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城市管理論文 發布日期:2015-01-04 15:16 熱度:
[摘要]基于對重慶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現狀的調查,文章從資金籌集、待遇水平、基金增值、制度銜接等角度分析了重慶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運行過程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從加大宣傳力度、強化激勵機制建設、加強基金運營管理、細化進出機制和增強制度銜接有效性等方面提出了相關的完善和改進措施。
[關鍵詞]高級政工師論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現狀,重慶市
2009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于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同年,重慶市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發布了《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開展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工作的通知》,到2011年4月,重慶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以下簡稱“新農保”)已實現全覆蓋。那么,新農保制度全面實行三年多來,取得了哪些成績?還存在什么樣的問題?又當如何進一步修正和完善現行政策?筆者根據對重慶市豐都縣、忠縣、墊江縣和梁平縣等地的實地調查,對以上問題進行分析和回答。
一、重慶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運行現狀
本次調查對調查對象采取的是隨機抽樣方式,考慮到農村居民整體文化水平,采用訪問式填答法。共計發放問卷350份,回收有效問卷323份,回收有效率92.3%,符合問卷調研要求。調研對象男性人數為201人,女性人數為122人,受訪者中16.3%的人文化程度為“未上過學”,53.06%為“小學”文化,16.24%的為“初中”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為14.30%;61.01%的受訪者其收入來源主要為農業、畜牧業、林業產出,29.28%的受訪者其收入主要來源于工資性收入(外出務工收入)。問卷數據采用EXCEL和SPSS 16.0進行統計分析。
1.農民對新農保的認知情況。(1)對新農保制度推廣手段的調查。對新農保制度的認知程度是影響農村居民對新農保需求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也是提高新農保制度覆蓋面的重要前提。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對新農保制度的有關信息有76.12% 的被調查者是通過政府或村委在村內的公示與宣傳獲得,有14.00%的人是通過親戚、朋友、鄰居介紹了解的,有6.88%的受訪者則是通過報紙、收音機、電視等大眾傳媒獲得信息的,只有不到1%的受訪者表示不知道有這項政策,統計結果與課題組的判斷和預期相符合,這說明重慶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政策前期的宣傳總體效果較好。(2)對新農保具體政策的了解。雖然重慶市目前新農保參保率很高,但是從調查中發現,農村居民對新農保政策的了解程度并不高。從圖 -1可以看出,受訪者對新農保政策“非常了解”的比例僅為8.16%,“比較了解”也只有16.33%,“了解較少”和“不了解”比例之和達到了近 78%。進一步的調查發現,86.28%的調查對象僅僅知道只要子女每人每年繳納100元,年滿60周歲的老人就可以每月領到80元養老金,84.00% 的受訪者知道政府給予了補貼,而對于養老金的構成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數額、政府補貼數額等并不知道具體情況。農戶對新農保制度了解得少,必然導致短視行為和逆向選擇行為的出現,從而不利于調動農民參保的積極性。
2.對農戶參保繳費狀況的調查。(1)參保原因的調查。圖-2顯示的是農戶參保原因的調查結果(圖-2中1表示政府給予補貼,2表示為了家中60歲的老人能夠領到養老金,3表示因為其他村民購買,4表示新農保是一項好政策),從結果來看,16.42%的受訪者是因為政府給予補貼才購買,44.48%的受訪者則是因為新農保的“捆綁”政策不得已而購買,17.60%的人則是因為從眾心理而購買,而21.50%的受訪者則是認識到新農保的惠民性而購買。從中可以看出,真正因為認識到新農保的普惠性(包括政府補貼)而參保的比例不到38%,說明新農保對農民的吸引力不夠大。(2)投保檔次及原因的調查。重慶市新農保年繳費標準有100元、200元、 400元、600元、900元5個檔次,從調查結果來看,絕大多數農村居民選擇的是100元檔次,而對于選擇高檔次的積極性非常小,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受于自身的經濟狀況;二是因為選擇高檔次繳費標準,相比較于低檔次繳費標準,得到的養老金差距不太大。由于政府對個人賬戶每人每年的補貼標準統一為30 元,而并未根據繳費檔次加以區別對待,故導致收益率與繳費檔次呈現負相關關系。以繳費15年、領取時間139個月為例,隨著繳費檔次的不斷提高,農戶收益絕對額雖然在增加,但比例逐漸減小,收益率逐漸降低。說明新農保繳費激勵機制不足,不能有效激勵農戶選擇較高檔次的標準。(3)參保繳費年限的調查。關于農民參保繳費時點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8.65%的受訪者選擇“在保證最低繳費年限的前提下,盡量推遲繳費時間”;42.21%的受訪者則表示“立即參保”,只有不到10%的農村居民選擇“在政策范圍內,盡可能多的增加繳費年限”。這一結果表明,部分農村居民對新農保存在一定程度的消極性;而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農村居民認識到新農保的惠民性,希望以此來增加未來收入、改善老年生活。這說明農村不同群體對新農保有不同的認識和觀點。
3.對參保實施效果的調查。(1)經辦機構服務滿意度的調查。關于基層參保服務機構辦事效率、工作人員服務態度的調研結果顯示,分別有52.16%和 18.33%的受訪者表示對經辦機構工作效率和服務態度“比較滿意”和“很滿意”,評價“一般”的比例為16.29%,“不滿意”的比例為13.22%,說明重慶市各區縣基層經辦機構總體服務水平較好,受到了百姓認可。(2)養老金數額滿意度調查。從關于“新農保緩解了廣大農民的養老壓力”認同度的調查結果看(圖-3),調查者所持的態度具有較大差別,“贊同”和“不贊同”的比例分別為31.44%和34.58%,而“非常贊同”和“完全不贊同”的比例分別僅為4.02%和3.20%,這說明新農保養老金數額對不同群體而言具有不同的吸引力,分析認為年輕群體依靠外出務工,收入相對客觀,消費也相對較大,養老金數額對他們而言難以“緩解養老壓力”,而對于依靠務農收入的老年群體,由于收入低、支出少,所以較少的養老金還是具有一定“緩解養老壓力”的作用。 二、重慶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運行中面臨的問題
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是一項新制度,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其完善需要長期的探索、修正,從近兩年重慶市新農保運行情況來看,還存在以下四個問題。
1.資金籌集環節問題多。重慶市新農保的繳費構成包括個人繳費、集體補助、政府補貼三個部分,但目前來看,三個部分都存在一些問題:(1)個人繳費偏向低檔次。重慶市新農保設定了100元、200元、400元、600元、900元5個檔次,雖然絕對額并不高,但相較于農村居民剩余可支配性收入而言,可能會有較大負擔。2011-2012年,重慶市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為6480.41元和7383.27元,而同期人均生活消費支出則分別為 4502.06元和5018.64元,人均剩余可支配性收入分別為1978,35元和2364,63元。以2012年為例,新農保5個檔次的繳費水平占人均剩余可支配性收入的比例分別為4.23%、8.46%、16.92%、25.37%、38.06%。可以看出,100元和200元繳費檔次對農村居民不會構成太大負擔,但高檔次的繳費顯然超出了多數農村居民的承受能力,加之農民收入的非穩定性等原因,都會促使農民購買低檔次的繳費標準。(2)集體補助缺失。雖然重慶市新農保規定了“有條件的村集體應當對參保人繳費給予補助,補助標準由村民委員會民主確定;鼓勵其他經濟組織、社會公益組織、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但從前期調研結果來看,村集體繳費補助幾乎為零,這有多種原因:一是重慶市多數農村地區經濟發展相對落后,村集體財力有限;二是由于“有條件”內涵模糊、概念界定不清晰,使得少數有財力的村集體往往為減輕負擔而逃避責任;三是新農保政策只強調了村集體的繳費補助責任,沒有制定相關的激勵機制和考評機制,比如村集體企業稅費減免等。(3)政府補貼固定化。重慶市新農保規定“政府在參保人完清養老保險后,政府在其個人賬戶中每人每年補貼30 元”。政府補貼的確有利于鼓勵農民積極參保,但是由于政府補貼的固定化,即不管參保者選擇何種檔次的參保標準,得到的補助都是一樣的,這使得繳費檔次越高,收益率越低(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當參保者選擇100元繳費檔次后,其個人賬戶的直接收益率為30%,收益百分比為 23.08%;而當參保者選擇900元繳費檔次時,其個人賬戶的直接收益率僅為3.33%,收益百分比僅為3.23%。前者是后者相應收益的9.01倍和 7.15倍,差距極為明顯,由此,政府補貼變相的促使參保者選擇低檔次水平繳費。
2.養老金待遇水平明顯偏低。根據重慶市新農保相關政策,選擇15年期限、100元繳費檔次的參保者,其每個月的養老金總額大概為94.03元。而從“需要多少養老金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調查結果來看(圖 -4),選擇100元以下的比例僅為7.6%,100-200元的比例為18.40%,需要200-300元和300元以上的比例之和為74.00%,可以看出,相較于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標準看,目前新農保養老金待遇水平明顯偏低。進一步,相比于重慶市2012年農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018.64元,養老金待遇所占比例也僅為1.87%,這一比例的養老金替代率實在難以大幅度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3.個人賬戶資金的保值增值問題。隨著重慶市新農保制度的普及,參保人數不斷增加,個人參保繳費累計金額不斷增多。在我國物價進入上升大通道的宏觀經濟背景下,如何實現基金的保值增值是管理者面臨的重要課題。從目前來看,重慶市并沒有明確專門機構負責新農保基金的運營管理,其個人賬戶基金的增值主要有兩條途徑:一是購買國債,二是存入銀行。而在近年來銀行實際存款負利率的情況下,基金的保值增值是無法得到保證的。
4.與其他社保制度的銜接問題。由于我周農村地區原有社會保障制度碎片化現象嚴重,如何實現新農保制度在運行過程中與舊農保制度、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被征地農村居民社會保障、三峽庫區移民后期扶持、社會優撫、 “五保”供養等政策的銜接,是重慶市“新農保”制度運行過程中需要迫切解決的重要問題,也是實現“新農保”制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
三、重慶市新農保政策的改進及長效運行機制的構建
1.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參保意識。由于農村居民對新農保政策了解得不夠詳細、不夠透徹,一定程度上減弱了農民參保的積極性,因此,地方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種媒介長期、持續宣傳新農保相關政策:一是利用好廣播、電視、廣告標語、村委宣傳欄等大眾媒介;二是加強對村干部的宣傳培訓,強化政策的惠農目的;三是充分重視農村“意見領袖”的作用,農村文化程度相對較高、信息靈通、德高望重的人,往往扮演著“意見領袖”的角色,將這一群體組織動員起來,有利于新農保政策的宣傳。
2.強化激勵機制建設,調動各方參保積極性。一是強化集體補助激勵機制建設。由于集體補助強度與農民參保積極性存在正相關關系,即集體補助越多,農民參保積極性越高,因此,應制定諸如村辦企業稅費減免、政府采購優先等的相應配套政策,鼓勵集體真正參與到對新農保的補助中,成為新農保籌資中的重要力量。二是完善個人繳費激勵機制建設。改革固定化的政府補貼政策,建立“多繳多補、長繳多得”機制。“多繳多補”即在100元繳費檔次政府補貼30元基礎上,每提高一個繳費檔次,政府補貼按一定比例增加;“長繳多得”則是對于繳費超過15年的參保者,每多繳一年,政府補貼同樣按照一定比例增加。
3.加強基金運營管理,實現基金保值增值。明確專門機構、建立完善的運營制度是實現基金保值增值、新農保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一是明確縣級政府或相關部門在基金投資管理中的責任;二是積極探索新農保基金市場化運作模式,適時開拓投資渠道,通過購買地方政府債券、定向貸款等方式投資大型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優質新興產業等,使新農保基金獲得更高的收益,達到保值增值目的;三是加強監督管理,建立相應監管機制,強化對新農保基金的收支和運營的監督檢查,確保基金安全。
4.細化進出機制,增強制度銜接有效性。一是改革繳費依據。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制度是按照工資的一定比例進行繳費,而新農保繳費選擇了分級定額式繳費標準,繳費依據的不同,不利于兩種制度的銜接轉移,應考慮新農保按照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一定比例進行繳費,為制度的銜接奠定基礎。二是細化進入退出機制,考慮不同制度的轉移接續。新農保制度與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制度、失地農民養老保險制度、農民工養老保險制度都存在較大差距,應根據具體情況,不斷細化每種制度的進入與退出機制,以實現不同制度間的有效銜接。
文章標題:高級政工師論文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實施存在的問題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zf/chengshi/2465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7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政治法律論文范文
軍事論文 城市管理論文 思想政治論文 國際政治論文 行政管理論文 勞動與社會保障論文 國際法論文 公司法論文 婚姻家庭法論文 環境法論文 知識產權論文 民事訴訟論文 民商法論文 犯罪學論文 法律史論文 行政法論文 憲法論文 法理論文 刑法論文 刑事訴訟法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