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04-23 14:27 熱度:
摘 要: 19世紀末英國優秀作家王爾德一生創造了大量作品,他被公認為是一位獨樹一幟的童話作家,他的童話措辭優雅,風格獨特。本文以《巨人的花園》為例,從意象和情節兩方面探討其與以安徒生童話為代表的傳統童話的差異,展現這篇童話的宗教特點和唯美主義情懷。
關鍵詞: 文學論文范文,王爾德童話,對比,宗教,唯美主義
英國作家奧斯卡・王爾德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詩人、小說家和劇作家,還是杰出的童話作家。雖然他一生只寫了九篇童話,但這些童話別具一格,華麗唯美,深受全世界讀者的喜愛。他以獨特的寫作風格為童話創作藝術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作品與安徒生童話和格林童話齊名。《巨人的花園》是王爾德的代表童話之一,佩特①稱這篇童話為“完美之作”(perfect in its kind)②。但它具有明顯的宗教特點與唯美主義情懷,與以安徒生童話為代表的傳統童話有顯著差異 ――傳統童話的基本特征是情節模式化、主題固定化、人物類型化。本文從意象和情節兩方面分析王爾德童話的創新之處。
一 意象分析
(一)宗教意象
安徒生童話貫穿“愛與奉獻”的主題,包含濃厚的基督教情懷。人物形象往往是基督信徒,他們恪守基督教教義,以愛與寬恕對待自己的生活。例如《拇指姑娘》中的拇指姑娘和《野天鵝》中的艾麗莎,她們雖然柔弱渺小,但是身上都蘊含強大的愛的力量與對上帝的信念,用愛與寬恕面對坎坷的生活,以虔誠的態度度過上帝給予的考驗。王爾德童話的主題常常體現為“愛與救贖”,作品中既表現對弱者的愛,又體現人物的心靈救贖。在《巨人的花園》中,巨人最喜歡的小男孩顯然是基督耶穌的化身。在巨人第二次看到男孩時,男孩手上帶著愛的圣痕:“小孩的兩只掌心上現出兩個釘痕,在他兩只小腳的腳背上也有兩個釘痕。”在基督教中,耶穌為世人贖罪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這個意象與小男孩的形象重疊。故事中小男孩獨自在樹下哭泣,讓巨人意識到自己的自私,小男孩在情節中作為引領者,引領巨人得到心靈的救贖,這正與耶穌所擔任的角色相同。王爾德童話中有直觀的耶穌形象和明顯的懺悔者形象,這與安徒生童話塑造的小人物形象截然不同。
此外,在安徒生童話中,往往惡毒人物的結局悲慘,受盡折磨或死亡,比如《惡毒的王子》中王子的下場被上帝派來的蚊子折磨不休;《大克勞斯與小克勞斯》中惡人大克勞斯被小克勞斯綁上石頭丟進了河里。然而,本篇童話中的死亡不是安徒生式的惡有惡報。巨人的結局雖然是死亡,但是他在死前已懺悔自己的過錯并得到救贖,在小男孩說出釘痕是“愛的烙印”時,巨人對小男孩產生一種奇特的敬畏之情――“他一下子跪在小男孩的面前”,說明他已被耶穌感化,精神得到了升華。所以,即使在故事的最后巨人死了,但他的死是因為小男孩要把他帶上天堂。在基督徒的心目中,能以天堂為歸宿是生命最大的禮遇,也是教徒最崇高的追求。基于這樣的理解,在王爾德的童話中,巨人的結局應該被認為是美好的,而不是悲慘的。
(二)唯美主義意象
安徒生童話中對美的描述是抽象的,沒有具體地表現出人物或事物的美。以《玫瑰花精》為例,小玫瑰花精的形象是“像任何最漂亮的孩子一樣,他的樣子好看,而且可愛。他肩上長著一雙翅膀,一直伸到腳底”。在這里,“美”或“漂亮”代表了一切的描述,程度的形容用更美這樣的比較描述。王爾德童話中的美充滿詩意,更能讓人真切地體會到美,在形容美時,他的語言通常不會出現“美”這個詞,卻能讓人身臨其境,感受到美。這種特點沿襲了他的唯美主義創作理念。他擅長用絢爛的色彩和細膩的描寫營造美好的氛圍,創造浪漫的意境。在這篇童話中,他延續了這種寫作特點:“迎來了孩子的樹木,并用鮮花把自己打扮一新,還揮動手臂輕輕撫摸孩子們的頭。鳥兒們在樹梢翩翩起舞,興奮地歡唱著,花朵也紛紛從草地里伸出頭來露著笑臉。這的確是一幅動人的畫面。”又比如“在花園盡頭的角落里,有一棵樹上開滿了逗人喜愛的白花,滿樹的枝條是金色的,枝頭上垂掛著銀色的果實,樹的下邊就站著巨人特別喜愛的那個小男孩”。
二、情節安排
以安徒生童話為代表的古典傳統結構趨于模式化,采用善良戰勝邪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慣有模式。《野天鵝》中的主人公艾麗莎是個柔弱的女孩,但想要救哥哥們的決心讓她承受了肉體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折磨,取得群眾的理解,擊敗有權有勢的人對她的誹謗,用愛與勇敢拯救了被惡毒的王后變成天鵝的十一個哥哥,最后獲得了幸福。《巨人的花園》的情節結構安排受到《圣經》的影響,采用基督教式的救贖情節,即“邪惡――懲罰――懺悔――再生”。這篇童話講述巨人原先很自私,他轟走孩子,筑起高墻,不準孩子進入花園。這體現了巨人自私自利的性格特點。沒有孩子的花園終年為冰雪籠罩,成了被春天遺忘的花園,而巨人受到了花園只有終年的寒冬的懲罰。傳統童話通常以惡行受懲戒而結束,但王爾德的故事尚未結束。“他看見了一幕動人的景象:孩子們爬過墻上的小洞已進了花園,正坐在樹枝上,每棵樹上都坐著一個孩子。迎來了孩子的樹木欣喜若狂,用鮮花把自己打扮一新,還揮動手臂輕輕撫摸孩子們的頭。鳥兒們在樹梢翩翩起舞,興奮地歡唱著,花朵也紛紛從草地里伸出頭來露著笑臉。這的確是一幅動人的畫面”。花園角落里卻有個小男孩因個頭太小爬不上樹而哭泣――此情此景感化了巨人,巨人痛改前非,推到了圍墻,讓小孩子重新回到了花園,轉變為了無私的巨人,這個情節則是懺悔的過程。最后他去世被帶上了天堂,則是讓巨人的靈魂得到宗教的洗禮而重生。這樣的情節安排蘊含深刻的懺悔意識,強調從惡向善的心路歷程。值得注意的是,安徒生童話的美好結局是俗世的美滿,《巨人的花園》的結局則突破了固有形式,不以生死作為判定標準,表現心靈升華后精神上的美滿和宗教理想的實現。
三、結語
王爾德以特有的具有宗教色彩的寫作風格使他的童話與安徒生童話相比,在體現真善美的同時,多了一份心靈的凈化,即對自身的惡進行救贖。這使他的童話不僅停留在兒童讀物的層面上,而且給很多成年人帶來震撼。在王爾德看來,能夠達成完滿的唯有博愛的基督和至上的藝術。正如王爾德所言:“藝術的目的不是簡單的真實,而是復雜的美。”作為唯美主義運動的代表人物,他獨特的對美的表達賦予了童話鮮明的個人色彩,也讓唯美主義得以流傳。雖然王爾德因放蕩不羈的作風、對唯美主義的狂熱和矛盾的宗教觀而飽受爭議,但是我們不能否認他的作品在文學上擁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們依舊在文學史上熠熠生輝。
注釋:
①瓦爾特・佩特(1839~1894),英國作家、批評家,英國唯美主義思潮代表理論家。
②佩特曾在給王爾德的信中稱頌《自私的巨人》為“perfect in its kind”。
注釋:
①瓦爾特・佩特(1839~1894),英國作家、批評家,英國唯美主義思潮代表理論家。
②佩特曾在給王爾德的信中稱頌《自私的巨人》為“perfect in its kind”。
參考文獻:
[1]黃麟斐,樊華.王爾德童話文體特征微探[J].雙語學習,2007(09).
[2]魯昕.《自私的巨人》死亡結局解析[J].劍南文學:經典閱讀,2011(12):59.
[3]姜夢.王爾德童話故事中的意象及其唯美主義內涵[J].承德民族師專學報,2008,28(4):35-38.
[4]喻國偉.基督教視野下的王爾德童話創作[J].百色學院學報,2010,23(1):62-65.
[5]符韻,翦潔.王爾德童話《自私的巨人》的原型分析[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4):42-44.
[6]徐常蘭.《巨人的花園》人物的深層次解析[J].南方論刊,2007(5):86-88.
文章標題:文學論文范文王爾德童話與傳統童話的對比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wenxue/2642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