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所屬欄目: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7-02 09:10 熱度:
摘要:城市濱水區是一種非常敏感的生態環境,大多數都是生態交錯帶,人為影響比較大,城市環境給這個地區帶來巨大壓力。因此,城市的決策者們都努力通過對濱水生態系統的保育以及適度開發來獲得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等綜合效益,塑造一個充滿活力的可持續發展的城市景觀。本文對濱水區的現狀進行論述,并提出相應的景觀設計措施。
關鍵詞:城市濱水區;景觀設計
前言
濱水區是城市中一個特定的空間地段,指“與河流、湖泊、海洋毗鄰的土地或建筑;城鎮臨近水體的部分”。濱水按其毗鄰水體性質的不同,可分為河濱、江濱、海濱、湖濱等。自古以來,江河流域、河口、湖岸就是城市定址的首造地段。世界上許多著名城市都地處大江大河或海陸交匯之處,便捷的交通條件,不僅方便城市的日常運轉,同時還常是多元文化的碰撞融合點,形成了頗具魅力的特色城市。曾經,濱水區域一度是城市衛生的死穴,污水和垃圾的集合地,致使一些城市對水域進行填埋和掩蓋以達到美化環境的目的,但事實證明,這種做法無異于削足適履,得不償失。隨著城市的科學化發展,人們科學水平的提高和生態意識的增強,城市濱水區已經不再是臟亂差的代名詞,開始成為城市景觀的重要集中區,成為城市形象的展示區。
濱水區既是陸的邊沿,也是水的邊緣,它的空間范圍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間及與之相鄰的城市陸域空間,其對人的誘致距離為(1~2)km,相當于步行15~30分鐘的距離范圍”(圖1),并且在城市中具有自然山水的景觀情趣和公共活動集中、歷史文化因素豐富的特點、導向明確、滲透性強的空間特質,是自然生態系統與人工建設系統交融的城市公共開敞空間。
圖1濱水區范圍的規定
由于濱水區既是有機聯結城市陸域水體的中間地帶,也是協調城市宏觀環境與微觀環境的中觀環境,在城市中處于中介空間的地位,因而濱水區的景觀作為城市中介空間的表達形式,是對濱水環境多方位的詮釋,它是指水陸交界處內凹、外凸、平直的自然岸線和水流沖蝕所產生的島、洲、磯、渚、緩坡等天然地貌的有機組合。還包融各種干擾因素,諸如人工設施因素,自然環境因素和人文因素所賦予它的概念。其景觀的內涵不僅包含了濱水區的自然風景更表達了城市濱水空間的姿態,反映了濱水環境在時空中轉化的過程,涵蓋著物質空間與人文景觀的兩種概念。
因此,濱水區景觀設計的核心內容,即是對濱水區自然要素“人性化”的過程,通過對濱水區這一中介景觀的組織與構成,使宏觀的“城市山水”伸入微觀的人居環境。其中的“人化”是指社會的人的社會實踐,是在尊重濱水區特有自然規律的前提下,以開發濱水區景觀為主導;并以其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為核心,通過把濱水區的景觀有機融入城市整體景觀設計之中,使尊重自然和人的活動達到統一和諧的境界。
一、 濱水區的綜合價值
城市中的水體象征著文明與靈性。它的波光,渲染著城市的生機與藝術的魅力;它的風韻、氣勢、清音,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引起人們無限的聯想;它較之任何一種自然物,都更能深刻地顯現人類歷史文化的內涵和外延。城市不僅起源于濱水區,它的未來的發展也直接受到水的制約,可以說,濱水區對于城市的生態、景觀、文化及娛樂等方面皆有積極作用。
1、生態價值
濱水區是城市中最活躍、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它是水域生態系統和陸地生態系統的交接處,具有兩棲性的特點,并受到兩種生態系統的共同影響,呈現出生態的多樣性。因此,萬物競生、物種繁多、食物鏈復雜,與城市整體生態系統息息相關。
“水為萬物之源”,作為城市的命脈,濱水區維護著城市生命的延續,不僅承載著水體循環、水土保持、貯水調洪、水質涵養、維護大氣成份穩定的運作功能,而且能調節溫濕度、凈化空氣、吸塵減噪、改善城市小氣候,有效調節城市的生態環境,增加自然環境容重,促使城市持續健康地發展。
2、實用功能價值
濱水區是城市生命的所在,而且為城市提供了灌溉、運輸、排澇之利,并能作為游泳、釣魚、賽艇、滑水、溜冰等水上活動的場地。此外,水道用于人和物的活動也能減緩公路的擁擠,成為城市運輸系統的重要方面。更主要的是,水體的水質、水量直接影響著城市的生產、生活和未來的發展。所以濱水區的開發利用、水系的流經路線和水質水量對于城市設計是決策的關鍵,也是城市更新與發展的制約因素。
3、景觀價值
城市中的水體以其活躍性和穿透力而成為景觀組織中最富有生氣的元素。
由于江、河、湖、海的沖蝕作用,濱水區常常形成沱、壩、灘、沮、洲、磯、渚等特殊形態的場地而成為城市中重要的景區、景點。這些天然的地形、地貌在水體的聲、光、影、色的作用下,與城市燦爛的歷史文化精粹相結合,形成了動人的空間景觀。然而在人類活動的作用下,濱水區不僅是單純的物質景觀,更是城市中的文化景觀。
人們除了維持生命需要水之外,還有觀水、近水、親水、傍水而居的天性。對水的親和與關注,使水與社會文化意識結下了不解之緣,使我們的古人領悟了許多智慧的哲思,孔子所言的“智者樂水,則道盡了對水的理解,可以說“水是中國人智慧的催化劑、是中國人精神生活的源頭、是中國人一切文明的原動力”。而以水詠志的詩句更賦予它至善至美的性格和生命的象征,有關水與漂泊、水與歸家、水與失意、水與心境的詩詞,則給與人們無窮的聯想與啟示,使水體獲得了一種文化屬性。
因此,濱水區不僅作為物質資料的功利對象,而且作為文化靈魂的載體存在于城市之中,它集中體現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積蘊和豐富的物質文明。因此濱水區的景觀,是人類的生活理想和創造能力在自然水環境中的凝結化和形態化、是人與水的結合點、是人類在自然風物中傾入情感的結晶。
二、濱水區環境現狀
當前我國正處在城市建設的高潮時期,對水體的簡單利用,漸進為高層次的開發,形成了人口、經濟向沿江、沿海聚集的傾向。工業的發展、經貿的繁榮、人物的流動,在給濱水區帶來空前繁榮的同時,也給它帶來了過度捕撈、建設失控、環境污染、生態失衡等建設性的破壞。
由于過度開發和污染排放的疊加影響,許多城市濱水區的環境容量和生態載力不堪重負,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而河道堵塞、水域減少和過度的人工作用又使得濱水區生態結構失穩,最終致使城市整體生態系統失調;另一方面,一味地追求功利的開發,侵吞著城市僅有的水空間,優美的生活岸線受到污濁的工業區的排擠,造成了人與水的疏離,行旅所至是千河一面、萬鎮一統,濱水區的特色景觀喪失殆盡。以某地區為例,兩江沿岸某些濱水岸線被“建設性地破壞,沿江工廠林立、江水污濁、水質惡化,嚴重損傷了山城的特色風貌。(圖2)
同時,對濱水區的消極利用和長期荒廢,也是對其環境特色的損傷,如著名的歷史地段———嘉陵江邊的磁器口(圖3),由于公路交通對水運的取而代之,致使該地區空間結構產生變遷,人口減少、建筑老化、濱水區逐步衰退,昔日濱水區的特色景觀消失殆盡。這種情況在城市化迅猛發展的今天,又何止一城一市。
隨著環境時代的到來,為充實與更新城市風貌特色,濱水區開始受到人們的關注,并重新成為今日城市設計的重點。
圖2南岸地區濱水區環境現狀
圖3磁器口地區濱江環境現狀
三、濱水區特色景觀的塑造
城市是一件寵大的綜合環境藝術品,在此基礎上,以可持續發展思想為原則,以創造山水城市、塑造城市山水為核心的設計方向指導下,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塑造城市濱水區的理論框架,但是最終的具體化必須以濱水區的實物環境為依托,以景觀設計為手段,并以濱水區景觀為最終的表達形式。
1濱水區的特色景觀來源于
其功能配置,即景觀開發對于那些由于城市結構變遷,而遠離城市生活中心,逐漸被人們淡忘,直至荒廢衰退的濱水區,景觀開發應著重濱水區機能的復活和水際空間新功能的導入,特別是商業、游覽設施的開發,從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濱水環境,展示歷史文化特色,使這些地區重新獲得生命。另一種情況,是針對那些位于市中心、開發強度大、環境惡化的濱水區,景觀開發應致力于環境的維護、生態機能的改善,注重城市功能的綜合開發和協調開發,防止個別功能如業務辦公和產業中心失衡發展。同時,還應保證濱水區有一定比例的居住面積和綠化用地,以消除市民與水隔離,使濱水區重新回到人們的生活中來。上述兩種濱水區功能配置的方式都是以維護城市總體風貌為指導思想的,將城市中濱水區視為由水脈線狀相連的統一體,通過完善城市水脈景觀結構,平衡濱水區功能,以建立一個豐富、高效、動態平衡的城市濱水景觀體系。
2濱水區的景觀環境因素作用
景觀環境因素包括自然景觀因素,如地形、地貌、水體、動植物等,以及由歷史因素、文化脈絡、社會經濟等構成的人文景觀因素和人工設施因素。對自然和人文環境因素的分析,使得濱水區特色的生長與發展清晰的展現出來,并且為創造明日特色的景觀設計找到了創作依據。由于環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濱水區的場所性和獨特性,因此,相應的景觀設計應深刻理解濱水區特定的背景條件,并對環境因素加以提煉、升華和再創造,以建立景觀的獨特性,即是蘊含豐富意境的“環境意”,使濱水景觀反映它所在城市的文化內涵、民族性格,以及歲月的積淀、地域的分野,使其成為城市環境美的核心。
以濱水街道、岸線、建筑、小品為主的人工設施因素,是人工構筑物作用于濱水區自然景致的點睛之筆,是深刻反映文化意蘊、升華自然水景的手工藝品。因此,相應的景觀設計,應該具有宜人的尺度和親水的態度,不僅要體現與水的關連,更要以簡練的手筆、符號化的建筑語匯,反映城市中水文化的精神內涵。然而文化的主體是人,只有通過人的活動,才能完整表達文化的意義,所以在景觀設計中應通過水上游覽等活動中的開發,創造生機盎然的活動場景,以此營造一個文化的水系風景線。
3濱水區景觀空間結構的設計
景觀空間結構是濱水區景觀設計的最終落實點,濱水區景觀設計的質量也直接取決于水體與陸地結合的空間環境的品質,以及景點與基地空間形態的適應。相應的景觀設計是通過對濱水區空間形態的分析,駕馭其空間聯系,使各種景觀要素與空間結構有機結合,以構筑濱水區最佳的景觀空間形態。
由于濱水區在城市中多以線型延伸,并展現出邊沿的空間形態,從而為人們感知城市風貌,控制城市的天際線提供了良好的機緣。在景觀布局上,強調將濱水區置于城市的整體環境氛圍中,充分發掘水文化的優勢,使兩岸及水系沿線的文物景點聯系起來,以取得綜合景觀效應,并以此控制岸線、濱水道路、建筑的設計。在濱水區景點、景區的設計中,以濱水區線性的內在秩序為依據,以延展的水體為景線,形成從序曲、高潮直至尾聲的景觀走廊,在提供感知水景最佳視點的同時,也成為一道濱水風景線,并與水共成佳景,升華水景特色。
四、結束語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濱水景觀設計理念的更新,以及人們對于城市濱水景觀更深層次認識的提高,濱水空間將不再以防漚肥、排澇為主,其景觀功能和生態效益將被更多的人所重視和研究。近年來我國的城市濱水景觀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無論設計手法,還是應用材料,都逐漸向新思路、新技術、新材料的方向上發展。但必須承認的是,在設計研究和實際操作中,仍然存在需要改進和反思的地方,需要我們繼續探索和學習。
文章標題:淺析城市濱水景觀設計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meixue/12473.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