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社會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5-12-10 17:05 熱度:
習慣是一個人成長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習慣可以改變一個人,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一個人能否成功。很多教師也會培養學生的一些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能讓學生在學習上取得更好的成績。本文是一篇早期教育征文范文,主要論述了習慣養成之我見。
摘 要: 習慣的培養是國內外教育者們都非常重視的問題,習慣貫穿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生活的一切良好習慣。在德育方面要養成待人處事和工作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悉技能的良好習慣。
關鍵詞: 習慣,實踐,訓練,生活
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什么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習慣。”習慣的培養是國內外教育者們都非常重視的問題,習慣貫穿每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他十分注重學生的養成訓練,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事實上,一切教育都歸結于養成良好的習慣,往往自己的成功和幸福都歸于有良好的習慣。習慣具體體現為道德行為習慣、勞動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學習習慣及社交習慣等。葉圣陶先生指出:“我們社會主義社會的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在社會主義社會里生活的一切良好習慣。在德育方面,要養成待人處事和工作的良好習慣;在智育方面,要養成尋求知識和熟悉技能的良好習慣。”葉老這一育人思想對如何在新時期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在實踐中,注重行為習慣的養成
葉圣陶先生說:“運用種種方法,使學生能夠把所學的東西化為自身的東西,能夠‘躬行實踐’,才是名副其實的教育。”養成習慣貴在躬行實踐,作為一位長期從事教育工作的實踐家,葉圣陶先生非常強調在習慣養成中的身體力行。葉圣陶在《習慣成自然》一文中寫道:“要有觀察的能力,必須真個用心去觀察;要有勞動的能力,必須真個動手去勞動;要有讀書的能力,必須真個把書本打開,認認真真去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須真個把公民應做的一切認認真真去做。”這樣“所知”的才能逐漸化為習慣,成為相應的能力和素質。
為此,我校在平時對幼兒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過程中盡量避免空洞說教,通過安排各種形式的活動,讓他們實踐、體驗。傳統方式更多的是父母教師教授孩子應做什么、如何做,但隨著時代的發展,情況發生了很大變化,孩子們所接受的信息量非常大,身體、心理都較前輩發育成長得更好,在很多方面已經成了父母的老師。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仍然采取傳統的居高臨下的方式對待孩子,單純說教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孩子未必會聽。所以要開展一些實踐行動,在體驗中培養孩子們的習慣行為,培養孩子們健康的人格。
二、在訓練中,慢慢養成自然的習慣
葉圣陶提倡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教學思想具有的內涵是深刻的,小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其目的是讓學生“習慣成自然”,從而達到“不教”的效果。他舉例說:“走路和說話是我們最需要的兩種基本能力。這兩種能力的形成是因為我們從小就習慣了,‘成自然’了;無論哪一種能力,要達到習慣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們有了那種能力。如果不達到習慣成自然的程度,只是免勉強強地做一做,就說明我們還不具有那種能力。”
習慣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強越好。那么,習慣要成自然就得反復訓練和強化,直到這些行為習慣成為一種穩定的自動化行為,而且訓練要講究內容和形式、方法和態度和機會和場合。葉圣陶認為:“凡是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都要使它化為習慣,只有熟練得成了習慣,好的態度和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應用,好像出于本能,一輩子也用不盡。”可見教育是做出來的,而不是說出來的。任何習慣必定是行為,行為必定需要訓練乃至強化,對于孩子尤其需要規范其行為,持之以恒地培養,內化為自動的行為習慣,從而培養出良好習慣。
三、在生活中,注意矯正細小行為的錯誤
葉圣陶認為,習慣不嫌多,但有兩種習慣養成不得,除此之外,其他習慣多多益善。這兩種習慣就是:不養成什么習慣的習慣和妨害他人的習慣。葉圣陶用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習慣的養成說明不養成什么習慣的習慣的害處。
葉圣陶說:坐要端正,站要挺直,每天要洗臉漱口,每事要有頭有尾,這些都是一個人的起碼習慣。有了這些習慣,身體和精神就能保持起碼的健康,但這些習慣不是短時間內就形成的,要逐漸養成。在沒有養成的時候,多少需要一些強制功夫,自己得隨時警覺,直到習慣成自然,就成為終身受用的習慣。
幼兒年齡較小,他們往往從細小的過錯中,慢慢地養成不良行為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發生這些事情:有些幼兒脾氣不好,會拼命用兩只小腳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兒要其他人無條件地給他玩他喜歡的玩具……對這些行為可不能姑息、任其發展。比如剛上小班幼兒習慣較差,吃飯不專心、東張西望、吃得很慢,慢慢地吃飯時講話的現象多起來,教師的提醒不是解決問題的好辦法,調動幼兒的內在因素,激發他們的上進心,才能讓幼兒變被動為主動,自覺遵守紀律,于是我想到評選“小組長”的方法。怎樣才能成為“小組長”呢?經過商量我們列出標準,即吃飯吃得認真,不講話、吃得較快、不挑食,評出以后分別得到小紅花。現在不再像以前那樣處處讓教師提醒,吃飯講話、不專心、東張西望、吃得很慢等壞習慣減少很多,吃飯不再成為孩子們的難題。
習慣是人生之基,而基礎水平決定人的發展水平。大量事實證明,習慣優劣常常可以決定一個人的成敗,也可決定事業的成敗。好習慣是最重要的,但好習慣是最難建立的。總之,培養良好的習慣是幾代人共同的課題,需要幾代人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才能完成。
參考文獻:
[1]當前教育工作中的幾個問題.
[2]習慣成自然.
教育論文發表期刊推薦《陜西教育》(高教)屬于綜合性學術刊物。主要是為高等院校、高職院校及中等職業等院校的教育工作者發表具有學士學位以上的高學歷人群各類原創性的學術理論、 成果綜述、評職、晉級等方面提供主陣地。
文章標題:早期教育征文范文習慣養成之我見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shehui/29082.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