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20-11-02 10:15 熱度:
過門箋是中國傳統民間手工藝剪紙藝術的一個分支,主要是春節期間張貼在門楣、窗框、水缸和石磨臺等處的刻制紙品。全國各地都有張貼過門箋的習俗,莒縣過門箋因其地域特色濃郁,風格個性、顏色鮮明、式樣豐富,因而成為山東地區的剪紙藝術過門箋中的代表。莒縣過門箋的造型語言、色彩語言和題材語言都表達著莒地人民對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時傳達了人民大眾的審美情趣和精神追求。
1莒縣過門箋起源概述
山東地區的過門箋主要流行于臨沂、日照、棗莊和濰坊等魯南魯東南地區,以廣大農村地區為主。不同的地方對于過門箋的叫法也不同,比如:東北地區,人們叫“掛錢”,江蘇叫“喜箋”,陜西叫“門旗”或者“門吊子”,在莒縣,方言上人們通常叫“過門錢子”,也有地方叫“門吊”。古時是在過年過節、嫁娶時可以張貼的,隨著時代不斷發展變化,現在多是在春節張貼。過門箋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具體起源時間已無從考證。有部分資料顯示,在莒縣朝元宮明代的壁畫中有描繪張貼過門箋的畫面,所以可推斷出最晚在明代已經出現了貼過門箋的習俗。關于過門箋起源的說法,民間流傳三種:一種是與年獸有關,相傳古時,莒地近海,每年春節時,年獸會上岸,危害四方,人們發現年獸害怕紅色和響聲,故家家戶戶貼紅色對聯,燃放鞭炮,敲鑼打鼓,后來又發現貼在門框上的紅色剪紙,隨風擺動,讓年獸更害怕。久而久之,紅色剪紙演變的顏色、樣式越來越豐富,也被賦予更多的吉祥的寓意。另一種與姜子牙有關,傳說姜子牙的妻子背叛了他,為懲戒妻子,姜子牙封神后將妻子封為“窮神”,且只能去富貴人家,不能去窮苦人家,所以人們為了躲避窮鬼,就把紙剪開掛在門上來阻止窮鬼進門,也就逐漸演變成了現在的過門箋。還有一種是,古代過年掛桃符辟邪,后來桃符變成了對聯和過門箋。這些民間說法雖不足為信,但都傳達著人們想通過過門箋祈福的意愿。有研究者對史料進行研究,推論出過門箋源于古代的春幡。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向來重視節氣,古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開春更是一年農作的關鍵,為了祈福一年的秋收,所以迎春儀式甚是隆重。在《禮記月令》中記載:“……先立春三日,太史謁之天子,曰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天子乃齋。立春之日,天子親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以迎春于東郊,還反,賞公卿諸侯大夫于朝。命相布德和令,行慶施惠,下及兆民”①。《后漢書禮儀志》記載:“立春之日,夜漏未盡五刻,京師百官皆衣青衣,郡國縣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幘,立青幡,施土牛耕人于門外,以示兆民,至立夏”②。在《祭祀志》中:“立春之日,皆青幡幢,迎春于東郭外”③。較多與迎春儀式和春幡相關的歷史資料均可進行查證推論。正是有了這些資料的留存,證實著過門箋經歷了朝代更替,文化融合和經濟榮衰不斷地發展變化,仍世代相傳。不僅傳達著人們期盼豐收,追求幸福生活的寓意,也反映了從原始時期古人的宗教觀念的根深蒂固。民俗藝術根源于原始的圖騰藝術,圖騰藝術是原始宗教的反映。故綜上所述,過門箋是古時迎春儀式中的春幡演變而來,人們祭祀、祈福、辟邪的這些活動演變成現在的民俗活動,歸根結底都說明了與原始的宗教活動有關。
2莒縣過門箋風格形成的環境因素
莒縣過門箋獨特風格的形成與其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深厚的歷史人文是密不可分的。莒縣地處魯東南,位于日照市西部,面積1821平方公里,1195個村,人口110萬。莒縣縣城曾是春秋時期莒國都城所在地,是我國歷史最悠久、山東省面積最大的古城,“毋忘在莒”的典故就出在這里。陵陽河遺址出土的原始陶文,比甲骨文早1500多年,是中國文字的始祖,莒文化與齊文化、魯文化并稱為山東三大文化④。此外,還有齊長城遺址、狀元林等景觀,為莒文化研究提供了實物依據⑤。幾千年的深厚文化歷史,使過門箋這一傳統民俗能在莒地經歷各種變化,在人們的生活中得以生根,世代相傳,經久不衰。
3莒縣過門箋的制作工藝及流程
3.1莒縣過門箋的制作工藝
莒縣過門箋作為當地剪紙藝術的特色代表,2007年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又相繼在2008年、2012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過門箋的制作有兩種方法,主要以刻為主,分為插制和鑿制。工具是手藝人自己制作,刻具大小不同,少則數十把,多則幾十把。目前手工制作過門箋的方法只能從非遺傳承人手中看到,以往的過門箋手工制作的村鎮幾乎絕跡。以前手工制過門箋市場售賣良好,受機器加工沖擊,依靠手工制作已經沒辦法支撐手藝人家庭的生活開支,且機器加工相比較手工而言,用時短,制作量大,價格低,市場更青睞而使得傳統過門箋手藝人不得不放棄制作。所以,未來傳統手工藝過門箋的傳承和發展是值得深思的。
3.2莒縣過門箋的制作流程
過門箋的制作流程鑿制和插制都需要經過六個步驟,且兩種工藝步驟大致相同,鑿制流程:鑿制模版→裁紙→打眼固定→鑿制過門箋→拆除模版→整理組合;插制流程:插制模版→裁紙→打眼固定→插制過門箋→拆除模版→整理組合。但制作過門箋需要的工具和材料卻不相同。過門箋工藝分單色和套色過門箋,鑿制和插制是制作單色過門箋所用,套色過門箋工藝流程要復雜點,分為裁紙→制作邊框→鑿制圖案文字→調換膛子→粘貼組合。莒縣過門箋的手工制作工藝和流程,是勞動人民勤勞智慧的結晶,充分體現著勞動人民的藝術追求和精神素養,都是民間美術的一種表現。
4莒縣過門箋的藝術語言分析
4.1莒縣過門箋的形式多樣性
莒縣過門箋外形方正規矩,結構簡單,在方正的寸紙上進行刻制,有邊有框,并沒有限制住勞動人民的無限創造力,相反過門箋樣式豐富,尺寸也不單一,樣式的不同以有無穗頭可以分為整體式和主框架式,整體就是將過門箋連同穗頭部分整體作為一整版的刻制出來,主框架式是沒有過門箋下方的穗頭部分;以有無文字為區別可分為對稱式和圖畫式,對稱式就是上邊框和下邊框尺寸對應,左邊框和右邊框尺寸對稱,形成框中有框,對稱周正的感覺。但是框內的花樣和圖案不需對稱;而圖畫式,顧名思義就是只有圖案沒有文字。過門箋最小尺寸市面上統一規定是7×14cm,最大尺寸為30×60cm。
4.2莒縣過門箋的色彩豐富性
色彩方面,莒縣過門箋通常以五種顏色來進行張貼,最初有三張或五張,奇數張貼,筆者認為這是有余的寓意,發展到現在五種顏色過門箋,每種有兩張,為一門,且按照頭紅、二綠、三黃、四水(粉紅)、五紫(子)登科的順序依次張貼,后來又加上了藍色。最終演變形成了現在的六種顏色的過門箋,組成“一門”,吉祥納福寓意為“六六大順”。六種顏色都是中國傳統色彩,在北方農村地區灰暗干燥的冬季,顏色鮮艷的過門箋隨風擺動,增添了一抹生機與活力,也側面反映了勞動人民對新年新氣象的美好祈望,也傳達出豐富真善美情感色彩和精神內涵。
4.3莒縣過門箋的題材內容豐富性
莒縣過門箋題材上以當地農民和農村的居住特點應運而生的。莒縣屬農業縣,且農村人口居多,因此過門箋的題材也以農民農耕、農忙和漁牧的生活化場景為主,大致分為三大類,一類是以花、鳥、魚為主題,在過門箋結構內占主體地位,有花的寓意花開富貴,多子多福,冰清玉潔,長壽健康等;有鳥的寓意吉祥太平,大吉大利,飛黃騰達;有魚的寓意連年有余,生活富足等等。也有在非遺傳承人的探索中出現有人物的相關主題,常是歷史偉人,或是結合當下的時事進行歌頌時代,國家政策好的題材,與時俱進,題材有所創新。一類是以寓意吉祥的文字紋樣為主,文字通常與主題,相輔相成,一張過門箋上文字少則一個,例如:福、祿、壽、喜等;多則四個,例如:四季平安、招財進寶、萬事如意、心想事成等,這種四字組合方式,既為整體,又不缺細節的生動。還有一類是符號紋樣,多是起到輔助襯托的作用,如:萬字紋、回紋、銅錢紋、麥穗紋、燈籠紋、盤長紋等,代表長壽、吉祥、財富、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紋樣有主次,有粗細,在一副過門箋中能夠達到整體和諧,直接或間接的以形表意,極具設計美感。
結語
綜上看來,無論是過門箋結構上的工整,有規有矩,對立又統一;色彩上的鮮艷熱烈,情緒高漲又細膩,極具韻律;還是題材內容上傳統與現代的碰撞出新,莒縣過門箋都以其獨特的地域風格,濃厚的人文精神內涵傳達著莒地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向往和精神上對真善美的追求。
參考文獻:
[1]孫良娟.基于日照地域特色的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研究[D].齊魯工業大學,2019.
[2]馬寧雨.山東莒縣過門箋藝術特色研究[D].寧夏大學,2019.
[3]呂倩.剪紙傳承者的文化實踐與主體生成[D].南京大學,2018.
[4]莒縣過門箋:門框上的莒文化[J].走向世界,2017(28):44-45.
[5]趙桂雪.社會資本與轉型期傳統民間文化的發展[D].云南大學,2017.
[6]劉霞.山東莒縣過門箋保護傳承與開發研究[D].山東大學,2014.
《過門箋藝術語言探討》來源:《西部皮革》,作者:唐興琪
文章標題:過門箋藝術語言探討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meixue/44161.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5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0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