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藥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0-09-29 08:54 熱度:
青霉素在基層醫院的使用非常廣泛,在此僅把幾個容易忽視的注意事項作一闡述。
1、給藥間隔
在藥動學因素中,半衰期是影響投藥間隔時間的主要因素。青霉素的血藥濃度超過最小抑菌濃度{MIC}的時間,是影響其抗菌作用的主要因素。而半衰期長短是保持藥物水平高于MIC的重要因素,所以半衰期長的藥物更具優勢。同時,青霉素具有時間依賴性藥效,當其濃度大于4倍MIC時,殺菌作用不再隨濃度增高而增加,因此青霉素的用藥方案是盡可能延長藥物與細菌的接觸時間,使藥物濃度在給藥間間隔時間內也能高于MIC。青霉素的半衰期僅為0.5小時,一般主張增加用藥次數,縮短投藥間隔,使24小時內血藥濃度超過MIC的時間達60%以上,青霉素一次投藥一般在投藥后4~6小時血濃度即測不到。腎功能正常時給藥間隔6小時。臨床每日投藥1次的做法是欠妥當的。建議1日用量分3~4次給予。
2、雙向效應
青霉素的雙向效應是指量效關系呈雙向變化。即藥物有一最強抗菌濃度范圍,若高于此范圍,抗菌強度可顯示減弱的趨勢。但青霉素的雙向效應隨其與細菌的組合不同而不同,金黃色葡萄球菌、B組鏈球菌具有顯著的雙向效應,奈瑟菌則不顯示雙向效應。因此,臨床上在針對金黃色葡萄球菌、B組鏈球菌感染時盲目加大青霉素劑量的做法是錯誤的。
3、不合理聯合用藥
3.1青霉素—慶大霉素聯合靜滴
青霉素與慶大霉素在同一輸液中聯合靜滴,青霉素結構中的β-內酰胺環與慶大霉素分子中的氨基發生交聯,生成無生物洗性的氨基酰胺化合物,可使慶大霉素失去活性,使慶大霉素的療效顯著降低。故青霉素類抗生素不宜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混合靜脈滴注。臨床需聯用時,應分別給藥。
3.2青霉素—羅紅霉素
青霉素為繁殖期殺菌劑,對生長旺盛的細菌作用強,羅紅霉素屬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為快速抑菌劑,能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使細菌由繁殖期進入靜止期,從而減弱青霉素的殺菌作用。
3.3青霉素—氯霉素
氯霉素為快速抑菌劑,可抑制細菌蛋白質的合成,使細菌生長受抑制,不利于青霉素通過,阻礙細菌胞壁合成而發揮殺菌作用。除了治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和化膿性腦膜炎時可用青霉素聯用氯霉素外,其余情況下,一般不主張聯用。聯用時可產生拮抗效應。
文章標題:青霉素臨床使用的幾個注意事項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yixue/yaoxue/436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