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臨床醫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6-10-11 11:06 熱度:
埃博拉病毒是一種發源與非洲地區的病毒,近些年也一直在非洲地區肆虐,這種烈性病毒死亡率極高,而且極易傳播,其他一些國家也有病例出現,基本都是輸入型病例。
《國際生物醫學工程雜志》生物醫學雜志,創刊于1978年,是衛生部主管,中華醫學會、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主辦的國際醫學系列雜志之一,系公開發行的國家級專業學術期刊。本刊的辦刊宗旨是:貫徹黨和國家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貫徹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相結合的辦刊方針,專門報導國內外生物醫學工程學科領域的新技術、新進展、新動向、新成果,促進國際生物醫學工程學科的學術交流。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是世界上六大最神秘病毒之首,其的治病性很高。它是1976年在非洲中部出現,埃博拉病毒能使人體內臟破碎,感染者每個毛孔都會往外滲血,高達90%的被感染者死亡。埃博拉病毒是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發生埃博拉出血熱(EBHF)的烈性病毒,由此引起的出血熱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 被稱為“世界上最可怕的病毒”。
引言
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靈長類動物產生埃博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有很高的死亡率,埃博拉病毒的名稱出自非洲扎伊爾的“埃博拉河”。
1 埃博拉病毒
1.1 埃博拉病毒的形態結構
“埃博拉”病毒的形狀宛如中國古代的“如意”,利用電子顯微鏡對埃博拉病毒屬成員的研究顯示,其呈現一般纖維病毒的線形結構。病毒粒子也可能出現“U”字、“6”字形、纏繞、環狀或分枝形。
1.2 埃博拉病毒的分子結構
埃博拉病毒屬絲狀病毒科,呈長絲狀體,單股負鏈RNA病毒,有18,959個堿基,有包膜,病毒顆粒直徑大約80nm,大小100nm×(300~1500)nm。有囊膜,表面有(8~10)nm長的纖突。純病毒粒子由一個螺旋形核糖核殼復合體構成,含負鏈線性RNA分子和4個毒粒結構蛋白。基因組編碼七個結構蛋白和一個非結構蛋白。基因順序是:3'端一NP—VP35-VP40-GP-VP30一VP24一L一5'端,其中每一種蛋白產物由一種單獨的mRNA 所編碼。
1.3 埃博拉病毒的理化性質
EBV在常溫下較穩定,對熱有中等度抵抗力,56℃不能完全滅活,60℃30min方能破壞其感染性;紫外線照射2min可使之完全滅活。對化學藥品敏感,乙醚、去氧膽酸鈉、β-丙內酯、福爾馬林、次氯酸鈉等消毒劑可以完全滅活病毒感染性;鈷60照射、γ射線也可使之滅活。EBV在血液樣本或病尸中可存活數周;4℃條件下存放5周其感染性保持不變,8周滴度降至一半。-70℃條件可長期保存。
1.4 埃博拉病毒的分類
1.4.1 目前已確定埃博拉病毒分4 個亞型
即埃博拉-扎伊爾型(EBO-Zaire)、埃博拉-蘇丹型(EBO-Sudan)、埃博拉-萊斯頓型(EBO-R) 和埃博拉-科特迪瓦型(EBO-CI)。
1.4.2 不同亞型具有不同的特性
EBO-Z和EBO-S對人類和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致病性和致死率很高;EBO-R對人類沒有致病性,對非人類靈長類動物具有致死性作用;EBO-CI對人類有明顯的致病性,但一般不能致死,對黑猩猩的致死率很高。
1.4.3 對人的毒力強弱不一樣
對人的毒力強弱次序為:EBO-Z>EBO-S>EBO-CI>EBO-R
2 埃博拉病毒的傳染與地區分布
2.1 埃博拉病毒的傳染
2.1.1 直接與病人接觸和空氣傳播
a.直接接觸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或者精液。
b.處理發病和死亡的黑猩猩。
c.醫務人員經常因為看病人或者參加葬禮而感染。
2.1.2 醫源性感染
使用了被埃博拉病毒污染的醫用器具。
2.2埃博拉病毒的地區分布
埃博拉出血熱目前為止主要呈現地方性流行,局限在中非熱帶雨林和東南非洲熱帶大草原,但已從開始的蘇丹、剛果民主共和國擴展到剛果共和國、中非共和國、利比亞、加蓬、尼日利亞、肯尼亞、科特迪瓦、喀麥隆、津巴布韋、烏干達、埃塞俄比亞以及南非。非洲以外地區偶有病例報道,均屬于輸入性或實驗室意外感染,未發現有埃博拉出血熱流行。3 埃博拉病毒出血熱
3.1 埃博拉病毒出血熱
是一種致命的流血熱(hemorrhagic fever)傳染病,目前無法醫治,會感染包括人類、猴子及黑猩猩在內的靈長類動物。人類患者半數以上在兩星期內七孔流血而死。
3.2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機理
當病毒將自身復制到宿主的血細胞中,血細胞便開始死亡并凝結在一起。凝塊堵塞血管,切斷全身的血液供應,感染的器官開始出現死片。病毒蛋白質以特有的兇殘攻擊膠原,這是固定器官的連結組織中主要的蛋白質。當膠原變成漿狀物,器官表面開始出現孔洞,包括皮膚,血從孔洞中傾瀉而出。皮膚下面出現血斑;液化的死皮在表面形成水皰。在這個階段所有的孔竅都會滲血,同時皮膚和肌肉的表面隔膜開始炸裂。此過程一直持續到病毒成指數地繁殖,毀壞內臟使之完全失去作用以致宿主死亡為止。當這種事發生時,已死或部分已死的器官開始液化,最后導致宿主死亡。
3.3 埃博拉病毒的傳播
埃博拉病毒主要通過體液,如汗液、唾液或血液傳染,潛伏期為2天左右。
3.4 埃博拉病毒感染后的癥狀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均是突然出現高燒、頭痛、咽喉疼、虛弱和肌肉疼痛。然后是嘔吐、腹痛、腹瀉。發病后的兩星期內,病毒外溢,導致人體內外出血、血液凝固、壞死的血液很快傳及全身的各個器官,病人最終出現口腔、鼻腔和肛門出血等癥狀,患者可在24小時內死亡。
4 埃博拉病毒感染者的治療
4.1 輔助性治療
4.1.1 電解質平衡;防止出血
治療首先是輔助性的,包括使病毒入侵最小化,平衡電解質,修復損失的血小板以便防止出血,保持血液中氧元素含量,以及對病發癥的治療。
4.1.2 尚存在的爭議輔助治療
用恢復期患者的血漿治療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爭議。
4.2 疫苗研制
4.2.1 常見的亞單位疫苗---DNA疫苗
將經篩選的埃博拉病毒基因克隆到質粒載體中,通過肌肉注射的方式注入重組DNA,或者將重組DNA涂在膠體金顆粒表面,然后用基因槍注入皮膚內。同時結合委內瑞拉復制子,使這一體系具有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都能同時誘導埃博拉病毒蛋白產生的優點。
4.2.2 用DNA激發配合腺病毒(ADV)增強疫苗(DNA/ADV法)
DNA/ADV法的原理是美國NIH疫苗研究中心(VRC)的研究人員Gary Nabel等于2000年研制開發的,是繼DNA疫苗之后的又一新型疫苗。主要采取“兩步走”的策略,首先向動物體內注入從病毒中提取的非傳染性遺傳物質,然后再注入攜帶病原體關鍵基因的去毒病毒載體,以進一步增強動物體的免疫反應。
免疫方法用腺病毒為載體的加強疫苗,即先給小白鼠注射DNA疫苗,隨后用腺病毒載體疫苗加強免疫,結果發現小白鼠抗體效價的增長較單用DNA疫苗有10~100倍的增長。然后在恒河猴中進行試驗,8只猴子分2組,一組4只猴子接種了3株埃博拉病毒DNA疫苗,并再用腺病毒載體疫苗加強免疫,另外一組4只猴子給以安慰劑。最后這8只猴子均用埃博拉病毒攻擊。結果,接種安慰劑的4只猴子在2周內死亡。而接種疫苗的4只猴子均存活。該方法免疫接種時間長。由此開發出的疫苗,接種過程長達6個月,需進行4次注射,無法有效控制快速傳播的疾病。
4.2.3 快速疫苗法
快速疫苗的特點快速疫苗的抗體免疫反應是用腺病毒(ADV)為載體,其中還包含了編碼埃博拉病毒糖蛋白即抗原基因(GP)。它比用DNA激發,ADV刺激的反應的速度要快得多,但此反應相對較弱。為了測定這種免疫反應是否能抵抗該病,研究者將經過ADV.GP及核蛋白質(NP)為載體免疫過的獼猴,用埃博拉病毒感染。結果顯示,此保護性相當的高效,能使機體產生針對CD8+T細胞的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這種快速疫苗為幫助控制埃博拉的流行擴散提供了有效的途徑,并且對其他疾病的控制也有啟迪作用。
參考文獻
【1】肖文彥.埃博拉出血熱與埃博拉病毒.廣西預防醫學,2004,4(l0)
【2】劉振宇,鄭連群,王麗,何晨光.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口岸衛生控制.2004.9(4)
【3】楊 濤.埃博拉病毒的研究概況.國外醫學病毒學分冊,2002,9(5)
【4】張海軍.埃博拉病毒及埃博拉病生物.生物學教學2001,8
【5】林彬.埃博拉病毒(EBOV)蛋白的最新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05,21(5).
【6】張玉勤.[J].國外醫學情報,2000,11:13.
【7】張文生 李學軍.埃博拉出血熱的流行病學研究進展[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15).
【8】俞東征.伊伯拉出血熱研究現狀[J].地方病通報,2003,18(1).
文章標題:埃博拉病毒出血熱的研究進展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yixue/linchuang/33634.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