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基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0-09-25 17:21 熱度: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康復治療是近20年迅速發展起來的一個全新領域,其中呼吸操則是這種康復鍛煉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2]。但在臨床應用中對呼吸肌功能康復的目的、原理,意義,鍛煉后的作用及效果認識不足,尤其對鍛煉中的指導缺乏了解。
1. 呼吸操鍛煉的目的及意義
1.1康復期呼吸肌功能的鍛煉,可預防疾病發作和病情加重,減輕癥狀,增加體質,減少患者住院次數,通過鍛煉,使呼吸肌尤其是膈肌強壯有力,改善呼吸形式,提高呼吸效率,促進排痰,調動免疫系統,增加免疫功能及體質,從而使減退的肺功能得以恢復及阻止肺功能進一步下降。
1.2術前的呼吸功能鍛煉對胸心外科手術病人改善術后肺功能,提高手術耐受性有明顯的效果[9]
1.3通過呼吸鍛煉,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間低氧癥狀,提高患者夜間氧飽和度,改善肺功能,減少夜間病死率[4]
1.4通過呼吸鍛煉,使脊柱側彎患兒的呼吸肌強度增加35~55%,耐力增加19~55%,能積極預防術后呼吸功能不全發生[10]
2.呼吸操鍛煉種類、方法及作用
2.1:縮唇呼吸練習:坐位或站立調整呼吸,用鼻吸氣,并將嘴唇縮成吹笛狀,使氣體通過縮窄的口形徐徐呼出,吸氣與呼氣之比為1:2,縮唇呼氣練習5分鐘。縮唇呼吸可延緩呼氣流速,減慢呼吸頻率,可使支氣管內壓增加3~5cmH2O,便于肺泡內氣體的排空,減少殘氣量,增加了肺泡通氣量,改善缺氧狀況,吸氣后屏氣2~3秒可改善吸入氣體分布不均的狀態和低氧現象,并可使部分萎縮的肺泡有機會重新張開[4]
2.2腹式呼吸:放松全身肌肉,吸氣時腹肌放松,使腹部隆起,呼氣時腹肌收縮,腹部凹下,腹式呼吸鍛煉開始初期2次/天,10-15分鐘/次,熟練掌握后,可逐漸增加次數,并可在臥位、站位、坐位及行走時隨時隨地進行鍛煉,最終形成一種自覺的習慣呼吸方式。腹式呼吸可使胸腔擴大,使心臟得到充分舒張,有利于心肌供血和供氧,由于膈肌和腹壁肌肉的運動及腹腔內壓的變化,使腹腔內臟得到自然的按摩,胃腸道蠕動增加,加速了胃的排空功能和小腸的吸收功能,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營養不良狀況[2],腹式呼吸鍛煉了腹肌、膈肌,增加了腹內壓,有利于改善胃腸道動力,使排便速度增加,同時改善了胃腸道的缺氧狀態,增加了功能有利于鉀離子的吸收,減輕腸麻痹,從而改善便秘[7]
2.3全身呼吸操練習:以縮唇呼氣配合肢體動作為主,吸氣用鼻,呼氣用嘴。
第一節:雙手上舉吸氣,放下呼氣,10-20次
第二節:雙手放于身體側面,交替沿體側上移下滑,上移吸氣,下滑呼氣,10-20次
第三節:雙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擊拳,出拳吸氣,還原呼氣,10-20次
第四節:雙腿交替抬起,屈膝900,抬起吸氣,放下呼氣
第五節:吹懸掛的小紙球訓練
全身呼吸操除了呼吸操的動作外,還配合四肢及軀體的體操動作,因此,其除鍛煉呼吸功能外,更能增強體力和活動能力,進一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其生活質量
2.4人工呼吸阻力訓練:選擇合適的塑料瓶容量》800~1000毫升,先深吸氣,然后含住瓶口,盡力將肺內氣體吹出瓶內,3~5分鐘/次,3~4次/天。人工呼吸阻力訓練可,防止小氣道過早閉合,有效排除肺內殘留氣體,改善通氣功能[4]
3.對指導者的要求及注意事項
3.1對護理指導者的要求:
由于呼吸肌鍛煉效果有可逆行,停止鍛煉后肌肉功能會恢復到鍛煉前水平,取得的效果也會隨之消失,大約在停止鍛煉后2-5個月,呼吸肌功能會恢復到鍛煉前水平[2],很容易使鍛煉者失去信心,這就要求護理人員要經過專門的訓練,要非常熟悉呼吸肌功能鍛煉的方法和目的,鍛煉前要對患者做細致的說服工作,并根據患者的心肺情況制定鍛煉計劃,不斷鼓勵患者,明確指出患者進步及癥狀改善處,為患者樹立信心及耐心,務必使之明白,呼吸肌功能鍛煉是長期的,甚至是終生要做的工作,使患者在出院后也能堅持鍛煉
3.2注意事項:
首先要注意防止呼吸肌疲勞出現,根據呼吸肌鍛煉的特異性、超負荷性、可逆性和因人而異4大原則[2],鍛煉時即要有一定的負荷,又要因人而異,從患者可承受的運動負荷開始,循序漸進,逐步增加負荷,要注意對不同的個體采用不同的操練方法,鍛煉量以患者自覺稍累而無呼吸困難,心率較安靜時增加〈20次/分鐘,呼吸增加〈5次/分為宜,應采用間歇式訓練法[4],做每一項運動后,要休息5分鐘,運動后的心率要控制在100次/分鐘以內,停止運動后心率恢復到安靜值,運動量過大,出現心衰、呼衰要及時處理,冬季鍛煉注意保暖,防止感冒,使病情加重[1]
此外,呼吸操鍛煉還要注意與氧療結合,在鍛煉中或后最好能配合氧療,以改善因運動耗氧引起的缺氧[2]
營養支持是康復訓練過程中重要的問題,呼吸肌運動在不斷消耗營養物質,另一方面患者因攝入的營養物質減少,消化吸收不良,能量需求增加和分解代謝增強等原因,也常常發生營養不良[2],大量研究表明營養不良可導致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和體液免疫功能下降,其中以蛋白質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和微量元素缺乏對機體的免疫功能影響較為顯著影響呼吸肌功能,也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所以患者的營養支持必不可少,尤其是進行呼吸鍛煉時,更要保證足夠的營養攝入,具體做法可以從調整飲食習慣和食譜入手,少量多餐,軟食為主,食物構成以蛋白質和糖類食品為主,并注意維生素的補充。[2]
4.呼吸操訓練的管理、監控及評估內容
4.1呼吸操訓練的管理和監控:制定康復訓練計劃,包括評估計劃、訓練計劃、監控計劃,由護士進行康復前的評估及康復后每3個月的評價,通過電話了解病人在家訓練的情況,囑病人有困難隨時來醫院,醫務人員幫助指導并糾正缺陷[4]
4.2評估內容:
主觀指標:可采取填表的形式,通過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評估病人康復前、后日常生活能力狀況,包括大、小便、入廁、吃飯、活動、穿衣、上樓梯、洗澡等
客觀指標:測量病人的肺功能、血氧飽和度、6分鐘行走試驗
測量時間:康復前測量一次,康復訓練后6、9、12個月分別進行評測
5.不能堅持做呼吸操的原因分析及對策
根據劉斌等統計表明僅有15%患者能堅持進行呼吸操鍛煉[5]
分析原因主要為:
(1)由于患者沒有深切體會到呼吸操鍛煉所產生的生理作用和良好的臨床療效,認為鍛煉是一項耗氧、耗體力的運動,本來都氣喘、缺氧了,再運動會加重癥狀,害怕誘發呼吸衰竭等并發癥
(2)患者體能問題,慢性病病人年齡較大,患病時間較長,營養失調體質差,易疲勞,讓患者堅持呼吸操鍛煉有一定困難
(3)由于護理人員不足,護士們沒有時間指導或陪伴患者進行呼吸操訓練
(4)護理人員缺乏專門的培訓
對策及方法:
(1)要讓患者充分認識到呼吸操鍛煉是疾病康復治療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手段
(2)充分利用宣傳板報、疾病相關知識小冊子及宣教片等
(3)加強護理人員的認識,要充分認識到幫助患者改變行為是一個重要的護理責任,充分重視呼吸操的訓練,認真、耐心的指導患者
(3)加強護理人員的培訓,使之成為專門的訓練人員,針對不同個體制訂不同的訓練方案,使患者體力、耐力能接受,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增強患者長期鍛煉的信心
(4)作好出院后的電話隨訪,督促、指導患者繼續鍛煉
參考文獻
1. 周玉蘭,劉樞曉,查云.呼吸肌功能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復期患者臨床癥狀及肺功能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03,38(8):616~618
2. 馮澤霞,李志平,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康復中的應用。實用護理雜志,2002,18(10):57~58
3. 張建華,劉惠俐,富麗芳。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04,39(7):504~506
4. 焦麗,崔朝勃,高秀玲。呼吸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間低氧的干預作用。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8):9~10
5. 劉斌,周梅芳。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健康教育的難點分析及護理對策。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58~59
6. 王揚,張建華。呼吸康復訓練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患者的影響。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10):4~5
7. 李杰,尹燕。呼吸操治療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伴便秘療效觀察。實用醫技
8. 周玉蘭,劉樞曉,米繼民。呼吸肌功能鍛煉及心理護理對COPD康復期患者的影響。護士進修雜志,2004,19(4):361~362
9. 邵劍,張馨,黃璜。術前呼吸功能鍛煉對胸心外科手術病人肺功能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04,39(9):401~402
10. 朱建英,高德華,陳建芳。呼吸操鍛煉對脊柱側彎患兒術前肺功能的影響。中華護理雜志,2003,38(5):340~342
文章標題:呼吸操的方法及原理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yixue/jichu/428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