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醫學期刊 熱度: 時間:
《口腔材料器械雜志》
關注()【雜志簡介】
《口腔材料器械雜志》面向全國,以普及與提高、理論與實踐、基礎與臨床、生產與應用相結合;通過介紹材料、器械、設備、藥物的研究和開發及應用,來促進口腔醫學事業的發展;是溝通科研單位、生產企業、醫療單位和銷售網點的橋梁;并及時報道這些領域的科研成果,臨床經驗和國內外動態,將為從事口腔專業的醫療、教學、科研工作者和生產單位提供發表學術論著和交流經驗的園地。并加強與國外的學術交流。
【收錄情況】
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收錄
知網,萬方,維普收錄期刊
【欄目設置】
主要版塊欄目: 論著 臨床研究 器械研究 教學園地 綜述 口腔護理 臨床報道 法規標準 繼教講座 短篇報道 技術革新 消息
雜志優秀目錄參考:
后牙復合樹脂充填物磨耗性能的臨床研究方法 趙信義
選擇性激光燒結技術構建HA/PCL骨組織工程支架的研究 郭凌云,袁建兵,夏琰,王卓,黃遠亮,Guo Lingyun,Yuan Jiangbin,Xia Yan,Wang Zhuo,Huang Yuanliang
瓷修復體界面仿生功能梯度層的構建及力學性能分析 程蕙娟,崔暢,蘇庭舒,孫健,Cheng Huijuan,Cui chang,Su tingshu,Sun jian
不同膨脹系數石膏模型材料對基托樹脂力學性能的影響 陳宜輝,朱詠,黎美群,楊丕山,盧恕來,Chen Yihui,Zhu Yong,Li Meiqun,Yang Pishan,Lu Shulai
2種給藥方式下辛伐他汀對牙周炎骨質疏松大鼠上頜骨骨丟失的影響 徐欣晨,陳惠,張翕,黃美慧,陸爾奕,Xu Xinchen,Chen Hui,Zhang Xi,Huang Meihui,Lu Eryi
不同表面處理方式對丙烯酸樹脂表面性狀和粘接強度的影響 張丁華,阮丹平,吳春云,Zhang Dinghua,Ruan Danping,Wu Chunyun
纖維樹脂樁核系統修復牙根發育不完全牙后抗折強度的分析 黃靖,汪俊,Huang Jing,Wang Jun
翼式基托與磁性固位體在可摘局部義齒中的聯合應用 秦飛,范建芬,徐培成,馬曉晴,Qin Fei,Fan Jianfen,Xu Peicheng,Ma Xiaoqing
2種外傷牙夾板固定方法對牙周組織影響的比較 陶嵐,何艷,王海寧,Tao Lan,He Yan,Wang Yamin
影響牙外傷粘接夾板剛度的相關因素 朱雨晴(綜述),汪俊(審校)
口腔正畸教學的思考和實踐 游清玲,沈剛,You Qingling,Shen Gang
淺談口腔臨床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與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并軌培養模式的科研能力訓練 鄒多宏,Zou Duohong
主治醫師論文發表:評價圍手術期因素對食管癌患者術后肺部感染的影響
摘 要 目的:研究食管癌患者術后肺部感染圍手術期的影響因素。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食管癌患者99例,其中感染患者為觀察組,未感染患者為對照組,對兩組在圍手術期的影響因素進行對比。結果:本次99例食管癌患者出現肺部感染15例,發病率15.15%,影響因素包括術前、術中、術后3個階段,吸煙時間長、年齡大、并發癥多、肺活量低、手術時間長、主動脈弓上有吻合口平面、繼發性神經損傷、抑酸劑以及經硬膜外間隙自控鎮痛時間長均是導致肺部感染的因素。結論:食管癌術后出現肺部感染的因素眾多,必須對每一步驟的治療操作嚴格把關,降低術后肺部感染的幾率。
關鍵詞 主治醫師論文發表,食管癌,肺部感染,圍手術期,影響
口腔材料器械雜志最新期刊目錄
牙釉質仿生礦化研究新進展————作者:牛麗娜;
摘要:<正>牙釉質作為人體最堅硬的組織,對于維持牙齒的健康和功能至關重要。牙釉質位于牙齒最外層,容易受到酸蝕(包括齲源性和非齲源性)、磨損、磨耗等損傷,導致釉質脫礦和結構破壞,進而加速齲病進展[1]。然而,成熟牙釉質是無細胞組織,受損后自我再生或修復能力有限。因此,及時有效地修復受損牙釉質,實現其結構和功能的恢復,對于維護牙齒健康和控制齲病進展至關重要
PRF聯合自體骨植入對移植下頜第三磨牙替代下頜第二磨牙的效果初探————作者:陳強;顧銳;邱利華;邱東;王健行;許海軍;
摘要:目的 探討PRF聯合自體骨植入對移植下頜第三磨牙替代下頜第二磨牙的療效。方法 選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診于本院的122例自體牙移植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符合條件的共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n=50)和試驗組(n=50)。對照組單純填充自體骨;試驗組采用富血小板纖維蛋白(PRF)聯合自體骨,比較兩組不同時間移植牙的松動度、ISQ、牙周袋深度、附著喪失、MGVs以及咀嚼效率,統計術后不...
基于3D打印的光固化復合樹脂修復牙體缺損的效果分析————作者:李海明;唐佳蒙;趙星;趙紅斌;
摘要:目的 分析基于3D打印的光固化復合樹脂對牙體缺損的修復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牙體缺損患者100例為研究對象,對照組49例采用光固化復合樹脂,研究組51例采用3D打印光固化復合樹脂。檢測對比兩組的炎性因子水平、疼痛程度、咀嚼效率、咬合力、生活質量、A級達標率、臨床療效及修復效果。結果 與治療前相比,兩組患者治療后的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白...
ROC曲線分析CD105標記的微血管密度在口腔扁平苔蘚病情復發中的預測價值————作者:沈玉芹;劉慧;
摘要:目的 探討口腔扁平苔蘚(OLP)病情復發與CD105標記的微血管密度(MVD)之間的相關性。方法 前瞻性選擇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療的100例OLP患者,根據隨訪期間患者是否復發分為復發組(n=43)和未復發組(n=57)。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和生化指標,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確定OLP病情復發的獨立影響因素。對OLP病情復發與各獨立影響因素的相關性以及CD105...
急性牙髓炎患者齦溝液中HMGB1和PTX3水平與根管治療后疼痛程度的關系————作者:夏振宇;吳霄鵬;李佳妮;
摘要:目的 探討高遷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正五聚蛋白3(PTX3)在急性牙髓炎患者齦溝液中的表達及其與根管治療后疼痛程度的關系。方法 選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間在本院進行根管治療的急性牙髓炎患者198例,根據術后7d的疼痛程度,分為輕度(n=135)、中度(n=42)和重度疼痛組(n=21)。比較三組齦溝液中HMGB1和PTX3的表達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急性牙髓炎患...
口面肌功能訓練在學齡前期兒童口腔不良習慣干預中的研究————作者:劉偉;華文兵;馮葉傳;
摘要:目的 通過口面肌功能訓練,探究其對學齡前期兒童口腔不良習慣干預的影響。方法 從學齡前兒童口腔不良習慣調查問卷中篩選有口腔不良習慣的兒童200例,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成兩組。對照組(100例)進行口腔衛生宣教;試驗組(100例)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口面肌功能訓練(包括:呼吸訓練、舌肌訓練、吞咽訓練、唇頰肌訓練)。干預后6個月、12個月、18個月比較兩組口面肌功能改善情況(上唇運動、下頜運動、舌運動...
可切削復合樹脂表面預處理的研究進展————作者:何英;任光輝;畢文雅;宗敏;
摘要:可切削復合樹脂巧妙融合了樹脂和陶瓷材料的優勢,具有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美學特性及與天然牙體組織相近的物理特性,成為口腔科間接修復的一種新的材料選擇,應用越來越廣泛。在可切削復合樹脂的臨床應用過程中,修復體的粘接直接關乎到修復治療的成功與持久性,而修復體的表面處理是影響粘接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噴砂、酸蝕、激光、等離子體處理及涂布表面處理劑等表面處理方法對可切削復合樹脂粘接性能的影響進行綜述,并...
外科牽引治療前牙區復雜冠根折的療效評價————作者:董依云;戴兆威;伍甜甜;趙雋雋;李金恒;
摘要:目的 評價外科牽引治療前牙區復雜冠根折的療效。方法 選擇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就診于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口腔綜合科牙外傷專科的復雜冠根折患者20例,應用外科牽引方式保留患牙,檢查記錄手術牙牙齒松動度、牙周探診深度、牙齦指數,術前和牽引術后即刻,術后3個月和術后1年拍攝CBCT,測量術后唇側牙槽嵴頂至根尖高度變化,使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評價其治療效果。結果 ...
鉺激光聯合血運重建對牙髓壞死的年輕恒牙根管壁厚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作者:何繼紅;胡娟;王瑩瑩;郭清泉;何麗;于彬;
摘要:目的 探究鉺激光聯合血運重建對牙髓壞死的年輕恒牙根管壁厚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影響。方法 選取本院2020年6月至2023年6月期間治療的80例年輕恒牙牙髓壞死患者,將其分為觀察組(n=40)和對照組(n=40),對照組行超聲蕩洗+氫氧化鈣糊劑消毒根管,觀察組行鉺激光消毒根管,兩組均行血運重建;比較兩組牙冠根比和牙根管壁厚度,牙周指數及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白細胞介素-8(IL-8)和腫瘤壞...
口腔多孔牙種植體的研究進展————作者:丁夢婷;焦婷;
摘要:鈦及鈦合金種植體是目前臨床廣泛應用的口腔種植體,其高彈性模量導致的應力屏蔽是種植失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將致密的種植體多孔化可有效降低其彈性模量。3D打印技術的發展彌補了傳統造孔方式的缺陷,可根據需要調整小孔參數,制備具有復雜三維網狀結構的種植體,從力學與生物學角度避免骨吸收,促進骨長入。本文討論了多孔種植體的材料、結構、制備工藝以及臨床應用,以期為后續的多孔種植體的設計與開發提供參考與思路
一例上頜尖牙易位的正畸-修復-牙周多學科聯合治療————作者:陳虹君;李俊雄;唐婉容;邱亞;李麗華;
摘要:目的:探討正畸-修復-牙周等多學科聯合治療一例復雜病例中的臨床效果。方法:對1例上頜尖牙易位于同側中切牙唇側的病例,進行口內及影像學檢查,使用種植釘支抗、牙槽骨微穿孔術等技術,對尖牙易位,磨牙伸長,后牙缺失的復雜病例采用正畸-修復-牙周多學科聯合治療。結果:上頜尖牙代替同側中切牙,通過貼面改形達到美觀效果;種植釘支抗高效壓低伸長磨牙,牙槽骨微穿孔術加速了后牙前移的速率。結論:在個性化治療中,采用正...
ChatGPT在口腔醫學教育中的應用探討————作者:劉翼興;劉哲;陳婭飛;李昱煜;
摘要:ChatGPT自發布以來即對教育領域產生巨大沖擊,口腔醫學教育領域也必將受其影響。本文基于口腔醫學的學科教育背景與特點,首先探討了ChatGPT在個性化教學設計、臨床與教學有機結合、幫助學生平衡學業與科研、減輕口腔醫學教育者負擔等方面的潛在應用價值。同時也指出了應用ChatGPT時的局限性和潛在問題,如時效性不足和學術誠信問題。其次對四川大學華西口腔醫學院本科專任教師和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并根據調查...
基于學制差異的口腔材料學教學質量分析————作者:隋佰延;陸華;劉昕;
摘要:目的 以《口腔材料學》教學效果為切入點,分析不同學制學生考試成績的差異及其潛在的影響因素。方法 選取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2019級~2021級口腔醫學專業、總計207人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學制將學生分為“八年制”組(n=83)、“五年制”組(n=95)和“留學生”組(n=29),對3組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比較和分析。結果 八年制學生的成績為(73.49±16.85)分,“優秀”及“良好”的總占比為4...
虛擬仿真與實體模型相結合促進口腔頜面外科教學的創新與發展————作者:劉琦;鄒忠陽;張鈺芳;劉瞻;周浩宇;楊學文;
摘要:目的 探討虛擬仿真教學培訓系統對口腔頜面外科教學的影響以及實體教學模型引入的重要意義。方法 在2020級口腔頜面外科專業課實踐教學過程中,應用虛擬仿真培訓系統和研發的實體教學模型,對使用后的情況進行問卷調查和考試成績分析,在2017級僅實行傳統理論教學及實踐教學。將兩組學生的考試成績進行比較。結果 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后,2020級學生理論考試成績平均分(90.33分)及優秀率(61.7%)明顯高于...
人工智能賦能口腔材料研發————作者:趙行;
摘要:<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AI)技術由JohnMc Carthy等人于1956年首次提出,定義為:“能夠完成通常需要人類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務(如視覺感知、語音識別、決策制定和語言之間的翻譯)的計算機系統”[1]。人工智能可進一步分為弱人工智能和強人工智能。今天的人工智能大多為弱人工智能,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ML)、深度...
光致變色釋氟性窩溝封閉劑的理化性能研究————作者:孟祥樹;金光奎;張永靜;竇婭楠;王志峰;李巖濤;
摘要:目的 研究一種光致變色釋氟性窩溝封閉劑的理化性能。方法 實驗組選擇自制的由二甲基丙烯酸二異氰酸酯、三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樟腦醌、2,6-二叔丁基對甲酚、二氧化硅、釋氟劑和二芳基乙烯化合物等成分組成的新型窩溝封閉劑,對照組為3M ESPE Clinpro Sealant窩溝封閉劑,對兩種材料分別進行剪切粘接強度、撓曲強度、固化深度、固化時間及溶出氟含量的測試,運用掃描電鏡觀察窩溝封閉牙齒側切剖面的...
MgH2復合明膠海綿的制備及抑制變形鏈球菌的作用研究————作者:季麗娜;張騫騫;劉昕;陸華;
摘要:目的 通過將MgH2微粒與臨床常用的明膠海綿復合,制備MgH2微粒復合明膠海綿研究其抗變形鏈球菌作用。方法 使用硅烷偶聯劑將氫化鎂微粒分散在明膠海綿表面,并分別制備出MgH2和明膠海綿質量比例為1∶8和1∶4的MgH2復合明膠海綿。利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MgH2微米顆粒復合明膠海綿的微...
全瓷冠修復下頜第二磨牙遠中缺損齦壁提升后的美學效果及生物力學性能研究————作者:程楠;柴叢娜;劉英奇;程磊;
摘要:目的 探討下頜第二磨牙遠中缺損齦壁提升后給予全瓷冠修復的美學效果及生物力學性能。方法 選擇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我院收治的因第二磨牙遠中缺損行齦壁提升后給予全瓷冠修復的40例患者作為觀察組,另選40例行齦壁提升后給予金屬樁鈷鉻烤瓷冠修復的第二磨牙遠中缺損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修復后12個月的修復效果和各結構的生物力學性能分布;比較兩組修復前及修復后12個月的牙周狀況和美學效果評分;采...
全瓷貼面技術用于前牙美容修復中的效果及對牙體形態、牙周健康指標的影響————作者:汪青風;郭世梁;吳穎;黃葉全;
摘要:目的 探討全瓷貼面技術用于前牙美容修復中的效果及對牙體形態、牙周健康指標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行前牙美容修復患者118例為研究對象,根據修復方法不同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n=53例)行全瓷冠修復,觀察組(n=65例)采用全瓷貼面技術修復。觀察比較兩組的臨床療效、牙體形態美學評分、修復前后牙周健康指標、修復后舒適度、并發癥發生率及總體滿意度情況。結果觀察組臨床總療效9...
體外比較iRoot SP配合不同根管充填技術下的根尖封閉效果————作者:沈蘇倩;許可;王燕萍;陸樂;
摘要:目的 比較iRoot SP配合不同根管充填技術下的根尖封閉性能。方法 收集新鮮完整的下頜單根管前磨牙50顆,經根管預備后分為4個實驗組(各10顆)和2個對照組(各5顆),選擇iRoot SP作為充填糊劑,A組為單尖法充填,B組為攜熱器將牙膠切斷至距根尖孔5 mm后熱牙膠回填,C組為攜熱器將牙膠切斷至距根尖孔8 mm后熱牙膠回填,D組為純糊劑組,E組為單牙膠充填后不封閉根尖孔(陽性對照組),F組為流...
相關醫學期刊推薦
核心期刊推薦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