化的相關因素,并據此建立預測模型。方法 對浙江省人民醫院急診科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398例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根據住院期間腎功能惡化發生情況分為惡化組(n=79)和未惡化組(n=319)。比較兩組一般資料、住院期間相關治療措施及實驗室指標,采用Lasso回歸及Logistic回歸分析篩選影響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腎功能惡...
黃連堿減輕膿毒癥小鼠心肌損傷的機制————作者:周游;韓曉曼;雷一鳴;李婧;杜佳敏;魏捷;周晨亮;
摘要:目的 探索黃連堿(COP)對膿毒癥誘導小鼠心肌損傷的作用及機制。方法 將60只雄性C57BL/6小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Sham組)、膿毒癥組(CLP組)和治療組(CLP+COP組),每組20只。CLP組和CLP+COP組小鼠通過盲腸結扎穿孔術(CLP)誘導膿毒癥形成,Sham組則接受相同的手術操作,但不進行盲腸結扎和穿孔。CLP+COP組小鼠在術前3 d至術后4 d每日連續灌胃COP。術后7 d,...
納洛酮在成人心臟驟停后綜合征患者治療中的應用————作者:馮玉平;吳得安;李源;何振東;王世琪;宋苗苗;
摘要:目的 觀察納洛酮對心臟驟停后綜合征(PCAS)患者治療效果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9年5月至2022年4月甘肅省第三人民醫院心臟驟停(CA)行心肺復蘇(CPR)后自主循環恢復(ROSC)的成人PCAS患者52例進行研究。所有患者在CA后立即行高質量胸外按壓,同時氣管插管連接呼吸機支持通氣,建立靜脈通道,注射腎上腺素,同步進行輸液、心電監測。ROSC后,隨機分為對照組26例(采用常規搶救治療)和觀察...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急診轉診模式研究進展————作者:楊頌;唐廣立;殷文朋;
摘要:腦卒中是導致人類致死、致殘的重大疾病之一,是我國成人第一位死亡原因。早期再灌注治療是降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的重要手段。腦卒中的早期治療都具有高度時間依賴性。在實際工作中,大量患者因各種因素不能得到及時診治而導致療效不佳,特別是對伴有大血管閉塞(LVO)的患者,需轉運至能進行血管內治療(EVT)的卒中中心進行救治。目前存在多種轉診模式,不同轉診模式可能影響患者預后。現對AIS各種急診轉診模式...
心臟驟停后神經功能預后評估方法的研究進展————作者:劉陽;徐軍;
摘要:成功復蘇后的心臟驟停(CA)患者若仍處于昏迷狀態,其神經功能預后評估是臨床實踐中的一大難點。CA后神經功能預后的評估工具包括電生理檢查(腦電圖和體感誘發電位)、神經影像學和化學生物標志物的開發,這些可能有助于評估患者的腦損傷程度。現將近年來CA后神經功能預后評估的方法作一綜述,比較各種方法的優缺點,并結合最新研究進展提出未來的優化方向,旨在臨床現有條件下合理選擇應用,能夠更好地提高診療水平
替奈普酶聯合丁苯酞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大鼠炎癥反應及神經功能的效應機制————作者:陳俊君;趙中林;侯麗;于洋;何晶;曾強;
摘要:目的 探討替奈普酶(tenecteplase, TNK-tPA)聯合丁苯酞抑制炎癥反應改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神經功能的機制,明確替奈普酶聯合丁苯酞治療AIS的療效。方法 以SD大鼠為研究對象,制備大鼠血栓性大腦中動脈栓塞模型,隨機分為4組:模型組、TNK-tPA組、丁苯酞組和TNK-tPA+丁苯酞組,每組8只,另設6只大鼠作為假手術組。造模24...
竹葉青蛇咬傷所致的功能障礙及診療策略進展————作者:高琴芬;張瑋;馬靜怡;張藝馨;
摘要:蛇咬傷是基層急診科常見的中毒事件,每年約有數十萬人遭受毒蛇咬傷,其中70%以上是青壯年,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竹葉青(Trimeresurus stejnegeri)蛇是常見的血液毒蛇,被其咬傷后主要表現為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障礙,致死、致殘率高。目前尚缺乏快速、高效鑒別毒蛇咬傷的檢測方法,主要依靠患者病史、臨床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等進行診斷,治療的主要策略為使用相應的抗蛇毒血清。現就近年來...
成人創傷性顱腦損傷院前與急診診治中國專家共識————作者:楊陽;田小溪;史正華;王繼鵬;
摘要:<正>創傷性顱腦損傷(traumatic brain injury, TBI)是指因暴力作用于頭顱引起的損傷,包括頭部軟組織損傷、顱骨骨折及腦血管、腦組織和神經損傷。TBI無論是單獨發生還是合并其他部位的損傷,都是一個高病死率和高致殘率的嚴重疾病[1]。國內的幾項大規模調查顯示,TBI每年發生率為(55.4~64.0)/10萬人,相當于每年新增TBI患者77.28萬~89.2...
院前創傷急救止血專家共識(2025年版)————作者:冒山林;
摘要:<正>隨著自然災害、交通事故及工傷事故的增加,創傷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據統計[1],全球每年約有490萬人死于創傷,占總死亡人數的8%。在中國,每年約有70萬例因創傷死亡,45歲以下人群占比突出,創傷是該年齡段的首要死因[2]。在創傷早期復蘇階段,未控制的出血是關鍵問題,是“可預防性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5]
急性主動脈綜合征非外科強化治療中國專家共識————作者:姜文劍;米玉紅;戴路 ;朱尹凡 ;陸艷輝;吳昊天 ;王世攀 ;方舟 ;梁嘉俊;
摘要:<正>急性主動脈綜合征(acute aortic syndrome,AAS)是以主動脈壁完整性受損為特征的心血管急癥,包括主動脈夾層、壁內血腫和主動脈穿通性潰瘍,可累及主動脈任意節段。一旦發病,病死率極高,目前急診手術是AAS的首選治療方案,但對即將接受手術或因為各種原因無法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均有必要接受非外科治療。盡管國際指南有推薦的AAS非外科治療方案,但細節較少,特別是伴有臟器灌注不良時的...
危重癥急性腎損傷患者血清炎癥因子與搶救結局的相關性————作者:方順金;周潔;沈健;
摘要:目的 探討危重癥急性腎損傷患者血清炎癥因子與搶救結局的相關性。方法 以2021年7月至2024年8月就診于我院老年科的危重癥急性腎損傷患者203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患者入院后4周內存活情況分為存活組(n=151)和死亡組(n=52)。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入院時外周血炎癥指標及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差異。通過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評價各炎癥相關指標與危重癥急性腎損傷患者搶救結局的相關...
緊急醫療救護系統聯合靜脈溶栓治療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及院內延遲因素————作者:李百艷;米曉璐;朱保月;王維展;肖青勉;
摘要:目的 探討開通緊急醫療救護系統(EMS)聯合靜脈溶栓治療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患者預后影響,并分析發生院內延遲現象的主要環節。方法 采用回顧性研究方法,以2019年5月至2023年10月急診就診的EMS聯合靜脈溶栓治療的AIS患者200例為研究組,另選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急診就診的接受傳統急救流程溶栓的AIS患者200例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住院時間、改良Rankin評分量表(mR...
多配體聚糖-1在膿毒癥中的研究進展————作者:黃紫晴;江曉麗;鄧莉;
摘要:膿毒癥是宿主對感染反應失調或異常引發的一類疾病,可導致器官功能障礙,危及生命。近年來針對膿毒癥的治療方案在不斷進步,但該病在診斷層面仍存在很大欠缺,以致錯失早期治療的良好時機。因此,尋求能夠進行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的生物標志物對于膿毒癥至關重要。糖萼降解是導致膿毒癥微循環功能障礙的原因之一,多配體聚糖-1(SDC-1)作為內皮糖萼層的一種組成成分,能夠早期識別膿毒癥、判斷疾病嚴重程度和預測膿毒癥并發...
鐵狀態與創傷后應激障礙因果關聯的兩樣本雙向孟德爾隨機化研究————作者:陳小花;楊慧;邢柏;
摘要:目的 采用孟德爾隨機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 MR)方法探究鐵狀態與創傷后應激障礙(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風險的因果關聯。方法 使用公開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 GWAS)匯總數據進行兩樣本雙向MR分析。血清鐵、鐵蛋白、總鐵結合能力(total iron-bind...
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炎癥小體介導的細胞焦亡在大鼠冷水浸泡性低體溫致下丘腦損傷中的作用————作者:戴晶;于新輝;王澤薇;程鳳;劉穎;金紅旭;
摘要:目的 探討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absent in melanoma 2, AIM2)炎癥小體介導的細胞焦亡在大鼠冷水浸泡性低體溫致下丘腦損傷中的作用。方法 將20只大鼠隨機分為空白組(n=10)與模型組(n=10),模型組建立冷水浸泡性低體溫大鼠模型,建模過程中監測心率以評估下丘腦血供情況,應用HE染色、神經損傷評分、尼氏染色法評估下丘腦神經細胞損傷程度,Western blot、免疫熒光染色法測...
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治療晚期喉癌所致急癥的療效及安全性————作者:李華;龍行濤;肖洪波;陳金莎;萬靈湘;鄭曉敏;金福軍;
摘要:目的 探討經導管動脈化療栓塞術(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治療晚期喉癌所致急性出血和呼吸困難的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重慶市東南醫院及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2019年8月至2024年8月收治的45例晚期喉癌所致急癥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患者的治療方式分為對照組(n=21)和觀察組(n=24),對照組患者以常規治療為主,觀察組患者...
紅細胞分布寬度/血清白蛋白比值對ICU全因病死率的預測價值————作者:馮浠鐮;張偉;楊柳柳;
摘要:目的 分析紅細胞分布寬度/血清白蛋白比值(RAR)與重癥監護病房(ICU)全因病死率的聯系,探討RAR的預測價值。方法 于重癥監護醫學信息數據庫Ⅲ(MIMICⅢ)中提取ICU住院患者資料,采用四分位數方法,將RAR分為4個區間,分析不同區間RAR的生存曲線;采用Cox回歸模型聯合三次樣條回歸及亞組分析探討RAR與ICU全因病死率的關系,并計算各亞組的交互P值,制作森林圖;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OC...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