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9-05 15:12 熱度:
現如今,很多文學作品都被改編成電影播放出來,電影也增加了人們對一些文學作品的 認知。很多導演也會在平時搜索一些值得拍攝的作品來進行改變和拍攝。本文是一篇江西教育雜志社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針對張藝謀對文學作品情節的再深化進行了一些研究。
[摘要]情節安排在電影藝術創作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通過影片情節結構的合理安排,可實現推進作品內容向前發展,并使作品主題得到突出與深化�!稓w來》這部電影是按照著名作家嚴歌苓小說《陸犯焉識》的結局和尾聲部分進行改編的,文學藝術性非常強,導演張藝謀通過對文學作品情節的再深化,深受觀眾的青睞。文章從《歸來》電影情節結構主線、副線、暗線三方面對張藝謀再深化文學作品情節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張藝謀,文學作品,情節深化
電影《歸來》主要講述了男主人公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的愛情故事,二人多年未見,等到男主人公陸焉識歸來時,患病的妻子馮婉瑜卻已經認不出自己的丈夫。二人懷著對彼此熾熱的愛,在等待中相互扶持,慢慢老去。影片的故事情節雖然比較常見,但導演經過創新,深化主題,同樣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一、影片情節結構的主線:
喚醒真情,人生的歸來電影《歸來》始終都圍繞著這個主題進行深化,影視題目就已經起到了畫龍點睛的重要作用。簡單的兩個字,將故事的主題深刻地揭示出來,引起觀眾的興趣與求知心理,使觀眾對這部影片產生強烈的好奇。[1]
(一)第一次歸來:陸焉識失敗的歸來
影片《歸來》的開頭部分,雖然淡化了男主人公陸焉識的身份、背景與經歷,但卻有效應用了視聽語言,展示了一個落魄的中年男人在雨夜逃回家的場景,這是電影的第一次歸來,即主人公陸焉識冒雨歸來。這樣的場景,就直接奠定了影片的壓抑情調,設置了懸念。這個故事情節與影片序幕中丹丹在舞臺上刻苦訓練產生了鮮明的對比,電影中的所有矛盾在開頭就暴露了出來,引起了觀眾的思考。
陸焉識的第一次歸來,在整個故事情節中是一次失敗的歸來。但就是這次失敗的歸來,交代了電影故事的矛盾,意味著主人公陸焉識回歸正常生活的失敗,與女兒丹丹父女關系的失敗,與妻子馮婉瑜相守的失敗。女兒丹丹的職業理想走向破滅,進而暗示了特殊時代“陸焉識們”抗爭的失敗的背景。
男主人公陸焉識逃亡的雨夜場景,影片中的壓抑氣氛,獨具特色的情境總會讓人感到無限的郁悶。陸焉識遮蔽得非常嚴實,他爬過屋頂與門窗,回到自家的門檻,卻遭遇到了意外,這是藝術最真實的表現手法。這種回歸其實也是那個時代的回歸,也是一種藝術的回歸。緊接著電影鏡頭轉到了屋內妻子馮婉瑜的畫面上,她的內心是非常糾結的,到底開不開門呢?這個鏡頭的表現手法也讓觀眾產生了共鳴。陸焉識站在屋外,內心充滿了急切想進家門的焦慮,因為想要抓他的人正在到處搜捕,這種窒息感讓人的精神感到深沉的壓抑。當女兒丹丹回家與警察擦肩而過時,忽然聽到“陸焉識”這三個字,使這對父女竟然在這樣的情境下相遇見面,可是丹丹并不認識他,這種父女見面卻不相識的場景,隨著影片的音樂聲,將原本殘酷的氣氛轉到溫暖的場面中,將陸焉識充滿慈愛的眼神表現得淋漓盡致。
陸焉識為了擺脫搜捕,竟然躲到天橋上,妻子馮婉瑜在急切地尋找丈夫的身影,女兒丹丹卻騎車趕往天橋阻止父母見面,而搜捕隊伍立即沖向橋上抓捕陸焉識的場景,讓觀眾的心也跟隨劇情繃緊。
陸焉識第一次的回歸是失敗的,而張藝謀卻又將這種回歸表現得恰到好處,理性的畫面讓觀眾產生悲戚的感覺,對整部電影充滿了強烈的求知心理,想要知道下面的情節發生了什么,這也是張藝謀導演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
(二)第二次歸來:陸焉識真正的歸來
陸焉識第二次歸來,是在三年后的平反期間,也是主人公陸焉識真正意義上的歸來。已經中年的陸焉識,歸來時看到女兒丹丹冷漠的情緒,飽含了非常復雜的情緒,丹丹內心深處缺乏父親的關心,同時也有受到父親牽連的仇恨。當丹丹看到滿頭白發的陸焉識歸來時,丹丹對生活已經喪失了原有的理想,甚至隨著夢想的毀滅,對人生的態度充滿了麻木。看到支離破碎的家庭,雖然這個家亦如往日那般整潔,但卻讓他感受不到絲毫的溫暖。陸焉識一直掛念的妻子馮婉瑜已經逐漸老去,更因為患了失憶癥失去了往事的記憶,已經認不出自己深愛的丈夫陸焉識,還不讓陸焉識回到家里,這對陸焉識而言,是非常沉重的打擊。雖然自己的身份已經得到了平反,但看到眼前家庭的衰敗,更讓他感到痛心。電影的結局部分,陸焉識還是無法回歸到原本平靜的生活中去。陸焉識與馮婉瑜的內心深處一直都在等待,馮婉瑜在等丈夫陸焉識的歸來,等待這個家庭回到從前的溫馨,等待生命延續下去。因為心中的這份期待,才讓馮婉瑜堅持生活下去。
陸焉識第二次真正的歸來,經歷了諸多的坎坷,他看著白發蒼蒼的妻子已被病痛折磨得非常不堪,這讓他的內心充滿了糾結,究竟是做回原來的陸焉識,還是以念信人的身份陪伴在妻子身邊,這讓陸焉識的內心充滿了掙扎�?墒顷懷勺R最終還是放棄了原有的身份,選擇陪伴在妻子的身邊,每月5日去火車站等“陸焉識”的歸來,其實這也是一種犧牲。由此可以看出,陸焉識對妻子的愛,也同樣是深沉的。正因為兩個人真心地相愛,才能讓他們經歷這么多磨難,最終依然堅守在一起。
(三)第三次歸來:情感與真理的歸來
電影《歸來》的前兩次歸來,都是具體表現主人公陸焉識的歸來,通過這個主線構建了影片的結構,將時代的背景、主人公的情感經歷,都生動形象地展現在觀眾眼前,彰顯出愛情的力量,將故事的主題進一步有效深化。[2]
影片始終圍繞前兩次的歸來,重點突出第三次真情與真理的歸來,表現了對生命愛的呼喚,對自由的憧憬與向往,豐富了影片的故事情節,也使人物的性格得到有效深化,將電影的主題展現得淋漓盡致,引起觀眾的思考以及對生命的感悟。第三次的情感歸來,是最能引起觀眾共鳴的情節,這種歸來將人性的善良、本真表現得十分豐富,也進一步豐富了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深化了觀眾對影片人物的印象,也將主題表現得更加鮮明與深刻。
二、影片情節結構的副線:希望與夢想的堅守
電影《歸來》的主要副線始終是圍繞“希望與夢想”展開的,這也是故事情節的側面,主人公歷經坎坷堅守希望,妻子馮婉瑜堅守對丈夫的愛,女兒丹丹堅守自己的舞蹈夢想。 (一)陸焉識堅守人生的希望
男主人公陸焉識所經歷的人生挫折與坎坷,是一種巨大的挑戰,但他始終都沒有放棄人生的希望。[3]在他被關押的那段日子,他的心中依然充滿了希望,想要回家與妻子相守,享受家庭生活的幸福。在那個特殊的年代,他偷跑回家,受到了很多的阻礙,很多經歷的事情也是常人無法想象的。但是為了回家,他把所有的苦難都埋在了心里�?墒顷懷勺R回到家后,一切并不是他想象的樣子,妻子馮婉瑜已經被病痛折磨得奄奄一息,甚至認不出自己來。但陸焉識依然沒有放棄希望,在陪伴妻子的日子里,他心中的信念始終都是堅定不移的,渴望用自己的堅守喚醒妻子。
影片的結局,年邁的陸焉識與妻子馮婉瑜在火車站等候,馮婉瑜在固執地等候著“陸焉識”的歸來。妻子馮婉瑜的眼中充滿了希望,而陪伴在妻子馮婉瑜身邊的陸焉識,內心依然充滿了希望,希望妻子能夠早日康復,期冀一家人能夠平安幸福地生活。
陸焉識的希望總是一次次地被現實打敗,他的希望也似乎變成了妻子馮婉瑜所希望的內容:等待“陸焉識”的歸來。這對飽經滄桑的老人,心目中的希望依然沒有泯滅。
(二)馮婉瑜堅守對丈夫的愛
馮婉瑜對丈夫陸焉識的愛,是深厚、炙熱的,雖然陸焉識的身份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但馮婉瑜依然對丈夫忠貞不貳,堅守愛情的陣地。馮婉瑜得了失憶癥后,認不出陸焉識來。導演通過一些鏡頭敘述的情節,展示了女主人公馮婉瑜的痛苦,這些細節表現出了她對丈夫的愛是深沉的,同時也正是因為這種堅貞不渝的愛情,才讓馮婉瑜勇敢地生活下去,正是這種愛的力量,喚起一個女人的靈魂。
女主人公馮婉瑜對丈夫陸焉識的愛在影片中的表現,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是失憶后的馮婉瑜始終記得她與丈夫在一起的點滴生活;第二是馮婉瑜每個月5日都要去車站等候丈夫的歸來,風雨無阻。這兩方面,將馮婉瑜對丈夫的愛表現得淋漓盡致。正是因為妻子馮婉瑜對愛的堅守,才能讓男主人公陸焉識不顧所有的挫折,想要歸來。這種人間的大愛,是一種人性的回歸,也是對人類真情的呼喚。
(三)丹丹堅守自己的職業夢想
丹丹一直堅守著自己的職業夢想,可是因為現實條件的限制,丹丹無法實現自己的夢想,但丹丹一直都沒有放棄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丹丹為了堅守自己的舞蹈夢想,一直都在舞臺上刻苦練習,甚至不惜背棄自己的父親陸焉識,為了自己的夢想,丹丹選擇付出家庭破裂的代價阻止陸焉識的第一次歸來。丹丹后來成為一名紡織工人,并沒有走上自己夢寐以求的舞蹈之路�?墒堑さば闹械穆殬I夢想一直堅守著,當她在父母面前翩翩起舞時,心中的職業夢想依然得以延續下去,她依然渴望家人能夠理解她舞姿中對夢想的堅守。正是心中的夢想,才讓丹丹在母親飽受病痛的折磨時,承擔起照顧母親的責任。[4]丹丹的職業夢想雖然破滅了,但她的心中依然充滿了希望。因為這些希望,才讓她敢于面對自己的父母,勇敢地接受現實生活中的一切。
三、影片情節結構的暗線:放棄與新生
電影《歸來》的故事情節,還有一條“放棄與新生”的暗線,這條暗線主要體現在陸焉識放棄自己原有的生活與身份,以及丹丹放棄自己的職業夢想。這條暗線與主題、副線相互交映,使影片的故事結構更加完整,也更能引起觀眾的共鳴。
(一)陸焉識的放棄與新生
影片《歸來》中,陸焉識的人生軌跡與妻子馮婉瑜的情感軌跡都暗含了另一條線索,即是放棄與新生。雖然這條暗線在影片中表現得不是特別明顯,但正是因為有了這條暗線,故事的整個情節才完整,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當陸焉識恢復自由身后,他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回家,當他回家后看到失憶的妻子,他毅然放棄了自己的愛好、事業,幫助妻子馮婉瑜開始尋找記憶。妻子馮婉瑜完全認不出陸焉識來,她每個月5日都去火車站等候“陸焉識”的歸來。這對陸焉識而言,既有感動的一面,也讓他深感痛苦。但當陸焉識得知妻子的病情與方師傅有瓜葛時,陸焉識找到了方師傅的家,但當陸焉識看到方師傅的妻子也瀕臨著崩潰的場景時,陸焉識放棄重拾自己身份的希望,開始陪同妻子一起等待“陸焉識”。陸焉識此時的放棄,是一種新生的堅韌,他選擇了念信人的身份,陪同在妻子身邊,以一種全新的身份回到妻子身邊,始終陪伴著妻子。陸焉識眼前的妻子已經對他沒有任何印象了,馮婉瑜的心中一直都掛念著自己的丈夫“陸焉識”。陸焉識放棄了原本的身份與生活,心中更加堅定對妻子的守候,幫助妻子馮婉瑜重拾記憶將成為他的追求與不變的信仰。
(二)丹丹放棄自己的舞臺夢想
電影《歸來》中陸焉識與馮婉瑜的女兒丹丹,是一個為夢想甘愿犧牲一切的女孩子,放棄自己的舞蹈事業對丹丹而言,是非常痛苦的決定。[5]可是家庭背景、社會環境讓丹丹不得不放棄自己的職業夢想,從此將這份夢想埋藏在自己的心中。但丹丹成為一名紡織工人后,從某種層面上來講,丹丹也重獲了新生。此外,電影《歸來》中丹丹的情感線索,還包含了與父母的關系。丹丹放棄了對父親陸焉識的偏見與仇恨,從此獲得了父母的原諒,這也是丹丹情感歸宿的圓滿。
四、結語
《歸來》這部電影,讓每位觀眾都深深地感受到了陸焉識與馮婉瑜的炙熱愛情,這樣的美好等待,讓觀眾產生了強烈的情感共鳴。影片中的文學藝術、人物性格、故事背景以及環境等,都真實地記錄了那個時代的經典愛情,讓人們開始重新思考社會問題、愛情價值觀,對人格、心靈的塑造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基金項目] 本文系平頂山學院2013年青年基金項目“嚴歌苓跨文化寫作中的女性形象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吳永強,黃茵.中國電影“長路歸來”――以《歸來》的藝術性探索為例[J].當代文壇,2014(06).
[2]陳�魑�.從文學語言到電影語言的矛與盾――以張藝謀電影《歸來》為例[J].藝術百家,2014(05).
[3]樊露露,劉硯群.從《歸來》看張藝謀對《陸犯焉識》的改編藝術[J].長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0).
[4]厲順慧.從《妻妾成群》到《大紅燈籠高高掛》――淺析張藝謀對文學作品的改編與創造[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2(08).
相關期刊簡介:《江西教育》全面宣傳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宣傳江西省委、省政府關于教育工作的部署,為全省教育改革與發展服務,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服務,是全省教育工作展示成果、宣傳成就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省教育工作者共同擁有的學術交流園地。
文章標題:江西教育雜志社投稿張藝謀對文學作品情節的再深化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wenxue/27927.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