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欄目:歷史論文 發布日期:2011-12-22 09:32 熱度:
初中歷史新課改已整整運行了三年時間,我校進行了“史料在歷史教學中的研究和運用”的課題探究。現總結如下:
一、適時論文
所謂適時是指補充史料要抓住時機,不能憑一時的心血來潮,隨心所欲,想到哪說到哪,應從教材本身出發,圍繞教學目標思考分析:這些史料是什么人在什么時間,為什么做出來的,可靠性如何?通過在課堂上思考探究,集體討論,課后查閱資料等手段,使學生在自己的思考下形成自己的觀點;最后在教師的點撥之下形成正確深刻的見解主張。這種自主探究史料的方法有效地避免了過去那種教師給出結論,學生死記硬背的弊病,從而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深化。這就要求我們應用史料時一定要找準切入點,該補時則補。
1、是在學生易產生“錯覺”之處及時補充。例如:在學到“虎門銷煙”這個問題時,有些學生誤認為銷煙就是燒煙。對此,我借助于學生已觀看了電影《虎門銷煙》讓學生回憶“虎門銷煙”的場景,使學生明白了銷煙是用“鹽鹵加石灰”的方法將鴉片銷毀的,而并非用火燒掉。因為燒過的鴉片埋入地下,如果將泥土挖起來熬煎,仍可獲十分之二、三的殘膏余瀝。而鹽鹵加石灰的銷煙方法,能將鴉片徹底銷毀。
2、是在探究重大史實、借助于史料和創設歷史再現的場景時補充。教師利用生動的語言描述、豐富的史料展現,創設出趣味橫生的教學場景,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和發現問題,從而解決問題,提高能力。如學習“二戰”歷史時,搜集“戰爭狂人”希特勒在戰場上的有關史料,引導學生討論希特勒在“二戰”中的作用。一些學生認為:沒有希特勒就不會有“二戰”,希特勒是“戰爭狂人”,沒有他,德國就不會建立納粹黨和法西斯專政,就不會形成歐洲戰爭發源地,也不會爆發“二戰”;一部分學生馬上反駁:“二戰能否爆發,要從當時歷史背景中去考慮——凡爾賽條約引起德國民族復仇心理,1929-1933年世界經濟危機的打擊,英法的縱容政策等,不管希特勒是否存在,二戰“遲早要爆發。”通過史料使情景再現和課堂辯論,學生統一了認識:個人在歷史進程中起著重要作用,但沒有希特勒“二戰”也會爆發。
二、適量論文
所謂適量,是指依據“論從史出”的觀點,精造史料。現行初中歷史教育知識容量大,要在有限的課堂45分鐘內處理好教材即要分清主次,對教材內容有所取舍;同時,對個別問題尤其是重點還需適當補充史料加以分析說明。這就要求教師在補充史料時一定要選擇典型史料,不宜過多。過多,一方面會增加學生的記憶負擔,另一方面有可能喧賓奪主,出現下課鈴一響只好“草草收兵”,教學任務無法完成的狀況。因此,教師在補充史料時一定要去粗取精、去偽取真篩選有效的信息。例如《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這一課,當講到1796年1月8日周總理逝世后,億萬人民無限悲痛時,我從《天安門史抄》中僅選用了兩首詩來加以補充說明。其一:“天驚一聲雷,地傾絕其維。頓時九州寂,無語皆淚水。相告不成聲,欲言淚復生,聽時不敢信,信時時心已碎!”此詩表達了億萬人民對失去周總理的悲痛之情。其二:“花圈層疊,掃墓人擁刀,縱觀五千年,未有此盛景!”此詩反映了1976年4月5日清明節這一天,億萬人民沖破“四人幫”的重重禁令,到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下,沉痛悼念周總理的情景。通過對照教材中的插圖,默讀這兩首詩,同學們深深地體會到當年億萬人們對失去一位好總理的悲痛心情論文。
用的材料短但感染力卻深遠。再如:在講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時,教師指導學生欣賞北京圓明園圖片中的《曲院風荷》,再結合教師對圓明園被毀前歷史講解,使學生直觀形象的認識到圓明園的“宏偉華美”。然后將之與圓明園大水法和遠瀛觀殘跡的插圖進行比較,再請學生閱讀英國《泰晤士報》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的情況:“據估計,被劫掠和破壞的財產超過六百萬英鎊,在場的每個軍人都掠奪了很多。在進到皇宮后,誰也不知到該拿什么東西,為了拿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拿鑲有珠寶的時鐘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瑯器,因為太大不能搬走,竟被打碎。”在短小卻豐富的史料面前學生完全進入了歷史情景,激發起學生對英法侵略者的痛恨,激發起學生想要了解這段歷史過程,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完成了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因此,在補充史料時,教師要把握重點,循序漸進。借助于這些史料,“史短”但“事半功倍”,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適度論文
所謂適度,是指在選擇史料時,要依據初中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難易適中,通俗易懂,如果對初一學生補充的都是些“之乎者也”之類的文言史料,對他們來說,將是“食而不知其味”。同時聯系史料不要牽強附會。只有那些比較重大并且和教材內容存在有機聯系的問題或事件,才可以在教學中進行適當的聯系。因此,不必要求每節歷史課都要有聯系史料。如果為追求形式主義的“聯系史料”,而在課堂上拉扯一些與教材內容并無密切關系的問題或事件,會造成畫蛇添足。這樣做,反而把歷史教學庸俗化了,也難以收到加強思想教育和基礎知識的效果。
經過三年的實驗,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歷史情景,激發了學生學歷史的興趣,激勵了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由此產生了積極思維的氣勢;通過補充史料,加強歷史事件的聯系,使學生全面的認識,某一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起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廣闊性;通過探究史料,對史料的質疑問難、思考分析,從而使學生初步學會自主研究歷史的能力,進一步的培養起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深刻體會論文。
實驗班級辯史析史、概括整合的答題能力明顯提高。在歷次區統考中均比區平均分高5-15分,優秀率高20-30多個百分點。尤其在實驗后期的2004-2005年度初三期末統一考試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平均分91.36,優秀率77.9%,及格率99.3%三項指標均列全區首位;在全國“我為中華之崛起而自豪”中外歷史知識競賽中申傳東等三名同學獲一、二等獎;我校張紅彬等三名課改教師有多篇專題在省級刊物上發表。其成效得到了學校領導的肯定和老師們的認可。
今后,將進一步進行史料在課堂上的自主探究活動,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
文章標題:史料在初中歷史課改中的研究和運用論文
轉載請注明來自:http://www.optiwork.cn/fblw/wenyi/lishi/10926.html
攝影藝術領域AHCI期刊推薦《Phot...關注:106
Nature旗下多學科子刊Nature Com...關注:152
中小學教師值得了解,這些教育學...關注:47
2025年寫管理學論文可以用的19個...關注:192
測繪領域科技核心期刊選擇 輕松拿...關注:64
及時開論文檢索證明很重要關注:52
中國水產科學期刊是核心期刊嗎關注:54
國際出書需要了解的問題解答關注:58
合著出書能否評職稱?關注:48
電信學有哪些可投稿的SCI期刊,值...關注:66
通信工程行業論文選題關注:73
SCIE、ESCI、SSCI和AHCI期刊目錄...關注:121
評職稱發論文好還是出書好關注:68
復印報刊資料重要轉載來源期刊(...關注:51
英文期刊審稿常見的論文狀態及其...關注:69
文史藝術論文范文
播音與主持論文 動畫藝術設計論文 美術論文 戲劇論文 導演論文 表演論文 音樂論文 哲學論文 歷史論文 社會學論文 邏輯學論文 美學論文 倫理學論文 心理學論文 文學論文 廣告論文 公共關系論文 新聞論文 外文學論文
SCI期刊分析
copyright © www.optiwork.cn, All Rights Reserved
搜論文知識網 冀ICP備15021333號-3