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文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8-17 09:18 熱度:
摘要:建筑是藝術和技術的綜合,不承認建筑的藝術性,而過分夸大它的功能性,實質上是掩蓋了它的完整性。然而,承認建筑的藝術性和技術性仍然沒有度蓋建筑性質的全部,建筑的文化性是建筑更深層的屬性,即建筑的靈魂。建筑文化作為社會整體文化的一部分,在落鑄民族或地城性格的過程中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建筑,文化,技術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它承載、凝固的不僅僅是建筑藝術,而且是不同時代的社會文化、歷史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等。北京在不同的文化的交匯中,在不同體制文化的塑造下形成了獨特的面貌,本文從不同年代不同的歷史背景簡要論述了民族文化、港臺文化及大眾世俗文化對城市建筑及城市面貌的影響,并對城市的發展及文化走向提出了一些見解。
一、建筑文化的定義
文化是文明中對民族和地域的凝聚力起正面或負面作用的因素,如哲學和政治觀念、宗教信仰、語言文字、藝術和建筑等。而文明指的是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建筑文化是文化范疇中有關建筑領域所體現和表達的民族或地域的特征。
二、建筑文化的主要內容
(一)建筑反映和表達了社會的各種價值觀,包括哲學、經濟和美學等范疇,反過來,它也鞏固、強化或削弱了這些價值觀。
建筑不僅可以體現各個時代的先進技術和人們所欣賞的形式美特征,更可以說明一種文化觀念。舉西方的教堂為例:中世紀歐洲教堂內部幽深陰暗,人們在那里尋求脫離罪惡的塵世,實現與天國交際;巴西利亞的國家大教堂陽光透過側窗投人大堂,在上空,懸掛著天使的雕像,象征天使降臨人間;洛杉磯的玻璃教堂,全用玻璃筑建,表達天國與人間已經沒有界限,天堂就在人間。
建筑的藝術美有它的規律可循,例如,黃金比例(近似3:5)總認為是最完美的比例分割。許多歷史上出現過的建筑風格,盡管已不再適合當前的社會需要,但仍以一種藝術力量感動著我們。然而,人們的審美觀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當時當地的文化觀念的制約和影響。例如“玻璃盒子”在20世紀中期大受歡迎,它符合了當時許多企業家要顯示自己高效益的經營形象;在60--70年代它成為“俗套”,被企業家批評朝笑為“皮鞋盒子”,近年來它又以節能生態的面貌出現,試圖體現信息時代“非物質性”和虛擬空間的存在而產生美感。說明“美”是受文化觀念的制約和影響的。
當社會向市場化、世俗化轉變之時,建筑從過去更為重視具有恒久價值的審美感受、意識形態的超越性力量、統治者的意志和權威,以及精英階層的文化趣味,轉為重視和強調現實的功利、即時需要、時尚潮流等等。權力的結構也發生了轉移,從建筑和文化精英控制轉為純粹的商業操作。在許多情況下,地方政府放棄了其應有的職責,屈從于房地產商。新的工作機制于是成為“規劃聽領導的,領導聽老板的”。這種不甚健康的商業化,必然意味著歷史傳統文化的流失和建筑精英文化旁落,意味著城市的平庸化、低俗化、麥當勞化。一座座失去記憶的城市被大量復制,一批批速成、單調的建筑迅速填充著城市的空間,粗暴地改變著人們的視覺。在新人類的詞典中,“廣場”不再是巨大的政治和物理空間,而只是建筑物的前庭路口:“花園”是樓旁狹窄的綠化帶,“森林”則是郊外草木稀疏的苗圃。“世界公園”式諧謔、游戲的建筑,假冒的明清建筑和仿歐洲古典建筑紛紛出籠,加入著大眾文化的狂歡。建筑是時代的縮影,然而,它并不只是消極地反映時代,而是積極地參與社會價值觀的變革。從希臘的神廟可以想象它們當年如何起到鞏固城邦制度的;從羅馬的角斗場可以看到它的存在又如何與一個帝國的消亡相關聯。
(二)建筑反映了人們的生活模式。
丘吉爾有句名言:“人創造建筑,建筑創造了人。”人總是以自己的理想模式來建造房子,并改造其周圍的環境。然而,一旦建成,它就反過來制約著人。例如:北京四合院是中國傳統家庭“兒世同堂”理想的產物,它反過來肯定和強化那種“忠孝”的倫理思想。洛杉磯那無節制擴散的獨戶住宅,正是那種以小企業為單位的“無中心即多中心”的布朗分子運動式經濟關系的典范。
(三)建筑有自己的語言體系,開拓了一條人際對話的重要渠道。
和其他語言一樣,掌握建立在索緒爾現代語言學基礎之上的建筑語言(詞匯、句法、修辭、詩意、比喻、隱喻、語境(文脈)、深層結構等概念)可以極大地幫助我們通過對城市和建筑的閱讀加深對一個民族或一個地域整體化的了解。如阿拉伯的拱券、印度的奢堵波、中國的曲線屋頂、法國的芒薩屋頂等都產生于本地區的自然和人文條件,并且和口語、文字一起構成了本民族或地域的獨特的表述和交互手段。在美國建筑師D里布斯金設計的猶太人博物館中,他運用解構主義作了一個折線形的平面。他的理論是:既然猶太人本來是混居在柏林各地,與其他德國人成為一個整體,而希特勒偏要“解構地”把他們挑出來予以消滅,那么,現在興造的猶太人博物館,也就如實用解構手法來表現這一段極端反理性的歷史。(4)建筑的營造方式和職業特點,構成了社會運行中的一種有特殊規律的經營文化,也在一定范圍內制約了社會的人際關系。
建筑業是社會的重要支撐經濟,它涉及多個社會職業和科學學科,有著獨特的運行方式和經營模式。封建社會中的師徒制、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合同制以及我國計劃經濟時期的分工合作制等,都構成了一種隸屬于社會運行方式的經營文化和人際關系。
在古希臘,人們把“建筑”稱為architecture,也就是“最高’(arch-)的“技術”(tec-)意思。現在我們都還能知道希臘古老建筑遺跡的設計師的名字,而在世界上有最秀美建筑的中國,它們的設計者或營造師,除了個別的魯班、喻皓之外,就像《紅樓夢》中寫到大觀園的營造時,說到“全虧一個老明公號山之野者,一一籌劃起造”一樣,被埋沒在荒野之中。自今,我國的建筑師還沒有充分地被社會和公眾所理解。我們應當更多地宣傳建筑師使人居環境(包括自然的、人造的和文化的環境)的設計師。社會應當更關懷建筑師的創造性勞動,為他們提供一個更好的創作環境。
三、結語
以上四個方面:價值觀、生活方式、語言系統和運作關系,是我們領會建筑文化,理解城市形態和性格的主要內容。
頭腦中一直縈繞著這樣一些問題:在一個民族的文化傳統中,包括建筑傳統在內,有沒有多元化的脈絡?在這些多元脈絡中,又有沒有一種主流脈絡呢?如果有,又如何在舊城更新和保護中將城市的主流脈絡更完整地保留下來,達到開發新城和保護舊城之間的平衡呢?
民族傳統的多元化在50年代的中國是不被認可的,但隨著20世紀后期,后現代主義的興起,開始逐漸地被打破。目前人們較為廣泛地公認:歷史上本來就存在著藝術風格的多元并存,如文學中的浪漫主義和現實主義,藝術中的寫實和抽象等。而在一個民族、一個地域的多元文化傳統中,又是否存在一種主流脈絡呢?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在諸多文化傳統中,至少有一種(或幾種)在形成民族(和地域)性格和凝聚力時起主導(或重要)作用,恰是這一傳統成為了我們在閱讀一個城市時所要探索的主題。以中國而言,我們有宮廷建筑的傳統(如北京故宮、天壇),也有民居建筑的傳統和廟宇建筑的傳統。建筑群體的比例、尺度和節奏之間的和諧感以及平衡的總體等所帶來的肅穆和寧靜同建筑和園林之間相互滲透的親密讓無數人贊嘆中國建筑之美。
參考文獻:
[1]朱明.城市歷史建筑的文化解讀[J].江海縱橫,2010,(01).
[2]任致遠.城市文化:我國新時期城市發展的亮點[J].城市,2010,(03).
[3]汪壽松.論城市文化與城市文化建設[J].南方論叢,2006,(03).
[4]張樹俊.論城市文化的延續與集聚[J].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3).
[5]劉建芳.論城市文化建設與城市特色的塑造[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01).
[6]建筑文化的特征及價值[J].中國建設教育,2009,(05).
文章標題:對城市建筑文化的理解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wenxue/1303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