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防治措施
首先,施工前要按施工測量規范和規程進行交接樁復測與保護,施工放樣結合水文地質條件,根據設計要求進行,嚴格控制測量誤差大小,做好軸線和縱坡測量,精心測設全井段的中線和高程的控制點。
其次,采用掛邊線安裝管道,管子半徑高度丈量要準確,掛線要繃緊,安裝過程中要隨時檢查。
第三,澆筑管座前,要用同標號的水泥砂漿,將管子兩側與平基相接處的三角部分填實后,兩側再同時澆筑混凝土;混凝土振搗時,防止振搗器與管子碰撞。
第四,回填夯實兩側同時進行,其高差不得超過300mm。
第五,意外遇構筑物須避讓時,應在適當位置增設連接井,其間以直線連通。最后,嚴把進場管材的質量檢驗關,對個別規格超標,管壁厚度偏差過大的管材,施工時要控制使用。
3.2管道漏水,閉水試驗不合格
3.2.1產生原因
基礎不均勻下沉、管材質量差、管材接口施工質量差、閉水段端頭封堵不嚴密、井體施工質量差等原因均可產生漏水現象。
3.2.2防治措施
(1)管道基礎條件不良將導致管道和基礎出現不均勻沉陷,一般造成局部積水,嚴重時會出現管道斷裂或接口開裂。針對這種情況,一是認真按設計要求施工,確保管道基礎的強度和穩定性。二是如果槽底土壤被擾動或受水浸泡,應先挖除松軟土層,超挖部分則用砂或碎石等穩定性好的材料回填密實。三是在地下水位以下開挖土方時,應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坑槽底部排水降水,確保干槽開挖。必要時可在槽坑底預留20cm厚土層,待后續工程施工時隨挖隨封閉。
(2)管材質量差、存在裂縫或局部混凝土松散、抗滲能力差容易漏水的防治。要求所用管材要有質量部門提供的合格證和力學試驗報告等資料,在安裝前應再次逐節檢查,對已發現有質量問題的管材應棄之不用或經有效處理后方可使用。
(3)管道在外力作用下產生破損或接口開裂的處理:選用質量良好的接口填料,按試驗配合比和合理的施工工藝組織施工。先潔凈接口縫,再按照施工操作規程認真施工。
(4)檢查井施工質量差,井壁和與其連接管的結合處滲漏的預防措施:一是檢查井砌筑砂漿要飽滿,勾縫不遺漏;抹面要及時壓光收漿并養護;遇有地下水時,抹面和勾縫應隨砌筑及時完成。二是與檢查井連接管的外表應先濕潤且均勻刷一層水泥原漿,漿就位后再做好內外抹面,以防滲漏。
(5)閉水段封口不密實,若采用砌磚墻封堵,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一是砌堵前應把管口015m范圍內的內壁清洗干凈,涂刷水泥原漿,同時把所用的磚塊潤濕備用。二是砌堵砂漿標號應不低于M715,且具良好的稠度。三是勾縫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漿標號不低于M15,抹面應按防水的5層施工法施工。四是預設排水孔應在管內底處,以便排干和試驗時檢查。
(6)閉水試驗是對管道施工和材料質量進行全面檢驗,其間難免出現三兩次不合格現象。這時應先在滲漏處做好記號,在排干管內水后進行認真處理。對細小的縫隙或麻面滲漏,可采用水泥砂漿涂刷或防水涂料涂刷,較嚴重的應返工處理。
3.3檢查井變形、下沉、漏水
3.3.1產生原因
檢查井變形和下沉,井蓋質量和安裝質量差,鐵爬梯安裝隨意性太大,影響外觀及其使用質量。
3.3.2防治措施
(1)認真做好檢查井的基層和墊層,檢查井砌筑質量應控制好井室和井口中心、位置及其高度,防止井體變形、下沉。
(2)檢查井井蓋與座要配套;安裝時座漿要飽滿;輕重型號和面底不錯用,鐵爬安裝要控制好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偏差不要太大,平面位置準確。
(3)加強檢查井施工質量,井壁和與其連接管的結合處滲漏,一是檢查井砌筑前磚塊要提前澆水濕潤,砂漿要飽滿,勾縫全面不遺漏;抹面前清潔和濕潤表面,抹面時及時壓光收漿并養護;遇有地下水時,抹面和勾縫應隨砌筑及時完成,不可在回填以后再進行內抹面或內勾縫。二是與檢查井連接的管外表面應先濕潤且均勻刷一層水泥素漿,并座漿就位后再做好內外抹面,以防滲漏。
(4)閉水段封口不密實,又因其在井內而常被忽視,如果采用砌磚墻封堵時,應注意做好以下幾點:一是砌堵前應把管口015m左右范圍內的管內壁清洗干凈,涂刷水泥素漿,同時把所用的磚塊潤濕備用。二是砌堵砂漿標號應不低于M715,且具良好的稠度。三是勾縫和抹面用的水泥砂漿標號不低于M15。管徑較大時應內外雙面較小時只做外單面勾縫或抹面。抹面應按防水的5層施工法施工。四是條件允許時可在檢查井砌筑之前進行封砌,以利保證質量。
3.4溝槽回填施工中的回填土沉陷及管道結構碰、擠變形
3.4.1產生原因
(1)溝槽及檢查井周邊回填不密實,不按要求分層夯實或分層厚度過大,回填土質量不符合要求,回填土的含水量沒有控制在最佳含水量附近等原因造成回填土的壓實度達不到規范要求,從而產生較大的沉陷。
(2)回填土時接口抹帶砂漿和管座混凝土未達到一定強度,遇到回填土的強力碰撞和側壓力而變形。回填土時只回填管道一側或兩側填筑高差太大,使管道單側受力造成管道向一側推移,使接口抹帶砂漿和管座混凝土遭到破壞。管頂以上覆土厚度小,使用機械夯實,超過了管體所能承受的安全外壓荷載,造成管體破裂。
3.4.2防治措施
(1)回填土必須要分層夯實,分層厚度一般控制在30cm左右。回填前須將槽中積水、淤泥、雜物清理干凈。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磚及大于10cm的干硬土塊,含水量大的粘土塊及凍土塊,代表性土樣應送試驗室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試驗,回填土應在最佳含水量和接近最佳含水量狀態下進行夯實,在施工過程中按驗收規范的范圍和頻率要求,每個分層做壓實度試驗,直至達標為止。采用排降水措施的溝槽,一定要在夯實完畢后,方能停止排降水運行,不得帶水回填土,對在檢查井周圍和邊角機械碾壓不到位的地方,一定要有機動夯和人力夯補夯措施,不得出現局部漏夯。
(2)胸腔及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填土時,應做到分層回填,兩側同時回填夯實,其高差不得超過30cm,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碎磚、石塊等,管座混凝土強度要達到5Mpa以上時方可進行回填。管頂以上50cm范圍內要用木夯夯實,胸腔部位以上的回填土,當使用壓路機壓實時,管頂以上的覆土高度必須大于115m。
4結語
2/3 首頁 上一頁 1 2 3 下一頁 尾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