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造景,是體現園林景觀意境營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完美的植物景觀必須具備科學性與藝術性兩方面的高度統一,它既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適應性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自然性、文化性、生態性、精練性”的藝術特征,體現出植物個體與群體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
" />
所屬欄目:美學論文 發布日期:2012-03-22 14:35 熱度:
摘要
園林植物造景,是體現園林景觀意境營造的重要組成部分,完美的植物景觀必須具備科學性與藝術性兩方面的高度統一,它既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適應性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自然性、文化性、生態性、精練性”的藝術特征,體現出植物個體與群體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
關鍵詞
植物造景,園林景觀,意境
植物是構成園林美的主要角色,園林植物是指栽植或保留于庭園、公園、林間、路旁、水濱、巖際、地面、盆中,以增加景色供人們觀賞的植物。植物造景就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來創造景觀,充分發揮植物本身形體、線條、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麗動人的畫面,供人們觀賞。植物造景設計同樣遵循著繪畫藝術和造園藝術的基本原則,即統一、協調、均衡和韻律四大原則。
完美的植物景觀是科學性與藝術性兩方面的高度統一,即既滿足植物與環境在生態適應上的統一,又要通過藝術構圖原理體現出植物個體及群體的形式美,及人們在欣賞時所產生的意境美,這是植物造景的一條基本原則。植物造景的種植設計,如果所選擇的植物種類不能與種植地點的環境和生態相適應,就不能存活或生長不良,也就不能達到造景的要求;如果所設計的栽培植物群落不符合自然植物群落的發展規律,也就難以成長發育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所以順其自然,掌握自然植物群落的形成和發育,其種類、結構,層次和外貌等是搞好植物造景的基礎。植物造景是應用喬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為題材來創作景觀的,就必須從豐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現的形象汲取創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種植設計,必須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發展規律。
植物造景的藝術原則
(一)統一性
在植物造景中,運用統一的原理主要體現在配置的植物在樹形、體量、色彩、線條等方面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給人以統一的感覺。凡是同一樹種成片栽植,最易形成統一的氣氛。在一個植物群落中,植物種類多樣,加上不同的植物形態各異,為植物造景提供了非常富于變化的客觀條件。所以在進行植物景觀配置時,要利用不同的植物的形態變化以及輪廓線、天際線的變化,創造形態和諧而又富有變化的植物景觀,植物枝、葉、花、果的質感,是人們可直接感知的對象,如枝干的光滑與粗糙、葉片的蠟質與絨毛、單葉及復葉等,給人的視覺效果均有差異。在利用植物造景時都應考慮,同樣也應注意季相變化以及與環境的整體統一。
(二)協調性
植物界中的樹木本身存在的許多大小比例關系是非常協調的,如樹冠長與樹高比例、樹葉長寬比很接近人類所推崇的黃金分割率。在植物造景過程中,我們要注意運用比例協調的美學原則,使植物與其他造園要素之間,以及植物不同種類之間建立起和諧的比例關系,給人們創造柔和、舒適的美感。找出近似性和一致性,配植在一起才能產生協調感。相反地,用差異和變化可產生對比的效果,具有強烈的刺激感,形成興奮、熱烈和奔放的感受。因此,在植物景觀設計中常用對比的手法來突出主題或引人注目。當植物與建筑配在一起時要注意體量、重量等比例的協調。
(三)均衡性
地面上的孤植樹,是一個有吸引力的聚焦點,而地面上兩個相似的植物同樣吸引人的注意力,產生平衡的效果#這就是均衡的作用。均衡就是平衡和穩定,對稱是最簡單的均衡。影響均衡的主要因素是植物體量的輕與重、質地的厚與薄、色彩的濃與淡等因素。
(四)韻律性
配植中有規律的變化,就會產生韻律感。如一種樹等距離排列稱為“簡單韻律”,一種喬木及一種花灌木相問排列稱為“交替韻律”。隨著植物種類增多或更多一些交替排列,韻律感會逐漸豐富。人工修剪的綠籬可以剪成水平狀,方形起伏的成垛狀、弧形起伏的波浪狀,從而形成一種“形狀韻律”。
適應復雜多變的環境條件,是選擇植物的首要原則。以宏觀方面看,植物是整個城市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是園林美的素材;從局部看,城市中各類型的綠地都是一個小型的生態系統。植物景觀中植物的選擇,必須符合生態學的基本原理,而且應該適應城市特殊的生態環境,對城市的大氣和水份循環起調節作用,進而起到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作用,植物要起到這種作用,必須自身生長良好,抗污染,抗干早,抗病蟲害,管理方便等特點。在園林植物配置中。
現代園林植物造景的新特點
現代園林由于其歷史時期、造園者、服務對象等不同于古典園林,因此形成了極其鮮明的特點。
A.注重生態效益和生態景觀在自然界中,植物群落所創造的生態效益最高。因此植物造景中遵循自然群落組成、結構進行植物的組合。
B.注意科學配置耐蔭植物現代園林作為人們游憩、休閑活動的場所,以室外活動空間為主,綠地比例要高。配置植物時要做到適地適樹。
C.植物造景功能多樣化植物材料的應用范圍從傳統的建筑物周圍種植、假山上種植,發展到行道樹、綠籬、廣場遮蔭、空間分割等;從傳統的花臺發展到花壇、花境、室內花園、屋頂花園、溫室等造景方式,極大地豐富了植物景觀和功能。
D.現代園林重寫實現代園林作為大眾的一種公共空間,與傳統的詩情畫意相比,開闊的疏林草地、城市廣場、森林公園則更加合乎現代人的口味。
E.草坪、花卉大量應用現代園林中草坪、花卉的大量應用已成為一個發展趨勢,而且新品種不斷推陳出新。
F.植物材料豐富多彩我國的種子植物超過2.5萬種以上,其中喬灌木種類約8000多種。但是,真正用于造景的植物各地分布不均勻,許多植物有待于進一步開發利用,引種馴化,以豐富園林植物景觀。
意境美的本質
意境是植物造景所追求的最終目的,是作品的靈魂。意境的組成因素是生活中的景物和人的情感。它的產生是物對心的刺激和心對物的感受反映的結果。景和景點是由植物空間構成的藝術品,具有完整而生動的外形。觀賞者通過對“景”的欣賞而產生思想感情,思想感情又轉化為一種“意”。在作為意境載體的綠色植物空間中,設計者通過對客觀形象的表現,以“意”這種“語言”告訴人們其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品格和氣質。好的植物造景既有美的形體,又有美的靈魂,具有“形”與“意”相結合的美妙意境。美的意境給人以藝術享受,能引人入勝,耐人尋味,意味無窮,并對人有所啟示,具有深刻的感染力,使人們浮想聯翩。充分挖掘植物意境美的本質,可為營造意境美提供積極的指導。
意境美的構成手法
對意境美的本質進行探討的過程,可以說是植物造景的第一個步驟,是“立意”階段。經過充分而細致的“立意”過程后,就需要進入下一步的“表達”階段,這樣才能充分的體現園林景觀的意境之美。
A.模仿
自古以來,中國傳統的植物造景就大量采用了模仿的手法來體現意境。我國古典園林中的“一拳代山”“一勺代水”“三五成林”等手法,都是對自然界萬事萬物的模仿。到
了現代社會,人們愛好自然、欣賞自然,并有意將自然引入生活環境中。
B.抽象
抽象的手法是對事物特征的精華部分經過提煉、加工,并通過植物景觀表達出來的
藝術形式。它可以使較為深奧、復雜的事物變得更加形象、生動,易被人們理解。在城
市“點”空間中,可以看到一些運用植物的平面構圖形成的各種各樣的“符號”或“片
斷”,它們都是將植物材料經過抽象處理后,用于表達不同的主題意境。
C.隱喻
隱喻的設計手法是為了體現自然理想或基地場所的歷史與環境,在設計中通過具有
認知、感知的植物空間來創造具有一定情感和主題的植物景觀。用隱喻手法設計的植物空間大多在視覺上帶有文化或地方特色的印跡,具有表述性,易于理解。
D.象征
象征的手法是利用藝術手段布局植物景觀,通過人們的聯想意識來表現比實際整體形象更廣泛、更復雜的內容。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大都伴隨著一定的主題目的而成為整個景點空間的核心。在古代,運用了象征手法的植物造景多以寓意歷史典故、宗教和神話傳說為主。隨著時代的發展,運用現代象征寓意的植物造景主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是一切植物景觀的核心“意境”所在。
總之,植物造景要以藝術美原則為指導,合理運用優良的園林樹種,充分展示園林植物的形態美、群體美,最大限度地發揮園林綠地的生態效益。提倡以植物造景體現園林景觀意境之美的主流,已不是新的話題。也是現代植物造景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朱鈞珍.中國園林植物景觀藝術[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3。
[2」徐德嘉,周武忠.植物景觀意匠[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3.
[3]賒樹勛.園林美與園林藝術[M].南京:科學出版社,1987.
[4]王亞娟.園林綠地中的植物造景[J].防護林科技.2004,
[5]彭敬珠.園林植物景觀配置方法的探討[J].林業科技開發.2003。
文章標題:現代園林植物造景與園林景觀意境美的營造之美學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meixue/11520.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