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音樂論文 發布日期:2018-12-05 10:48 熱度:
摘要: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有著劃時代的意義,對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發展價值。而音樂文化交流則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古時西域各國的音樂文化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而中國古典音樂也流入西方。本文就將從“早期絲綢之路音樂文化交流的渠道”、“絲綢之路視域下的音樂文化內涵”、“音樂文化借力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等幾個方面對“絲綢之路”上的音樂文化的交流進行分析。
關鍵詞:絲綢之路,音樂文化,交流發展,音樂類論文
2013年9月7日,習近平主席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經行的演講中,提出了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美好構想,這一構想獲得了沿途國家的積極響應。這一構想的正式提出,代表著國家長久以來實施的改革開放政策逐漸由東部地區轉為西部,為我國未來的經濟和文化發展照亮了新的方向,同時文化的溝通必將會帶來音樂事業的發展。絲綢之路經濟帶既是上海合作組織合作的成果,又是習近平主席提出中國周邊外交親、誠、惠、容理念的重要體現。這是傳播我國音樂文化,發展我國音樂文化,促進與他國音樂文化交流的大好機會。我們要順應時代,用音樂促進各地區的友好交往,加強音樂文化的合作與交流,將絲綢之路的千年文明用音樂之聲表達出來,實現文化共同繁榮。
推薦期刊:《當代音樂》Modern Music(半月刊)1985年創刊,報道當今樂壇信息資訊,刊發具有理論價值、現實意義和創新性的音樂研究成果。《當代音樂》將依托全國各個大學音樂學科優勢,強化學術性和研究性,以質取勝;不斷探索音樂藝術學科的基本規律,促進我國音樂學科的建設和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
早期絲綢之路音樂文化交流的渠道
自公元前張騫出使西域,開辟了這條對我國發展舉足輕重的絲綢之路以后,它便成為中華文化傳向世界和西方文化流入中國的一條重要渠道。可以說中國聞名世界最早的途徑之一就是“絲綢之路”。絲綢之路將中國產的絲綢和瓷器,以及各種農業技術和科學文化傳播到西域地區,而西域地區的風俗和文化也不斷地傳播到中國。絲綢之路貫通東西,將各種文化藝術相連接,把亞歐大陸上不同的古老文明串聯起來,使文化得以傳播和交流,促進了沿線各國經濟文化的緊密交融,形成了絢爛多姿的文明動脈。
張騫遠從西域帶回的《摩訶兜勒》,經李延年之手改編為《新聲二十八解》,這成為了中原民族與西域民族進行過音樂文化交流的直接證據。《樂府詩集》中有敘述說:“漢博望侯張騫入西域,傳其法于西京,唯得《摩訶兜勒》一曲。李延年因胡曲更造新聲二十八解,乘輿以為武樂,后漢以給邊將,和帝時萬人將軍得用之。”由此可見西方音樂在當時的受歡迎程度。還有許多其他的樂曲和樂器傳入中原,為中原的音樂注入了新鮮血液。也正是因為西方音樂的流入,中原的文人、音樂家有了更好的素材和途徑去創作,融匯了西方音樂的中華音樂,為我國音樂文化的綜合發展提供了大量的基本材料,使我國的音樂文化有了更大的發展,更加繁榮多姿。
絲綢之路視域下的音樂文化內涵
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文化交流慢慢融入了新的方式和內涵。首先,在經濟角度上看,絲綢之路承載的貿易領域變得越來越豐富,早已不僅僅是絲綢、香料和寶石,新的商業元素慢慢的加入到了里面;其次,絲綢之路不僅有獨特的政治背景,還有復雜的文化背景,這些都促成了這一地區向著國際化趨勢挺進。在這樣的過程當中,音樂文化理應被重視,并被當成為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發揮起建設性的作用。
在現代背景下,在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絲綢之路視域下的音樂文化將會有更大的發展。音樂文化不只是單純的音樂,更是所有文化的一個縮影,音樂的交流與發展更是整個文化大體系的交流。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有著5000年的歷史,但是要想將中華文化傳向整個世界,讓世界人都了解中華文化,還需要做出很多努力。絲綢之路構想的提出,是促進文化傳播的絕佳機會。我們已經在世界多個國家修建了“孔子學院”,但是儒家文化的思想傳播,卻并沒有達到我們所希望的效果,它在國際上的發展仍舊存在許多問題,世界人民對耶穌的認識比對孔夫子的認識要更多。我們不得不思考限制中華文化傳播的原因是什么。若想讓我國文化被更多的人熟知,就必須增加文化的“世界性”元素,在保持原有精髓的基礎上,去融合一些內涵更寬廣的東西,這也是發展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條件。而絲綢之路就是我國文化發展的一個絕佳渠道。
絲綢之路經濟帶促進音樂發展
當前全球化腳步不斷加快,世界范圍內各民族文化之林郁郁蔥蔥,并且在不斷地互相交融和影響。我國音樂文化作為世界文化中燦爛奪目的一顆明珠,更應當走向世界,面向未來。為此,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發展必須要吸收世界上其他音樂的優點和長處,不斷超越創新。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在絲綢之路中與其他民族加強了經濟和文化的交流與溝通,也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音樂文化的發展和進步。絲綢之路沿線各地區民風民俗趨于融合,在文化方面認同感較強,這將為我國同周邊國家的音樂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礎,也將為我國與其他國家的音樂文化交流帶來更廣泛的發展空間,使其走向一個更廣闊的舞臺。
絲綢之路經濟帶的發展將會提升我國在世界上的大國形象,大力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使得多邊貿易更加繁榮,為我國文化的發展繁榮奠定了一個基礎。中國音樂文化要緊跟時代潮流,積極吸收外國音樂文化中可利用的部分,讓中國音樂更加具有“國際范”。在這個基礎下,讓中國音樂文化大力向世界推進。
絲綢之路經濟帶視域下音樂文化交流的前景與對策
1.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音樂文化交流體系
在促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的工作中,音樂文化交流必將展現出獨特的優勢,發揮出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要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作為機遇,加強文化的交流和溝通,在新的舞臺上盡情展示中華民族優秀的音樂文化,提升我國的文化開放水平。我們需要做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音樂文化交流體系,這是進行穩定的音樂文化交流的前提。在此體系下進行音樂文化交流發展,將能從全方位、多視角融合其他音樂文化,在更大程度上傳播我國音樂文化。
2.上海合作組織是音樂文化交流的途徑
上海合作組織是由我國與俄羅斯等周邊國家組成的區域性組織,在國際上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和地位。它重視絲綢之路的建設和作用,主張通過絲綢之路共同發展。這也必將成為音樂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徑。我們應當發揮合作精神,在外交中相互信任,加強在文化領域的合作和交流,尤其要注重音樂文化的推廣與交流。利用這個平臺,組織更多能夠交流音樂文化的活動,相信將來音樂文化也將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重要內容。
結 論
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構建的歷史條件下,音樂文化交流面臨的是傳承與創新的雙重重任,而且在全球化的形勢下,音樂文化交流更加勢不可擋。這是團體、民族、國家之間合作交流的重要手段。我們應該抓住時代機遇,不斷提高中華音樂文化的合作能力,將極具魅力和特色的中華音樂文化滲透到絲綢之路的經濟建設中,促進世界音樂文化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顧華詳.論“絲綢之路經濟帶”視域下的文化交流[J].克拉瑪依學刊,2014,(2):8-9.
[2]連文玲.絲綢之路經濟帶背景下的音樂文化交流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10):72-73.
[3]李煥.絲綢之路經濟帶中的陜西文化先行戰略研究[J].改革實踐,2015,(2):107.
文章標題:論“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音樂文化交流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yinyue/39619.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